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那些和親公主的命運如何呢?能說說她們的故事嗎?

顧空城


自古以來的和親,無外乎三種情況:第一種,兵臨城下,打又打不過,和談,談完了就和親,和親之後,結兩姓之好,息兩國之兵,在蜜月期裡都調養一段時間,過後是戰是和再另行通知(漢高祖白登之圍);第二種,你要生事,我不理你,我要打你,怕你懷疑,又何況現在實力和時間都不允許,先做親戚麻痺你一下,咱們早晚翻臉,你等著(唐太宗文成公主和親吐蕃);第三種,我要和你鄰居玩命,你別背後捅刀,我們先做親戚,送個老婆給你,將來生了兒子,千萬叫他到外婆家認門,另外,最主要的是,可別站錯隊,跟著外公有糖吃,不聽話了打屁屁(漢武帝細君、解憂公主和親烏孫)。

當然,還有另外一種,就是我們最津津樂道的昭君出塞。昭君出塞,可以說是史上和親的另類。強大的匈奴分裂了,南匈奴主動要求漢王朝和親,這可以說是自漢有和親史以來最有面子的一次。雖然昭君不是真正的公主,呼韓邪單于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匈奴王,但是這次和親卻是所有和親版本上的上上乘佳作。

做為女人,除了個例,遲早要嫁人,尋常女兒家,也許能合心合意嫁個如意人。可是做為帝王家的女兒,就算不和親,也是聯姻門閥權勢或寒門清貴,能自主婚姻並且幸福的,只能是下輩子投胎或洗洗睡了做個好夢的事。

說到和親的公主,真正的公主還是少的,太半都是宗室女,像我們說的文成公主、解憂公主、細君公主等等,都是宗室女,像昭君那樣的可以說是高等宮女的畢竟是極少數。雖然身份有差別,可是功績卻不是因為身份的不同而有所改變。女人一生婚姻的幸福與否,與所嫁何人又直接關係,但是自己的心境以及處世原則卻是最根本的所在。舉個例子,就是前後和親烏孫的細君公主和解憂公主,同樣都是罪王遺孽,同樣都是遠嫁,同樣都是面對一個人生地不熟的環境,細君公主憂憤而死,解憂公主卻能在異國他鄉安之若素走完她波瀾壯闊的一生,為西域和平做出傑出的貢獻。

做為中原大國禮儀之邦,我們和邊庭番國的所有風俗禮儀及生活習慣都是相悖的。能則能活,不能則死。咀腥啖羶是對生活極限的要求,從胡俗父死子繼是對道德理念及心理防線最大的衝擊。解憂公主走過來了,昭君閼氏走過來了,她們帶給我們的是邊境數十年的安定繁榮,我們帶給她們的又是什麼呢?夜半無人時的思鄉之淚,他鄉孤寂時的心頭泣血。

文到最後,附詩一闕:

漢家天子策,貴主宜和親。

兒郎承宗廟,婦人委邊塵。

託體男女異,差別天地分。

一朝父兄棄,百世戎狄身。

昔日妝偏髻,今朝裘左衽。

鐘鼎何處覓,腥羶遍地聞。

旌旗號異令,車書不同論。

傳情每不達,蓄意常違心。

淚溶關山雪,血和龍塞春。

色豈年催老?神為黯銷魂。

文成雁何在?雲生路幾尋?

愁看隴間月,怕彈馬上琴。

妾命終瀚漠,親戚御紫宸。

流觴昇平樂,沙陀白頭吟。

胡天衰草折,瀛島花木深。

花萼相輝映,蒲草豈同論?

北寒恨地苦,中極沐天恩。

悲羨洛陽女。憾為帝王孫。

紫燕雙棲巢,黃鵠孤夢人。

畢生何所得,萬里一荒墳。







人生不過一輪明月


首先謝謝樓主提出這個好問題

和親公主是指出嫁他國的公主或皇親貴女,早在古代就有和親現象。就和親過去公主而言,漢代公主在夫家的地位普遍高;隋朝雖然是實打實的貴族子女過去和親,但在夫家地位也高,基本上就是個家庭主婦;唐朝和親公主大多地位低。

烏孫公主

烏孫公主,名劉細君,西漢宗室。漢武帝欽命劉細君為公主,與烏孫和親,劉細君便成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和親公主。兩年後,烏孫國國王獵驕靡一病不起,按照當地習俗,子孫要繼承祖父的妻妾。(著名的王昭君也此經歷)無奈之下,烏孫公主只能忍辱再嫁,並在3年後生下一女。最後,終於因為產後失調,加上心緒難平,不久便憂傷而死。

