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最後的名將,軍事能力不亞於項羽和韓信

公元前209年,這一年是秦二世胡亥登基的第二個年頭。那時候還沒有流行年號,所以按帝號,將這一年稱為秦二世元年。

這一年也是大秦帝國的掘墓元年,因為它的掘墓人在這一年同時亮相。

七月,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杆而起,隨即就攻取了陳縣,然後以楚王的身份派出了五路大軍:

第一路,吳廣率主力西攻滎陽,準備奪取敖倉;

第二路,武臣僅率三千餘人北渡黃河,經略趙國舊地;

第三路,鄧宗南下攻取九江;

第四路,周市率軍進攻魏國舊地;

第五路,周文率軍迂迴前進,直襲函谷關。

僅僅兩個月後,武臣就攻取了趙國舊地,自立為趙王;然後派韓廣進攻燕國舊地,韓廣自立為燕王;周市盡佔魏國舊地,立魏咎為魏王。

與此同時,藉著他的這個勢頭,齊國後裔田儋帶領他的族弟田榮、田橫在狄縣起兵反秦,自立為齊王;因私放囚犯在碭山躲避追捕的劉邦回到沛縣舉兵響應,在沛縣、豐縣一帶縱橫;同月,項梁自立為會稽郡郡守,起兵北上反秦。

也就是說,從陳勝起兵到現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就光復了趙、魏、楚、燕、齊五國。到此時為止,黃河之北已無秦兵,河南半壁盡歸張楚。

他們誰都沒有想到,曾經無敵天下、橫掃六國的大秦帝國,現在竟然如此不堪一擊——此時距離秦國統一六國才過去了不到十二年。

當年的秦軍精銳去哪裡了呢?

十年前,屠睢和趙佗率50萬大軍分五路攻入嶺南,三年後,屠睢戰死;五年前,任囂率大軍再攻嶺南,被封為南海郡尉,鎮守當地。到現在閉關自守,不歸中原久矣。

十年前,蒙恬率三十萬大軍北上,驅逐匈奴,修築長城。一年前,被胡亥一紙詔令處死,到現在屍骨未寒。並且,為了防止匈奴南下,到現在為止,還在向長城運送刑徒充軍。

也就是說,經過這十幾年來的南征北殺、橫徵暴斂,大秦帝國早已是外強中乾,徒有其表了。


大秦帝國最後的名將,軍事能力不亞於項羽和韓信

所以,受命攻取咸陽的周文一路幾乎沒遇到什麼像樣的抵抗就到達進入了函谷關,此時他已經擁有戰車千輛,士兵十餘萬。或許他自己也沒有意識到打已經打破了這樣一個記錄:從兩百年前魏軍退出河西之後到現在,他是唯一攻入函谷關的人。

歷史不容假設,但當時的形勢非常明顯:如果沒有什麼意外,咸陽將是周文的囊中之物。

但意外還是發生了:一個叫章邯的人站了出來,他說他來守城。

章邯,秦朝少府,也就是主管皇室財政的官員,生年不詳,家世不詳,在此之前的經歷不詳。但從此刻開始,所有人都將重新認識他,因為他將擁有一個新的身份:名將!

小時候聽評書,一直以為古代打仗就是兩個人互通姓名,之後刀槍並舉,你來我往,大戰三百回合,最後一刀將對方斬於馬下,對方群龍無首,自然潰敗。

後來才知道,真正的打仗,比的是天時、地利、人和,拼的是國力、國運,靠的是審時度勢、運籌帷幄。

只會照搬兵書的人固然是庸將;但依靠舉國優勢碾壓對手的,也只能說是盡到了為將職責;就算在勢均力敵的情況下,靠漏船載酒的運氣險勝對手一局,恐怕也不能說是名將。甚至是像曹劌那樣利用規則漏洞搞一次以少勝多的著名案例,也無法讓他躋身於名將之林。

什麼是名將?

