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挑戰,新思維,供應鏈轉型十二問

2月28日,科箭 “數鏈空中沙龍“第一期“本土化供應鏈新思維十二問

”火熱開播,曾擔任多家大型消費品、零售企業供應鏈主管的顧春國先生為大家分享了供應鏈的知識結構、行業經驗和個人思考,通過十二問梳理了如何才能實現以供應鏈促增長、向供應鏈要效益。


新挑戰,新思維,供應鏈轉型十二問


第一問

為什麼要研究供應鏈?


國際層面,2012年奧巴馬簽發了《全球供應鏈安全國家戰略》,目的是要搞好供應鏈,保護好美國人民的利益。特朗普試圖重新定位美國和中國在全球化供應鏈中的地位,目的在於爭奪全球供應鏈的控制權。


國家層面,可以概括為:供應鏈強則國家強,供應鏈戰略不僅是企業戰略,也是國家戰略。


企業層面,市場上只有供應鏈而沒有企業。二十一世紀的競爭不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產業鏈是大家的,對於企業來說,供應鏈才是自己的。


管理者角度,不一定每個公司都有供應鏈部門,但每一位企業管理者都應該把自己看成是供應鏈經理,每一位管理者都需要有供應鏈思維,這是決定企業成敗的關鍵。


第二問

什麼是供應鏈?


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供應鏈創新的公文,給供應鏈下了一個定義:供應鏈是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以提高質量和效率為目標,以整合資源為手段,實現產品設計、採購、生產、銷售、服務等全過程高效協同的組織形態。這個定義闡明瞭供應鏈的導向、目標、手段及本質,一經發布,就受到業界廣泛的認可。


新挑戰,新思維,供應鏈轉型十二問


第三問

供應鏈管理的使命是什麼?


所謂管理,就是找到使命,組織團隊去實現它。在變革的時代,如何在傳統和未來之間,“雜交”出更有效率和質量的新東西,需要用新的方法去做。國內比較典型的做品牌的企業,其業務板塊的供應鏈網絡可以分為四個板塊:中國的品牌商會有一個基於自己品牌的總倉和分銷體系;隨著在產業鏈裡面地位的提升來做本行業的B2B平臺;第三個是外貿業務板塊;第四個是自營的電商板塊。


這樣一家企業的供應鏈管理團隊的使命,就是規劃、籌建、運營供應鏈體系,支撐和促進各項業務發展。


新挑戰,新思維,供應鏈轉型十二問


第四問

我們企業的商業模式是什麼?


商業模式簡單理解,就是“兩開兩付”:兩開,一個是開發產品,一個是開發客戶。兩付,一個是支付貨款,一個是交付產品。而連通產品、客戶,完成支付、交付的這個過程就是供應鏈。


不同量級的企業,需要的供應鏈是不一樣的。商業的四種模式包括:獨立企業,連鎖企業,平臺企業,商業生態。相應的也會匹配上不同模式的供應鏈。其中討論比較多的是平臺型企業,與之相匹配的供應鏈模式,我們稱之為供應鏈底盤。


第五問

什麼是供應鏈底盤?


供應鏈底盤就是要保障服務和產品的供給,同時完成訂單的履行。以建材家居行業為例,它的底盤需要做到“有品有材”,有標準化的成品,也要有材料、半成品,這是物資供應鏈。同時還要“能裝能修”,要有服務的功能,要能調度水工、電工、木工、瓦工、油漆工,去完成裝修,還要完成維修,這是服務供應鏈。因此就會存在兩條需要無縫銜接的供應鏈,一是物資的供應鏈,一是服務的供應鏈。我們要打造的供應鏈底盤,就是針對全渠道流量的供應鏈中臺系統結合採購、銷售等訂單履行的資源層形成的整體,其中資源層包括作業人員資源、基礎設施資源等。通過這個供應鏈底盤,來完成訂單履行、商品供給和服務供給。


第六問

一個完整的供應鏈體系包含哪些要素?


第一個是組織,就是要有人,分為決策層、管理層、作業層。


第二個要有資源,分為內部、外部的資源,包括工廠、倉庫、車輛、設備,各種材料商、服務商等。管理者上要掌握這份資源清單。


第三個是要有信息系統。科箭就是做供應鏈相關信息系統的企業,近期在做供應鏈執行的雲平臺,包含了WMS雲、TMS雲和OMS雲。這三個核心的信息系統,我一般把它們簡稱為“WTO”。執行力管理有個專業術語叫做“PPT”,指人、流程、工具,其中最主要的工具,就是要有好的信息系統。


第四個是理論和概念。跨組織的供應鏈體系,需要統一的理論和概念讓大家形成共識。供應鏈龐雜的體系,需要大家“說一樣的話”,包含術語、理念、流程、操作手冊、制度,形成一個完整的理論、制度體系。這樣才能夠讓組織、資源、系統、概念形成有機的整體。供應鏈需要協同,如果大家的理念不一樣,就很難溝通一直,協調到位。


新挑戰,新思維,供應鏈轉型十二問


第七問

供應鏈是資源、服務還是產品?


