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雄託託》:每個人一生只有一次,不要在怨恨中荒廢了人生

該電影很多人已經解讀過,拋開劇作方式和經典的手法,今天我將從另一個層面進行解構。

《小英雄託託》是多梅爾的編導處女作,通過時空交錯的方式呈現了主人公童年、成年和老年的三個階段。

託託一出生就遭遇醫院火災,他記憶裡母親在慌亂中抱錯了人,抱的是隔壁床的阿爾弗雷德,自己則被鄰居飛行員的妻子抱走。童年的他失去了父親,姐姐艾麗絲照顧著他,他常幻想自己是電視連續劇裡的英雄,能夠拯救陷於水火中的父母。

他嫉妒艾麗絲和阿爾弗雷德一起交談,然後逼死了艾麗絲。長大後他遇見一位與艾麗絲長得極像的女子,兩人相戀後發現她是自己的仇人阿爾弗雷德的妻子,於是獨自離開。到了花甲之年,託託把一生的不幸歸咎在鄰居阿爾弗雷德身上,決定從養老院裡逃出來殺掉他,最終沒能得手。

主角托馬斯的一生是可悲的,失去父親、姐姐的痛苦,致使他一生都在註定的宿命中徘徊。今天,我將從托馬斯的經歷出發,分析影片的種種可探討的疑點以及托馬斯宿命的真正歸因,文章第四部分,我會結合托馬斯人生的悲劇,給出我的思考與建議。

《小英雄託託》:每個人一生只有一次,不要在怨恨中荒廢了人生

01、影片中存在兩個燒腦的疑點,值得我們進行有價值的探討

  • 疑點一:托馬斯出生被抱錯是否真實?
  • 疑點二:刀上隱喻的仇恨屬於托馬斯,還是阿爾弗雷德?

第一,出生就被鄰居抱錯,命運陰差陽錯的安排,是真實,還是幻象?孩子的話可信嗎?

托馬斯和阿爾弗雷德出生就面臨一場火災,托馬斯認為自己的家人搞錯了他和阿爾弗雷德,可是,母親不承認,這個真相就被他埋在心裡。

童年的托馬斯在家庭的呵護下很快樂,有媽媽帶著他轉圈圈,爸爸給他變魔術,姐姐為他伴奏。有愛的家庭充滿了歡樂,只是,托馬斯和阿爾弗雷德生日的對比,襯托了托馬斯的憂傷。

阿爾弗雷德生日時,父母送他一輛兒童跑車,而托馬斯是一輛玩具跑車。導演通過對跑車這一大一小的對比,激起了托馬斯的嫉妒,所以他才會找阿爾弗雷德,說出那句“ 你的爸爸媽媽是我的爸爸媽媽,我們因為醫院火災被抱錯了,所以你的跑車應該是我的。 ”然後自己被阿爾弗雷德打了一頓,甚至逼著不準把這事說出去。

一個孩子說自己出生被抱錯了,鄰居阿爾弗雷德的父親是自己的,他所擁有的生活本不屬於他。從這裡我們可以質疑,一個孩子,怎麼可能記得那麼清楚,父母真的會把孩子抱錯嗎?就算是真的,為什麼托馬斯的“母親”不願意承認真相呢?究竟是托馬斯的主觀臆想,還是事實呢?

在我推斷,托馬斯是真的被抱錯了。如果不是,托馬斯不會對阿爾弗雷德產生這麼大的嫉妒心,甚至連阿爾弗雷德都放狠話,說托馬斯如果告訴別人就要殺了他。況且,托馬斯的養母不承認這事,從大人的角度分析,如果她承認,她跟孩子建立的多年情感恐怕會破裂,並且自己的孩子都沒認出來對一個母親來說真的很失敗。

導遊刻意安排了這場陰差陽錯的命運,採取“交換人生”的方式改變兩個孩子的生活,如果母親沒有抱錯孩子,那麼,此電影就不會有多大的意義。

《小英雄託託》:每個人一生只有一次,不要在怨恨中荒廢了人生

第二,反光的刀子,惡毒的人心,刀子隱喻的仇恨,指向誰?