守在這兒,就是一座無法撼動的山嶽;殺出去,就是一柄令人膽寒的利劍。能挽救常人眼中的敗局,更能打破常人眼中的僵局。能化腐朽為神奇,能轉日月照乾坤。

如此,方為名將。

就在周文率十餘萬(有說百萬)大軍站在咸陽城外時,秦朝的財務總管章邯站了出來。如同齊國將要被燕國覆滅時,市場主管田單站了出來;如同秦國攻打趙國閼與城時,稅務主管趙奢站了出來。

章邯很敏銳地看出來,周文雖然勢大,但士卒都是沿途糾集而來的農夫、刑徒。他們之間沒有協同,缺乏訓練,稱之為烏合之眾也不為過。現在雖然來不及徵調附近各縣城的正規軍,但驪山有刑徒數十萬,只要指揮得當,可堪一用。

既然是一場烏合之眾之間的對決,那拼得就是哪邊的人更多,誰的指揮更高明瞭。

周文明顯不是章邯的對手,所以一戰即潰。

章邯並沒有一場勝利就沾沾自喜、不思進取,而是帶著他的“烏合之眾”踏上了他的名將之路。

兵貴深速,他完全沒給戰敗的周文任何喘息的機會,硬是追到澠池將周文斬殺。

此時吳廣正在圍困滎陽。於是,章邯順勢把吳廣給圍了起來,大敗楚軍,連斬楚軍兩員大將,解滎陽之圍。

然後,章邯兵分兩路,先擊敗楚將鄧說、伍逢,再敗蔡賜,又敗張賀,最終收復陳地。楚王陳勝敗逃路上被部下殺害。至此,楚國再次被滅——但隨後項梁就扶植了個楚懷王繼任楚國勢力。

此時,雖然已進入了秦二世二年,但因為秦歷十月為新年,所以實際距離陳勝起兵僅過去了不到半年的時間。

之後章邯繼續東進攻打魏國,魏王咎一看不妙,連忙派丞相周市去齊、楚求援。項梁很夠意思,派出他的侄子項羽率軍來援。齊國更夠意思,齊王田儋親自率軍來援。

但是,章邯也不白給。他知道齊、楚救兵將至,就來了個圍點打援,趁援軍立足未穩,半夜劫營,大敗齊、楚援軍,魏國的丞相周市和齊王田儋竟然也死在亂軍之中。

援軍都沒了,魏國更完了。魏王咎一看實在沒辦法了,只好自焚而亡。

章邯又把魏國給滅了——但隨後魏王咎的弟弟魏豹在項梁處借兵,回到魏地攻下縣城十餘座,繼任魏王。

但章邯已經沒空理他了。因為齊王田儋的黨弟田榮已經收攏了齊國的敗軍,正往齊國敗退呢。估計章邯是想繼續一路追入齊境,再把齊國滅了,所以對田榮是緊追不捨。

田榮一路逃到東阿,他的運氣比其它人好點,因為項梁來了。

項梁先敗章邯於東阿,再敗章邯於濮陽東,章邯退入濮陽,據城死守。

章邯自出函谷關,每戰皆勝。但項梁一出馬,就打破了他不敗的神話,並且把他打得縮在濮陽城內不敢出來。這種戰績,讓項梁開始得意起來。但他沒想過,章邯雖然野戰敗在他手裡,但人家守著濮陽,他就是打不進去。

他打不進濮陽,也沒有聽宋義的暫時先撤軍,而是駐守在了濮陽附近的定陶,

之後,秦國調來援軍,章邯率軍出城,圍攻定陶,項梁率軍出城迎擊。

是役,項梁戰死!


