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的幾個故事,多難興邦,化干戈為玉帛,風牛馬不相及

《左傳》全稱《春秋左氏傳》,它是中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同時也是傑出的歷史散文鉅著。它記載了春秋時期的歷史,其中很多歷史故事都很有教育意義。

《左傳》的幾個故事,多難興邦,化干戈為玉帛,風牛馬不相及

1、多難興邦

晉國的司馬侯與晉平公談論國家興衰之道,司馬侯說:一個國家多災多難固然不是好事,但是有些時候,多災多難反而能夠成為振興國家的力量。

例如齊國發生了內亂,國君被殺,在外流亡的公子小白回國平定了內亂,並且擊退了魯國的入侵,他就是齊桓公。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國,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得齊國的國力強盛起來,成為了春秋時期的第一位霸主。

《左傳》的幾個故事,多難興邦,化干戈為玉帛,風牛馬不相及

另外一個故事就是,晉獻公老年好色,要立小兒子為繼承人,逼死太子,使得公子重耳和夷吾都在外面流亡。他死後晉國動盪了許多年。其中公子重耳在外流亡了十九年,遭受了種種困苦和磨難,於六十一歲的高齡終於回國繼位,他就是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之下富國強兵,使得晉國成為了春秋時期的第二個霸主。

多難興邦,一個國家多災多難,有些時候反而能夠成為振興國家的力量。

《左傳》的幾個故事,多難興邦,化干戈為玉帛,風牛馬不相及

2、化干戈為玉帛。

干戈是古代的兩種兵器,借指戰爭或者爭鬥;玉即玉石,帛為絲織品,玉帛在此引申為重修於好,相互禮尚往來的意思。化干戈為玉帛,比喻使戰爭轉變為和平、友好。

春秋時期,秦穆公娶了晉獻公的女兒為妻,是為穆姬,秦晉兩國關係非常之友好。晉獻公死後,當時公子重耳和公子夷吾在外流亡,晉國發生了內亂,秦穆公幫助公子夷吾回國繼位,就是晉惠公。

《左傳》的幾個故事,多難興邦,化干戈為玉帛,風牛馬不相及

可是晉惠公是個忘恩負義的小人,他曾經答應秦穆公,如果秦國幫助他回到晉國繼位,就把五座城池送給秦國做禮物,可是他成功繼位後食言了。當晉國發生饑荒,秦國慷慨地送糧食幫助他們渡過難關。第二年輪到秦國發生了饑荒,而晉惠公卻不肯支援秦國糧食。秦穆公非常氣憤,於是派兵攻打晉國,並俘虜了晉惠公。

秦穆公想把晉惠公帶回到秦國去。秦穆公的夫人穆姬知道同父異母的哥哥晉惠公是忘恩負義之徒,現在又成為了秦國的俘虜,使她感到莫大的恥辱。她說:“上天降下災難,使秦晉兩國不得用玉帛相見,而是大動干戈。我堅決不見晉惠公。如果穆公把他帶進秦國,我就自殺。”

秦穆公只好把晉惠公安置在別處,不把他帶進秦國。後來秦穆公接受了晉國使者的談判條件,把晉惠公釋放了,於是秦晉兩國終於又和好了,化干戈為玉帛。

《左傳》的幾個故事,多難興邦,化干戈為玉帛,風牛馬不相及

3、風牛馬不相及

齊國在齊桓公和管仲的治理之下,成為了一時的霸主。齊桓公成為了各諸侯國的首領,各國都來依附他。而楚國偏偏依侍著自己是大國,不怎麼理會齊桓公。齊桓公便率領各個諸侯國一起來討伐楚國。

楚王派遣使者來跟齊桓公談判,使者對齊桓公說:大王,您住在北方,我們楚國在南方。即使是牛馬發情,彼此互相追逐狂奔,也不會越過邊境(風牛馬不相及)。沒想到大王您千里迢迢來到我們國土之上,這是什麼緣故呢?”

《左傳》的幾個故事,多難興邦,化干戈為玉帛,風牛馬不相及

管仲回答說:“我們輔佐周天子,現在楚國卻輕視周天子,連祭祀用的包茅草都不進貢給王室,使得天子祭祀的時候缺乏應有的物質。我們特地為此而來問罪。”

楚國使者說:“貢品沒有進獻給周天子,這是我們的罪過。今後難道還敢不供給嗎?你們現在可以回去了。”

兩軍相持不下,齊桓公見用武力威懾不了楚國。後來諸侯國只好與楚國訂立了盟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