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文成公主為唐朝宗室女。唐太宗將文成公主下嫁松贊干布,成為吐蕃贊普松贊干布的王后。文成公主入藏之後,地位平庸,無子無寵,她在遙遠的雪域高原生活了40年,卻守了31年的寡,大半青春年華耗盡。不過文成公主處境算是好的,至少她生活體面,受後人敬仰,還為大唐的和平安寧做出了貢獻。藏語尊稱她為甲木薩,也為藏和漢的和諧統一做出了極大的貢獻,還為藏區的發展和繁榮做出了努力。

金城公主

金城公主,為唐中宗的養女。唐中宗命左驍衛大將軍楊矩護送金城公主入蕃,嫁予吐蕃贊普赤德祖贊。金城公主在吐蕃生活近三十年,對唐蕃交往有所貢獻,鞏固了文成公主進藏後的唐蕃“舅甥之盟”。她算是比較幸福的了,她進藏後贊普對她禮讓有加,她也在藏區和平安詳的生活了30多年。

如果覺得,我有道理請關注我。給你講述不一樣的歷史故事。


青春穿越人海


歷史長河,源遠流長,這個問題讓我來!

和親公主在中國古代歷史民族姻親關係中佔據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她們以一種非暴力、仁義的方式宣示了古代朝廷的恩威並施政策。中國古代的這些和親公主都是經過帝王的親自冊封后遠赴他鄉,她們的命運就此改變。

一、細君公主

這位公主是史上第一位和親公主,在漢武帝時期她下嫁給了烏孫國首領,換來了國家和平。但沒過多久,烏孫國的首領又取了一位匈奴公主。匈奴公主騎馬射箭都可以,和首領更合拍。因為西北氣候細君公主不適應,每天以淚洗面。而首領兩年後便離開了人世。他們國家有規矩,子孫要繼承他們父親的妻妾。這個規矩讓細君公主無法忍受,但最終無奈同意了。他為第二個首領產下一女,產後調理不周,再加上心情一直不好,就逝世了。

二、昭君公主

面對邊境少數民族的侵擾而百姓苦不堪言的局面,漢武帝時期主動發起大規模的進攻匈奴的戰爭。連年戰爭使雙方損失慘重在徹底打敗匈奴後。漢武帝此時也一改之前對匈奴的武力征服政策轉變為和親政策。將宗室嫡女嫁給匈奴首領為妻,以此來鞏固雙方和睦的氛圍。王昭君奉命出塞西北部,嫁給呼韓邪單于並被冊封為“寧胡閼氏”。威震匈奴和主動示好政策使匈奴臣服於漢。王昭君慢慢地習慣了匈奴的生活習慣,與匈奴丈夫相處甚歡,並將中原的文化傳到了匈奴地區。


三、文成公主

唐朝在開國初年就一直沿用“和親政策”來處理與周邊少數民族之間的民族關係。形成了中國古代和親史上的高潮,和親政策也日趨成熟。唐與吐蕃的關係還處於衝突的局面。唐太宗在貞觀年間下嫁文成公主入藏嫁與松贊干布為妻。文成公主入藏後,帶去了唐朝當時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和生產經驗,促進了漢族與藏族的文化交流。文成公主入藏後,松贊干布為文成公主築城,修築宮殿給文成公主居住,併為文成公主加冕,封作王后。680年,文成公主在吐蕃逝世,唐遣使者赴吐蕃弔祭。拉薩至今仍保存藏族人民為文成公主鑄造的塑像。70多年後,唐又嫁金城公主入藏下嫁贊普:尺帶丹朱。

論地位和親公主都高高在上,但是實際情況也不容樂觀也有少數和親公主被搶、由於少數民族的規矩:“父兄死,子弟可妻其群母及嫂”而嫁與其他人、甚至在被殺死於刀劍下。幸福的一生可謂短暫。

例如:宜芳公主就是被在造反的奚的首領李延壽殺死祭旗。寧國公主嫁給回鶻可汗不久後,回鶻可汗就去世了。按照回鶻的習俗:可敦要給可汗殉葬。在寧城公主的極力要求以及血淚俱流的情況下才免於殉葬。他們的孩子也都命運不堪。

但和親公主們的以身為國促進了漢族與少數民族之間的關係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加強了兩國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促進了邊疆地區的開發利用,西藏的土地開發就是典型代表。和親公主的命運也與母國的命運息息相關,和親公主雖為政治工具但確為中國的大一統事業做出了較大的貢獻。


仰望歷史長河,尋覓一份純淨。喜歡就點個關注唄!


