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丘明《左傳》解析第三十九講:僖公·僖公十年和十一年

《僖公十年》記載了發生在公元前650年,周襄王二年期間的三件事:一是狄國人滅掉溫國,蘇子逃奔到衛國;二是周公忌父、王子黨及齊國的隰朋共同擁立了晉惠公,晉惠公回過頭來殺死曾經幫助他的大臣裡克;三是丕鄭到秦國訪問,與秦穆公密謀拉攏晉國三大臣,但三位大臣識破詭計,反將丕鄭及其黨羽殺死。丕鄭之子丕豹逃奔秦國,想求得秦穆公的幫助。

《僖公十一年》記載了發生在公元前649年,周襄王三年期間的三件事:一是晉惠公向周王朝彙報了丕鄭造成的禍亂,周襄王於是派人慰問並嘉獎,但派去的內史過回來彙報說晉惠公接受嘉獎時懶洋洋的,由此而斷定他幹不長;二是戎族人侵犯京師,原因是王子帶召來的,他想搞亂京師而自己取而代之。但秦國、晉國同時出兵救援,平定了戎族人的侵略;三是因為黃國人沒有向楚國進貢,楚國人因此在冬季征伐黃國。

左丘明《左傳》解析第三十九講:僖公·僖公十年和十一年

【經】十年春王正月,公如齊。狄滅溫,溫子奔衛。晉裡克弒其君卓及其大夫荀息。夏,齊侯、許男伐北戎。晉殺其大夫裡克。秋七月。冬,大雨雪。

【傳】十年春,狄滅溫,蘇子無信也。蘇子叛王即狄,又不能於狄,狄人伐之,王不救,故滅。蘇子奔衛。

夏四月,周公忌父、王子黨會齊隰朋立晉侯。晉侯殺裡克以說。將殺裡克,公使謂之曰:「微子則不及此。雖然,子弒二君與一大夫,為子君者不亦難乎?」對曰:「不有廢也,君何以興?欲加之罪,其無辭乎?臣聞命矣。」伏劍而死。於是丕鄭聘於秦,且謝緩賂,故不及。晉侯改葬共大子。

秋,狐突適下國,遇大子,大子使登,僕,而告之曰:「夷吾無禮,餘得請於帝矣。將以晉畀秦,秦將祀餘。」對曰:「臣聞之,神不歆非類,民不祀非族。君祀無乃殄乎?且民何罪?失刑乏祀,君其圖之。」君曰:「諾。吾將復請。七日新城西偏,將有巫者而見我焉。」許之,遂不見。及期而往,告之曰:「帝許我罰有罪矣,敝於韓。」丕鄭之如秦也,言於秦伯曰:「呂甥、郤稱、冀芮實為不從,若重問以召之,臣出晉君,君納重耳,蔑不濟矣。」

冬,秦伯使冷至報問,且召三子。郤芮曰:「幣重而言甘,誘我也。」遂殺丕鄭、祁舉及七輿大夫:左行共華、右行賈華、叔堅、騅顓、累虎、特宮、山祁,皆裡、丕之黨也。丕豹奔秦,言於秦伯曰:「晉侯背大主而忌小怨,民弗與也,伐之必出。」公曰:「失眾,焉能殺。違禍,誰能出君。」

左丘明《左傳》解析第三十九講:僖公·僖公十年和十一年

【經】十有一年春。晉殺其大夫ぶ鄭父。夏,公及夫人姜氏會齊侯於陽穀。秋八月,大雩。冬,楚人伐黃。

【傳】十一年春,晉侯使以ぶ鄭之亂來告。天王使召武公、內史過賜晉侯命。受玉惰。過歸,告王曰:「晉侯其無後乎。王賜之命而惰於受瑞,先自棄也已,其何繼之有?禮,國之幹也。敬,禮之輿也。不敬則禮不行,禮不行則上下昏,何以長世?」

