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莊公始末:《左傳》記述的首位霸主,但輝煌僅僅是曇花一現

題外話:

《春秋》作為我國曆史上第一部編年體史書,在我國漫長的歷史文化長河中是一顆璀璨的珍珠,這部書相傳是由孔子彙編而成,是儒家經典之一,孔子作《春秋》時,是以魯國的紀年為準,自魯隱公元年開始,結束於魯哀公十四年,共計二百多年,此書記述了在這段時間裡春秋各國之間發生的大事,敘事簡練,明瞭,可在這簡明扼要的隻言片語間卻飽含著孔子思想的大道理,可以說是“少言名大義”了。而《左傳》相傳是春秋末期魯國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基於《春秋》記述事件太過簡單,為了豐富資料,遺補缺憾,就為其作《傳》,因作者姓左,故稱為《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在這部史學鉅著中,增加了大量的史實資料,是後人瞭解先秦時期歷史的珍貴典籍。

鄭莊公始末:《左傳》記述的首位霸主,但輝煌僅僅是曇花一現

春秋左傳,經典讀物

楔子:

我國是“禮儀之邦”,而儒家思想傳承至今也有幾千年的歷史,孔子曾言“克己復禮”,說的就是要恢復“周禮”,在21世紀,隨著科技的進步,中西方文化交流頻繁,其中歐洲的“貴族精神”被人廣為傳頌,那麼我們泱泱大國數千年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歷史沉澱有沒有屬於我們自己的“精神”呢?當然有了,我們的“貴族精神”要早於歐洲數千年,在先秦時期,人人遵循“周禮”,而“周禮”就是“貴族精神”的行為準則。

鄭莊公始末:《左傳》記述的首位霸主,但輝煌僅僅是曇花一現

復原周禮場面

“春秋無大義,強者定章程”,自打周平王東遷之後,周王室地位開始逐漸衰微,人們不再遵循“周禮”,諸侯之間相互爭霸,視周天子為空氣,甚至僭越王權,而第一個敢於挑戰王室權威的諸侯是鄭國的第三位君主鄭莊公,他在《左傳》開篇也是首位記錄的春秋霸主,我們都知道先秦時期的霸主有“五霸”,“七雄”等,而對於鄭國的瞭解少之又少,在大多數人眼裡,鄭國無非就是一個三線的小國罷了,實則不然,鄭國的地位就如同刺殺奧匈帝國皇儲裴迪南大公夫婦的塞爾維亞青年一般,自他起,天下大亂,諸國稱霸,而鄭國的興衰更是非常值得探究的歷史。

鄭莊公始末:《左傳》記述的首位霸主,但輝煌僅僅是曇花一現

春秋時期城市復原場景

鄭莊公始末:

“鄭桓公友者,周厲王少子,而宣王庶弟也。”——司馬遷.《史記.鄭世家》

鄭國建國的時間是在西周末年,不屬於老牌諸侯國,開國君主鄭桓公姬友是周厲王的小兒子,周宣王的弟弟,是周王室的嫡親,因隨護周王室有功,而被封為諸侯,鄭國開國三代君主,鄭桓公、鄭武公、鄭莊公均為周王室的“卿士”

“卿士”的地位在西周官制中是僅次於周天子的,可以凌駕於各諸侯之上的一個官職,可以替周天子去管理國事和賞罰其他諸侯,從這點就可以看出,鄭國在伊始之初,地位是非常高的。

鄭莊公始末:《左傳》記述的首位霸主,但輝煌僅僅是曇花一現

周天子昔日王城復原

鄭桓公死於周幽王之役,鄭武公繼位後擁護周平王東遷立了大功,這就使得鄭國在再度開張的周王室的內部地位大增,此時的周王室雖然沒有了往日的榮光,但是依然還存在著實力,而藉助周王室東遷興起的鄭武公勵精圖治,為之後的鄭莊公稱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初,鄭武公娶於申,曰武姜。生莊公及公叔段。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愛公叔段,欲立之。亟請於武公,公弗許。”——《左傳.隱公元年》

