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英雄》:從敘事結構角度解讀電影《英雄》的獨特敘事魅力

《英雄》是張藝謀執導的武俠電影,由李連杰、梁朝偉、張曼玉、陳道明、章子怡及甄子丹主演,於2002年12月14日上映。該片中國內地票房達2.5億元人民幣,是2002年華語電影票房冠軍,全球票房共計1.77億美元。影片被美國《時代週刊》評為2004年度全球十大佳片第一名,提名奧斯卡金像獎和美國電影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第8屆多倫多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外語片,第26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

重溫《英雄》:從敘事結構角度解讀電影《英雄》的獨特敘事魅力

電影主要講述戰國末期,七雄並起,惟秦國最為強大,急欲吞併六國,一統天下。為對抗秦國的吞併,趙國刺客長空、情侶刺客殘劍、飛雪三人最為秦王忌憚。秦王下令:凡能緝拿刺客長空者,可近秦王20步;擊殺殘劍、飛雪者,可近秦王10步,封官加帛。

趙國劍客無名,為報家仇國恨,花了10年的功夫,練就了一身最為上乘的功夫“十步一殺”,即在10步之內,可擊殺任何目標。無名與三名刺客商量刺殺秦王大計,先後擊殺長空、殘劍、飛雪,帶著他們的信物來到秦王宮,距離秦王只有10步之遙。

秦王已經在他必殺的範圍之內,就在他能擊殺秦王之時,他卻放棄了刺殺秦王的最佳時機,最終無名以社稷蒼生為由,要求秦王一統中國,結束經年戰爭和歷史恩怨。秦王驚魂未定,無名死於秦兵矢如飛蝗的箭雨之中。

重溫《英雄》:從敘事結構角度解讀電影《英雄》的獨特敘事魅力

《英雄》以其獨特的敘事風格,美輪美奐的鏡頭畫面的顏色,展示了四名趙國刺客的獨立個性,闡述了“天下”與“英雄”的真正內涵。影片將中國傳統意境與動作片的暴力美學造型相結合,創造了中國大陸電影新一輪的票房神話和電影產業化模式。本文將從敘事結構深度解讀《英雄》獨特的敘事魅力。

影片採用用非典型的線性敘事引入故事,設以懸念迅速抓住觀眾的好奇心理,以插敘方式引入四個小故事,豐富劇情,通過插敘帶插敘的手法,完善人物形象,趨向表達影片主題。

重溫《英雄》:從敘事結構角度解讀電影《英雄》的獨特敘事魅力

無名與秦王的對話為敘事線索,展開劇情的鋪設,形成環閉式非典型的線性敘事結構

無名以長空、殘劍、飛雪的信物,進入秦王宮,與秦王展開對話,這是影片敘述的主線。全片的其他故事都是以他們之間的對話開啟,也是以他們之間的對話結束。他們之間的對話就是影片的線性敘事,同時形成了環閉式的敘事,在環閉式敘事的空間裡,插入了四個小故事,這種非典型的線性敘事,讓影片在敘事結構上更顯敘事水平的高超。

秦王預防刺客,任何人覲見他都只能是在百步之外,可又為了緝拿刺客,下令:凡能緝拿刺客長空者,可近秦王20步;擊殺殘劍、飛雪者,可近秦王10步。無名以長空的銀槍信物,獲得近秦王20步的機會;以殘劍、飛雪的信物,獲得近秦王10步是機會。這一起都是為了刺殺秦王做的準備。無名練就的“十步一殺”之絕招,10步之內必能擊殺秦王。

就在我們以為無名會擊殺秦王時,秦王與無名之間開啟了一段啟迪心靈的談話,在談話中無名動搖了自己刺秦的決心;在對話中秦王識破了無名的真正舉動,可卻被這幾個刺客的犧牲精神而打動。曲終人散,故事講完,無名飛身刺出那一原本必殺的一劍,他必須刺出那一劍,即使是用劍柄。因為他放棄了刺秦,不是刺殺不了秦王,而是領悟了“天下”的真正含義,同時也是讓秦王明白,如果他做不到“天下”二字,那還會有像他一樣的無名刺客來刺殺他。

最終,在無名與秦王對話結束後,無名棄劍走出秦王殿。秦王無奈之下,揮手示下,無名死於秦兵矢如飛蝗的箭雨之中,秦王以國葬待之。

故事到此結束,以談話開始,以對話結束,人物不變,環境未改,首尾呼應,形成環閉式的敘事結構,讓影片增色不少。

重溫《英雄》:從敘事結構角度解讀電影《英雄》的獨特敘事魅力

插入“長空、殘劍、飛雪”,避免線性敘事的單調,形成多重並列敘事結構,完善劇情,豐富人物形象

影片的主要人物就是無名、秦王再加上“長空、殘劍、飛雪”,而後三者都是出現在無名與秦王的對話中,所以他們存在的故事真實性就值得推敲。

1.無名以秦國人身份對話秦王,講述如何擊敗“長空、殘劍、飛雪”。無名以取得三人信物得以接近秦王10步,在對話秦王時,他講述了自己是如何擊敗三人的。以長空與飛雪有染為引子,引發殘劍與飛雪之間的感情矛盾,以此擊殺長空。飛雪為長空報仇,殘劍與飛雪因愛生恨反目成仇,殘劍死於飛雪劍下,飛雪在與無名的決戰中敗於無名。無名以這種合情合理的故事對話秦王,以為秦王會信以為真,結果卻小看了秦王對“殘劍、飛雪”二人的“神交”。因為在三年前飛雪、殘劍在刺殺秦王的時候,秦王對二人有所瞭解,認為二人不是心胸狹窄之輩,斷不會想無名所說的那樣,所以秦王懷疑無名故事的真實性與身份的合理性。

