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解析第五十一講:僖公·僖公三十一年和三十二年

《僖公三十一年》記載了發生在公元前629年,周襄王二十三年期間的五件事:一是魯國得到晉國分配給原曹國土地,臧文仲去現場接收,襄仲到晉國去拜謝;二是魯僖公想舉行郊祭,但沒有成,於是舉行三次望祭;三是晉國舉行盛大閱兵式;四是狄國人圍攻衛國,衛成公不是想法抵抗,而是想要舉行祭祀以求得祖先保佑;五是鄭國公子暇逃奔到楚國。

《僖公三十二年》記載了發生在公元前628年,周襄王二十四年期間的三件事:一是楚國與晉國開始正式交往。二是狄國發生動亂。衛國人侵犯狄國,狄國請求媾和。後來衛國人與狄國結盟。三是秦穆公想去侵犯鄭國,詢問蹇叔,蹇叔提出反對理由,但秦穆公不聽,蹇叔哭泣而送行。

《左傳》解析第五十一講:僖公·僖公三十一年和三十二年

【經】三十有一年春,取濟西田。公子遂如晉。夏四月,四卜郊,不從,乃免牲。猶三望。秋七月。冬,杞伯姬來求婦。狄圍衛。十有二月,衛遷於帝丘。

【傳】三十一年春,取濟西田,分曹地也。使臧文仲往,宿於重館。重館人告曰:「晉新得諸侯,必親其共,不速行,將無及也。」從之,分曹地,自洮以南,東傅於濟,盡曹地也。襄仲如晉,拜曹田也。

夏四月,四卜郊,不從,乃免牲,非禮也。猶三望,亦非禮也。禮不卜常祀,而卜其牲、日,牛卜日曰牲。牲成而卜郊,上怠慢也。望,郊之細也。不郊,亦無望可也。

秋,晉搜於清原,作五軍御狄。趙衰為卿。

冬,狄圍衛,衛遷於帝丘。卜曰三百年。衛成公夢康叔曰:「相奪予享。」公命祀相。甯武子不可,曰:「鬼神非其族類,不歆其祀。杞、鄫何事?相之不享於此。久矣,非衛之罪也,不可以間成王、周公之命祀。請改祀命。」鄭洩駕惡公子瑕,鄭伯亦惡之,故公子瑕出奔楚。

《左傳》解析第五十一講:僖公·僖公三十一年和三十二年

【經】三十有二年春王正月。夏四月己丑,鄭伯捷卒。衛人侵狄。秋,衛人及狄盟。冬十有二月己卯,晉侯重耳卒。

【傳】三十二年春,楚鬥章請平於晉,晉陽處父報之。晉、楚始通。

夏,狄有亂。衛人侵狄,狄請平焉。

秋,衛人及狄盟。

冬,晉文公卒。庚辰,將殯於曲沃,出絳,柩有聲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將有西師過軼我,擊之,必大捷焉。」杞子自鄭使告於秦,曰:「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管,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穆公訪諸蹇叔,蹇叔曰:「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師之所為,鄭必知之。勤而無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誰不知?」公辭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師於東門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見師之出而不見其入也。」公使謂之曰:「爾何知?中壽,爾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與師,哭而送之,曰:「晉人御師必於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後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闢風雨也。必死是間,餘收爾骨焉。」秦師遂東。

《左傳》解析第五十一講:僖公·僖公三十一年和三十二年

譯文

三十一年春季,取得濟水以西的田土,這本是分割給曹國的土地。派臧文仲前去,住在重地的賓館裡。重地賓館裡的人告訴他說:“晉國新近得到許多諸侯國家為盟邦,必定親近恭順他的人,你不快點走,怕會趕不上。”臧文仲聽從了。分割曹國的土地,從洮水以南,東邊挨著濟水,都是曹國的土地。襄仲到晉國去,拜謝取得曹國的田地。

夏季,四月,四次占卜郊祭,都不吉利,就不舉行郊祭,不殺牛,這是不合於禮的。仍舊祭祀名山大川泰山、淮水、東海三處,這也是不合於禮的。按禮制,不占卜常規的祭祀,而只是占卜使用的犧牲和日期。牛,在占卜到好日子以後就改稱牲,已經成為牲而還要占卜郊祭的吉凶,這是在上者侮慢大典、褻瀆龜甲。望祭,是郊祭的細節,不舉行郊祭,更不必舉行對山川的望祭。