歷史長河緩緩淌


謝謝提問,很高興與大家一起分享

公主和親:幾多佳話幾悲歌

古往今來,帝王們用公主遠嫁和親,睦鄰友邦,換取邊關長治久安。漢唐雄風,鐵騎遠征的背後,是一代代和親公主的悽楚血淚,匯成千古青史悠遠綿長。

歷代公主們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我們已無從知曉,分享中國歷史上比較有名的幾位和親公主,以此懷想她們的生活。

1、細君公主:第一個遠赴西域的和親公主。

劉細君漢江都王(揚州)劉建之女,漢武帝為抗擊匈奴,結好烏孫(今伊犁河上游流域),封細君為江都公主,下嫁烏孫國王昆莫。劉細君是西漢遣外番的第一位劉姓皇室宗室女,比昭君出塞早了72年,且是皇室真正的金枝玉葉。揹負著和匈奴修好之使命,遠嫁冰天雪地的朔漠。烏孫王昆莫獵驕靡年紀已老,細君僅與其孫年齡相當。語言不通,習俗不同,夫妻之間全無溫情可言。年僅16歲的她過慣了皇宮中的錦衣玉食,極不習慣相比中原文明,烏孫落後的穹廬為室氈為牆,以肉為食酪為漿,“氈為房,地為床”的遊牧生活。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來自“禮儀之邦”的她要接受西域的收繼婚風俗,獵驕靡死後,劉細君隨從烏孫國風俗,嫁於獵驕靡之孫軍須靡,為右夫人,生一女,名叫少夫。鬱鬱寡歡,積憂成疾,年紀輕輕20歲便撒手人寰。

細君公主同時也中國第一首邊塞詩的創作者,

第一位載入史冊的和親公主,

中國琶的第一個演奏者。

烏孫公主(漢)《悲愁歌》: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託異國兮烏孫王。

穹廬為室兮氈為牆,以肉為食兮酪為漿。

常思漢土兮心內傷,願為黃鵠兮歸故鄉。

細君公主作為和親公主,嫁到烏孫國,知識淵博,多才多藝,其不卑不亢的性格贏得烏孫國上下的敬重,她的付出換來漢朝邊疆數十年的穩定和安寧,同時也給當地的遊牧民族帶來先進的中原文化。

2、解憂公主:中國歷史上貢獻最大的和親公主。

當罪臣江都王劉建之女因和親遠嫁烏孫昆莫(國王)而鬱郁以終之後。漢武帝為了鞏固與烏孫的聯盟,於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又將罪臣劉戊之後的劉解憂封為公主,嫁給軍須靡。劉解憂與軍須靡無子女。軍須靡死後,公主從國俗嫁給繼承者翁歸靡。她與翁歸靡感情很好,為他生了三子兩女。翁歸靡的許多重大決策都得到過解憂的有力佐助。由於解憂的緣故,漢王朝與烏孫國的關係更加密切,兩國友好關係達到高潮。到翁歸靡死後,烏孫國內幾經混亂,國力大降,劉解憂受盡戰亂之苦。劉解憂在烏孫國生活了五十年,經四朝三嫁,受盡委曲。公元前51年,她的長子與幼子都去世,她已是七十多歲的老人了。她上書漢宣帝,表示“年老思故鄉,願得骸骨歸漢地”。情詞哀切,漢宣帝看後非常感動,於是派人把她接回來。解憂公主攜三個孫子、孫女回到長安,一切都是物是人非,感慨不已。宣帝賜她田宅奴婢,奉儀如公主,以酬勞她為國犧牲的艱苦卓絕的貢獻。

常建(唐)《塞下曲》

玉帛朝回望帝鄉,烏孫歸去不稱王。

天涯靜處無征戰,兵氣銷為日月光。

女人一生婚姻的幸福與否,與所嫁何人有直接關係,但是自己的心境以及處世原則卻是最根本的所在。前後和親烏孫的細君公主、解憂公主,同樣都是罪王遺孽,同樣都是遠嫁,同樣都是面對一個人生地不熟的環境,細君公主憂憤而死,解憂公主卻能在異國他鄉安之若素走完她波瀾壯闊的一生,為國家和人民的安定作出巨大努力,為將西域正式納入祖國版圖產生了重要的奠基作用,為我國形成多民族的統一國家作出積極貢獻。

3、昭君:最美平民和親公主。

王昭君,南郡秭歸縣人,西漢元帝時和親宮女,與貂蟬、西施、楊玉環(楊貴妃)並稱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晉朝時為避司馬昭諱,又稱"明妃",王明君,天生麗質,聰慧異常,精通琴棋書畫。公元前36年選秀入宮,因不肯賄賂畫師毛延壽而無緣見漢元帝,被貶入冷宮3年。北方的匈奴經過近三十年的內訌,於公元前36年呼韓邪單于在漢朝的幫助下將內亂平息。為密切雙方的關係,呼韓邪單于親自入漢,請求和親,以結永久之好。漢元帝欣然應允,並召後宮妃嬪議親,王昭君自願和親。元帝賜她錦帛及黃金美玉等貴重物品若干,並親自送出長安十餘里。

