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寺人披見文公︱昔日宿敵求見,職業殺手辯白,成就春秋霸業

春秋時期,晉獻公有9個兒子,本來已立申生為太子。後又聽信寵妾驪姬讒言,改立其子奚其,並逼死了申生。申生的弟弟重耳被迫出奔蒲(),獻公命

寺人披攻打蒲,重耳越牆而逃,被寺人披追上砍掉了一隻袖子。晉獻公死後,重耳的弟弟夷吾即位為晉惠公,惠公又派寺人披到狄()追殺重耳。重耳再次逃亡後,被迫在外流亡了19年。後在秦穆公的幫助下回到晉國即位,即著名的春秋五霸之晉文公


左傳︱寺人披見文公︱昔日宿敵求見,職業殺手辯白,成就春秋霸業

《寺人披見文公》講述的就是重耳即位後,與昔日殺手寺人披之間的一段故事。且看原文:

呂、郤畏逼,將焚公宮而弒晉侯。寺人披請見。

公使讓之,且辭焉,曰:“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即至。其後餘從狄君以田渭濱,女為惠公來求殺餘,命女三宿,女中宿至。雖有君命何其速也?夫袪猶在,女其行乎!”

對曰:“臣謂君之入也,其知之矣。若猶未也,又將及難。君命無二,古之制也。除君之惡,唯力是視。蒲人、狄人、餘何有焉?即位,其無蒲、狄乎!齊桓公置射鉤,而使管仲相。君若易之,何辱命焉?行者甚眾,豈唯刑臣?”

公見之,以難告。晉侯潛會秦伯於王城。己丑晦,公宮火。

瑕甥、郤芮不獲公,乃如河上,秦伯誘而殺之。

這個故事的大意是:晉文公作了晉國國君後,有兩個昔日舊臣(呂即陰飴甥,他的采邑除陰外還有呂今山西霍縣西、瑕今山西臨猗附近,故又稱呂甥、瑕甥。郤即郤芮。二人都是晉惠公、晉懷公的舊臣。)想要焚燒宮室發動一場政治叛亂。寺人披知道後,就想把這件事告訴晉文公。面對這個昔日多次刺殺自己的仇人,晉文公讓其快點離開,免得後悔,殺之而後快。寺人披卻講出了一番直陳利害、天衣無縫的大道理,成功說服了晉文公,並得到召見。


左傳︱寺人披見文公︱昔日宿敵求見,職業殺手辯白,成就春秋霸業

讀到這篇左傳散文時,人們往往稱讚晉文公寬宏大度的容人之量,慨嘆其不愧為春秋五霸。且不說,仇人相見分外眼紅。如今,仇人非但不遠遁他鄉,反而主動自投羅網,晉文公卻菩薩心腸讓其快點逃離。可見,是非一般的胸懷。

然而,再讀,卻不得不佩服寺人披這個刺客,不僅巧舌如簧,而且頗有狹義之風。文中篇幅最多、也最精彩的恰是寺人披的自白。晉文公聽說寺人披到來,只是派人對他說:“晉獻公命令你一天之內到蒲城殺重耳,你當天就到了;其後的晉惠公命令你三天之內到狄城殺重耳,你兩天就到了,雖然是國君的命令,你行動也太快了吧!今天在蒲城之役中被你砍掉的國君的袖子還在,你還是逃走吧。”

且看寺人披如何回答:

臣謂君之入也,其知之矣。若猶未也,又將及難。君命無二,古之制也。除君之惡,唯力是視。蒲人、狄人、餘何有焉?即位,其無蒲、狄乎!

這是曾兩次追殺晉文公的寺人披的辯白:“小臣以為君王您這次返國,已經懂得了為君之道。如果還沒有懂,恐怕您又要遇到災難(潛臺詞是我握有重大機密)。

對國君的命令不存二心,這是古往今來的制度。為國君除掉所憎惡的人,有多大的力量就要盡多大的力量。您當時是蒲人或狄人,對我個人有什麼直接關係呢?(也就是說,我只是奉命行事而已)現在您即位為君,難道就不會再發生蒲、狄那樣的事件嗎?”