鄭武公的妻子武姜生有鄭莊公和公叔段兩個兒子,鄭莊公出生之時是腳先出來,使得他的老孃武姜受到了驚嚇,便叫他寤生,就是倒著出來的意思,這是非常不吉利的,所以武姜很討厭鄭莊公,

把自己的愛更多的給與了弟弟公叔段,並多次向鄭武公提議擁立公叔段為太子,可是鄭武公並沒有同意。

從上述的隻言片語中可以看出,鄭武公是非常遵循禮法的,因為“周禮”規定,爵位繼承是立長不立幼的,即便鄭莊公是個很不吉利的人,也要遵循禮法行事,否則就會導致禍亂的發生。

1.

公曰:“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公子呂曰:‘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欲與大叔,臣請事之;若弗與,則請除之,無生民心。’公曰:‘無庸,將自及。’”——《左傳.隱公元年》

鄭莊公繼位之後,將京城封給了弟弟公叔段,而公叔段並沒有感謝哥哥的恩情,相反他做事經常不守規矩,大臣們都看不過眼了,可鄭莊公一直都是隱忍著沒有發作,只是說了一句千古名言

“多行不義必自斃”。

鄭莊公始末:《左傳》記述的首位霸主,但輝煌僅僅是曇花一現

多行不義必自斃

時間在推移,公叔段越加有恃無恐,竟然揹著莊公而搞國中之國,企圖分治,鄭國的大夫公子呂看不下去了,就對莊公擺明利害關係,要麼讓位給他,要麼就討伐他,而莊公再次地回答道:

“他會自食其果的。”

果不其然,鄭莊公一昧的忍讓並未讓公叔段收斂放肆,相反更變本加厲了,公叔段公然修築城牆,囤積糧草,製造武器,日夜訓練兵士,以母親武姜作為內應,密謀起兵了。莊公得知此消息後,確定了事實淡淡地說了一句:“可以收拾他了。”遂安排公子呂率領二百乘戰車進攻公叔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掃平了內鬥,於是公叔段出逃。

2.

在兄弟內鬥中,母親武姜助紂為虐,使得莊公對其心生怨恨,於是莊公將其母武姜遷入城潁地區,並且發誓說:“不及黃泉,無相見也。”

鄭莊公始末:《左傳》記述的首位霸主,但輝煌僅僅是曇花一現

鄭莊公掘地見母一事看出,他是一個講孝道的人

莊公沒過多長時間就後悔了,他覺得不應該對自己的母親如此冷漠,即便母親不喜歡自己,但是生養之恩也無以為報,可是自己身為一國之君,言出必行,立過的誓言不能違背,百思不得其解,終於他的臣子想到了一個折中的辦法,那就是掘地三尺挖出泉水,然後順著泉水挖通地道,母子在地道相見就可以把這個誓言不攻而破。

為此莊公還曾賦詩,母子終於得以團聚,一笑泯恩仇了。

3.

掃平內亂之後的鄭國越發強盛,而對於鄭莊公強盛隨之而來的就是對於天下的角逐有了新的看法。

“鄭武公、莊公為平王卿士。王貳於䝞,鄭伯怨王,王曰:無之。故周、鄭交質。”——《左傳.隱公三年》

本來鄭國三代君主均為周王室的卿士,可是周王室突然要讓䝞國君主也參與進來,這就令鄭莊公不滿,周平王瞭解到莊公心生怨念之後,為了讓他放心,決定互換人質,這是周王室第一次向鄭國低頭。

周平王死後,周王室又有人提出要把卿士的位置讓給䝞公,這就引發了鄭莊公的不滿,他派人帶兵強割了周地的麥子和穀子,自此周王室和鄭國仇恨的間隙越來越大。

可是即便如此,鄭莊公還是很尊重周王室,周桓王繼位,莊公依然還是朝中的卿士,他深知這個職位的重要性,“尊王攘夷”的功能是“借雞下蛋”的最好擋箭牌。但是周桓王不同於東遷之主周平王,他的個性很強,自詡為“天下之主”,無人膽敢造次,多次對鄭莊公無禮,導致了周、鄭之間矛盾愈加深重。

鄭莊公始末:《左傳》記述的首位霸主,但輝煌僅僅是曇花一現

尊王攘夷,征討四方

4.