杜甫《詠懷古蹟(其三)》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珮空歸夜月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是啊,太平若為將軍定,何許紅顏苦邊疆。闖過千年的光陰,當她輕啟朱唇說,我願意的那份家國擔當,足以令滿朝文武和世間男子羞愧。王昭君維護漢匈關係穩定半個世紀,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傳。

4、文成公主:留下千古佳話的和親公主。

文成公主,祖籍山東濟寧市任城,唐朝宗室之女,她聰慧美麗,自幼受家庭薰陶,學習文化,知書達理,並信仰佛教,是出色的外交官。松贊干布是藏族歷史上的英雄,崛起於藏河(今雅魯藏布江)中游的雅隆河谷地區。唐貞觀8年(634),吐蕃贊普松贊干布遣使大唐,唐太宗遣行人馮德遐出使吐蕃。松贊干布再次派人到唐朝,提出要娶一位唐朝公主,遭到唐太宗的拒絕。由於當時吐谷渾王諾曷缽入唐朝見,吐蕃特使回來後便告訴松贊干布,聲稱唐朝拒絕這個婚約是由於吐谷渾王從中作梗。唐貞觀12年(638),松贊干布再次請婚,派大論薛祿東贊攜黃金五千兩及相等數量的其他珍寶來正式下聘禮 。

唐太宗將一宗室女封為公主,嫁給松贊干布。松贊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後,中原與吐蕃之間關係極為友好,使臣和商人頻繁往來。松贊干布十分傾慕中原文化,他脫掉氈裘,改穿絹綺,並派吐蕃貴族子弟到長安國學讀書。文成公主遠嫁吐蕃,為促進唐蕃間經濟文化的交流,增進漢藏兩族人民親密、友好、合作的關係,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

在蒙、藏地區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西安廣仁寺,但他們卻知道西安有尊曾開口講話的綠度母菩薩。在藏人心中,從長安嫁過去的文成公主,就是綠度母菩薩的化身。直到現在,藏人世世代代把文成公主視為菩薩,把她供奉在寺院中,萬民敬仰,受持香火。

5.大義公主:最悲涼不幸和親公主

大義公主,愛情不幸。本為北周趙王宇文招之女,號為千金公主。趙王喜愛文學,與庾信交往甚密,多有唱和之作,公主受其薰陶,亦有詩才。周大象二年,身不由己,出嫁突厥沙缽略可漢,以其青春年華,充當維持兩國友好之工具。才貌雙全之公主,豈無愛情。生於皇家,惟有犧牲,聽天由命。

大義公主,家庭不幸。出嫁不久,皇室傾崩。時周靜帝年幼,執掌朝政之大臣楊堅,趁機篡權,以“禪讓”形式,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家國覆滅之時,宗族被殺戮殆盡。搖望故國,懷念親人,悲痛欲絕,孤苦伶仃。仰望蒼天,哀嘆遭此又一重不幸。

大義公主,情感不幸。突厥軍事力量強大,隋文帝楊堅出於政治利益之需要,對金公主不能不加以籠絡,因賜姓為楊,編入楊家宗譜,改封千金公主為“大義公主”。望其深明“大義”,維護突厥與隋之友好關係。面對民族大義,面對國恨家仇,痛心欲絕,和睦仇敵。情感折磨,何其不幸。

大義公主,死亦不幸。大業九年隋滅陳,隋文帝楊堅將陳後主宮中一架屏風賜與大義公主。陳之屏風,陳之覆亡,由此聯想北周王朝與個人之命運,大義公主寫下無限傷感之詩篇:

盛衰等朝暮,世道若浮萍。

榮華實難守,池臺終自平。

富貴今何在?空事寫丹青。

杯酒恆無樂,絃歌詎有聲!

