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宋代文教昌明之盛(一)

宋代文教之昌明,经济之繁荣,思想之自由,三代以来,秦并六国以降,都是后无来者的,很多指标和亮点至今尚未被逾越。考稽其况,何以佐征?


众所周知,隋文帝杨坚于公元557年以周幽帝岳父的身份进隋王,加九锡,篡北周自立,建立隋朝,数年后南下灭南陈,彻底结束了自西晋末年(281年)五胡乱华以来大分裂近300年的对峙局面。由于隋室和后来唐室的根基是关陇军事贵族,故而亦十分排斥魏晋以来根深蒂固的门阀望族制度,思虑于此,杨坚适当拉拢寒族士人,知道他们没有显赫军功和世族,唯有通过读书改变命运。遂于562年初创科举制度,彻底正式终结了魏文帝曹丕篡汉后于222年创立的“九品中正制”(实际上就是门阀垄断市场制度,寒族永无机会改变社会地位);在西方史学界,又称为文官选拔制度(civil examination system),后传入西方,于世界影响深远。于此同时,又同时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度,取代了秦汉以来的三公九卿制。由此,中国历史上最有里程碑式的两个宏大制度正式建立,直接和间接缔造了唐宋鼎盛六百余年。隋代虽然三十年,积极意义论之,远优于秦王朝15年。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以唐代太宗朝贞观二十年(664)为例,进士的总人数104人,状元和秀才分别为234和472人。到了唐中宗神龙元年(709),进士略增至124人,状元和秀才分别为287和503人。此后增幅就不显著。迄唐代安史之乱的前一年,即玄宗天宝二十一年,三组数值仅为130,296和515人。此后的残唐五代,藩镇割据,宦官秉政,兵连祸结,文人的地位受到极大的损害,以至于唐末五代初的凤翔节度使,大军阀安重荣公开当着读书人叫嚣:“兵强马壮者,可为天子!宁有种乎?要毛锥子何用,但枪锥子足矣”(见 宋 欧阳修 《新五代史.安重荣列传》。

宋兴,太祖赵匡胤深思熟虑,继承隋唐之精华,和三省六部等重新设计了文官制度,并在故三省六部制上设计了精密制衡、互相监督的“祖宗家法”制度,进一步虚君实相,君权,相权,监察弹劾权等相互独立制约,“各司其职,君主在上为官家,天下兴亡系于宰相,不得侵害”(东方古典民主法治)。此后读书人的地位空前提高,主人翁精神高涨,人人都可以通过读书入仕实现人生理想抱负。因之观有宋三百载,巨星璀璨,不仅是官员和知识分子,就是小儿和妇人也文化程度很高,“今世虽七龄小童,亦唐人诗赋朗朗上口 ”(北宋《东京梦华录》)。“市井走贩,无不以文雅为荣”(南宋 《三朝旧闻》)。
宋代仅仅几十年,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到宋真宗咸平十年(1030),华夏民族就成为世界上文明开化程度最高,最有涵养,最富有人文主义关怀的民族和社会,一反残唐五代以来汉人嗜血成性,动不动杀人屠城,甚至用百姓人肉做军粮的“几近蛮夷”的残暴习性。还是用之前提过的安重荣的例子。在五代诸多武夫中,安重荣好杀戮,性酷烈是出了名的,但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安本人是个文盲,连自己大名都不会写!本人每次草拟什么文书,都有其他“同僚”讥笑:安大人什么时候会写字了?派遣使者出使北方异族契丹辽国,辽人还特意“打招呼”:汝主但亲赴契丹,不烦会字,馆驿皆妥也!(北宋 薛居正《旧五代史》同一章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