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小人物“精神勝利法”下的自我救贖,我們心裡都住著一個阿Q

阿Q:小人物“精神勝利法”下的自我救贖,我們心裡都住著一個阿Q

我們心裡都住著一個阿Q,我們也都曾是阿Q,我們看到阿Q就恍惚間看到了自己。少時難解其中意,讀懂已是書中人,這是中年人的淒涼無助在歷經世事滄桑後的無奈凸顯。以致如今再讀魯迅經典《阿Q正傳》,更加觸動淚點與激盪魂靈。

魯迅筆下的"阿Q精神勝利法",不僅貫穿主人公阿Q的一生,也影響著繼阿Q之後各個時代背景下的"阿Q們"。我認為這種"精神勝利法"在當下社會,似乎也無處不在。魯迅對人性和國民性的洞察力是史無前例的,越讀越意味深長。

眾多學者評價魯迅先生的小說:“嘻笑之怒,甚於裂毗”,以及”戚而能諧,婉而多諷“,我們可在《阿Q正傳》裡酌見真章。他的語言風格辛辣諷刺、詼諧幽默,且善於創造“冷幽默'的氣氛更在諷辣的同時描述沉重的現實,給人當頭棒喝。

阿Q:小人物“精神勝利法”下的自我救贖,我們心裡都住著一個阿Q

一、阿Q性格弱點而生髮的“精神勝利法”

1)阿Q其人

阿Q是辛亥革命前後農村背景之下,一個一貧如洗、無家無業,甚至連名姓都沒有的流浪僱農。他住在未莊的土穀祠裡,靠給人做短工獲取工錢度日。雖然幹起活來"很能做",但卻一無所有,甚至連基本的名姓都被人遺忘。但他只要填飽肚子,有幾文錢,便會神氣活現的喝酒賭錢,嬉笑打鬧,生活極為滿足。一個可憐悲情的小人物。

2)自尊自大

阿Q本是個社會底層非常卑微貧賤的小人物,但他卻時常不把人放在眼裡,甚至是權勢熏天的趙太爺。他骨子裡是想成為人上人的大人物,而且還到處尋找存在感。比如他說自己"比秀才長三輩"、"我們先前-比你闊得多啦!你算是什麼東西"、"我的兒子將來闊得多"等,他用虛無飄渺的闊氣來安慰自己同時壓倒別人,取得精神上的勝利。

他看不起鄉下人,也鄙薄城裡人。他正因為去過城裡,便嘲諷未莊人沒見過城裡人煎魚和條凳,認為未莊人是不見世面的鄉下人。他又認為城裡人叫凳子為"條凳"是錯的,認為城裡人煎魚用切細的蔥絲也是錯的。他處處拿他人缺陷與不足來肆意嘲笑、引以為榮,獲得精神上的滿足感。

阿Q:小人物“精神勝利法”下的自我救贖,我們心裡都住著一個阿Q

成功學大師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中說:”一個人炫耀什麼,說明內心缺少什麼“、”一個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阿Q性格中的弱點無疑於此,他的炫耀和在意正是他內心嚴重缺失的外顯,幻想從虛無中找尋缺失的平衡。這是相當愚昧無知又可悲可笑的。

3)自欺欺人

自欺欺人是阿Q常常用於安慰自己的方法,以讓自己獲得心理上的優越感和滿足感。比如被人打了,阿Q就可以想象成"兒子打了老子",認為世界太不象話,沒有了倫理綱常,於是他就按照自我意願反敗為勝、心滿意足了。而且他在因受過趙太爺打而換來人們對他的"彷彿格外尊重"而沾沾自喜,這除了有一種可悲的奴相外,還有自欺欺人的虛空心理。他在精神上也勝利了。

其實自欺欺人只是一種虛假飄渺、忽悠自己的快樂。著名女作家安女妮寶貝說過:”我從來不自欺欺人,我只看真實“;韓愈也說:”外以欺於人,內以欺於心。

“可見,自欺欺人不僅掩蓋了真實的客觀世界,也矇蔽了自己的內心,阿Q正是在雙重欺騙下放縱了自己的內心。

阿Q:小人物“精神勝利法”下的自我救贖,我們心裡都住著一個阿Q

4)自輕自賤

阿Q能夠自己貶低自己,而且認為在輕自賤了之後還能夠讓自己反敗為勝、地位更高。比如被人揪住黃辮子往牆上撞頭的時侯,阿Q就說自己是"蟲豸",將自己貶低成"蟲豸",希望別人同情並放了自己。並且在輕踐自己是"蟲豸"之後,又犯了自尊自大的毛病,他認為自己是"第一個"能夠自輕自踐的人。

