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蘇聯丟了莫斯科,斯大林還能退到西伯利亞繼續抵抗並反敗為勝嗎?

於無聲處34


這個問題……當然是個問題。雖然俄國太大了,不是任何一個侵略者都可以隨便吞下的,當年不可一世的拿破崙又如何?也照樣是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但莫斯科對蘇聯的意義太過重大,以至於沒有了莫斯科,蘇聯幾乎就等於失去了一切。

作為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蘇聯在建立之初國土面積就超過2000萬平方公里,而這2000多萬平方公里使蘇聯擁有了恐怖的戰略縱深,尤其是東西方向,更是超過1萬公里。

不僅如此,作為蘇聯締造者的斯大林在列寧去世後,為壯大蘇聯進行了一系列準備。

特別是在1929年資本主義全球經濟危機爆發後,蘇聯在大力引進資本主義世界先進技術的同時,對於蠢蠢欲動的法西斯主義也進行了相當充分的準備。

二戰前夕,蘇聯在國土西部構建了北起北冰洋,南到黑海沿岸,長達2000多公里的斯大林防線,形成永固的國防工事。

1939年8月23日,蘇聯與德國在莫斯科秘密簽訂《蘇德互不侵犯協定》,對東歐地區進行了秘密的勢力劃分。

1939年9月17日,在德國閃擊波蘭後,蘇聯出兵波蘭東部,奪回《佈列斯特和約》中失去的西烏克蘭和西白羅斯等地,將國界線推進到寇松線。

緊接著,1939年11月,蘇聯發動蘇芬戰爭,在付出慘重代價後,奪取芬蘭的卡累利阿地峽地區;1940年3月,蘇聯出兵波羅的海三國,強行將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三國併入蘇聯;1940年6月,蘇聯出兵羅馬尼亞,強行奪取比薩拉比亞地區。

至此,蘇聯將國界線向西推進約500公里,並重新構築了新的國防工事,即巴普洛夫防線。

應該說蘇聯對大規模戰爭的準備是相當充分的,但正因為相當充分,使得蘇聯將大部分軍隊及工業佈置在靠近德國法西斯的東歐地區,特別是希特勒的眼皮底下。

所以當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時,蘇聯軍隊倉促應戰,潰不成軍。短短4個月,蘇聯就失去了15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軍隊損失超過300萬,人口淪陷1/4。

到1940年10月莫斯科會戰發起前,斯大林說蘇聯紅軍沒有退路,實在不是聳人聽聞。

很多人認為天氣是扭轉莫斯科會戰局面的重要因素,如果沒有那個恐怖的冬天,德軍不會在莫斯科馬失前蹄。

但事實上,磨滅德軍進攻鋒芒的,是蘇聯漫長的秋雨,這讓德軍幾乎在泥濘中動彈不得。苦惱的德軍甚至希望冬天快點到來,因為道路結冰後有利於裝甲部隊推進。

蘇軍在蘇德戰爭前4個月幾乎損失殆盡,所以如果莫斯科也失守,對蘇聯形成的打擊將是空前的,尤其是蘇軍的氣勢。

要知道,雖然此時的英國出於自身安全考慮,已經開始援助蘇聯,但大洋彼岸的美國始終沒有表態。如果蘇聯失去莫斯科,士氣瓦解,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局勢可能更加危險,屆時美國參戰和對外援助將更加遙遙無期。

而作為德國同盟的日本,也在等待著蘇聯的戰敗。如果蘇聯失去莫斯科,無論進攻西伯利亞有無意義,日本絕對不會在東亞安分守己。

不過最可怕的似乎並不是這些,因為無論沙俄還是蘇聯都將國家發展重點放在烏拉爾以西,尤其是莫斯科以西。一旦莫斯科失守,蘇聯東部薄弱的工業基礎,將根本無力支撐蘇聯的持久抗戰,特別是在面對德日夾擊,缺少美國的有力支持時。

當然,蘇軍也可以化整為零,依靠廣泛持久的游擊戰以及龐大的戰略縱深將德日法西斯徹底拖垮。但我們需要明白的是,蘇聯和我國的情況並不相同,首先他的無產階級革命是先在城市取得成功的,這和我國的農村包圍城市有本質不同。

