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社會-序言 高金波2020


智能社會-序言    高金波2020


互聯網將世界一分為二,實體世界和虛擬世界。在虛擬世界之中,智能企業的典型特徵是“將大眾創造出售給大眾”。

前言

互聯網將世界一分為二,實體世界和虛擬世界。在虛擬世界之中,智能企業的典型特徵是“將大眾創造出售給大眾”。譬如,你通過微信與朋友聊天,你即是信息的製造者,又是信息的使用者;你使用谷歌搜索,你的每次搜索選擇都促使谷歌更加“聰明”的原因;你使用YouTube,你即是視頻的提供者,又是視頻的收看者;

如果沒有你(消費者),微信、谷歌、YouTube等企業將毫無競爭力可言。因此,在虛擬世界,消費者替代員工成為創新的主體,成為競爭力之源。這是一種全新的創新方式,使智能企業具有零就業承載、零成本的特徵。谷歌、百度、騰訊、阿里等智能企業核心業務單元的淨利潤率都能輕鬆超過50%,這在實體領域是不可想象的。

智能社會-序言    高金波2020


某種程度上來講,智能企業只從大眾口袋拿走錢,而幾乎不為大眾提供就業機會。每個智能企業都像一個自強化的現金黑洞,吞噬著實體世界的現金。當現金由實體世界單向流向虛擬世界,虛擬世界的自我強化與實體世界自我弱化,必然相伴發生。阿里市值超越中石油是虛擬世界自我強化的明證。底特律、通用汽車、諾基亞的破產是實體世界自我弱化的縮影。

智能社會-序言    高金波2020


在自我強化的機制推動下,虛擬世界的企業逐漸長成參天大樹,並將智能化的觸角伸向實體領域。智能化全面入侵實體,“虧損潮”隨之而至。這是我們感覺錢越來越難賺和幸福從指間“溜走”的根本原因。在零售領域,電商可以覆蓋所有的用戶群體,幾乎所有的實體零售商都在電商的打擊範圍之內。電商的成本會隨著規模化和智能化技術的引入而不斷下降,而實體零售商的房租、人力成本卻會隨著房價的上漲而持續上升。

智能社會-序言    高金波2020


兩者之間的競爭是不對等的,京東們像開著飛機向地面掃射的特種部隊,而實體零售商則像拿著大刀長矛的義和團。京東們每虧損1元錢,都可以打掉實體零售商百元級別的利潤。這種槓槓效應讓華爾街願意支付給京東們更多的炮彈,以“傷己20,殺敵2000”的毀滅方式來完成對傳統零售業的顛覆。

顯然,這種顛覆的終極埋單者是大眾。

因為利潤是市場的氧氣。在服務領域,團購網站並不創造價值,卻強行將成本分攤到飯店、酒店、洗浴、桑拿、美髮等服務商頭上。騰訊推出的“1分錢洗車”,看似有利車主,實則是壟斷的前奏。在運輸領域,谷歌推出的無人駕駛技術日趨成熟,並開始在商業運輸和出租車領域替代人力。在生產領域,立體農業和無人工廠正在取代農民和產業工人,使生產加速進入智能化階段。

智能社會-序言    高金波2020


要麼顛覆,要麼被顛覆!中間道路是很難成立的。這是智能化全面入侵實體產業和人類就業的真實寫照。在原有的機制下,無論人類如何努力都無法與智能機器、智能軟件匹敵,因為智能企業的核心盈利方式是將大眾創造出售給大眾,是一種自強化的“現金黑洞”。

人類如何擺脫被智能機器顛覆的命運呢?這是筆者從2009年開始深入思考的問題。經歷5年多的探索,本人基本穿越工業社會的迷霧,找到解決問題的鑰匙。互聯網的普及讓籌集資金的奇點開始顯現,餘額寶1年時間可以募集萬億閒置資金。如果這種募集資金的方式不是繼續流向金融業,而與中國農業對接,那麼,1萬億資金會使中國農業升級為荷蘭式農業。後者以高效而著稱,20萬荷蘭“農民”,每年創造7000多億人民幣農產品出口。

智能社會-序言    高金波2020


如果在中國複製20個荷蘭式農業產區,中國綠色的農產品產值將達到14萬億。這些產出由農民和市民分享,那麼,就業將可以從容的從鋼鐵、煤炭、水泥、建材和房地產領域退出。霧霾之源將因此漸進的消除,天空湛藍、河水清澈、牧草肥美、果蔬天然將不在是奢侈品。如果這些資金與中國教育業對接,那麼,這些資金不僅可以為中國創造出全球最大的智能教育平臺,更能夠為中國人帶來空前的智力平等。

智能社會-序言    高金波2020


如果我們允許“如果”

如果這些資金與電動汽車行業對接,中國將徹底擺脫石油美元的禁錮,進一步降低化石能源汙染和噪音汙染...

如果這些資金與中國醫療對接,那麼,中國醫療行業很容易升級為智能醫療,困擾中國人的醫療問題將迎刃而解...

如果這些資金與服務業對接,那麼,聯網的智能廚房將可以使我們自由享受全球美味...

如果這些資金與智能機器人對接,那麼,量產後的智能機器人將不僅可以為工廠服務,更能走入我們的家庭...

智能社會-序言    高金波2020


如果我們允許“如果”,若干個1萬億會變為若干個幾十萬億。我們的社會將以漸進的、自然的方式升級至一種全新的社會形態。這種社會形態以智力平等和投資機會平等為基礎,民主和自由深入到經濟的每個末梢神經。這種社會人類的主體任務是消費與享受,勞動的主體義務由智能機器承擔。社會矛盾會因“不勞而獲”的程度的深入而逐漸化解。這種全新的社會形態,可以將其稱之為智能社會。

本書將結合全球最新的智能技術、群體開放式創新方式和市場上的合理機制,從消費者和企業兩個視角分別繪製通往智能社會的“藍圖”。分別以量化的方式來論述如何使農業、教育、醫療、金融、汽車、交通、智能機器人等領域的“如果”變成現實,如何以漸進的、合作的、自然的方式撬開智能社會的大門。

智能社會-序言    高金波2020


後記

如果你的目標是希望成為李嘉誠,那麼,本書一定會讓你大失所望。如果你的目標僅是希望享受北歐式的環境,遠離霧霾和垃圾食品;如果你的目標僅是希望享受北歐式福利,遠離上學難、看病難、養老難;如果你的目標僅是希望獲得民主和自由,遠離壟斷和腐敗;如果你的目標僅是希望將用碎片時間和智力每年換取十幾萬的收入,使經濟自由度更進一步;那麼,智能社會將可以一站式的滿足你以上要求。

智能社會-序言    高金波2020


智能社會-序言    高金波202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