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0到1實戰經驗,入門避坑,防坑技巧

Nina醬是一名B端的產品,跟大多數的產品一樣,需要畫圖,順邏輯,監工落地。不同的是,我還有運營變現的工作。手頭上的項目,從0到1,1到2已經完成了,也已經有了變現,但是先天不足和後天問題,項目將在4月宣告結束。

先天不足就是,在立項後就立刻開發。老闆的需求變成了開發的原因,沒有調研、沒有數據,不做mvp,直接做成品,用戶意向不清;再來開發團隊都是工作不過3年的技術,年輕是有朝氣,但同時會沉不住氣,容易放棄和做捷徑。導出功能不會,開發數據庫過於簡單,功能直接寫死;再來團隊不完善,沒有測試,直接導致功能需要到正式用時才能發現問題;最後沒有掌握節奏,以及沒有善用資源。

這些情況,拆分出來在沒有項目都會有見到過,但在同一個項目出現卻是難能可貴。在把控上,我覺得還是缺少老練。不停優化流程,和對接模式,也換不了企業間由上至下的作風問題,落地執行無法追蹤,問題會重複重複出現。所以也是這兩年項目問題的根本,人為能扭轉的少數,若不能從方向上跳轉,還是錯漏不出,且週而復始。

聊一下項目失敗的心情,不知道產品對自己做的0到1的心情,感覺就像自己生的孩子。這是跟接手過來的、然後做迭代的產品不同之處,0到1,是他長什麼樣,有什麼功能,是你去雕塑他的,換句話說,就是你給予了產品生命。推及到人身上,就可以理解親媽和後媽的區別。所以當母親知道自己孩子先天有問題,還是捨不得放棄,直到沒有任何辦法。中間遇到很多問題,每每想要放棄,最後還是告訴自己再堅持一下。老闆宣告項目總結,這才感覺到鬆了一口氣。

給其他產品的建議:

1. 儘量不要去外包公司。外包容易套嵌模板,雖然快,但容易讓人變成機器,和喜歡走捷徑。

2. 做調研和用戶反饋。沒有錢,也要想辦法靠近你的用戶,用心分析用戶的想法。沒有經費調研,或直接不做調研的企業,已經埋下很大的炸彈。

3. 人員簡化,都需要有完整的體系。敏捷開發,也需要列出規則和邊界。

4. Mvp很重要,基礎邏輯梳理也很重要。要保證每一個開發能說出整一個項目的流程,對工作不上心的或者不瞭解團隊進度的人,再能幹也沒有用。開發不瞭解整個邏輯,開發時就會沒有大局觀,不考慮拓展或者優化情況,最終問題會更大。

5. 沒有內部和群體測試,沒有基礎數據導入的工作支持,也是扯蛋企業。

6. 沒有定期自我回顧和優化工作的產品,絕對是不及格的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