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激勵:資本看中的是商業模式,但更看重的是人才

“互聯網+”時代,人才重於組織,組織更多的是去適應人才的需要,而不再是人才適應組織的需要。每一個成功的企業都有一個成功的領袖,企業的輝煌來源於人的力量,人的品格塑造了企業的文化性格!喬布斯之於蘋果、比爾蓋茨之於微軟、李彥宏之於百度、馬雲之於阿里巴巴、馬化騰之於騰訊,皆是如此。

股權激勵:資本看中的是商業模式,但更看重的是人才

資本,已經愛上了人才

資本加上人才,會產生巨大的威力。人才爭奪的方式已經不是簡單地挖一個人,很多時候是挖一個團隊過來,快速複製。當初雅虎中國研究院解散時,五道口的招賢納士場景之壯觀程度令人驚歎,消息還沒確定,各大互聯網公司和獵頭已經在四處打探消息,希望能搶先將其員工招入麾下。互聯網界幾乎所有大佬都加入了這個人才之爭的現場。技術人員男性居多,工作的特性使大部分人處於單身狀態,為了吸引人才,有的公司不僅條件優厚,還在招聘現場用眾多美女助陣,潛臺詞是:“來吧,我們這裡有美女,可以解決家庭問題哦。”

近期在看一檔《創業中國人》的欄目,大致就是創始人帶著自己的項目到現場,尋求資本的投資,渠道的對接和幫助。其中,當一位餐飲企業創的始人出場,提到包括自己在內,一共8個聯合創始人,他們從2012年到現在一直都在一起,沒有任何一個人離開的時候。所有的資本方都表示欣賞,衝這個點就有人下定決心要投。

股權激勵:資本看中的是商業模式,但更看重的是人才

創業中國人節目

在當今的社會大環境下,資本已經愛上了人才,追著人才跑、為人才服務。從投資企業、投資項目、投資股票,到投資人才。

2016年,有一家餐飲企業——小恆水餃,一時間刷爆餐飲圈、創投圈,在12個月內完成了三輪融資,第三輪融了5000萬人民幣。期間小恆水餃爆出內幕——挖了一群世界500強高管!小恆水餃的創始人李恆帶領著一個勵志把餃子吃出時尚範兒的團隊,成為當下最華麗的“互聯網+”時代的創業團隊。大家可能會看到這樣的案例:一個賣餃子的挖了一群世界500強高管。但恰恰在於用人上的反其道而行之造就了小恆水餃的成就,創業時格局要足夠大,企業才不至於很快遇到瓶頸。而對於初創公司用人方面,我們應該關注哪些問題呢?

初創公司用人:高配還是低配?

小恆水餃曾在2015年1月和7月獲得融資,其早期投資方包括真格基金、險峰華興、青松基金及著名消費品投資專家“快刀手”朱擁華。這使得小恆水餃在第一輪融資之後,就組建完成了自己的豪華高管陣容。2016年2月26日,小恆水餃對外宣佈:完成最新一輪5000萬元人民幣的融資,估值超3億元,其早期的投資方全部跟投。

初創公司用人:超前配置還是臨陣招兵?

李恆在大學時期,就帶著幾個計算機系的同學開過IT公司。由於專業技術能力較弱,在同行競爭中毫無優勢,公司在2年時間內就賠掉50多萬元。後來,李恆聘用成熟程序員,用半年時間實現扭虧為盈。人不行,企業就容易“掉鏈子”,這就是大學生和專業程序員的差別。

正如劉強東所說:“一切企業不行都是人不行。”很多公司往往在團隊的能力滿足不了企業發展的迫切需求時才開始招聘“牛”人,這屬於病急求醫。企業做大之後,是需要集團化作戰的。因此,團隊最好在企業初創時就組建完成,在經歷短暫的磨合之後,馬上能帶領公司快速高效地發展。

初創公司用人:招募熟手還是培養新人?

高配置的高管團隊,擁有領先理念和資源優勢。牛人自帶團隊。比如,在公司發展的第一年就建立了完善詳盡的制度系統,讓一切公司事務的運行從一開始就有章可循。公平合理的獎懲制度,能讓最優秀的員工獲得兩倍於年薪的獎金,而水平稀鬆的小白員工則無法得到加薪。

小恆水餃的門店選址獨具優勢,但小恆小餃的成功不僅是選址科學合理的結果,更應歸結於團隊高管自帶資源的原因。為有能力的人支付更多的錢,永遠比花費時間和精力去培養新人划算得多。這些人不需要培養,只需要磨合。而一旦磨合好,將會帶動公司高效順利地發展。

初創公司用人:四五十歲的世界500強高管,敢不敢用?

很多CEO不願意用或者不敢用這樣的人。一是年紀偏大,不容易溝通;二是覺得他們可能剛愎自用,管控不住。但這同時說明,他們具有自己的思維和方法,你只要得到他們的認同,就會馬上獲得強大的即戰力。把他們的價值最大化,把他們的優點用到最好。

這樣的人並不缺錢,但很想抓住夢想的尾巴。單兵作戰能力強可能拯救一個項目,但單兵集合起來,可以創造一個企業。正是在四五十歲的年紀,他們已經賺到了足夠的錢,得到過比較好的成績,但手裡還抓著一點夢想的尾巴。

有這樣強大的創業團隊,資本靈敏的嗅覺一旦探知就會興奮,資本的角逐就不足為奇了。

風險投資很多是需要退出的,但人才,永遠是不需要退出的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