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在哪裡買房好?樓市升值潛力最大的盡然在這裡


2019年2月18日,粵港澳大灣區規劃文件橫空出世,一個坐落在華夏大地的世界級超級城市群顯露雛形。


如果說1979年鄧老在南海邊劃了一個圈,讓這個圈成為改革開放以來最為成功的樣本,那麼2019年這個圈的延伸,勢必將揭起一輪新的城市革命。


這是城市的機遇,也是年輕人的機遇。


截止今天,在粵港澳大灣區出世的8個月裡,全國各地人口加速湧入大灣區,各成員城市基建加速落地,協作政策層出不窮,企業創新更新迭代,一片大好。


但利好的同時,質疑聲也同樣存在。


例如港珠澳大灣區由於利好炒透了房價,是否還有未來?粵港澳一體化,是否所有城市都會迎來騰飛?哪些城市的房子還有價值?


這些,對於粵港澳,或者即將在粵港澳定居的人們來講至關重要。下面,我選用貝殼研究院最新發布的研究報告《粵港澳大灣區破解重構》,來為大家還原今天最為真實的粵港澳樓市。


1

供需失衡的灣區樓市


首先我們要搞明白真正影響粵港澳大灣區房價的因素,到底是什麼?


如果打開搜索軟件,輸入“粵港澳大灣區房價”這幾個關鍵詞,你可以看到31700000個答案,但是在這麼答案中,你很難找到最直接的解釋。


其實很簡單,就是財富的流動,也就是產業。


發達的產業會孕育出優質的企業,而優質的企業猶如金礦,吸引著源源不斷的淘金人。翻開歷史長卷,這樣的場景舉不勝舉。


例如改革開發後,1979年深圳特區的設立,百萬人才“下海”,到深圳創業淘金;1988年海南成立經濟特區,迎來全國各地十萬人才的湧入;此後沿海城市不斷開放,外貿工業如火如荼,全國儼然形成一股“孔雀東南飛”的大勢。而在2018年之後,中原城市的崛起,產業日新月異,沿海的人群又加速回流到中原,形成強省會的格局。


每次大遷徙都伴隨著政策紅利,而紅利背後則是經濟高速發展下一個個新型崛起的企業。在中國,大灣區經濟活力是首屈一指的,尤其是民營經濟高度發達,孕育了比肩全球的世界500強公司。


數據顯示,廣東省6年時間,500強民企增加了39家,其數量的增速是全國最快的。


惠州在哪裡買房好?樓市升值潛力最大的盡然在這裡


經濟活躍,民營企業增加帶動了大量的就業和人口的增長,近三年大灣區平均每年增加150萬人口,相當於一個五線城市全部人口的整體遷入。


人口之於城市,就像血液之於心臟一樣重要。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對粵港澳大灣區的房地產價值一目瞭然。


而且在最新的報告中顯示,現在的人口流動並不是單純的以人為單位的流入,而是舉家遷徙。


根據《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5年)》,近9成已婚新生代流動人口是夫妻一起流動,與配偶、子女共同流動的約佔60%,而且這一趨勢在持續擴大。


隨之而來的就是日益增長的住房需求。


大灣區住房自有率非常低,達到什麼程度呢?


不誇張的講,有近3500萬人無自有住房。灣區11城中有8城住房自有率低於60%,尤其深圳僅為23.7%。和全國平均水平差距很大。


惠州在哪裡買房好?樓市升值潛力最大的盡然在這裡


在這個圖中,我們可以看到。深圳以23.7%的住房自有率排名第一,其次是東莞,為35.7%。這一數值甚至低於以高房價聞名全球的香港。但同時我們可以看到肇慶以84.5%排名倒數第一。


根據供需原理,像肇慶、江門這樣的三四線城市房子完全夠住,房子不稀缺,價格自然沒有底部支撐力。更不用說升值潛力了。


住房自有率低自然影響人均居住面積,數據顯示,在世界四大著名灣區居住帶,粵港澳大灣區是“墊底”的存在。香港不用多說,鴿子籠出名,以人均15平米的居住面積排名世界第一,而深圳也高不了哪裡去,緊隨其後,人均居住面積僅僅是19.7平米。


惠州在哪裡買房好?樓市升值潛力最大的盡然在這裡


供需長期嚴重失衡,導致大灣區房價不斷攀升,而越來越多的人口則積蓄著巨量的購房需求。根據貝殼研究院預測,到2025年粵港澳大灣區房地產市場的交易規模約3.7萬億。


這個數值是什麼概念呢?舉個例子,2018年中國的全國商品房交易規模是15萬億元。相當於佔據了24%的份額。


從這點可以看出,未來粵港澳大灣區的房地產市場還存在大量的房地產投資機會。但是粵港澳大灣區所有城市都有機會嗎?這還要看人口的流動方向。


2

不能一概而論


從近幾年的人口流動特徵來看。呈現著“農村—小城市—大城市—核心城市”的遷徙路徑。這一方面源於政策引導,其次是在高等教育普及下,年輕人對於城市的選擇更有話語權,可以實現跨級躍遷


舉個例子,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在農村長大,但是通過高考實現了命運的轉折,在大城市找到很好的工作,就很可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在此城市置業安家,把父母接過來一起住。那麼這就是一次從農村到大城市的定向遷徙。


全國的流動特徵如此,粵港澳大灣區內部亦是。廣深作為經濟動力最強的灣區雙核,一直以來都是外來人口流入的主要陣營。


惠州在哪裡買房好?樓市升值潛力最大的盡然在這裡


數據顯示,從大灣區各城市近三年常住人口的增長來看,廣州深圳分別增長165萬和140萬,而肇慶江門等城市三年累計增長不足10萬,而且粵港澳內部,也在維持小城市到廣深頭部城市的人口遷徙路徑。