夏,揚、拒、泉、皋、伊、洛之戎同伐京師,入王城,焚東門,王子帶召之也。秦、晉、伐戎以救周。

秋,晉侯平戎於王。黃人不歸楚貢。

冬,楚人伐黃。

左丘明《左傳》解析第三十九講:僖公·僖公十年和十一年

譯文

十年春季,狄人滅亡溫國,這是由於蘇子不講信義。蘇子背叛周襄王而投奔狄人,又和狄人處不來,狄人進攻他,周襄王不去救援,因此滅亡。蘇子逃亡到衛國。

夏季,四月,周公忌父、王子黨會合齊國的隰朋立了晉惠公。晉惠公殺死裡克表示討好。將要殺掉裡克以前,晉惠公派人對他說:“如果沒有您,我就做不了晉君。儘管如此,您殺了兩個國君一個大夫,做您國君的人,不也太難了嗎?”裡克回答說:“沒有奚齊、卓子的被廢,君王怎麼能興起?要給人加上罪名,還怕沒有話說嗎?下臣知道國君的意思了。”說完,用劍自殺而死。當時邳鄭正在秦國聘問,也是為了推遲割讓國土而去致歉,所以沒有碰上這場災禍。晉惠公改葬恭太子。

秋季,狐突到陪都曲沃去,遇到太子申生。太子讓他登車作為駕車的人,告訴他說:“公子夷吾無禮,我已經請求上帝並且得到同意,準備把晉國給予秦國,秦國將會祭祀我。”狐突回答說:“臣聽說,神明不享受別的族的祭品,百姓也不祭祀別的族,您的祭祀恐怕會斷絕了吧?而且百姓有什麼罪?處罰不當而又祭祀斷絕,請您考慮一下!”太子申生說:“好,我打算重新請求。過七天,新城西邊將要有一個巫人表達我的意見。”狐突同意去見巫人,申生就一下子不見了。到時候前去,巫人告訴他說:“天帝允許我懲罰有罪的人,他將在韓地大敗。”邳鄭去秦國的時候,對秦伯說:“呂甥、郤稱、冀芮是不同意給秦國土地的。如果用重禮對他們表示問候而後召請他們,下臣趕走晉國國君,國王讓重耳回國即位,這就沒有不成功的。”

冬季,秦穆公派遣泠至到晉國回聘,並且召請呂甥、郤稱、冀芮三人。郤芮說:“財禮重而說話好聽,這是在引誘我們。”就殺了邳鄭、祁舉和七個輿大夫:左行共華、右行賈華、叔堅、騅歂、纍虎、特宮、山祁,都是裡克邳鄭的黨羽。邳豹逃亡到秦國,對秦穆公說:“晉侯背叛大主而忌恨小怨,百姓不擁護他。如果進攻,百姓一定趕走他。”秦穆公說:“如果夷吾失去群眾,哪裡還能殺掉大臣?百姓都要逃難,誰能趕走國君?”

左丘明《左傳》解析第三十九講:僖公·僖公十年和十一年

十一年春季,晉惠公派遣使者報告邳鄭發動的叛亂。周襄王派遣召武公、內史過以榮寵賜給晉惠公。晉惠公接受瑞玉的時候精神不振作。內史過回去,向周襄王報告說:“晉侯的後代恐怕不能享有祿位了吧!天子以榮寵賜給他,他反而懶散地接受瑞玉,這就是先自暴自棄了,他還會有什麼繼承人?禮,是國家的軀幹;敬,是載禮的車箱。不恭敬,禮就不能實施;禮不能實施,上下就昏亂,如何能長久?”

夏季,揚、拒、泉、皋和伊洛的戎人一起進攻京城,進了王城,燒了東門,這是王子帶召引來的。秦軍、晉軍攻打戎軍來救援周朝。

秋季,晉惠公讓戎人和周襄王講和。黃國人不向楚國進貢品。

冬季,楚國人進攻黃國。

左丘明《左傳》解析第三十九講:僖公·僖公十年和十一年

註釋

1.溫:地名。在今河南省溫縣。《韓非子·說林上》:“溫人之周,周不納客。”《左傳·隱公三年》:“四月,鄭祭足帥師取溫之麥。”

