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6個小時,我打敗了情緒和失眠,一名心理諮詢師的自述


用6個小時,我打敗了情緒和失眠,一名心理諮詢師的自述

現在是2020年3月15日凌晨3:47,我依然無法入眠。既然睡不著,就起來寫文章好了。

2個月前我寫了一篇跟孝順有關的文章,獲得了當天的青雲獎,同時也收穫了很多評論。

大部分的意見都是無法順從父母。各有各的矛盾,各有各的想法。

剛剛3:31的時候,還有一位這麼晚沒睡的朋友,在文章下留言。

驚歎於“同是天涯無夢人”的緣分,我便給他回了消息。等到回覆寫完,我才突然明白為什麼我睡不著。

我正經歷著一場焦慮引起的失眠,甚至我都沒有意識到,我在焦慮。

用6個小時,我打敗了情緒和失眠,一名心理諮詢師的自述

發生在每個人身上的事,都具有唯一性

媽媽晚上23:00點左右,突然胸口發痛,喉嚨發堵,吃了10粒速效救心丸,才慢慢好轉。最近一年她的心臟總是不太好。看著她去睡覺了,我卻怎麼都無法入眠。

當我給留言的朋友寫完回覆時,才驚覺我寫給他的話,實際上是在安慰自己。

原來我是如此害怕失去她。

用6個小時,我打敗了情緒和失眠,一名心理諮詢師的自述

本記錄徵求朋友同意後截圖上傳

我和我媽可謂是“無架不歡”的冤家。

我的青春歲月有一大半的時光,都是在和她鬥智鬥勇。

即便是現在,她已經是六十好幾的人了。

在我的感受裡,卻依然是強悍得無法戰勝的媽媽。她總覺得我態度不好,我也總是嫌她嘮嘮叨叨

所以寫文章,勸別人的時候洋洋灑灑。換到自己的生活裡,也一樣弄得亂七八糟。

林憶蓮有首歌,叫《為你我受冷風吹》其中有段歌詞:“有人問我是與非,說是與非,可是誰又真的關心誰”

很多時候,我們只不過是在別人的故事裡,找尋自己的答案。即便經歷很相似,也不一定會有完全一樣的感受。

用6個小時,我打敗了情緒和失眠,一名心理諮詢師的自述

記得我研究生的導師,每天揪著耳朵提醒我們,每一個心理諮詢的個案,都要當成唯一的個案來對待

不要輕易相信自己的經驗。更不要相信,僅憑三言兩語可以真的瞭解一個人。你所讀過的書,你所得到的知識,在面對一個真正的人時,僅僅只能作為參考。不要妄圖相信你比別人懂得多;因為人性,遠比你想象的複雜善變。

如同每個人有不同的指紋一樣,我們也有著不同的內心。即便你做過千萬個個案,也要把面前的這一個,當成唯一的一個。這才是一名心理諮詢師,真正的職業素養

用6個小時,我打敗了情緒和失眠,一名心理諮詢師的自述

沒有真正的切身經歷,哪來那麼多感同身受

在我從事心理行業的11年裡,有段時間,常因一次救場沾沾自喜。並在給學生講“共情”時,頻繁地拿出來作為案例“自賣自誇”現在回想起來,甚是可笑。

用6個小時,我打敗了情緒和失眠,一名心理諮詢師的自述

那是6年前的一個晚上,我和工作室的同事應邀,為強直性脊柱炎的患者,做一場心理講座。

當時,作為主講的我,講完了核心內容。把場地交給同事,進行互動分享,結果卻發生了一點意外。

同事當時說了一句新手諮詢師常說的話:“我很理解你們的痛苦”

突然一個25歲左右的年輕小夥兒,暴怒而起!

他近乎猙獰地對著同事大吼:

你理解什麼?

你知道什麼?

你真的瞭解我們有多痛嗎?

你經受過那種痛到無法入睡,痛到恨不得死去的感受嗎?

你經歷過每月花光所有工資,只為買一瓶進口藥的悲傷嗎?

你知道每天聽到家人在背後嘆息,你卻無能為力地痛苦嗎?

你懂得越瞭解越清楚,自己根本無法被治癒的絕望嗎?


