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危機真的來了?

危機爆發,各國紛紛進入了自保模式。每到災難來臨,除了藥品和防護品外。人們一般會囤積兩種東西,硬通貨和糧食。

糧食危機真的來了?

上週一度出現的美元黑洞現象,就是因為全球主要國家和大企業都在搶美元現金,一度導致美元的流動性危機。最終使美聯儲開啟了無限量化寬鬆美元的流動性的問題。要解決其實不難,但糧食問題就完全不同了,這是要種植收穫存儲和運輸的,它無法被憑空製造出來,所以往往出現糧食緊缺。事實上已經有一批產糧國收緊了出口管制。越南突然宣佈大米禁止出口。連哈薩克斯坦,塞爾維亞,馬來西亞,俄羅斯等幾個國家,白糖,葵花油,馬鈴薯等農產品的出口也出現管制。接下來不知道還會發生什麼全球災難,有可能就會導致農業大國的失控。糧食的種植和收穫,錯過最佳時機造成減產。更何況目前蝗災還在西亞南亞等地擴散,他們有能力完全抵禦蝗災的肆虐嗎?這個問題,沒有人能確保,即便糧食沒有減產,能被及時運出嗎?現在全球運輸體系基本癱瘓,客運斷崖式下跌。貨運也不能100%保證,最悲觀的預測是,2020年全球糧食會有顯著的減產,即便是中性的預測也認為民間囤貨政府搶購會造成全球糧價飆升。

“戰時配給”這種制度會在很多國家重出江湖,一些糧食進口國已經開始未雨綢繆。阿爾及利亞,土耳其等主要小麥進口國,已經發布了新的招標書,則暫停徵收小麥進口關稅,直到6月中旬。這些措施都是為了搶糧食,事實上一些糧食品種的期貨已經開始上漲。那麼問題來了,目前處於什麼狀態?未來會有哪些問題?其實這個話題我們之前也聊過,根據2019年10月中國官方發佈的中國糧食安全白皮書,其中提到中國基本實現了穀物自給。這裡的穀物,主要是指水稻,小麥,也就是中國人的主食,中國穀物自給率超過95%。

糧食危機真的來了?

但是需要明確的是,國務院制定的國家糧食安全中長期規劃綱要。提出的是糧食自給率要穩定在95%以上,這是國家的糧食安全目標。粗略一看,95%的成果似乎已經達到目標,但細究起來卻發現並不是一回事,我們要分清糧食和主持的概念,因為國內除了小麥水稻,玉米三大主糧外。還需要其他品種的補充,特別是大豆,中國目前進口的最大宗農產品大豆,自給率不到25%,超過75%需要進口。比如在2019年,中國進口糧食共計1.15億噸。其中進口大豆8851萬噸,中國為什麼要進口這麼多大豆?說到底還是因為耕地不足,中國雖然國土面積非常大。但人均耕地面積不到全球平均值的一半,在全球近30個5000萬以上人口的國家裡排在倒數第三,如果跟美國相比,差距就更加明顯。中國人均耕地面積只有美國的1/8左右,所以中國只能戰略性放棄大豆的生產,用進口大豆節約出來的耕地來種植相對高產的作物。大豆主要用來榨油,說白了進口大豆主要是給國人換取肉類和油類。如果全球農產品貿易中斷,對中國最直接的影響是肉類會變得更加昂貴。

糧食危機真的來了?

