“”草粿“”,您聽說過嗎?

草粿是用一種叫草粿草的乾草熬汁,加入少許地瓜粉,使其凝結,裝在小缸中用蓋蓋好。挑賣時一頭是碗筷架和紅糖,架下放洗碗水;一頭是小缸。賣時以銅匙從草粿的上層切出於碗中,加撒糖粉,還點上一滴橙膏。潮陽、普寧農村賣草粿,則以一個多孔的銅錢刨,將缸缽裡的凝結草粿刨起,成為條狀,加進紅糖,溫吃或冷吃皆可。吃草粿能解暑,但不可留過夜。如遇雨天,人家則不吃。潮語有一句俗語,叫“草粿煮熟,天時變局”。形容時令變化,生意倒黴。

“”草粿“”,您聽說過嗎?

草粿是用仙人草(俗稱草粿草)煎取藥液,濾汁去渣,加入適量澱粉(通常是用薯粉),充分攪拌均勻,加熱煮滾之後,盛於容器(傳統是用陶缽、瓷缸)冷凝成膏狀,即成為黑色晶瑩的草粿.食用時,用專用銅勺切成一片片裝進小食碗裡,邊撒上紅糖(今多添加白砂糖),便可啜飲。

中醫藥學認為,仙人草屬唇形科-- 一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其根、莖、葉均可入藥,性味甘涼,具有清暑解渴除熱毒之功效,是夏令祛暑熱常用藥。

古代,潮汕夏令氣候悶熱,梅雨霏霏,環鏡潮溼。人在蒸淫熱逼中,陽以汗外洩,陰以熱內耗,正氣有隙,邪易入侵,誘發中暑。在缺醫少藥的古代,醫家們科學地採用仙人草煎後加工製成的草粿藥膳,以提高機體免疫功能,起到預防中暑之功。

潮汕草粿世代相傳,俗而不卑,清暑解渴。食用方便,價錢便宜,適合時令。千百年來在潮汕地區盛夏酷暑暢銷不衰,深受海內外潮人所歡迎。

潮汕民間有流傳著:"草粿煮熟,天時變局(指雷陣雨),二碗賣做一"和"南畔浮烏雲,草粿賣有存"等民謠。這也道明潮汕暑熱溼氣交蒸,環境溼熱,氣候多變,而草粿的原料是澱粉,當氣候炎熱賣不完時便容易產酸腐敗變質,吃後會使人腹脹致消化不良。俗話說:"別人草粿別人糖"指的就是價錢便宜,啜人無所節制而引起的胃腸疾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