所謂的"第一個"是無上的榮耀,於是他在精神上又勝利了。

他用此等妙法克敵制勝後,原本常常輸錢的他卻"不幸的"贏了錢,這讓他陷入了痛苦。後來洋錢如他願不見了,他才真正感到了苦痛,於是猛力抽自己嘴巴,感覺象真正打了對方一樣,終於心滿意足下來。他的“精神勝利法”達到了極高的境界,讓自己徹底的被麻木得完全沒有思想了。

5)欺軟怕硬

阿Q本就是卑賤弱小的小人物,體型瘦弱,性格木訥,不論打架或是罵人都不是別人的對手。但他會估量對方的實力,專挑軟柿子捏,罵得過就罵,打得過才打,如果打駕都不過的就說"君子動口不動手"。這種欺軟怕硬也是沒誰了。

阿Q:小人物“精神勝利法”下的自我救贖,我們心裡都住著一個阿Q

對於實力強權的趙太爺,他是等著捱打、忍氣吞聲;對於實力相當的小D,他是龍精虎猛"龍虎鬥";對於毫無還手之力的小尼姑,他是動手動腳、分外得意;對於同處底層的吳媽,他是"我和你睏覺"。

最讓人難能容忍的是他對同階層卑微的小尼姑和吳媽的調戲和欺負。阿Q在受了假洋鬼子的屈辱後,心中正憤憤不平,恰好對面走來的小尼姑成了他洩憤的對象。文中寫道:

阿Q走進伊身旁,突然伸出手去摩著伊新剃的頭皮,呆笑著說:“禿兒!快回去,和尚等著你......”“和尚動得,我動不得”他扭住伊的面頰。酒店店的人大笑了,阿Q更得意,為了滿足那些賞鑑家起見,再用力的一擰,才放手。

以致被小尼姑痛罵“斷子絕孫的阿Q”,誰知這話倒讓阿Q魂牽夢縈,想到了自己終身大事,想到了趙太爺家唯一的女僕“小孤孀”吳媽,他瞅準時機突然向人家下跪:“

我和你睏覺”,把吳媽嚇得不輕。

阿Q:小人物“精神勝利法”下的自我救贖,我們心裡都住著一個阿Q

阿Q典型的欺軟怕硬的行為,是阿Q精神勝利法的具體表現,是非常讓人可恨又不齒的行為,也是為了平衡內心而做出的損人不利已的行為。

魯迅把辛亥革命時代背景下小人物的國民性弱點揭示得淋漓盡致,以小見大的描述了眾多國民的劣根性。小人物也有大趨勢。他們小,小到如螻蟻一般;他們大,大到可以涵蓋幾億國人。這是阿Q式國人的普遍共性。

二、 阿Q無力改變現狀導致的“精神勝利法”

1)封建殘餘勢力對弱勢群體阿Q無情壓榨

趙太爺是書中典型的封建殘餘勢力的代表,他是最能夠反襯出阿Q卑微形象的一個人物。他有權有勢又有文化,可以有身份和有地位的名正言順的剝削和壓榨象阿Q這樣的窮苦底層人民,甚至連阿Q姓"趙"的權利也要剝奪,"你怎麼會姓趙!你哪裡配姓趙!"。可以說象阿Q這樣無足輕重的小人物早晚會被剝奪得一乾二淨,連渣兒都不剩。

阿Q:小人物“精神勝利法”下的自我救贖,我們心裡都住著一個阿Q

趙太爺是現實社會中的勝利者,他與阿Q的"精神勝利"形成鮮明的對比。然而趙太爺的"現實勝利"是相當可怕,甚至是毀滅性的。他頂著維護封建勢力的帽子,幹著賺取革命利益的勾當,不惜置阿Q於死地,讓阿Q成為革命下的炮灰或犧牲品。如此殺雞儆猴,實則是維護趙家在未莊的地位。

2)阿Q幻想強大但實際卻如螻蟻般辛酸掙扎

阿Q這個小人物其實一直在矛盾中掙扎的,思想上的掙扎可以用"精神勝利法"來解決,但生活上的掙扎卻要靠"實際勞動"才能真正解決。他原本一直靠打短工度日的,但在戀愛謝幕、財產被全部榨光之後,未莊就沒人再僱傭他了,生計也就成了問題。

