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1年,洪秀全分封諸王,直接影響太平天國命運

咸豐元年(1851年)閏八月初一,經過兩日的戰鬥,蕭朝貴、羅大綱帶領兩三千太平軍進入永安州城,於是永安州成了太平天國起義之後攻佔的第一個城池。七天之後,洪秀全、楊秀清、馮雲山等人帶著太平軍剩下的人馬抵達永安州。這一刻,洪秀全定然是前所未有的滿足,他坐著自己的大轎子,在鞭炮聲、士兵的歡呼聲中入住永安衙門。

1851年,洪秀全分封諸王,直接影響太平天國命運

當太平軍沉浸在勝利中時,清軍從各地趕到了永安州外,從各個方向進攻永安州。洪秀全一開始並不是將全部兵力集中在永安,但是隨著清軍的聚集,周圍分散的太平軍與清軍交戰,一次洪秀全外出也遇到了清軍,損失近十隻船,按照清方記載的說法,洪秀全是“全行竄回永安”。太平軍開始收縮,清軍則是從南北兩個方向進攻,眼看清軍越來越多,洪秀全終於決定將所有的兵力集中在永安城外,和清軍狠狠地打一場。經過兩三個月的交戰和對峙,清軍兵力雖然增加,卻沒有如願擁有戰場主動權,而太平軍也安於現狀,不主動挑起戰爭,只是單純的防禦,保證州城的安全。

洪秀全在剛到永安不久就下詔說會論功行賞,讓跟著自己打天下的人都能得到世襲的職位,“上到小天堂,凡一概同打江山功勳等臣,大則封丞相檢點指揮將軍侍衛,至小亦軍帥職,累代世襲,龍袍角帶在天朝”。

大概農曆九月,洪秀全論功行賞,明確楊秀清等人在軍中的地位,加封他們為某某軍師,而後又加封為某千歲,但是並沒有給楊秀清等人封王,那個時候的太平天國只有一個王,那就是天王洪秀全。

1851年,洪秀全分封諸王,直接影響太平天國命運

城外清軍越來越多,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等人負責指揮作戰,手中的軍權越來越重,士兵們對他們也是越來越敬重,洪秀全不得不重新考慮到底要不要封其他人為王。一則,洪秀全自己只是王,不是“皇帝”,封其他人為王,會大大掣肘自己,尤其是楊秀清、蕭朝貴兩人有“天父”、“天兄”的身份;二則,洪秀全之前封楊秀清等人為軍師、千歲時,給出了一個不封這些人為王的藉口是:封王爺是效仿清妖行為,不符合太平天國自己的遊戲規則。

然而,永安的現狀時時刻刻在提醒洪秀全,必須依靠楊秀清等人和她一起支撐大局,不然太平天國不要說發展壯大,在永安全軍覆沒都是可能的,洪秀全一咬牙推翻了自己之前的一些言論:他們功勞大,而且都是天王的“兄弟”,理所應當封王爺,不過“爺”是天父代稱,只封王不稱王爺,“此前左輔、右弼、前導、後護各軍師,朕命為王爺,姑從凡間歪例,據真道諭有些冒犯天父,天父才是爺”

。於是乎,永安建制中的頭等大事就這樣發生了:東王楊秀清、西王蕭朝貴、南王馮雲山、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東王節制其餘各王。

1851年,洪秀全分封諸王,直接影響太平天國命運

毫無疑問,這件事最大的受益者是楊秀清,成為了太平天國僅次於洪秀全的人,短期看來,洪秀全封王可以很好的拉攏楊秀清等人,但是卻為太平天國埋下了一個巨大的隱患。在以後的日子裡,楊秀清憑藉東王、“天父”的身份,隱隱在太平天國中的影響力快要超過洪秀全,楊秀清的權力慾望也因此越來越大。

不過由於前期太平天國需要生存,需要擴大勢力,洪秀全和楊秀清之間權力的鬥爭並不明顯,再加上蕭朝貴、馮雲山的存在,楊秀清也是有所顧忌。後來,蕭馮兩人紛紛過世,太平天國定都天京,洪秀全、楊秀清兩人穩居天京城中,洪秀全不理政事,楊秀清越發感覺自己才是太平天國至高無上的人。

1851年,洪秀全分封諸王,直接影響太平天國命運

1856年,楊秀清提出讓洪秀全封自己和自己兒子為萬歲,要知道洪秀全自己的法定繼承人洪天貴福都沒有被尊為“萬歲”,楊秀清的狼子野心暴露無遺,洪秀全終於動了要收拾楊秀清的心思,天京事變爆發,太平天國因此元氣大傷,慢慢走向了滅亡。毫無疑問,1851年,洪秀全做的封王決定,直接影響了太平天國命運。

參考資料:羅爾綱、王慶成,《太平天國》;太平天國曆史博物館,《太平天國資料彙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