餘本皇家子,漂流入虜廷。

一朝睹成敗,懷抱忽縱橫。”

隋文帝得知後,大為惱怒。迫使突厥可汗,殺死大義公主。飄泊胡地多不幸,一縷香魂返故鄉。

 

7. 義成公主:最有影響力的和親公主。

義成公主隋宗室女。開皇十九年,和親東突厥啟民可汗的安義公主卒,為發展與突厥和好關係,隋文帝以宗室女(即義成公主)嫁於啟民可汗。在突厥生活近30年,先後嫁給啟民可汗(10年)、始畢可汗(10年)、處羅可汗(2年)、頡利可汗(10年)(後三個都是啟民可汗的兒子)。

她恪盡職守,把瑰麗的青春獻給了陌生的突厥可汗,也獻給了隋朝的"靖邊事業"。這樣漫長的時間,被動地平分給不同的男人,對一般女人來說可能是極其痛苦的,但是義成公主完全hold住了局面,一直成為可汗身邊具有話語權的人。

首先,她救過落難的隋煬帝。615年,楊廣夏末北巡時,被突厥的始畢可汗團團圍困,眼看就要束手就擒了,君臣忽然想到了義成公主。經過秘密聯絡,義成公主極為仗義地出手搭救,她冒著被殺的危險,慌稱突厥邊境有情況,這才騙走了可汗的部隊;隋煬帝得以逃回雁門關。其次,她收留過隋煬帝的遺孀--蕭皇后。後來,唐朝名將李靖打敗突厥,殺了倔強的義成公主,卻對蕭皇后極為禮遇。需著重一提的,是義成公主奇特的婚姻。既是"和親",便無所謂感情。為了完成隋文帝託付的任務,義成公主不惜把全部根鬚紮在塞外草原上。她先後嫁了四位突厥可汗,從父親到兒子,從哥哥到弟弟……男人,像一根又一根刺疼的釘子,扎進她柔弱的生命裡。

8. 宜芳公主:最悽慘和親公主。

宜芳公主是唐玄宗的外孫女,被唐玄宗封為宜芳公主與奚和親。其實唐朝不是第一次派公主與奚和親,早在開元717年和724年,唐玄宗就將從外甥女(非宗室女)固安公主辛氏、東光公主韋氏先後嫁給了奚首領李魯蘇。奚這個民族雖然極少被提到,但是在唐朝一直有著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唐代初期,它被重視的程度甚至高於契丹族。當李延寵繼位並降唐後,唐朝冊封他為饒樂府都督、懷信王。並再次以和親政策對奚加以籠絡。

天寶四載(745年)三月二十四日,唐玄宗將外孫女冊封為宜芳公主,與李延寵成婚。試想,一個嬌滴滴的公主,怎麼會願意去塞北那些條件環境極為惡劣的地方去生活呢?更何況將要面對的丈夫,還是一個野蠻的塞外人。在和親的路上,宜芳公主見故土越來越遠,心裡很是難過,曾在和親隊伍行至虛池驛時,悲傷再難以抑制,在驛館的牆上提筆寫下了《虛池驛題屏風》一詩,詩中寫道:“妾心何所斷,他日望長安”,其別愁可見一斑。

《虛池驛題屏風》

出嫁辭鄉國,由來此別難。

聖恩愁遠道,行路泣相看。

沙塞容顏盡,邊隅粉黛殘。

妾心何所斷,他日望長安。

按理和親的公主,只要和親的王朝尚且強盛,再怎麼樣,其婚後的待遇與地位都不會太差,唐朝當時確實國力很強盛,可惜宜芳公主非常倒黴。

當時在東北邊關鎮守的安祿山急功近利,著急立功,不顧大局,不斷私自出兵攻打奚族。少數名族都是有血性的,人家已經投降,還被這樣攻打,再怎麼也忍不了了,李延寵等與和親的公主完婚後,便將宜芳公主當場斬殺,用來祭旗,表明與唐朝對抗的決心。

古代女子命運本就悲慘,身為皇室女子,命運更是悲慘,她們的婚姻永遠是政治的籌碼,好一點的,也可認命,一生也就這樣過了,但是像宜芳公主這種與外族和親的女子,其命運會如何,那就無法預料了。

魯迅先生曾說,“古人曾以女人做苟安的城堡,美其名以自欺曰和親”。

犧牲女子,換來和平,到底是古代女子的不幸,還是她們的偉大?

無奈生在帝王家。就算不和親,公主也是聯姻門閥權勢或寒門清貴的棋子,很難婚姻自主。

天若有情天亦老,公主無奈歷滄桑。做為中原大國禮儀之邦,和邊庭番國的所有風俗禮儀及生活習慣都是相悖的。咀腥啖羶是對生活極限的要求,從胡俗父死子繼是對道德理念及心理防線最大的衝擊。

一代代的和親公主心懷家國忍辱負重,帶給人們的是邊境數十年的安定繁榮,可是歷史帶給她們的又是什麼呢?