供應鏈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把從供應鏈相關資源整合成服務完成2B的服務,或者進一步整合成產品完成2C的服務。


可以通過對術語的使用,來看一個企業供應鏈成熟的程度。如果一家企業的管理層、決策層還在講“倉庫怎麼樣”“大倉怎麼樣”,這家企業基本還處於供應鏈管理初級階段,認為供應鏈是一堆資源;如果一家企業在講“物流中心提供哪些服務”,這時就達到把供應鏈當成了一種服務了,國內大部分企業是達到了這個水平;如果一家企業在講針對客戶提供“次日達”“即日達”等物流產品,可能就就已經上升到產品的層級。


第八問

什麼叫供應鏈信息中臺?


很多企業都在試圖搭建供應鏈信息中臺,難度很高,有很多失敗的案例。當然,大家也在失敗中不斷迭代。總結要點來說,供應鏈的信息中臺要實現幾個統一和閉環管理:


第一個要實現統一商品目錄,靈活調度商品,進行渠道分配。


第二個要實現統一訂單管理,建立所有訂單的閉環管理。中臺要能夠抓取TMS、WMS的結果,實現訂單全過程狀態的閉環管理。


第三個要實現統一庫存管理,就是這幾年比較流行的“一盤貨”的概念。


第四個要實現統一客服管理,這個可以根據情況單獨推進。等等。


最核心的,最關鍵的,要能夠實現統一的訂單管理和庫存管理。訂單管理的閉環和庫存管理的閉環,要在供應鏈信息中臺中體現。如果在這個基礎之上,還能實現統一的商品目錄、統一的客服等等其他的統一管理更好。


新挑戰,新思維,供應鏈轉型十二問


第九問

如何提升供應鏈的運營能力?


無論是內部供應鏈還是外部供應鏈,主要做兩件事:一個是庫存管理;一個是供應鏈執行,其中最主要的是物流。


庫存體系基於需求預測,指定庫存計劃,最終會生成採購訂單、調撥訂單和銷售訂單。執行體系會基於這些訂單產生交付用的倉庫作業單、運輸作業單、生產作業單。供應鏈管兩邊,一邊做執行,一邊做計劃。計劃要基於需求驅動,要講協同。執行要有執行力、柔性、彈性,要能夠整合資源。


第十問

如何提升供應鏈規劃能力?


供應鏈網絡是由結點和路由組成的。一個網絡裡面有很多結點,把點連接起來的叫做路由。每個節點和路由具備很多相應的功能,主營業務被抽象成一個個條塊。結點和路由形成的供應鏈網絡能不能支撐業務板塊,支撐到什麼程度,業務板塊需要供應鏈網絡具備什麼功能,對這些能力實現程度可以進行打分評估,最終形成一張能力建設規劃表。通過這張能力建設規劃表,就可以對整個供應鏈能力現狀有一個清晰全面的認識,再根據業務需求強烈或者對業務支撐促進的重要性,來規劃下一步重點建設的功能。


新挑戰,新思維,供應鏈轉型十二問


第十一問

如何做好供應鏈協同?


第一種協同叫流程銜接,這是最基本的,比如採購下單、入庫、發票校驗、結算等。


第二個是業務協同,不是停留在流程協同,比如庫存管理上共享庫存。


第三個是一體化集成。


最高的層級是共融共生。


這是一個逐步的過程,先通過業務活動協同,到業務功能、合作伙伴的協同,再到聯盟夥伴的協同,最終成為共融共生的供應鏈生態。


第十二問

如何利用供應鏈促進產業升級?


近二十年來,互聯網是中國最大的產業變革力量,對本土各個行業都造成了衝擊,尤其是再渠道流量方面。龐大的傳統產業門檻低、信息封閉,規模小,呈現散亂差的情況。互聯網像一道閃電,把傳統產業切割成上下兩塊,一塊是流量渠道層,一塊是供應鏈底盤。供應鏈底盤能迅速形成的行業,比如圖書、鞋服、數碼乃至大家電,流量層次被迅速線上線下化,而生鮮、建材、大健康等產業,供應鏈底盤建設難度高,至今還在變革整合之中。總之,能否形成全渠道+供應鏈底盤的模式,對產業升級至關重要。可以說,傳統產業的變革,就是要做好這兩件事,這裡面也隱藏著巨大的機會。


新挑戰,新思維,供應鏈轉型十二問


新挑戰,新思維,供應鏈轉型十二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