重溫《英雄》:從敘事結構角度解讀電影《英雄》的獨特敘事魅力

2.秦王以王者身份對話無名,講述自己的“事情真相”。秦王聽完無名的故事,一一推翻了無名所講故事的真實性。他以自己對“殘劍、飛雪”的瞭解,認為長空與無名早就相識,以此重新建構了一個新的“事情真相”。長空是當世大俠,故意敗給無名,做無名的第一個刺秦的捐助者。他的犧牲是為了向殘劍、飛雪證明無名比他們更能刺秦。殘劍、飛雪二人是情深情侶,都為對方考慮,爭著去做捐助者。最終飛雪刺傷殘劍,自己前去與無名比劍,最終敗於無名快劍之下。無名順利獲取飛雪的信物,殘劍以“人不離人,劍不離劍”為由,將自己的劍交於無名,助無名刺秦。秦王在自己的“事情真相”中識破了無名才是真正的危險的刺客,也得知無名是生在秦國的趙國人。無名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接近秦王10步,以便他“十步一殺”。

3.無名以真實趙人刺客身份對話秦王,還原事情真情。無名與長空的確早就相識,願意捨身助無名以“十步一殺”刺秦。但是需要第二個捐助者才能近秦王10步,所以無名找到了殘劍、飛雪。飛雪立志刺秦,殘劍相助於她,在三年前的刺秦失敗後,兩人關係陷入僵局。因為殘劍在有機會刺秦的情況下,放棄了刺秦。所以,無名此次來求助刺秦,飛雪願意做第二個捐助者,而殘劍則說“有我在便會阻止你刺秦”。飛雪、殘劍互相比拼,無名相助飛雪,殘劍被刺,飛雪成為無名刺秦的第二個捐助者。殘劍遵守對飛雪的“人不離人,劍不離劍”的諾言把自己的劍交於無名,“幫助”無名刺秦。在真實的故事裡,是無名、長空、飛雪都有意刺秦,以無名絕妙的劍招當眾“擊殺”長空與飛雪,取信於秦王。而殘劍在一次刺秦中,另有所悟,放棄刺秦的願望,並阻止無名他們刺秦,最終在思想上成功阻止無名刺秦。

影片通過三個“刺秦”小劇情展開人物故事的猜想,不僅在擴展了劇情的空間想象,還能引發觀眾對故事的真實性與客觀現實世界的思考。

重溫《英雄》:從敘事結構角度解讀電影《英雄》的獨特敘事魅力

以插敘帶插敘的形式,無名帶出殘劍的插敘,進一步串聯劇情,殘劍以對陣秦王所領悟的“天下”二字阻止無名刺秦

如果以無名還原的事實真相作為結束,那影片就失去了情感爆點和內涵高度。所以在無名還原事實真相的同時又插敘了一個關於殘劍與飛雪的故事。

飛雪是趙國名將趙震之女,在秦趙之戰中戰死,所以飛雪立志刺秦。殘劍是一名浪跡天涯的劍客,他愛上飛雪,所以幫助飛雪刺秦。他由書法中悟出的道理:返璞歸真,在刺秦中他卻在最後一擊中放棄了刺秦。他將自己悟出的道理告訴無名,希望無名放棄刺秦,並以“天下”二字送予無名。在殘劍心中,“天下”二字返璞歸真就是天下百姓勞有所得、住有所居、老有所養、弱有所扶的和平場景,而不是常年征戰、百姓受苦受難。而普今天下只有秦王能做到,刺秦成功了,那天下還是分崩離析,百姓流離失所。與其如此,還不如放棄刺秦,讓秦王一統天下,結束戰亂局面,還天下一個太平。相比較一個人的國恨家仇和天下百姓相比,那就不是仇恨了。

最終無名在與秦王的這段對話中,一方面感受到了秦王的確是一個有能力一統天下的君王,另一方面也領會到了殘劍贈與“天下”二字的真正含義。所以無名也捨棄個人狹隘的仇恨,為天下百姓放棄了刺秦。

《英雄》如果說它是一個簡單的故事,那不為過,因為所有的故事都是圍繞“刺秦”而展開的。如果說它是一個不簡單的故事,也不為過,因為它以“刺秦”引發了四個不一樣的“刺秦”故事,頗有“羅生門”的意味。導演用這種首尾呼應式的非典型敘事結構建構敘事線索,通過插敘與插敘帶插敘的方式完善劇情,展示人物形象,凸顯了故事主題內核。

重溫《英雄》:從敘事結構角度解讀電影《英雄》的獨特敘事魅力

結語:

《英雄》最大的特點就是通過無名與秦王的對話,插入四個劇情不一的故事,這不僅豐富劇情支撐起了影片的敘事結構,還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人物形象的立體性,更進一步趨向表達影片的主題內涵。

《英雄》是一部劃時代的影片,它可以從很多角度去解讀,比如從色彩與暴力美學相結合的角度,還還可以從人物塑造的角度分析人物形象,還可以從人物名字的隱含意義去解讀影片……本文抓住影片在敘事結構上的特點,展開深度分析,以其獨特的敘事結構來解構劇情與主題,得出影片敘事上的藝術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