也許就是夜半無人時的思鄉之淚,也許只是他鄉孤寂時的心頭泣血。


雲寄錦書來


🌹昭君出塞:

經衛青、霍去病地打擊後,匈奴後來分裂為幾部,彼此攻殺不休。其中一部的首領呼韓邪單于向漢稱臣,併入朝請求和親。宮女昭君(王嬙)自請前往。漢元帝把昭君以王室公主身份嫁給了呼韓邪單于。此後,邊境安定了較長一段時間。為漢匈友好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貢獻。

昭君死後,她的女兒、女婿及外孫,一直致力於漢匈和好。

為紀念昭君的功德,漢代在今呼和浩特附近修造了當時最大的漢墓——昭君墓。

史書所載:和親後,“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無干戈之役。

國家副主席董必武,題七絕詩一首《謁昭君墓》: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漢和親識見高。詞客各抒胸臆懣,舞文弄墨總徒勞。

據《漢書》所載:漢與匈奴和為一家,世世毋得相詐相攻。

📔文成公主入藏:

640年,唐太宗應吐蕃贊普松贊干布的請求,把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給他。從此,吐蕃與大唐“和同為一家”!

10年之後,松贊干布去世,文成公主又在吐蕃生活了30年,繼續致力於唐朝與吐蕃的友好關係。

為迎娶文成公主,松贊干布特意在拉薩的紅山上修建了布達拉宮。文成公主的泥塑像造型豐滿,座落於宮殿中央。








笑看東籬


其實去和親的公主都不是皇帝的親生女兒,比如文成公主就不是唐太宗的女兒。雖然史料上記載得非常好看,可是實際上的生活絕非如此。文成的丈夫在她還沒有嫁過來的時候僅僅二十五歲,已經有三個妻子了,而且個個不是什麼簡單角色,其中一個還是其他國家的公主。幸好文成公主帶著一批非常厲害的手下,順利制服了這些女人。 當然這也只是傳說,因為文成公主嫁過去以後,一生都沒有孩子,後來的事情也無法考證,有人說她後來在松贊干布死後去守墓了,也有人說她靠著裝瘋賣傻度過餘生,不過這就完全不得而知了。


王昭君是四大美女之一,杜甫也為她寫過詩句。但是歷史上記載昭君的結局並不好,呼韓邪單于封其“寧胡閼氏”。王昭君與呼韓邪單于育有一子,名伊屠智牙師,後為右日逐王。呼韓邪死後,王昭君欲歸漢,漢成帝命其“從胡俗”,再嫁呼韓邪單于的兒子復株累若鞮單于。育有二女,長女為須卜居次,次女為當於居次。王昭君死後,葬於“青冢”(現內蒙古呼和浩特城南)


其實和親只是一種聯盟的手段,即使被選中的女子身份比較尊貴,是一朝公主。但到了異國,過得也不會很舒服,因為那裡的一切都是不熟悉的,而且歷史上很多公主都是和少數民族和親。塞外的環境非常艱苦,天氣也很惡劣,吃的用的都比較粗糙,公主們都是嬌養大的,很難吃下這份苦,在那裡生活的不開心,很容易心情鬱結。而且一但兩國開戰,那這些公主們的結局就相當悲慘了,很有可能就被憤怒的君王關起來,生活質量下降。當然也有結局好的比如.弘化公主
如果可以誰願意遠嫁他鄉,所以生在帝王家有的時候真的很無奈。


木偶戲8956


結局什麼樣的都有,但是大多以悲慘收局。下面分享幾位和親公主的故事:

一、烏孫公主,名劉細君,西漢宗室。漢武帝欽命劉細君為公主,與烏孫和親,劉細君便成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和親公主。兩年後,烏孫國國王獵驕靡一病不起,按照當地習俗,子孫要繼承祖父的妻妾。無奈之下,細君公主只能忍辱再嫁,並在3年後生下一女。最後,終於因為產後失調,加上心緒難平,不久便憂傷而死。

二、解憂公主,劉細君死後,新任的烏孫國國王岑陬再次向漢廷求婚。解憂被選定進行和親,命運總是相似,解憂公主在岑陬暴斃而亡之後,又嫁給了新的國王“肥王”。天有不測風雲,肥王一病不起,解憂公主還是不得不下嫁再嫁岑陬的兒子泥靡,四朝三嫁的解憂公主,在西域生活了50多年後,經漢宣帝同意終於得以回到長安。

三、文成公主,唐太宗將文成公主下嫁松贊干布,成為吐蕃贊普松贊干布的王后。文成公主入藏之後,地位平庸,無子無寵,她在遙遠的雪域高原生活了40年,卻守了31年的寡,大半青春年華耗盡。不過文成公主處境算是好的,至少她生活體面,受後人敬仰,還為大唐的和平安寧做出了貢獻。