他發現大家都在僱傭小D,他就找人家打架,其實於事無補。他飢餓難耐時,只得去尼姑庵偷蘿蔔,還被黑肥狗狂追嚇破了膽。在未莊再也容不下他時,他只得被迫進城謀生。

半後之後回村,阿Q謊稱在城裡最富有的人家打工,賺取了不少錢財,事實真相是給小偷打下手而偶然得一些東西罷了,他在城裡的謀生境遇竟連小偷也不如。人們又開始嘲笑他。

阿Q:小人物“精神勝利法”下的自我救贖,我們心裡都住著一個阿Q

他開始思考怎樣獲得別的東西。他想革命,因為可以和革命黨人去搶好東西。於是他去尼姑庵"

革命",想革些東西走,但無奈象樣的東西已被革走。他沒有也不可能參與到趙家的搶劫案,但卻被當做當事人抓起來。

他畫了人生中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象瓜子一樣的不圓的圓圈,他覺得那是他人生的恥辱而遺憾得不行。他還真沒意識到那個圓圈究竟意味著什麼。他看似奮力掙扎過他的一生,卻始終沒有把握住人生的節奏和關鍵點。

其實,他如螻蟻般抗爭的人生在畫圈的那刻就已經完整的謝幕了。

三、小人物阿Q如何實現自我救贖

1)何謂精神勝利法

我們日常生活中提及的"阿Q精神"就是"精神勝利法"的代名詞。所謂的精神勝利法,不過是無足輕重的小人物性格缺陷中自我麻痺、自我逃避的自我精神救贖。它於現實生活毫無益處,也永遠抵不過現實生活中實際擁有的一切,最終只能是飄渺雲煙、海市蜃樓。

信奉和推崇"精神勝利"的人,實際上都是現實當中空虛無力又懦弱無能的弱勢群體。

阿Q:小人物“精神勝利法”下的自我救贖,我們心裡都住著一個阿Q

2)何謂自我救贖

自我救贖原指自己的錯誤和罪孽等需要靠自己努力來改正,以及內心懺悔發善念、行善行等。自我救贖在文學意義和哲學意義上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區別,不過二者有相同性,都是

幫助自己擺脫逆境。文中的阿Q一直想自我救贖,但阿Q的救贖途徑是靠“精神勝利”法來實現,很顯然是行不通的。

3)阿Q如何自救

魯迅對阿Q的救贖指引。阿Q自我性格內因以及殘酷環境外因之下的精神勝利法貫穿並影響他一生,導致一生淒涼悲慘。其實,魯迅先生在悲嘆阿Q"哀其不爭、怒其不幸"命運的同時,已向阿Q暗暗指引過有人生自我救贖的模板和方向,這個模板就是小D。

阿Q同小D相似。他們同屬社會最底層的貧苦之人,都是沒錢沒房,沒有親人,甚至也沒有姓名,同阿Q一樣輕踐自己為"蟲豸",以換取同情和諒解。這一人物形象出場的次數不多,甚至只是提到而未正式出場,魯迅先生也未描述其身家背景。

阿Q:小人物“精神勝利法”下的自我救贖,我們心裡都住著一個阿Q

阿Q可以受小D影響。魯迅先生認為小D是有改造性的,或者認為他可以感染到阿Q,因為阿Q無法自醒。他創造小D這一形象的時候,是希望小D能夠成為未來中國希望之人,也希望阿Q能夠以小D為學習榜樣。書中有一個細節:阿Q四處碰壁,找不到短工打,才發現大家有事都去叫小D了。

阿Q還是無藥可救。小D具有認清現實、踏實努力的品質。阿Q原本也可以象他一樣踏實謀生的。但他從不反思自己不足,反而全部歸於外因,認為是小D謀了他的飯碗,不僅唾沫橫飛的痛罵,還與小D來場勢均力敵的"龍虎鬥"。此時魯迅先生定會同讀者一樣,痛罵阿Q"無藥可救"了吧。

悲嘆阿Q的精神救贖。阿Q最終未能覺醒,不能實現自我救贖,還一步步讓自己走向毀滅的深淵。他的自我救贖是他個人意願中的"精神勝利法",這種想法是意識形態的,是看不見又摸不著的,是虛無飄渺的,是不能果腹保暖的,是不能維持任何生計的,是荒誕可笑的,是可悲又可嘆的。

