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危機”中挖掘新機遇

最近,疫情還在持續,很多人都有疑問,就是疫情過後投資什麼行業前景好,什麼行業會迎來爆發期,實體業會不會很難做,諸如一系列的問題。

說實話,此次的新型冠狀病毒,看似一場危機,其實背後隱藏的往往是大商機,為什麼叫“危機”呢!先“危”後“機”。也是由此得來

現在的武漢就和03年的非典一樣,疫情的集中爆發,對武漢的市場造成一定影響。

對於重點首創受創行業,和企業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對於交通運輸,文化旅遊,餐飲住宿,電影會展,中小企業等短期內受創嚴重的加大降費減稅力度。

同時像西貝,海底撈或是韓都衣舍行業的龍頭都面臨重新洗牌的危險,疫情導致破產的中小企業更是數不勝數,疫情對於經濟的影響是短期的,後期也會呈現一波爆發式的增長。

疫情過後,“危機”中挖掘新機遇

武漢,絕對不會因為此次疫情走下坡路。

我有一個比較年長的朋友,他在03年的時候在北京那邊做裝修,那個時候相對收入也還過得去,在哪個時候非典爆發的前一段時間,他一個朋友推薦他買了北京一套二環80平米左右的房子,首付也才7萬多一點,於是這個朋友就當時交了2萬定金,但是後來非典就爆發了,很多人都不願意在北京待下去,他也和很多逃離北京的人一樣,把定金退了離開了北京,直到非典結束也沒有回去,現在再看當時一樣的戶型,一套漲到了800多萬,覺得非常後悔。

回顧非典時期,對經濟和市場的衝擊非常明顯,GDP快速下降,但是持續時間短,疫情消退後便快速反彈。

疫情過後,“危機”中挖掘新機遇

從城市體量來看,作為一個千萬級人口的副省級城市。這麼多人每天的總有衣食住行的需求,孩子們教育的需求,老人有養老服務的需求,龐大的需求仍會催生出大量生產力和商業機遇。

疫情過後,“危機”中挖掘新機遇

疫情之後建議四個新方向:

一是消費新習慣,包括數字消費、在線教育、私人經濟等。

二是生產新方式,包括信息系統、雲辦公、縱向整合等。

三是公共新服務,包括醫院建設、物質儲備、社會管理等。

四是科技新產品,包括新能源汽車、5G、電子產品等。

這些行業本身有較強的自下而上的產業邏輯。

百廢待興的企業,武漢會更加渴望人才,武漢是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擁有鋼鐵、汽車、光電子、化工、冶金、紡織、造船、製造等完整的工業體系。

以上行業,為武漢的產業結構和經濟發展撐起半壁江山,也在此次疫情中受創,那麼企業需要盈利,老闆更需要掙錢養家,待疫情過去,這些沉寂已久的行業必然已經摩拳擦掌,準備快馬加鞭,挽回既往損失。

疫情過後,“危機”中挖掘新機遇

很多外地人因為疫情而離開了武漢,留下大量好機會虛位以待。選擇留下來的人,將面臨莫大的個人發展機遇。

疫情會改變我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會有很多新東西出現在中小創公司裡的可能性更大,所以機會也就越多。

@關注我,持續分享投資理財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