2.聘:(pìn牝)《詩·小雅·采薇》:“靡使歸聘。”《周禮·大行人》:“凡諸侯之邦交歲相問也,殷相聘也。”《周禮·占夢》:“季冬聘王夢。”《管子·小匡》:“以極聘頫於諸侯,以安四鄰。”《爾雅》:“聘,問也。”《禮記·曲禮》:“諸侯使大夫問於諸侯曰聘。”《荀子·大略》:“聘人以珪,問士以壁,召人以瑗,絕人以玦。”《韓非子·十過》:“昔者戎王使由余聘於秦。”《說文》:“聘,訪也。”《後漢書·馮衍傳》:“聘申叔於陳蔡兮。”這裡用為訪問、探問之意。

3.帝:(dì弟)《易·益·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永;貞,吉。王用亨於上帝,吉。”《詩·小雅·菀柳》:“上帝甚蹈,無自暱焉。”《詩·大雅·皇矣》:“皇矣上帝,臨下有赫。”《管子·幼官》:“常至命,尊賢授德則帝。”《老子·四章》:“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公羊傳·宣公三年》:“市牲不吉。”何休注:“帝,皇天大帝,在北辰之中,主總領天地五帝群神也。”《字彙·巾部》:“帝,上帝,天之神也。”在卜辭中,對上天的稱呼,只稱“帝”或稱“上帝”。帝字在卜辭中形作“▋”,周代金文也和這差不多,都象花蒂的形狀;故王國維曰:“帝者蒂也。”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帝之興,必在漁獵牧畜巳進展於農業種植以後。蓋其所崇祀之生殖,巳由人身或動物性之揚而轉化為植物。古人故不知有所謂雄雌蕊,然觀花落蒂存,蒂熟而為果,果多碩大無朋,人畜多賴之以為生,果復含子,子之一粒復可化而百億萬無窮之子孫,所謂‘樺樺鄂不’,所謂‘綿綿瓜瓞’,天下之神奇,更無過於此者矣,此必至神者之所寄。故宇宙主真宰,即以帝為尊號也。人王乃天帝之替代,而帝號遂通攝天人矣。”據《中國古文字學通論》(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1997年第二次印刷)所研究,在夏商周三朝,君王都沒有稱帝者,有帝字稱呼的只有殷之帝乙、帝辛,但他們都稱為王,他們以下的稱為公、伯、侯、子、男。只有在公元前246年秦王贏政始稱“始皇帝”;至秦漢以下,君王也都稱帝了。因此,在周文王時,或在春秋時代,是不會對人間君王稱“帝”的。“帝”是對“上天”的稱呼。

左丘明《左傳》解析第三十九講:僖公·僖公十年和十一年

4.歆:(xīn欣)《書·微子之命》:“上帝時歆,下民祗協。”《詩·大雅·皇矣》:“無然歆羨,誕先登於岸。”《詩·大雅·生民》:“以弗無子,履帝武敏歆。”《國語·周語下》:“以言德於民,民歆而德之,則歸心焉。”《國語·楚語上》:“若易中下,楚必歆之。”這裡用為悅服、欣喜之意。

5.濟:(jì技)《書·君陳》:“必以忍,其乃有濟。”《詩·大雅·棫樸》:“濟濟闢王,左右趣之。”《管子·宙合》:“毒而無怒,此言止忿速濟也。”《老子·五十二章》:“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論語·雍也》:“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荀子·不苟》:“獨行而不捨,則濟矣。”《淮南子·覽冥》:“殺黑龍以濟冀州。”《後漢書·荀彧傳》:“故雖有困敗,而終濟大業。”《資治通鑑》:“以濟大事。”這裡用為成就之意。

6.違:(wéi圍)《書·立政》:“惟有司之牧夫是訓用違。”《管子·形勢》:“不行其野,不違其馬。”《管子·君臣下》:“是故慎小事微,違非索辯以根之。”《文選·張衡》:“勞則褊於惠,能違之者寡矣。”李善注引薛綜曰:“違,猶易也,言人慘慼則不能歡逸,勞苦則不能施惠,少有能易此者。”這裡用為改變之意。

左丘明《左傳》解析第三十九講:僖公·僖公十年和十一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