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貨幣礦圈如何應對被“淘汰”危機?

“在他們眼裡,就覺得我們這個行業很落後。”

發改委一紙公告《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徵求意見稿)》的下發,將“比特幣挖礦將被淘汰”送至熱搜榜第十。

在外界看來,這是對加密貨幣挖礦的一次致命打擊。

針對發改委發佈的產業結構調整,礦工和礦機生產商將會如何應對?

礦機廠商或將佈局其他產業

4月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發布《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徵求意見稿)》,將“虛擬貨幣挖礦活動”列為國家產業政策已明令淘汰或立即淘汰的產業,公開徵求意見的時間為,2019年4月8日至2019年5月7日。

其中,淘汰類產業主要是不符合有關法律法規規定,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嚴重浪費資源、汙染環境,需要淘汰的落後工藝、技術、裝備及產品。

“此消息最近被瘋傳,我們也接到了許多老外的諮詢。”比特微內部人士黃明(化名)提起發改委的公告時,語氣中充滿了擔憂。

比特微主要生產神馬礦機。

2017年央視調查稱,全世界70%的比特幣是通過中國電力挖掘出來。

2018年數據顯示,世界排名前三的數字貨幣礦機生產商均是中國人創辦。其中比特大陸、嘉楠耘智和億邦國際三家囊括了全球九成以上的份額。

中國幾乎壟斷了全球的比特幣礦機,在這個市場,中國賣家擁有絕對的話語權。

此次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的發佈,讓國內外用戶不得不擔心後續礦機產業的發展。

發改委目前雖然在公開徵求意見,但黃明比較悲觀。

他認為政府掌握著主動選擇權,礦機廠商處於被動選擇的地位,而終究胳膊是拗不過大腿的,礦機廠商只能以應對政策為主。

“發改委公告的下發,會影響到客戶的決心和決策,最終直接會影響到礦機廠商。”黃明稱。

天眼查顯示,比特微2018年4月24日完成A輪融資。

據內部人士透露,自2018年下半年起,比特微一直在進行融資。

發改委的文件,對比特微的融資而言,不是利好。

“大資金投入前會考慮政策,還未投資的都會觀望了。新增資金減少,基礎設施不足,都會制約礦機的發展。”曾為礦場主的李峰認為,發改委此公告的發佈對於礦類的投資是極為不利的。

礦機廠商業務單一,命運全部寄託於礦機銷量,且礦機價格隨幣價波動較大。這是比特大陸、嘉楠耘智、以及億邦國際遲遲無法上市的直接原因。

“看政策的空間,最後可能佈局其他產業,做符合國家要求的芯片設計領域。”黃明認為發改委產業結構的調整隻是政府政策的一部分,行業的監管從未放鬆,且之後可能會出現更多限制。

黃明表示,目前比特微只能先觀望,而後再改方向。

其中,有礦機廠商表示:

一、其實該政策於2013年以來發改委、經信委一貫的政策均差不多,都是要管控和清退挖礦企業。但所涉及地方和部門利益牽絆太多,所以根本沒辦法徹底執行。

二、虛擬貨幣挖礦可使棄水棄電產生經濟效益,我認為無論發改委也好,工信部也好,是有一定認識的。所以,在雲貴川很少提出全面清退,當前應該清退的是高汙染火電。

礦工請願

“如果發文成真了,那全部礦場就都要拆了。”李金(化名)對深鏈財經表示。

李金在四川、雲南、內蒙等多地都有礦場,但規模均不大。針對發改委的公告,李金顯得有些焦灼,但若確實成真了,擔心也是無用的。

李金告訴深鏈財經,發改委公告下來後,礦工們均在發改委網站上反應情況。

以下為礦工們在群內流傳的意見反饋,李金表示,大家的意見差不多:

虚拟货币矿圈如何应对被“淘汰”危机?

意見反饋

深鏈財經進行歸納,主要為以下三點內容:

1、虛擬貨幣“挖礦”能就地消耗棄電,幫助水電企業扭虧為盈,且對環境無破壞;

2、礦機屬於芯片類產品,不同算法下生產出來的芯片不同,可提升芯片製造;

3、淘汰類建議可以對火電類排放多的礦場進行限制疏導,而對水電應該鼓勵。

但也有的礦工對此反應很談定。

“這只是一個意見稿,不用太在意。”礦工王凡(化名)對深鏈財經表示,其絲毫不著急。

王凡的礦場建在新疆,用的是火電。

王凡認為,若中國的礦場全關,那麼比特幣就完了。

此前,也有針對加密貨幣挖礦的文件出臺。

2018年1月,互金整治辦(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辦工作領導小組)稱,“虛擬貨幣挖礦”企業,在消耗大量資源的同時,也助長了“虛擬貨幣”投資炒作之風。對於虛擬礦機挖礦提出兩點要求:

一是積極引導轄內企業有序退出“挖礦”業務,並請積極協調轄內有關部門,多措並舉,綜合採取電價、土地、稅收和環保等措施,引導相關企業有序退出。

二是為及時掌握各地工作進展,要求各地整治辦每月10日前填報轄內“挖礦”企業有關情況。

2018年下半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發布了《關於清退違規用電“挖礦”企業的通知》。

通知要求,清退違規用電“挖礦”企業責任主體為發電企業,且於2018年8月30日前完成違規用電“挖礦”企業清退工作。

清退範圍包括:一、未按國家法律法規辦理企業工商註冊、稅務登記、社保五險等手續的違規用電“挖礦”企業;二、未與當地供電公司簽訂用電合同的違規用電“挖礦”企業。

選擇出海

“圈內人都擔心,不過真的要淘汰那也沒辦法,只能轉移至海外。”張強(化名)在四川有較大規模的礦場。

此次發改委公告,張強認為政府想在根本上杜絕挖礦,認為挖礦除了利用能源,無法給國內經濟和就業帶來正面影響。

當發改委下發公告,大家在擔心轉移至海外成本過高時,張強卻表示自己準備充分,目前已可直接去吉爾吉斯坦佈局礦場。

2018年,張強與合夥人去吉爾吉斯坦考察後,拿到全年2毛左右的電價,並在此地建立小規模礦場。

礦場已運行一年,張強表示轉移至海外成本確實略高,但相比於國內的電要穩定。

據礦工介紹,目前礦工在海外主要分佈於:吉爾吉斯坦、哈薩克斯坦、馬來西亞、不丹等地。

“目前影響不大,未來影響大。”曾為礦場主的李峰認為此項政策實際落實較難,目前對礦工影響較小。

2019年,礦工均在為豐水期的到來做準備。

“已建成約20萬機位礦場”、“30萬負荷招商1200萬”、“收6000臺S9自用,要現貨,有的速度聯繫我”......

類似於這樣的熱鬧招商信息,在礦圈已持續三個多月,但此時發改委的政策讓一部分礦場的前景蒙上了陰影。

李峰認為,政府對這個行業存在誤解,其希望通過交流溝通,改變當前的局面。

但另一方面,李峰也認同發改委的這個決策,希望能夠將圈內業餘選手清洗掉。在李峰眼中,礦場主的業餘體現在:風控意識差、持續學習能力弱。

對於海外礦場的發展,李峰建議優先選擇歐洲、加拿大和美國,同時需要注意:

第一、不要在非洲等地建礦場,商業環境沒有法律保護;

第二、不要在有政治衝突等地建礦場。

文丨易小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