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機構,新機遇——有關銀行理財子公司

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成立,可以說是近期銀行理財方面的一個大熱點,截止去年底,就已經有26家銀行宣佈成立了理財子公司。

那麼,什麼是理財子公司?為什麼銀行要成立理財子公司?它對咱們普通百姓的投資理財又會有什麼影響呢?

別急,投帥這就帶大家一探究竟,真相,可能,跟你想的有所不同哦。

1、什麼是理財子公司?

銀行理財子公司就是商業銀行設立的主要從事理財業務、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子公司。理財子公司採取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形式。統一以“字號+理財+組織形式”命名。注意這個名字可不是隨便叫的,未經監管機構批准,任何單位是不得在其名稱中使用“理財有限責任公司”或“理財股份有限公司”字樣的。可以說,這名字本身,就是金字招牌,就是地位的象徵。

2、為什麼銀行要成立理財子公司

其實並不是銀行想成立子公司,而是監督管理機構要求它成立理財子公司

可能大家不太瞭解。在我國的資管市場,銀行理財是最大的一塊蛋糕,資金規模超過30萬億,比大家熟悉信託、券商資管、保險資管的規模都要大,更別說什麼公募基金了。

但是這麼大的資金量,監管上卻一直不是特別的規範。雖然在2008年的時候,就明確要求了銀行自有資金和客戶資金,必須隔離;並引發了銀行內部金融市場和資產管理的大分家。

但是整個資產管理部的理財資金,還是都在一個大資金池裡,信息不透明,也無法有效監督管理。

舉個簡單的例子,為什麼銀行以前理財敢承諾保本,除了投資標的保守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資金池混用,理財產品A虧了,怎麼辦?我們銀行可是要臉的,拿產品B的盈餘給它墊上,就是這麼仗義,虧自己也不能虧客戶

可是這樣一來,相當於本應該投資者承擔的投資風險,全都讓銀行背到了自己的身上

,顯然這是不合規的,也不利於整個銀行業的健康發展。

更別說還有些小友行膽子更大,會把理財募集的資金挪去信貸用,成了變相的高息攬儲。

新機構,新機遇——有關銀行理財子公司


3、為什麼說銀行一直是親兒子乖寶寶?

監媽說:這樣不行啊,孩子們,以後要成立專門的理財子公司,每個產品單獨開戶單獨託管,所有資金不得混用,信息必須公開透明。

銀行說:好的。

接著四大行紛紛響應成立了自己的理財子公司,以不差錢的方式表達自己熱烈擁護的決心;中行出資100億,建行150億,工行160億。大佬們帶頭,小弟們自然也會跟進,一個月的功夫,宣佈成立理財子公司的銀行就達到了19家。就是這麼痛快。

為啥?因為聽話的孩子有糖吃。

投帥發現很多解讀理財子公司的大咖,其實都只是看過12月的《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其實在它之前還有一個,9月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除了明文規定了“商業銀行應當通過獨立法人地位的子公司開展理財業務”還有一句“暫不具備條件的,商業銀行總行應當設立理財業務專營部門”。

這在公文裡就叫“活口”。

早在2008年就成立資產管理部,不就是“理財業務專營部門”麼?至於這個“具備條件”到底是什麼條件,那就看雙方怎麼“談條件”了。


4、對我們購買銀行理財有什麼影響?

其實,沒什麼太大影響。所謂子公司理財不承諾保本,現在總部新發的理財,也不讓承諾了啊,一樣的。

而且按照前面說的“活口”,並不見得就是真的要把資產管理部從總行完全剝離出來,投帥推測,很可能是在保留現有資管部的前提下,額外新成立一個理財子公司。

也就是說,現有的理財產品還會繼續由資產管理部負責,同時一些會新成立一部分投資範圍更大,更靈活,投資風格更激進的理財產品,由理財子公司來運營。

這對咱們老百姓來說,是好事,可選擇的範圍更大了,可選擇的餘地更廣了。

但是很多人分析的,理財子公司的成立會衝擊公募基金產品,這個不投帥覺得,有點過度擔憂了。雖說監媽對子公司也確實給了一些優待,比如能直接投資股票啊,擴大了非標的範圍和比例啊。但是,按銀行資管的一貫秉性,讓他們在股市紅海搏殺,真的能強過在已經被大A磨練了十多年的基金同行麼?以投帥的推斷,即使投資股市,子公司的風格多半也是屯一堆高分紅股,之後就安安靜靜地打新去了。銀行系的理財終究還是逃不過一個“穩”字。

公募基金經過這多年的歷練,已經相對很成熟了。貨幣型、債券型、平衡型、股票型等等的分類,也足以滿足不同投資者的需求。理財子公司,想從公募同行手底下搶客戶,恐怕不是那麼容易。

投帥感覺,反倒是對保險資管、券商資管之類的同質資管類產品,理財子公司會有產生比較大的威脅。因為隨著投資範圍的擴大,理財子公司的產品收益可能會接近甚至反超保險及券商類資管產品的預期收益,而它同時又具備門檻更低,購買渠道更廣,手續更便捷等優勢,再加上“銀行”信譽加持,會對這些同質產品產生不小的衝擊



綜上,理財子公司更多是監媽跟銀行博弈的產物,它成立的最初目的,是為了便於更好地監管,防範金融系統風險。最終的結果,很可能是雙贏。監媽立了規律,也給了好處;銀行得了便宜,也賣了乖。對普通投資群眾,其實不用考慮太多,以前的傳統銀行理財產品,應該都會保留;理財子公司的成立只是增加了選擇範圍,大家按自己的需求,繼續該買啥就繼續買啥好了。


我是仁義禮智投,國有商業銀行總行註冊國際投資分析師,有關投資方面的問題歡迎大家相互探討交流。碼字不易,各位老鐵都看到這了,不妨點個贊再走吧。PS:我不是什麼小編,如果嫌ID太長,一定要起個暱稱的話,就叫我投帥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