當然看到上面這幅圖,有人肯定會提出質疑。為什麼像東莞、中山這樣製造業強市人口流入這麼低。其實這和城市發展階段有關聯。目前深圳和廣州尚處於高速發展期,是虹吸階段,淘金者肯定會進入更高級的城市。


但是當廣深的人口和產業達到閾值,城市無法負擔,那麼產業和人口勢必會溢出。越來越多的企業會遷移到周邊的衛星城,伴隨著就是人口不斷的外溢。例如去年華為將工廠搬遷至東莞的松山湖,就直接帶走了2700位高淨值人口。同樣也是住房需求的外溢的。


惠州在哪裡買房好?樓市升值潛力最大的盡然在這裡


所以在這個層面上講,對於深圳來說,第一利好的是東莞,第二則是東面的惠州。而對於廣州來說,廣佛一體化是兩者未來最好的發展形式,由於房價價差,越來越多的廣州外來人口會在佛山定居。其次才是中山、珠海。


接下來,我再仔細說說除了廣深莞佛四個強市外,其他城市的投資價值。


3

非核心城市的樓市命運


首先是惠州。


以深圳為主體,除了東莞,最有可能性的則是惠州這個衛星城了。但是惠州是一個“不均衡”市場。其一經濟發展一般,吸引外地人的能力有限;其二供應龐大,一個大亞灣的供應能趕上一個深圳。


所以在這個層面上,惠州購房一定要慎重。這時候“距離”和便利性決定了地段房價的命運,在惠州能稱得上有投資價值的,僅限於緊挨著深圳坪山區的惠陽部分區域。


尤其是高鐵沿線和未來最靠譜可能開通的深圳14號線沿線,還有惠陽政府背書的核心地段。當然還有惠城區的金山湖地段,是本地人的價值中心,當然價格太高也要量力而行。


除此以外基本沒有什麼可能性了,尤其像大亞灣、惠東都是深坑。


當然現階段在坪山工作的新深圳人,在這些地方買房是可選的。畢竟一腳油門就是2萬元的價差。至於投資變現,可能要長遠一些。因為由於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的推進,深圳把心思全放在了西面,只有等到西面發展飽和了,東面的坪山才可能迎來契機。這個時間,滿打滿算,起碼得8年以上。


其次是珠海。珠海在港珠澳大橋開通後,狠狠吃了一波紅利。吸收了全國各地而來的炒房客。當然這些炒房客也有自己的訴求,例如去澳門博彩,在當地養老。


極端的財富比例,將當地市場徹底撕裂了。例如緊鄰澳門的橫琴、拱北等區域,房價已經達到4萬多每平米,而斗門和金灣才1萬多。如此大的價差讓整個市場變成了有錢人的遊戲,當地人是根本接不動盤的。據我一個朋友講,很多珠海本地年輕人被迫轉移到了隔壁的中山買房。


所以沒有底層剛需的接盤動力,這種炒作型市場並不看好。而且目前珠海的產業薄弱,高房價會像一堵高高的圍牆,把外來年輕人攔截在外。而澳門給珠海的紅利又有多少呢?這個恐怕大家心裡都很清楚了。


然後是中山。說實話這些年的中山有些失落,隔壁的廣州大哥一門心思把工作放在了佛山身上,讓中山像是失寵的小弟。當然名氣也不及珠海,自然對外地人的吸引力更是薄弱。


中山未來唯一可期的是深中通道的連接,因為中山的運營成本低,屆時深圳會有產業戰略轉移到中山,隨之而來會吸引到部分人口的流入。但是一橋之隔,受益也是有限的。利好的區域也僅僅是翠亨新區而已,其他的炒作性居高。而且中山北面的南沙板塊是未來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核心,剛起步又是一個虹吸人口的重要版圖,對中山也是利空的。


至於粵港澳大灣區的肇慶和江門,上文也提及過,僅限於當地剛需買來自住。


4

粵港澳的未來


最後再說說目前粵港澳大灣區的市場行情。


由於前幾年的去庫存大週期,再加上大灣區的政策利好,樓市在瘋狂炒作下,房價漲幅已經被深度透支。目前在政策的冰凍下已經進入休克週期。


房價整體穩定,沒有發生大面積滑坡現象,但是像惠州、珠海、肇慶、江門這些城市由於前兩年炒作太激進,目前已經高位橫盤,房子有價無市。全憑限售政策關緊了閘口,否則炒房客的洩洪會對當地樓市砸開隕石坑。這是誰都不想看到的。


大灣區房價下一波漲勢,唯一一條路只能是加速讓廣深雙核城市的經濟復甦,提高人均收入水平,把整體居民槓桿率降下來,這樣才會繼續加速吸引外來人口,逐步夯實房價基礎。這個時間大概也在3-5年。


但是深圳一定等不了這麼長時間。我之前在很多文章裡敘述過深圳的現狀。極端供需失衡會打破深圳的樓市週期。


數據顯示,在2014-2018年的五年間,深圳常住人口增量達225萬,新增住房供應僅約24萬套,新增供應節奏根本追不上需求。


惠州在哪裡買房好?樓市升值潛力最大的盡然在這裡


而在深圳城中村住房體量龐大,約510萬套,佔到總存量的近一半份額,容納了約1500萬人口,佔實際總人口75%的份額,而這部分人群的居住環境有待改善,直接面臨的就是住房問題。


當然深圳也想過辦法,就是建立大量的保障房來滿足中低收入人口的住房問題。但是深圳一開始從香港引進的招牌掛制度和不可奪得的土地面積,註定這個命題無法成立。


未來深圳房價只能在不斷高漲的路上,愈行愈遠。這個苗頭,在今天已經悄悄出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