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泉見母是孝心發作還是迫於無奈?為什麼說鄭莊公很虛偽?

公元前722年。有人來給鄭莊公報告。說京城大叔要造反。準備偷襲您,時間都已經確定了。

那麼這個京城大叔是誰呢?京城大叔就是鄭莊公的弟弟共叔段。

鄭武公的王后叫武姜。武姜共了兩個兒子,老大是鄭莊公,老二是共叔段。武姜生鄭莊公時的時候,因為受到了驚嚇,所以一直不太喜歡鄭莊公,她更偏愛共叔,一直想讓共叔段繼承鄭國的王位。但是由於古代立長子的禮法限制,鄭武公一直沒有答應。

武姜之所以敢給鄭武公提出讓立共叔段,說明武姜在朝中是有一定實力的。沒有人支持,一個後宮敢在國君建儲這樣的大事上說三道四?

黃泉見母是孝心發作還是迫於無奈?為什麼說鄭莊公很虛偽?

漢代劉邦和戚夫人想廢長立幼,都沒辦成,由此一事可以看出,古代宗法制對於立長為儲這件事情是多麼看重。劉邦是皇帝,對這件事情他都無法改變。立誰不立誰豈是武姜可以插手的。

從後來共叔段封在京城,可以安穩的呆下去,說明京城大臣和家族是支持武姜的。同樣也說明武姜在鄭國的影響力有多大。很多大臣可能不一定賣剛上臺莊公的面子。但是對皇后娘娘的意思恐怕不敢違背。

也正是出於這樣的背景,鄭莊公成為國君後,母親武姜才敢獅子大開口提要求。她先為共叔請求易守難攻的險要之地制邑為封地。

鄭莊公沒有答應。這可能是鄭莊公最強烈的反抗,因為鄭莊公也明白,共叔段以後是要造反的,兄弟倆遲早有一戰,如果把堡壘型的制邑封給共叔段,他想往後平定共叔段的叛亂,那是不可能的。

妥協的結果,最後共叔段又要求把京城封給他,莊公答應了。

黃泉見母是孝心發作還是迫於無奈?為什麼說鄭莊公很虛偽?

按照當時的禮制,共叔雖是莊公的親弟弟,他也是臣子,臣子住於國都而讓國君不能呆在國都本是很過份的事。但是鄭莊公也知道,京城母親的勢力,比他的勢力更為雄厚。他自己到那裡去,恐怕還玩不轉。既然是龍潭虎穴,那麼就先不去。堂堂的鄭國國君,鄭莊公居然不住首都住在鄉下了。這從那個角度看都顯得非常的怪異。

為了息事寧人,這一條鄭莊公也忍了。畢竟母親站在共叔一邊。

鄭莊公可以忍,但是他手下的大臣們不能裝作沒看見呀。大臣們說,按照禮法,做臣子的所據有的城池,不能超過國都的三分之一大。共叔佔了京城,這是不合乎法度的。鄭莊公說我母親她要這麼做,我有什麼辦法。”公曰:“姜氏欲之,焉闢害?”(《左傳》)

有人給鄭莊公指出,如果你讓共叔住在京城,京城有那麼雄厚的資源,恐怕以後他會對你很不利。莊公沒正面回答,他說“無庸,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意思是不用擔心,如果他壞事幹多了,那麼最後自己會垮臺。這幾句只不過是鄭莊公掩飾窘境的說辭罷了。

黃泉見母是孝心發作還是迫於無奈?為什麼說鄭莊公很虛偽?

寫左傳的左丘明認為這是鄭莊公對弟弟的一種縱容。我個人覺得這也許還包含鄭莊公的一點希望,他希望共叔自己能夠迷途知返,自覺起來。畢竟兵兇戰危,不是好玩的。

但是從最後的結果看,鄭莊公的這種容忍確實是助長共叔段跋扈進一步的升級。共叔段開始幹什麼呢?他開始慢慢的蠶食鄭莊公的土地。強迫那些靠近他封地的人向他稱臣納貢。把那些屬於雙方你可以管我也可以管的那些地方,也全部收歸了他的名下。

這一切鄭莊公都看在眼裡,但是他沒有吭聲。我認為鄭莊公對共叔段的殺意實際上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因為這時候再有人去給他報告,他已經再不扯那種什麼多行不義必自斃這樣的話。他說的是等一等。看樣子他的戰爭準備還沒有做好。史書上只寫了共叔在那裡招兵買馬購買盔甲。“ 繕甲兵,具卒乘 ”(《左傳》)從後來共叔一戰即潰可以看出,鄭莊公準備的比共叔段充分多了。