大秦帝國最後的名將,軍事能力不亞於項羽和韓信

聽說項梁死了,正在圍攻陳留(河南開封市陳留鎮)的項羽、劉邦和呂臣三人只好率軍東撤,然後把楚懷王從盱眙移到彭城(江蘇徐州)。

而章邯在此時犯了他人生最大的一個錯誤:他以為項梁被解決掉了,楚國就已經完蛋了。所以,在當年年底他就北渡黃河,又來到了趙國。

單從戰績來看,一個沒有任何軍事經驗、軍方班底的財務總管,帶著幾十萬被強押到驪山修陵墓的苦工,用了一年的時間滅楚平魏殺齊,間接逼死吳廣、陳勝,圍點打援大敗項羽,兩軍對決斬殺項梁。

這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他擁有極強的組織能力,優秀的戰鬥能力,冷靜大膽的指揮能力,審時度勢的決策能力,反敗為勝的心理調節能力……

這意味著章邯是歷朝歷代所有名將的模版。因為一員名將所需要擁有的能力,他只要缺少了一樣,他就無法取得這樣的戰績。而相當一部分名將,只是其中一兩項能力較為出色。

如果說白起是帶著舉國之力橫掃六合,那麼章邯就是以一己之力托起整個帝國。

章邯在趙地繼續開啟了無敵模式,很快就來到了邯鄲城下。城內的張耳很聰明的沒有在邯鄲和秦軍進行決戰,而是帶著趙王歇跑到了鉅鹿(河北邢臺鉅鹿縣附近)。

於是,章邯令王離率軍又把鉅鹿給圍困起來。

一個月後,章邯攻破邯鄲。

但章邯累了。

這一年來,他滅了楚國,可楚國依然存在;他滅了魏國,魏國又復生了;他殺了齊王,後面有一堆人等著當齊王。各國的王侯就像韭菜一樣,割了一茬又長出來一茬,就是死不乾淨。

就像眼前的趙國,他相信,就算他把趙王歇給五馬分屍了,只要他的大軍一走,照樣會再冒出一個趙王后裔來即位。

所以,當他知道張耳派人去列國求援的時候,他決定改變策略,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

他下令王離對鉅鹿圍而不擊,然後他引兵駐紮在棘原,築起甬道,連接黃河,從水路為王離供應糧草。他的戰略意圖一目瞭然:圍城打援!

他佈下一個沒有蓋子的陷阱,然後伸手招呼著已經趕過來的燕軍和齊軍,大大方方地叫著:來吧,來吧,往裡跳吧!

張耳逼著陳餘發兵救援,陳餘實在沒辦法,就派出五千人,說你們去試試吧。

五千人全軍覆沒。

但章邯的剋星來了。

項羽斬殺宋義,然後派英布和蒲將軍率軍兩萬渡過黃河,在鉅鹿與章邯的大本營棘原之間運作作戰,截斷了秦軍的運糧通道。然後他親自率軍渡河,破釜沉舟。

只帶了三天口糧,且退路已斷的楚軍以一當十,九戰皆勝,將章邯與王離分割,章邯只得退回棘原,而王離被楚軍包圍。之後,秦軍主將王離被俘,大將涉間自殺。

事實上,到此時,章邯仍然是敗而不亂,跟項羽隔河對峙,接下來可打可走,在一定程度上還是掌握了戰場主動權的。

可胡亥(或者說是趙高)不知道出於什麼心理,竟然派人來斥責章邯。

章邯真的累了。


大秦帝國最後的名將,軍事能力不亞於項羽和韓信

他一個人,沒有後勤保障,沒有友軍接應,沒有朝內支持,甚至連供他退卻喘息的根據地都沒有。他陷入了死地——不是戰場上的死地,不是地理上的死地,而是他個人境遇上的死地:

付出這一切,為了什麼?

沒有答案。

所以,他投降了。

我想,當項羽坑殺二十萬降卒的時候,也殺死了他那顆名將之心。

之後,他再無一勝。

兩年後,劉邦還定三秦,他被困廢丘誓死不降,一直到次年,劉邦用計水淹廢丘,城破後,章邯舉劍自刎。

我相信,章邯堅守的,並不是楚國的城池,而是他的那顆名將之心。

身為敗軍之將,在很多的名將譜錄上都找不到他的名字,但我仍然要再次強調一下:

章邯,世之名將!

當失敗不可避免時,失敗也是偉大的,而且死和絕望也是偉大的。——美國詩人·惠特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