托馬斯和一群孩子們玩耍時,被嘲笑不會玩飛刀,在跟阿爾弗雷德比試時,托馬斯的刀子擊中靶子更近,而阿爾弗雷德的沒有擊中。托馬斯害怕他欺負自己,就逃跑了。阿爾弗雷德一直追他,直到托馬斯不小心跑進水溝裡躲藏。

這時,阿爾弗雷德沒有找到托馬斯,但是,他手上的那把刀子,映射出尖銳的光芒,這刀子,隱喻了仇恨。刀子的特寫,讓我們感嘆孩子的內心燃燒著怒火,而從電影表面上看,彷彿是阿爾弗雷德要拿著刀子殺了托馬斯,可是仔細分析,刀子隱喻的仇恨,來自托馬斯,而非阿爾弗雷德。

首先,從影片的主題看,托馬斯一生都想找阿爾弗雷德復仇,托馬斯對他的恨,一直呈現在回憶中:從出生起,阿爾弗雷德都有富裕的家庭,父母的愛,甚至自己心愛的姐姐也與其交往,不論從那個角度,阿爾弗雷德都沒有理由恨托馬斯。

其次,托馬斯和阿爾弗雷德相比,個子矮小,性格懦弱,跟鄰居相比,自己總是很自卑的那一個,因為自卑,所以心生仇恨。最後,刀子上的光芒異常刺眼,可見其隱喻的仇恨之深,而影片就是圍繞著托馬斯對鄰居阿爾弗雷德的恨來展開敘述的,如此深的仇恨,只能來自主角托馬斯。

《小英雄託託》:每個人一生只有一次,不要在怨恨中荒廢了人生

02、不能面對現實,逃離不出回憶的痛苦,從內在因素分析托馬斯人生終將回歸宿命的原因

面對不了現實,逃離不出回憶,托馬斯的宿命註定了他會被父親與姐姐的愛所捆綁。

托馬斯依依不捨的看著父親離開,晚上書架上的小人、飛機在震動中落下,托馬斯意識到,父親飛機遇難了。失去父愛的托馬斯,不願面對現實,他打開衣櫃,希望父親只是藏起來了,可是,噩耗傳來,他不得不接受,最終為了尋找安慰,沉迷於電視。

姐姐艾麗絲看出了托馬斯的擔憂、恐懼,陪伴著托馬斯,給了他愛。父親不在了,他們一家人的生活變得很窘迫,甚至母親在超市裡偷牛肉來維持生活,被發現後,艾麗絲向曾經祈禱過的神象發怒,將其打碎。

神靈沒有了,在托馬斯的心中,姐姐艾麗絲的形象樹立起來

。他們倆每天都在一起,當他們要被送到寄宿學校時,姐姐保護了托馬斯,給了托馬斯無盡的愛。直到鄰居家的阿爾弗雷德與艾麗絲交往,托馬斯更加仇恨,一氣之下讓艾麗絲燒了他們家,致使艾麗絲失去了生命。

後悔不已的托馬斯,失去了姐姐,生活更加沮喪,長大後,甚至因為看到一個長得像姐姐的女人伊芙琳,而與其相愛。活在自責中的他,帶上伊芙琳去見自己的傻弟弟,問傻弟弟她像不像姐姐,傻弟弟一句不像,兩人都樂了。可是,與伊芙琳相處過程中,他總是回憶起艾麗絲,難以逃離,最後知道了艾麗絲是曾經也是自己鄰居的妻子,他獨自離開了。

在我看來,托馬斯難以掙脫的宿命,在於他內心想要逃離。第一次逃離,是父親的離開,他無法面對現實的痛苦,從電視裡尋求解脫;第二次,逃離姐姐艾麗絲的死,向妻子伊芙琳尋求解脫。他的懦弱以及戀姐情結,使他不願面對自己,面對現實。

所以,當他的傻弟弟說出伊芙琳不像艾麗絲時,他很快樂,他以為自己是找到了真愛,而不是艾麗絲的影子,只有這樣,他才能逃離被戀姐情結所捆綁的宿命。可是,當伊芙琳表現出與艾麗絲的相似之處,以及知道她是阿爾弗雷德的妻子時,托馬斯意識到他錯了,他根本沒有從姐姐死去的悲傷中走出來,而領居阿爾弗雷德和他一樣,依戀著姐姐,不能掙脫。掙脫不了現實,不能面對過去,托馬斯的人生終將回歸宿命。

《小英雄託託》:每個人一生只有一次,不要在怨恨中荒廢了人生

03、影片中存在許多物品的符號隱喻,展現影片背後的價值與內涵,帶給觀眾以思考

影片中許多物品代表了電影的價值符號,生活化的物品以及場景,讓觀眾展開思考。

1.紅色糖果:父親的愛、最後的子彈。托馬斯童年時,父親喜歡用糖果變魔術,逗孩子們開心。糖果成了童年的歡樂,以及父親愛的呈現,劇終時,托馬斯打開糖果,圓圓的糖果被喂進嘴裡。這時,槍聲一響,糖果一含,托馬斯剛好中彈,糖果與子彈便形成了照應。