鄭莊公的忍給他贏得充分的準備時間,同時也給共叔段造成了一種錯覺。鄭莊公的忍讓共叔段覺得造反比慢慢蠶食可能更來得快。他大膽動手了。也許共叔般覺得京城的人都擁護他,母親背後的那些勢力,也擁護他,他有一戰的本錢。

黃泉見母是孝心發作還是迫於無奈?為什麼說鄭莊公很虛偽?

既然又有人來報告說共叔段準備來偷襲,這一次鄭莊公說:“好吧,那就出發去討伐他。”

共叔想法越美,現實越殘酷。第一仗打下來,共叔段的隊伍就潰散了。這時候他才看到了人心的可怕。因為京城他回不去了,京城原來支持他和母親的那些人全部不支持他了。“京叛大叔段!”(《左傳》)除了逃亡,他再沒有去路,但是他跑到哪裡鄭莊公的軍隊追到哪裡。人家就是要迫使他背井離鄉,把他從鄭國的土地上轟出去。“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左傳》)

共叔跑了,鄭莊公把母親武姜也遷到穎,並且發誓這一輩子再不見面。“不至黃泉,絕不相見!”(《左傳》)由此可見,鄭莊公這時候有多麼自信。他覺得他一舉已經把母親和弟弟的勢力剷平了。

但是過了一年以後,鄭莊公又對人說他想念母親了,讓別人給他出個主意,怎麼和母親言歸於好。因為他以前發過誓,不到黃泉不相見的。

黃泉見母是孝心發作還是迫於無奈?為什麼說鄭莊公很虛偽?

那麼鄭莊公為什麼這個時候突然又孝心大發作了呢?其實答案也非常簡單。雖然他兼併了弟弟的所有地盤和京城。但是他發現他依然玩不轉。那些豪強勢力在最後的時刻,雖然拋棄了他的弟弟共叔。但是也沒有站到他這一邊來。他名義上雖然佔有了所有的國土,但是和這些人沒有達到和解。而且他的弟弟沒有死,只是出逃國外了。如果有一天內外夾擊,是不是又可以捲土重來呢?所以鄭莊公覺得他應該和這些地方勢力妥協合作。那麼怎麼讓這些人相信他的誠意呢?那就是和母親和解。因為所有的人都知道他是最恨母親的。如果他連母親都可以原諒,那麼其他人之間的心解當然是迎刃而解。

鄭莊公的這個計策,實際上後世又被劉邦用了一次。漢朝建立以後,武將們沒事可幹,很多武將,擔心劉邦搞兔死狗烹的這一招,內心非常忐忑,經常扎堆竊竊私議,劉邦為了安撫武將們的心。採用了張良的計策。先加封了一個和他仇恨最深的武將雍齒。別的武將一看,雍齒這樣的人都能得到重用,那我們這些有功且沒得罪過劉邦的人,還用說嗎?眾武將一下全安心了。

黃泉見母是孝心發作還是迫於無奈?為什麼說鄭莊公很虛偽?

鄭莊公想和解,有人立馬給獻計,他說你可以挖一條地道,和太后在地道里相見。摳摳“不到黃泉不相見”的字眼。鄭莊公大喜。

當地道挖好,他在地道里見到母親。他說他心裡非常的快樂。”公從之。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左傳》)

鄭庒公的母親這時候可能也感覺到“形勢比人強。”她說“地道外面更快樂!”

姜出而賦:“大隧之外,其樂也洩洩。”遂為母子如初。”(《左傳》)

不能不說這個當孃的也是個非常有意思的人。她的這句話實際暗含的意味是:“我可不想經常在地道里和你見,我們和好吧,讓我們在外面去吧。”

一條地道能把幾十年的仇恨一下子解決?可見這兩個人有多麼假。

不過,鄭莊公有他的難,他想統治好鄭國,只能和母親和解,他不和母親和解,不但背上不孝罵名,也就不能和母親背後那些觀望的勢力和解。

從鄭莊公的母親這邊看,小兒子已經徹底被趕走,軍權也全部握在大兒子的手中,她想再折騰也是沒用的。與其被長期的囚禁,還不如和大兒子表面上和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