也就是說:以前我兩次追殺您,都是執行國君的命令,盡臣子的本分而已。作為一名職業刺客,我是唯上峰命令行事,和您個人之間並沒有仇怨。從前有人刺殺您?難道現在就沒有了嗎?

齊桓公置射鉤,而使管仲相。君若易之,何辱命焉?行者甚眾,豈唯刑臣 !

接著,寺人披越辯越精彩:從前齊桓公拋棄射鉤之仇,而讓管仲輔佐自己。您如果不像齊桓公那樣,那還用得著親自下命令驅逐呢?估計,要逃走逃離的人就會很多很多,又豈只是小臣我一個人呢?

在齊桓公(公子小白)和公子糾爭奪君位的鬥爭中,管仲奉公子糾與齊桓公戰於乾時,管仲曾射中齊桓公革帶上的鉤,後來他投奔齊桓公,齊桓公聽從鮑叔牙勸說,置射鉤之仇而不問,任用其為相,成就了“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霸業。寺人披先把這個故事講出來,勸告晉文公。意思就是說,(我認為)文公您和桓公都是成就大業之人!如果不是,全國被迫逃離的人估計有千千萬,又豈只會是小人一個人呢?

這番話一說出來,不僅合乎情理,而且晉文公的高帽子也戴上了,也就不得不接見寺人披了,最後也就成功避免了一場政治叛亂。


左傳︱寺人披見文公︱昔日宿敵求見,職業殺手辯白,成就春秋霸業

這個故事,成功刻畫了晉文公和寺人披兩個人物。一個是顛沛流離、初登大位的晉文公,面對的是舉國不安、人心浮動甚至還要時刻提防政治叛亂陰謀的不穩定局勢。一是職業刺客、殺人如麻的寺人披,處在了自己曾多次追捕的對象成為一國之君,能否保全小命的生死一線。

如何化解這種局面,是擺在兩個人面前都必須思考抉擇的問題。看似簡短且和諧的對話,其實步步殺機,稍不留神選擇錯了,就會跌入萬丈深淵。

晉文公首顯大度

晉文公聽說這個兩度預置自己死地而後快的寺人披居然請求召見?!我的個天呀,我沒有投下天羅地網追捕你?你竟敢主動登門?換作一般人,寺人披身首異處的可能性極大。但人家晉文公不愧是後來的春秋五霸之一,既有隱忍大度的胸懷,又有把握大局的氣度。如果殺了寺人披,可能全國都會鳥獸散掉一半人。所以,晉文公只是派人告訴寺人披:你過去刺殺我的事,我都記得一清二楚,但我不想殺你,你快點走吧。

寺人披再陳大義

寺人披作為職業殺手,果非浪得虛名。不僅認為自己可以懷器自重,尤其是認定晉文公絕非一般的國君,果然一番說辭,打動了晉文公。君命無二,古之制也。我受命行事,為的只是混口飯吃,對您有什麼個人仇怨呢?且不說,我懷有重大機密向您告發(原文:又將及難)。即使沒有,您也不應該讓曾經反對您的人都人心惶惶,均作鳥獸散吧?再說,您不想做齊桓公那樣的明君聖主嗎?這三層意思,層層遞進陳述過來,晉文公豈有不召見之理?遂:

公見之,以難告

君臣誅亂大治

故事的解決正如晉文公和寺人披所見。不僅躲避了陰謀焚宮的政治叛亂,而且聯合秦穆公誘殺了叛臣。據記載,晉文公後來頒佈赦令,對在獻公、惠公、懷公時期直至此次叛亂中,所有人的既往過去,一概不咎。從而,開創了春秋五霸的事業。

對晉文公和寺人披,相信讀者心中都會因時因勢因人因物因情因景有個權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