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阿Q正傳》,才發現人人皆有“阿Q精神”

《阿Q正傳》問世近百年,直至今日,依舊是被人傳誦的經典之作,並在不同的時間段賦予不同且深刻的意義。魯迅曾說過:

“看人生是因作者而不同,看作品又因讀者而不同。”這句話正是揭示了時代發展對於作品解讀的不同。“一千個讀者中,有一千個漢姆萊特。”“阿Q精神”也隨著時代的變化,讀者的變化,被闡釋出更多的、不同的,適應於當代的人物特色。

魯迅明確說道,阿Q是他“眼裡所經過的中國人生,”他寫《阿Q正傳》的目的,就是“要畫出這樣沉默的國民的魂靈來,”這沉默的國民,就是中國的百姓,他們“默默的生長、萎黃、枯死了,像壓在大石底下的草一樣,已經有四千年了。”魯迅通過阿Q的形象,探討了我們這個“像壓在大石底下的草一樣”的沉默的民族五千年來賴以生存的精神支柱,這就是阿Q精神或阿Q主義,阿Q精神是弱者的生存哲學。因此,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不同的國度中,都普遍存在著。


重讀《阿Q正傳》,才發現人人皆有“阿Q精神”


一、阿Q精神形成的原因

阿Q的精神勝利法並不是與生俱來的,它有自己的原因。

《阿Q正傳》中阿Q在社會底部生活著,吃和睡都成問題,即沒有能容納自己居住的場所,因此,只能住土窯。阿Q多病且體弱, 沒有一個強壯的身體,甚至王胡都能欺負他。阿Q無特別的技術,只能天天依靠打短工來維持自己的生活,過著一個半流浪者的生活。阿Q沒有親人,沒朋友,同時也無名無姓, 未莊的人只是活忙時想起他,可是活一完就把他忘記了。阿Q為了減少孤獨,需要同外界溝通,找到一種能與社會溝通的紐帶,來使自己生存。

阿Q處在當時社會的最底層,加孤苦伶仃一人,既無母愛、親情、友情,同時也沒人真心去幫助他。阿Q除了勞動時 間來滿足生存以外,對愛的最基本滿足感有很大需要,期待 有安全感。但是,在當時生活的地方,阿Q沒有得到相應的幫 助,每天面對的只是冷漠、壓迫和不平等。因此,在這樣的 環境裡,阿Q是在一個冷漠無助的環境中打造出來的,阿Q的 可憐和悲慘以至最後的大團圓也是在這種環境形成的。正如朱雙一在分析《阿Q正傳》中所提到的,假如他不是生活在一 個強吃弱的未莊環境裡,而是生活在一個有人愛、有人幫助 的環境裡,那麼阿Q可能就成為了另一個性質的阿Q。

因此,“阿Q”在當時的社會里生存,必須使用我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精神勝利法,是一種心理防禦的手段,是一種無奈的選擇。


重讀《阿Q正傳》,才發現人人皆有“阿Q精神”


二、阿Q精神的心理特點

(一)轉移

轉移是指當一個人受到阻礙時,把這種阻礙移植到可以替代的對象上。

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轉移到比自己更加弱小的對象上。《阿Q正傳》中阿Q被比他強的人打了以後,受到了氣,他便把氣撒在比自己弱小的其他人身上。阿Q通過這種釋放,找得了心理的平衡。另一種是把它轉移向自己,自己對自己的一種虐待。在未莊賭博的晚上,阿Q一個罕見的勝利,不知道誰和誰打架,原本屬於自己的錢,之後消失得無影無蹤,只能說,錢是他的兒子拿走了,但是說了還是感覺很沮喪。所以,迫使他在臉上打了好幾下,感覺有些疼痛,完成後,心情平靜了許多,似乎是自己被另一個自己被擊敗,盡興得很多。

生活中,我們或自覺或不自覺地搬出“精神勝利法”來安慰自己受傷的心靈,倒恰如阿 Q 所預言的:“我的兒子比你闊得多啦!你算什麼東西!”我們中的許多人真是身不由己地充當了阿Q 的好兒子、好孫子。雖然我們現在的生活境遇與阿 Q 當年相比,真是“闊得多啦”,但在精神上,確乎有一脈相承的嫌疑,保持了一定的共性。


重讀《阿Q正傳》,才發現人人皆有“阿Q精神”


(二)以幻覺自居

幻覺是給人們的認同感,這是用來彌補心中的差異, 使人能感覺到力量和得到對方的肯定。在阿Q的自我潛意識中,他認為自己比任何人都闊,其他人算什麼東西啊,他還會想“我將來的兒子比你們更闊得多了,本事更高,見識更廣”。

同時,阿Q還鄙視未莊人和城裡人,在他的腦海裡, 認為城裡人無知、可笑。阿Q被人打了,心裡還有想“我這算是被兒子打了”。在當時作者的寫法,以幻覺自居的阿Q,生活是過得紅紅火火的。

三、阿Q精神勝利法的本質

根據弗洛伊德早期以及和他女兒提出來的防禦機制,主要表現在代替、合理化和壓抑等三個方面。

(一)代替

代替是指當一個人受到別人的欺負時,把所受到的氣轉向一個替代品上,這樣會更容易實現發洩和被大眾所接受,進一步更能得到心理的滿足。典型的例子是阿Q受了別人的氣發洩在比自己弱小的尼姑身上。

(二)合理性

合理性是指阿Q本不應該理所當然忍受著所受的氣,可是命運觀有較強的耐受性,致使他無能反抗。

(三)壓抑

壓抑是對任何事情不敢接受的行為,情感、行為和抑鬱都在潛意識中。表現在阿Q身上就是忘記。阿Q習慣性的做法就是拍拍腦袋就能忘記屈辱,壓抑到無意識中去,把它當作什麼事都沒發生過一樣。

阿Q的心理防禦機制不是一個短期的形成,是長期使用的結果,已經演變成一個牢不可破的系統。阿Q的心理防禦機制的核心內容是一個嚴重程度的等級制度系統,它不能發揮其真正的內在需要,只能從精神和幻想給阿Q相應的滿足。阿Q 心理防禦機制的使用充足表明他的個性是不完美的,確實被大眾所樂於接受的。

重讀《阿Q正傳》,才發現人人皆有“阿Q精神”


阿Q精神勝利法並不完全是國民劣性的根本體現,但必須與原始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的人相適應。因此,除了當時背景下的社會和政治地位,阿Q精神勝利也有其積極的一面。所以,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阿Q的精神勝利是最常見的一種心理防禦機制,其目的是為了調節心理不平衡,以達到保持其脆弱的自尊。當代人生活家壓力逐漸增加,阿Q的精神勝利法已然成為當代人調節自己心理的重要工具,它在一定程度上不僅能夠穩定人的情緒,也會促使人們勇敢迎接現實生活的挑戰,是鼓舞自身生活的精神法寶

阿Q主義是我們沉默的民族在幾千年的鬥爭、失敗、再鬥爭、再失敗的奮鬥歷程中形成的一種與生存環境相適應的精神積澱。

正如茅盾所說:“我讀這篇小說的時候,總覺阿 Q 很是面熟,是啊,他是中國人品性的結晶啊!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