四、永樂公主,唐玄宗將德貌兼備的永樂公主嫁給率領部眾轉歸唐朝的契丹首領李失活,可在婚後第二年李失活便去世,永樂公主只能依照契丹婚俗嫁與亡夫的弟弟李娑同,德貌兼備的永樂公主也沒能逃過再嫁的命運。

五、鹹安公主,唐德宗將八女兒鹹安公主嫁給回紇的武義成功可汗,一年之後武義成功就患病而死,他兒子多邏斯繼位。按照回紇婚俗,鹹安公主嫁給多邏斯。不久,多邏斯被毒死,他的兒子阿啜繼位,鹹安公主與阿啜結為夫妻。五年之後,阿啜去世,骨咄祿繼位,鹹安公主嫁給骨咄祿。短短八年間,鹹安公主先後嫁與夫家四人。





中外歷史百匯


王昭君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據說不是漢皇室公主,出嫁當天皇帝看了她美如仙卻後悔了。

王昭君是秭歸縣一個平民家庭的女兒,長像是當地最好看的美女,因為朝廷要選宮女,那麼她是首選了。入宮以後,她沒有討好畫家毛延壽,所以沒有畫好看讓漢元帝選中入後宮。

王昭君嫁給匈奴呼韓邪後,西漢多年沒有戰事。雙方的交流也促進了文化經濟的發展,使當時相對落後的少數民族必然產生對中原先進制度的嚮往,促使一些少數民效仿中原的制度。

直至呼韓邪去世,遵從匈奴習俗,移嫁襲位的復株累單于(呼韓邪之子)生兒育女,終生致力於漢匈和親。昭君年五十而卒於單于庭,匈奴為她築起了高高的墳冢,冢上芳草茂盛、牛羊不食、霜寒不枯、終年長綠,被稱做 “青冢” 。

“移嫁襲位制”在匈奴是種習俗,在中原就是一種惡習,讓後人唾罵。所以說四大美女中只有王昭君的一生是一個美好的結局。


維維自媒體


中國歷史上比較有名的五位和親公主。

1、細君公主:第一個遠赴西域的和親公主。

劉細君(公元前121年——前101年間),漢江都王(揚州)劉建之女,漢武帝為結好烏孫(今伊犁河上游流域),封細君為江都公主,下嫁烏孫國王昆莫。劉細君是西漢遣外番的第一位劉姓皇室宗室女,比昭君出塞早了72年,且是皇室真正的金枝玉葉。

被後世譽為“第一位名傳史冊的和親公主”和“和親公主中的第一位才女”。就歷史事實而言,王昭君出塞只是細君和親的餘響。細君以及隨後的解憂兩位公主遠嫁烏孫,為將西域正式納入祖國版圖產生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2、解憂公主:中國歷史上貢獻最大的和親公主。

解憂公主(?-前49年)出生皇族,祖父劉戊曾是霸居一方的楚王。景帝三年春,劉戊起兵參與同姓諸王的“七國之亂”,兵敗身亡,家族成為罪人。從此,解憂公主和她家人長期受猜忌和排斥,落入無法扭轉的苦難之中。

當罪臣江都王劉建之女因“和親”遠嫁烏孫昆莫(國王)而鬱郁以終之後,漢武帝為了鞏固與烏孫的聯盟,於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又將罪臣之後的劉解憂封為公主,嫁給烏孫昆莫之孫岑陬為右夫人,妾室,地位在同為妾室的匈奴公主左夫人之下。

3、昭君:最善良的和親公主。

王昭君生於公元前52年,南郡秭歸縣人,天生麗質,聰慧異常,精通琴棋書畫。公元前36年選秀入宮,因不肯賄賂畫師毛延壽而無緣見漢元帝,被貶入冷宮3年。北方的匈奴經過近三十年的內訌,於公元前36年呼韓邪單于在漢朝的幫助下將內亂平息。

為密切雙方的關係,呼韓邪單于於公元前33年親自入漢,請求和親,以結永久之好。漢元帝欣然應允,並召後宮妃嬪議親,王昭君自願和親。元帝賜她錦帛及黃金美玉等貴重物品若干,並親自送出長安十餘里。

4、文成公主:留下千古佳話的和親公主。

文成公主,祖籍山東濟寧市任城,漢名無記載,其父史書也未記載,多猜測為江夏郡王李道宗。李道宗是唐高祖李淵的堂侄,因戰功被封為任城王,他的女兒就生在任城。史書中沒有記載文成公主的祖籍、出生地、名字、父母,而記載她為宗(室)女。

唐貞觀8年(634),吐蕃贊普松贊干布遣使大唐,唐太宗遣行人馮德遐出使吐蕃。松贊干布再次派人到唐朝,提出要娶一位唐朝公主,遭到唐太宗的拒絕。由於當時吐谷渾王諾曷缽入唐朝見,吐蕃特使回來後便告訴松贊干布,聲稱唐朝拒絕這個婚約是由於吐谷渾王從中作梗。