阿Q:小人物“精神勝利法”下的自我救贖,我們心裡都住著一個阿Q

四、"阿Q精神"下的我們如何自我救贖

1)拋棄缺點,拋卻幻想

"阿Q精神"體現的是大眾的人性和國民性,這是魯迅先生世界級的偉大的洞察力,這種洞察力席捲了阿Q及之後的各個時代。因此從阿Q開始到目前的我們或多或少都具有這樣一種共性。

確實,遇到困難或其他事情時,我們人性中的缺陷可能就顯現了:悲天憫人、膽小懦弱、自我麻痺、自欺欺人、自尊自大、自輕自賤等等,同阿Q如出一轍,或者簡真就是"現代版阿Q"。

因此一看到魯迅筆下的阿Q,就彷彿在看鏡中的自己,或者本身我們心裡就住著一個阿Q。雖然抑或自黑或自嘲自己是阿Q,但內心深處還是相當排斥的。這就是典型的表面認同而內心卻不真切自知。

遇到這種情況,我們該怎麼辦呢?唯有拋棄缺點、拋卻幻想才是良方。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不是十全十美。但是關鍵的原則性的缺點,我們是可以避免、拋棄或改正的,有些不切實際的幻想我們也是能拋卻的。

關鍵就看你自己想不想脫胎換骨的去掉糟粕和涅槃重生了。

阿Q:小人物“精神勝利法”下的自我救贖,我們心裡都住著一個阿Q

2)分析現狀,認清現實

當我們意識並拋卻掉我們自身的不足後,接下來就要分析自身所處的現狀,認清客觀現實了,也就是分析自身與自身之外在的客觀現實狀態。諺語說:"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什麼意思呢?意思是做事前先掂量掂量自身水平,如果有能力的話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反之亦然。

自我認清並評估自身現實並匹配與之相適的現狀,這才是真正的客觀瞭解了自己。超過或低於自身能力的評估,都是不科學、不客觀的,會影響自身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影響對人生觀和世界觀的認知,甚至讓自己懷疑人生而苦惱萬分。

所以,自身現狀與客觀現實的分析是自我救贖的重要環節之一。

3)改進自身,提升自我

當我們發現自身不足或落後時,改進自身和提升自我便成了突破自身的關鍵環節。誠然,人生需要突破,更需突破瓶頸。

井底之蛙只能坐井觀天,它眼中的天空僅井口般大小,遠不知和遠不如鳥兒翱翔藍天、魚兒遨遊大海那般開闊宏大、自由自在又酣暢淋漓。

人生,不要看破要突破,不要嫉妒要欣賞,不要拖延要積極,不要心動要行動。沒有一種不通過蔑視、忍受和奮鬥就可以征服的命運。哪怕全世界都否定我,還有自己相信自己。

阿Q:小人物“精神勝利法”下的自我救贖,我們心裡都住著一個阿Q

著名節目主持人董卿談生命的意義生命的意義更多的是指生命的壯闊,每個生命都有追求極致綻放的權利,即便我們不美、不富裕、不健全,但是我們的內心是可以豐盈和完整的。

所以,我們要改進自身和提升自我,不斷強大自身,豐富內涵,這才是完整和完美的人生。

五、結語

回到魯迅先生《阿Q正傳》深厚的文學氛圍,我們依然會被大師塑造的經典人物形象所哲服。這些人物形象在大師嬉笑怒罵、極盡嘲諷的筆下,被活靈活現的躍然紙上,因而才能夠長久的根植於我們讀者內心。

佛曰"嬉笑怒罵皆文章,酸甜苦辣鑄人生!"我認為這兩句形容大師及其作品甚為合適。我們不但看到了他鋒利筆觸下滿含諷刺謾罵的小人物,雖然他是以小見大反映大時代,我們更看到了

他筆下剖析的人性。

古人說:"攻城為下,攻心為上。"我認為魯迅先生對人性弱點的剖析非常深刻,我想他應該是想用他匕首般鋒利的筆尖戳醒沉睡中的人或裝睡的人吧。以致100年以後我們再讀他佳作,就像解剖自己的內心。

魯迅先生的文章在任何時代都是具有積極意義的,包括人生真諦的意義,這也是我們為什麼要反覆精讀大師作品的原因了。最後,希望我們當代的“阿Q們”警鐘長鳴、引以為戒,莫辜負了先生的良苦用心。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