鄭莊公時期國力強盛,戰車號稱有千乘,兵勇可達數萬計,土地肥沃,糧草充盈,而莊公為周朝卿士,還是周王室血緣關係非常近的血親之國 ,種種條件都使得鄭莊公在當時的中原各國中相當的有話語權。

可是越有實力的人越遭人妒忌,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周桓王對鄭莊公的不滿終於表現了出來。

《左傳》記載,在魯桓公五年,周王室取消了鄭莊公卿士的官職,不允許鄭莊公參與周王室的管理,鄭莊公自此不在朝見周桓王。

鄭莊公始末:《左傳》記述的首位霸主,但輝煌僅僅是曇花一現

西周末年編鐘

在這一年的秋天,周桓王率諸侯國聯軍討伐鄭國,鄭國與其在繻葛交戰,此戰役以鄭莊公大勝而告終,周桓王被鄭莊公手下祝聘射中肩膀,堪稱“奇恥大辱”,而鄭莊公卻沒有乘勝追擊,相反去慰勞周天子並請罪,說明鄭莊公還算有君子之風。

5.

周王室重振雄風的實力一下子被鄭莊公在繻葛之戰中給打殘了,從此王室徹底衰微,僅僅以全國的精神領袖而繼續存在著。

自此一戰,鄭莊公確立春秋初期的霸主地位,時而會盟諸侯,時而興兵討伐,威風不已。

結語:

雖然鄭莊公獲得了春秋之初霸主的身份,但是貌似沒有諸侯國願意真心實意的和他交往,原因就在於他

僭越王權,縱然周桓王步步相逼,可是作為臣子也不可以針鋒相對,儘管鄭莊公時刻都謹記著“禮”字,但是他的行為卻實實在在地違反了“禮”,周王室儘管衰微,可是為什麼直到戰國初期還能作為全天下的精神領袖,就是因為大家還能夠遵循“禮”字,即便到了齊桓公、晉文公等大國爭相登場的時候,也沒有任何一個人敢於明目張膽的對抗周王室,不是實力不允許,是道德準則不允許,所以縱然鄭莊公一直在講禮,可是他卻是真真正正破壞禮制的人,所以他不會得到諸侯們真心的尊重,這也為鄭國的未來埋下來伏筆。

鄭莊公始末:《左傳》記述的首位霸主,但輝煌僅僅是曇花一現

夾縫中生存的鄭國

俗話說“上樑不正下樑歪”,在鄭莊公去世後,他的子孫也都僭越禮數,內鬥不止,本來已經在中原大地雄踞一方的鄭國也在內鬥不止中逐漸衰落,而在之後的故事中,鄭國一直處於在夾縫中生存,中途有過短暫的“子產中興”,可是也已經無濟於事,只能是為鄭國在後來的大國爭鋒中獲得了苟延殘喘的機會罷了,禮制廢則國廢,這鄭莊公雖然鶴立雞群,實則為虎頭蛇尾,鄭國的衰亡早就在他與周天子針鋒相對之時就已經註定了,而周王室也因在此與鄭國一戰,再無翻身的機會,想周天子分封鄭國之初,本因為他是王室嫡親,想讓其拱衛王城,力圖恢復昔日的榮光,可事情的發展卻不盡人意,最終兩個唇亡齒寒的兄弟相互傾軋,使得彼此失去了對方,而導致事情進入了惡性循環,不得不說這是令人非常遺憾的。


《春秋左傳》 孔子 左丘明 著 賈太宏 譯註 西苑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