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在家期間應保持運動量 每天運動1-2小時

專家:在家期間應保持運動量 每天運動1-2小時

春節期間,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持續在國內蔓延。為了能夠有效控制疫情的蔓延,多數家庭響應號召,儘量不出門。但是專家建議,在家期間不要久坐,要配合科學合理的健身,這樣可以避免久坐帶來的健康風險,增強體質,抵禦疫情。

久坐會有哪些健康風險呢?

1、 會導致高血壓

長時間無法活動雙腳會導致腳部深靜脈出現血塊,從而阻塞血管,如果有大的凝塊很容易出現血栓。

2、 會引起頸椎、腰椎疾病

久坐會使人體的正常生理彎曲“頸曲”被破壞,容易造成弓背或駝背。長時間坐著,軀體的重量全部都壓在了腰骶部,壓力承受面分布不均,易引起腰、腹、背部肌肉下垂及疼痛。

3、 容易發胖

由於不運動,體內攝入的澱粉,脂類都會轉化為脂肪儲存在體內,讓人發胖。

4、 導致靜脈曲張

久坐不動會讓血液循環運轉不良,尤其是靜脈血迴流受阻。長時間坐在椅子上也會使直腸肛管靜脈出現擴張,血液淤積,導致靜脈曲張。

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學研究所運動健康中心主任、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厲彥虎接受中國體育報記者採訪時說:“人們在家休息的時候很多都會採用‘葛優癱’的姿勢窩在沙發、床頭閱讀、看電視,用電腦、用手機等,這種姿勢極易引起脊柱變形,影響中樞神經傳導,嚴重可能誘發椎間盤突出症,繼發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脊柱變形等,症狀包括頭暈、厭食、情緒不穩和四肢活動不利等。而長期居家也有可能出現運動不足、過食油膩、過量飲酒、喜食辛辣、作息紊亂、睡眠不足等情況。”

專家建議,在家期間應該保持一定的運動量,可以是原地大幅擺臂,可以是太極拳等柔和的運動方式。運動1-2個小時為宜。除了運動外,專家建議在飲食上也要以清淡為主,補充水分,多喝茶,保證睡眠,不熬夜。

下面我們就來介紹幾個在家就能做的簡單運動:

1、原地擺臂

擺臂是我們在跑步或者走路過程中起到維持身體平衡的作用。

方法:原地站立,聽擊掌或者節奏的信號進行練習。節奏要有快有慢。一般是慢——快——慢,每次2-3組,一組10-15秒。

2、高抬腿

專家:在家期間應保持運動量 每天運動1-2小時

增強大腿前群肌肉力量和髖關節的柔韌性。

方法:大腿與軀幹成直角,支撐蹬地充分,提高中心,防止上體前傾或後仰。每組10-15秒,練習時從慢到快,逐漸過渡到途中跑的節奏。

3、弓步蹲

專家:在家期間應保持運動量 每天運動1-2小時

從雙腳站姿開始,雙腳平行,一腳向前跨一大步彎曲膝蓋,使身體下降,以分腿下蹲姿勢結束,後側膝關節充分接近但是不要碰到地面;然後前腳蹬地,向後撤回,提升重心直至恢復初始站姿,然後再重複另外一側動作,注意保持兩側跨步的長度、下蹲的高度、各個關節角度的一致性非常重要。

最後厲彥虎談到,特殊時期,要對社會負責,不言謠,不傳謠。要有積極主動的心態,養成主動健康,預防第一的最健康生活方式,從而維護增強免疫力、達到抵禦病毒的效果,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