2. 破洞襪子:窮困的生活。老年的托馬斯,穿上黑色襪子時鏡頭來了個特寫,襪子上有一個破洞,這寓意了他破敗的生活就像這個洞,難以彌補的人生,影片便圍繞著托馬斯不如意的人生,展開了回憶敘事。

3.浴缸:托馬斯與姐姐的青春成長的見證。童年的托馬斯就和姐姐艾麗絲在浴缸裡洗澡,在這裡,有他們的快樂和好奇。兩人慢慢長大,托馬斯和姐姐都步入了青春期,兩人再次相遇浴缸時,托馬斯發現艾麗絲乳房發育,他們倆已經有了青春期性的徵兆。這浴缸,見證了姐弟倆從童年到青春期的成長。

4.擦拭身體:洗滌心靈。

鏡頭開始就轉向老年的托馬斯,他一遍遍地擦拭著自己的身體,看似在洗澡,實則是洗滌自己的心靈。為什麼他要這樣做?因為他一生積蓄了太多仇恨,太多對姐姐艾麗絲的愧疚,以及對自己的不滿,擦拭身體,洗去自己心靈的灰塵,以及對自己的贖罪。

5.手錶:生死離別。托馬斯父親要離開時,給了托馬斯一塊手錶,這塊表寓意了分離。托馬斯看著父親的離去,他知道,父親這一走,就是永別了,可是他沒有阻止父親。直到晚上睡覺,書架上的玩具一件件掉落,父與子就此分離。

《小英雄託託》:每個人一生只有一次,不要在怨恨中荒廢了人生

04、托馬斯命運悲劇的原因,是他的“鴕鳥心態”,我將對如何擺脫“鴕鳥心態”提出以下建議

“鴕鳥心態”是一種逃避現實的心理,也是一種不敢面對問題的懦弱行為。托馬斯面對現實的壓抑採取了迴避態度,明知問題即將發生也不去想對策,結果只會使問題更趨複雜、更難處理。

我們如何面對現實生活中自己的“鴕鳥心態”呢?這是以下建議:

①不要自欺欺人,接受真實的自我

人難免會自欺,因為很多時候對自己不那麼滿意,總有些遺憾,放不下卻無可奈何,除了自己騙自己,竟不知該怎麼跨過這個坎。托馬斯無法接受真實的自我,才用“虛構的美麗”自己欺騙自己,那是一種直面真相的癱軟無力。

怯懦在於面對強者時勇氣羸弱,貪婪在於應對慾望時理性軟弱。既然要面對人性的弱點,那麼,不要自欺欺人,接受自己的現狀,與心中的“魔鬼”作鬥爭,看清真實的自己。

有個故事,哲學家深受皇帝欣賞,而畫家心生嫉妒,一直司機報復。終於,哲學家生日時,皇帝為他舉辦盛大的宴會,宴會上,畫家毛遂自薦,主動為畫家畫一幅肖像畫,將他畫得其貌不揚,並把畫示於眾人,試圖當眾羞辱他。皇帝大怒,下令嚴懲畫家,而哲學家竟當眾為畫家求情,他說:畫家畫上那個醜陋的人的確是我,我終生都在與這個醜陋的自我作鬥爭。

該故事告訴我們,與其怪罪於別人,比如接受真實的自我,不自欺欺人,才是我們該採取的正確心態。

《小英雄託託》:每個人一生只有一次,不要在怨恨中荒廢了人生

②孤獨並不可怕,學會享受孤獨

托馬斯之所以不願面對現實,在生活中不斷地逃離,還有個原因是他害怕孤獨。父親離去,有姐姐陪伴他,當姐姐也走了,他感到了無依無靠,雖然有個傻弟弟,可是自己卻不會照顧別人,只會依賴他人。當托馬斯找不到依賴時,他便陷入了孤獨之中。

不要懼怕孤獨,那既然是我們的命運,我們就應當珍惜。珍惜屬於自己的一切,包括痛苦、煩惱和孤獨,這份珍惜會帶來幸運,因為孤獨總在催生思想,靈感總是給孤獨者特別多的厚愛。因此,學會享受孤獨,我們才能在痛苦中崛起,真正地擺脫“鴕鳥心態”。

總結一下:

《小英雄託託》這部電影故事簡單,內涵卻很深奧,不仔細分析,不容易看懂。該電影之所以經典,還有個原因是映射了人性的弱點以及複雜,讓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熒幕,更是內心深處的自己的另一面。

本文從“故事疑點、主人公的命運、物品隱喻、現實思考”四個方面對影片作了分析,我從深處發現,每一種人生,都是不一樣的風景,不必羨慕別人,過好自己的生活,足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