秋季,晉國在清原檢閱軍隊,建立五個軍來抵抗狄人。趙衰被任命為卿。

冬季,狄人包圍衛國,衛國遷移到帝丘,占卜的結果是立國三百年。衛成公夢見康叔說:“相奪走了我的祭獻。”成公命令祭祀相。甯武子不同意,說:“不是同族人的祭祀,鬼神就不享用那種祭品。杞國和鄫國為什麼不祭祀?相在杞國和衛國沒有受到祭獻很久了,這不是衛國的罪過,不能違反成王、周公所規定的祭祀,請求您改變祭祀相的命令。”鄭國的洩駕討厭公子瑕,鄭文公也很討厭他,所以公子瑕逃亡到楚國。

《左傳》解析第五十一講:僖公·僖公三十一年和三十二年

三十二年春季,楚國的鬬章到晉國請求講和,晉國的陽處父到楚國回聘,晉國和楚國從此開始正式交往。

夏季,狄人發生動亂,衛軍侵襲狄人,狄人請求講和。

秋季,衛國和狄結盟。

冬季,晉文公死。十二月初十日,準備把棺材送在曲沃停放。離開絳城,棺材裡有聲音像牛叫。卜偃請大夫跪拜,說:“國君發佈軍事命令:將要有西邊的軍隊過境襲擊我國,如果攻擊他們,必定大勝。”杞子從鄭國派人告訴秦國說:“鄭國人讓我掌管他們北門的鑰匙,如果偷偷地把兵開來,可以佔領他們的國都。”秦穆公去問蹇叔。蹇叔說:“使軍隊疲勞而去侵襲相距遙遠的地方,我沒有聽說過。軍隊疲勞,力量衰竭,遠地的國家有防備,恐怕不行吧!我們軍隊的行動,鄭國一定知道,費了力氣不討好,士兵一定有牴觸情緒。而且行軍走一千里,誰會不知道?”秦穆公不接受他的意見。召見盂明、西乞、白乙,讓他們在東門外出兵。蹇叔哭著送他們說:“孟子,我看到軍隊出去而看不到回來了!”秦穆公派人對他說:“你知道什麼?如果你六七十歲死了,你墳上的樹木已經合抱了。”蹇叔的兒子在軍隊裡,蹇叔哭著送他,說:“晉國人必定在殽山抵禦我軍,殽山有兩座山陵。它的南陵,是夏後皋的墳墓;它的北陵,是文王在那裡避過風雨的地方。你必定死在兩座山陵之間,我去那裡收你的屍骨吧!”秦國軍隊就向東進發。

《左傳》解析第五十一講:僖公·僖公三十一年和三十二年

註釋:

1.傅:(fù付)《周禮·考工記·廬人》:“重欲傅人。”《管子·五行》:“不夭麑麇,毋傅速,亡傷襁褓。”《左傳·隱公十一年》:“秋七月,公會齊侯、鄭伯伐許。庚辰,傅於許。”《韓非子·有度》:“鏌鋣傅體,不敢弗搏。”《小爾雅》:“傅,近也。”這裡用為靠近、迫近之意。

2.牲:(shēng升)《易·萃·辭》:“用大牲。”《書·微子》:“今殷民乃攘竊神祇之犧牷牲用。”《詩·大雅·雲漢》:“靡神不舉,靡愛斯牲。”《管子·小匡》:“與諸侯飾牲為載書,以誓要於上下庶神。”《左傳·僖公三十一年》:“禮不卜常祀,而卜其牲日。牛卜日曰牲。”《穀梁傳·哀公元年》:“全曰牲,傷曰牛。”《說文》:“牲,牛完全也。”這裡用為古代供祭祀用的全牛之意。

3.望:(wàng忘)遙祭,指古代帝王祭祀山川、日月、星辰。《書·堯典下》:“望于山川,遍於群神。”《書·武成》:“庚戌,柴、望,大告武成。”《周禮·大宗伯》:“旅上帝及四望。”《左傳·僖公三十一年》:“猶三望。”

4.蒐:(sōu收)《周禮·大司馬》:“遂以蒐田。”《管子·小匡》:“春以田,曰蒐,振旅。”《左傳·隱公五年》:“故春蒐,夏苗,秋獮,冬狩。”《左傳·成公十六年》:“蒐乘補卒,秣馬利兵。”《韓非子·十過》:“昔者桀為有戎之會而有緡叛之,紂為黎丘之蒐而戎、狄叛之。”這裡用為春天打獵閱兵、帶有檢閱之意。

5.歆:(xīn欣)《書·微子之命》:“上帝時歆,下民祗協。”《詩·大雅·皇矣》:“無然歆羨,誕先登於岸。”《詩·大雅·生民》:“以弗無子,履帝武敏歆。”《國語·周語下》:“以言德於民,民歆而德之,則歸心焉。”《國語·楚語上》:“若易中下,楚必歆之。”這裡用為悅服、欣喜之意。

《左傳》解析第五十一講:僖公·僖公三十一年和三十二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