你口口聲聲說理解,不過就是在網上查了一點點資料,就來教育我們放下痛苦,堅強面對,勇敢生活。事實上你什麼都不理解,什麼都不懂。

用6個小時,我打敗了情緒和失眠,一名心理諮詢師的自述

連珠炮式的問句和指責,把同事轟炸得愣在當場,一句話也說不上來。

我迅速地走到她身邊,平靜而又認真的聽完小夥子的話。

然後說:的確,我們沒有經歷過跟你一模一樣的痛苦。所以不能真正的感同身受。但是雖然不能完全理解你們的感受。

我卻很清楚另外一些人的痛苦

我的外婆死於糖尿病的併發症。她最後的歲月裡,整個後背長滿了褥瘡,癱瘓在床。每次幫她翻身都能聽到“嚯嚯”的呻吟聲。看到她掙扎的樣子,我恨不得替她生病,替她死。

那種眼睜睜看著親人的生命,在你眼前一點點消逝,內心的痛苦,猶如凌遲

所以我雖不能真切地感知你的痛,但卻百分百地瞭解你親人的苦。

你的堅持裡,同樣也有他們的因素,從這一點上,我可以理解你的感受。雖然現在很痛苦,但明天還是值得期待的。

只要你願意,我們很想去了解和傾聽你的痛苦。雖然不能讓你身體的疼痛,減輕半分,但是我們願意一起分擔你心裡的苦。

用6個小時,我打敗了情緒和失眠,一名心理諮詢師的自述

說完這番話,小夥子平靜了下來。逐漸跟我們交流起來。我也暗自鬆了一口氣。在心裡為自己的臨場反應點了個贊。

當時覺得是多麼漂亮的一場表演啊。如今回想起來,卻覺得很是拙劣。

無非是利用“共情”的技巧轉移了別人的注意力,化解了一場尷尬。

我只是短暫地安撫了他的情緒,卻沒有真正理解他的痛苦。我只是運用了一個技巧,卻不會真正改變他的感受。他那些,深深被隱藏在情緒之下的失控感和無力感,我無法在當時的條件下幫他澄清

用6個小時,我打敗了情緒和失眠,一名心理諮詢師的自述

先暫停情緒,才能看到情緒背後的真相

這種感受,就如同今晚,媽媽吃下去的10粒速效救心丸一樣。只能短暫地安穩她的心臟,卻無法救下我的心慌。

甚至只有在這一刻,我才能真的理解,原來那個鐵娘子般的媽媽,已經不再是鋼筋鐵骨。

還沒等我跟她“鬥出勝負”,她就已經開始“枯萎”了。

這才是我無法接受的現實,你怎麼可以老去?我怎麼竟然眼睜睜地看著你變老?你應該還是戰鬥機一樣的媽媽;怎麼能就這樣衰弱呢?

用6個小時,我打敗了情緒和失眠,一名心理諮詢師的自述

在我們面對一件不太容易接受的事情時,最先碰到的一定不是真相,而是情緒

情緒在蔓延的時候,是很難停止的。只有這種情緒被你自己看見,或者被你希望看見的人看見,它才肯暫停下來配合你。

情緒緩和了,你才會看到隱藏在它背後的真相,那些你無法面對,只能靠情緒偽裝的真相。

那一聲聲發自內心的;

怎麼可以……

你應該……

怎麼可能……

全都在宣告我是多麼無助,而這份無助的背後,是失控感和無力感帶來的焦慮。

用6個小時,我打敗了情緒和失眠,一名心理諮詢師的自述

理解自己的情緒,是需要條件和過程的

現在已經是2020年3月15日早上6:08了。從昨晚的23:00到現在已經6個小時了。

我用了整整6小時,打敗了自己焦慮的情緒

用6個小時,我打敗了情緒和失眠,一名心理諮詢師的自述

先是11:00~3:31,不知所謂的失眠(心理學上稱之為症狀)

然後是3:35通過網友的留言,我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焦慮(心理學上稱之為澄清)

隨後是3:47~6:08,我開始寫這篇文章,其中經歷了混亂,迷茫,不安到清晰的過程。

運用了敘事,聯想,時空聯繫等心理技術(這個階段在心理學上稱之為揭露)

我終於認清了情緒背後的真相。

那就是無法接受,原本健康堅強,甚至天天和我爭吵的媽媽。隨時可能病倒的事實。

最後我清楚,陷在情緒裡,是沒有任何作用的。於是我開始思考我將如何面對(這個階段叫做修通)

最終做出行動方案(這個階段叫做建構)

1、我將重新審視自己和媽媽相處的模式,不能再以原來針鋒對麥芒的方式相處。我不能再讓她生氣。以免引起情緒波動,從而波及到心臟。

2、我要開始陪著她打拳,既可以鍛鍊她的身體,也可以鍛鍊我的身體;同時關注爸爸的身體。

3、監督她早點睡覺,不允許她看電視劇到半夜。

4、開始學習急救技術。

5、嘗試著每天跟她聊兩句,瞭解她的生活。

用6個小時,我打敗了情緒和失眠,一名心理諮詢師的自述

用6個小時,我打敗了情緒和失眠,一名心理諮詢師的自述

寫在最後

現在是2020年3月15早上6:30,我用一個晚上為自己做了一場心理諮詢。

雖然說醫者難自醫,但只是難醫,不是不能醫

心理諮詢之所以起作用,也在於,激發人自身的自愈能力。

當擺脫情緒的控制,看清面對的事實,併為之思考,做出行動時;我們就活在了可以把握的當下。改善也從此刻開始。

最後感謝那位3:31給我留言的朋友。

如果沒有你無心的助推,我不會快速地理清自己,謝謝你,祝福你!

用6個小時,我打敗了情緒和失眠,一名心理諮詢師的自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