5、歧國公主:歷史上最輝煌的和親公主。

岐國公主(生卒年不詳),成吉思汗妻妾之一,完顏氏。她是金國衛紹王的第四個女兒,母親是欽聖夫人袁氏。她是成吉思汗第四斡兒朵之首,因為身份地位高貴,所以又被人稱為“公主皇后”。

貞祐三年(1215年),蒙古軍包圍中都,金宣宗與大臣商議後決定向蒙古表達和親的意願,而成吉思汗也接受了這個請求,便派使者進城挑選新娘。當時金朝眾皇帝的女兒裡,還沒出嫁的一共有七人,其中岐國公主最為秀慧,長相卻並不漂亮出眾,宮中的人都暱稱她為“小姐姐”。

經過討論,決定讓岐國公主嫁到蒙古。公主引見使者阿剌淺,阿剌淺先是在階下向她朝拜,並請她也北向蒙古國朝拜,公主不敢拒絕。之後金人便送公主出嫁,當時陪嫁的有護駕大將十人、軍隊百人、童男童女五百人、採繡之衣三千套、御馬三千匹,另有不少金銀珠寶。


環球淘趣


和親公主即指歷史上歷任出嫁他國的公主或皇親貴女。早在古代就有和親現象。中國和親史到了清代才達到頂峰,很難做出精確統計。下面就簡單講述一下幾個比較有名的:


一、烏孫公主,名劉細君,西漢宗室。漢武帝欽命劉細君為公主,與烏孫和親,劉細君便成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和親公主。兩年後,烏孫國國王獵驕靡一病不起,按照當地習俗,子孫要繼承祖父的妻妾。無奈之下,細君公主只能忍辱再嫁,並在3年後生下一女。最後,終於因為產後失調,加上心緒難平,不久便憂傷而死。


二、解憂公主,劉細君死後,新任的烏孫國國王岑陬再次向漢廷求婚。解憂被選定進行和親,命運總是相似,解憂公主在岑陬暴斃而亡之後,又嫁給了新的國王“肥王”。天有不測風雲,肥王一病不起,解憂公主還是不得不下嫁再嫁岑陬的兒子泥靡,四朝三嫁的解憂公主,在西域生活了50多年後,經漢宣帝同意終於得以回到長安。


三、文成公主,唐太宗將文成公主下嫁松贊干布,成為吐蕃贊普松贊干布的王后。文成公主入藏之後,地位平庸,無子無寵,她在遙遠的雪域高原生活了40年,卻守了31年的寡,大半青春年華耗盡。不過文成公主處境算是好的,至少她生活體面,受後人敬仰,還為大唐的和平安寧做出了貢獻。

四、永樂公主,唐玄宗將德貌兼備的永樂公主嫁給率領部眾轉歸唐朝的契丹首領李失活,可在婚後第二年李失活便去世,永樂公主只能依照契丹婚俗嫁與亡夫的弟弟李娑同,德貌兼備的永樂公主也沒能逃過再嫁的命運。


五、宜芳公主。 唐玄宗將衛國公主的女兒楊氏封為宜芳公主,賜婚給奚族首領之子李延寵。正值妙齡的宜芳公主生得花容月貌,且貴為唐玄宗的外孫女,身份也是十分顯赫。按道理來說,當時的唐朝極為強盛,宜芳公主的地位應該很高,待遇也應該非常好,但是卻被安祿山給破壞了!當時鎮守邊關的安祿山為了可以更快的立功,直接不顧皇帝勸阻,對契丹、奚等民族展開了屠殺,直接將唐朝與其他民族之間的關係鬧得很僵,讓本已臣服的民族一怒之下反叛了出去。而這個奚族首領李延寵其實也不是真心歸附大唐,早有反叛之心。因此,開始聯絡周邊的少數民族,尤其是崛起的契丹族,共同起兵反叛大唐,共同打擊安祿山。而為了表明決心,將前來和親的宜芳公主當場斬殺祭旗,以壯聲威,表明跟大唐死磕到底。

六、鹹安公主,唐德宗將八女兒鹹安公主嫁給回紇的武義成功可汗,一年之後武義成功就患病而死,他兒子多邏斯繼位。按照回紇婚俗,鹹安公主嫁給多邏斯。不久,多邏斯被毒死,他的兒子阿啜繼位,鹹安公主與阿啜結為夫妻。五年之後,阿啜去世,骨咄祿繼位,鹹安公主嫁給骨咄祿。短短八年間,鹹安公主先後嫁與夫家四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