另一方面,雖然蝗災暫時不會席捲中國,但另一個入侵物種卻已在中國紮根。3月22日,農業農村部介紹今年農業的病蟲災害是屬於偏重的年份。具體影響小麥的是條鏽病和赤黴病,影響到玉米的是草地貪夜蛾。3月25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吳孔明:稱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消息,草地貪夜娥2018年在12個非洲國家的危害,導致玉米損失達1770萬噸,相當於數千萬人一年的口糧。去年草地貪夜蛾,首次入侵中國,目前已入侵20多個省份,實際危害面積達240萬畝左右。吳孔明表示今年國內草地貪夜蛾,危害會更加嚴重。3月以後,逐漸向北遷飛。6月到達東北地區,進而覆蓋全部糧食主產區。造成糧食減產。

說個題外話,中國產區分佈東北三省非常重要的位置。東北三省經濟地位下降,但在中國糧食安全上,仍然發揮重要作用。2019年東三省的糧食總產量1.38億噸,佔全國糧食總產量的20%,此外河南,山東,安徽,河北,江蘇四川都是產糧大省。2016年通過貿易貨船佔領非洲,逐漸向東擴散。2019年在中國發現,中國目前的品種屬於偏好吃玉米的。但需注意沒有玉米的時候,他們也會吃大量其他品種的農作物。還有一點也是需要注意的,3月初有人就強調,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要穩住農業,又要確保糧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為此,要求全力組織春耕生產,確保不誤農時,加大糧食生產政策支持力度,保持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穩定,保障夏糧豐收。說白了就是由於各種防控措施,導致國內今年的春耕受到影響,這也會導致糧食的產量減少。但根據農業部的說法,目前來看今年整體損失仍舊可控,據此判斷,國內的考量短期內不會出現大的問題。如果真出了大問題,到了必要的時候,國內也可能會實施配給制來渡過難關。但發生這種情況的幾率其實不太高。

根據以上分析,中國的糧食自給率並不高。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就需要未雨綢繆,提前佈局。截至2018年末,中國有標準糧食倉容6.7億噸,簡易倉容2.4億噸,一共可以儲存糧食9.1億噸。目前大豆是中國最大的軟肋,它關係到肉類和油類的供應,所以中國很有可能從美國巴西大量進口糧食儲存起來。當然這種屯糧行為會促使全球糧食的價格上漲。而從全球角度看,根據經濟學人公佈的2018年全球糧食安全指數報告主要國家的糧食安全排名,中國在100多個國家裡位居第46位。位居前10的是新加坡,愛爾蘭,英國,美國,荷蘭,澳大利亞,瑞士,芬蘭,加拿大以及法國,新加坡顯然是一個糧食進口國。它之所以排在首位,其實是兩個原因,第一,由於不產糧食沒有保護國內農業的需要,所以糧食進口關稅非常低。第2由於糧食關稅很低,所以食品價格不高,佔新加坡人開支的比例偏低。但新加坡的糧食安全是建立在太平盛世基礎上的,遇到目前的亂局,反而可能淪為最不安全的國家,真正安全的是產量大國以及糧食出口大國。

比如美國,巴西,加拿大,阿根廷,印度印尼,澳大利亞,泰國馬來西亞等,至於法國,捷克,匈牙利,德國,斯洛伐克等國家,糧食也非常充裕,危機時刻,,糧食的定價權就在這些國家手中。至於日本和韓國,糧食自給率不到40%,非常依賴進口,糧食價格和短缺量之間有強烈的槓桿關係,也可以讓價格飛。

糧食危機真的來了?

2020年糧食的價格波動幾乎不可避免。糧食跟其他商品不同,關係到人的生存,糧食短缺的時候,會引發囤積,從而加劇不均衡和恐慌,因此短缺有槓桿效應能讓糧價飆升。以此有很多人判斷農業概念股今年會有較多的機會,這個判斷沒有問題。但需要注意的是,因為即使糧價漲,整個股市不漲,他們的股票也未必上漲。而且在中國股市,農業是造假的重災區。曾經有過很多讓人大跌眼鏡的造假提案,均出自農業股之首。所以經常會有人調侃說,投資不過山海關,賺錢不買農業股。因為農業股是很難算清楚價值的,財報這與農業股資產的特性有關,比如

地理有多少麥子,會計師是不可能去去數,造假很難被會計事務所查出來,當然,農業股造假屢禁不止,造假成本低,上市公司作為稀有資源,容易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視和包庇等因素,另外,農業股的增長也有明顯的週期性,不太適合普通投資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