所以在缺少城市的蘇聯東部,再加上冰天雪地的惡劣環境,即使游擊戰爭也很難堅持下去。

而最可怕的是,莫斯科的失守不僅關乎蘇軍士氣,更關乎斯大林的權威。

因為無論蘇聯的工業化建設,蘇聯的國防體系構建還是蘇德戰爭的戰略部署,都是斯大林統一指揮的。也就是說,斯大林是蘇聯的最高負責人,如果莫斯科失守,就意味著斯大林威望的徹底崩塌。

而在斯大林苦心孤詣構建起以自己為核心的獨裁體系後,自己也將成為這個體系的犧牲品,因為他根本就承受不起失敗。

所以,蘇聯的縱深雖大,但卻並不能為蘇聯帶來希望。從某種程度上說,這也是斯大林一定要在莫斯科城下背水一戰的原因所在。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歷史沒有如果!

淮海戰爭之後,在戰犯管理所裡,黃維大喊不服,要再打一仗!

粟裕七戰七勝,每戰之後國軍都不服,下一戰再敗再不服!國軍不服,是因為他們找到了破解之法;再敗,是因為粟裕下一戰改變了方法!

黃維還有點資格說兩句,他終究還是參戰了。

在朝鮮,彭德懷大勝之後休整;蘇聯顧問大吼,命令彭繼續追擊。彭反問:你打過仗嗎?你有什麼資格說話。

爭執直訴至莫斯科,斯大林說彭德懷是對的,並且不準蘇聯顧問插嘴!

因為對於朝鮮戰場,斯大林也拿不出更好的辦法。他甚至懷疑志願軍是否能真的取勝。

孟獲連戰連敗,依舊不服;孟獲是聰明的,第七次服了。

德國希特勒死了七十多年了,依然有人在用各種方式從各種角度為希特勒翻案!

而希特勒的原產地德國都用法律的方式確定不準為他翻案!

即便這些人有本事穿越到希特勒面前,給希特勒出主意。這些人一定死得很丟臉!

希特勒和他的將軍們會瞧得起你們?你們就一定比希特勒強?

千萬別當笑話聽。他們可是認真的!


老頑童焦原78483771


不可能了,會造成蘇聯抗德意志瓦解,大面積主動投降就在眼前。

莫斯科保衛戰最初階段,其實並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軍民同仇敵愾,而是出現了大量的蘇共官員出逃的現象,民眾一看官兒都跑了,那我們還傻站著,得嘞,也跑了吧。於是大量官民帶著金銀細軟妻兒老小就撒了鴨子。而且蘇聯政府也頒佈了疏散令,其實本意是為了大家安全,但是也讓不少人以為德軍馬上要拿下莫斯科。

這說明啥呢,說明面對希特勒的閃電進軍,蘇聯軍民士氣低落,缺乏鬥志。莫斯科保衛戰之時,軍民信心已到臨界點,而莫斯科是蘇聯首都,極具象徵意義,莫斯科陷落,則是壓垮蘇聯軍民抗德信心的最後一根稻草,軍民的鬥志會隨著莫斯科防線的崩潰而瓦解。到時候會出現大面積投降的壯觀場景,斯大林別說退西伯利亞,沒準逃跑路上就被捉了去獻給希特勒邀功了。

如果希特勒再在莫斯科或者基輔仿照維希法國弄個傀儡政權,那斯大林就是沒被活捉邀功,也會凍死在西伯利亞,就連戴高樂跑到盟國的機會都麼有。他那是哪有啥盟國,英美跟他聯合無非也是藉助他抗擊德國,抗擊不了跑過去,在蘇聯國內號召力也沒有,也沒啥價值。那位說了,斯大林明明很有號召力,威望巨大,嗯,確實,但是那是建基於戰勝德國基礎上的,沒戰勝的話,哪有啥威望喲。

各位讀者,您說呢😎


北玄武


能。

1、蘇聯的重工業早就轉移到烏拉爾,還有美爹源源不斷的支援,丟失莫斯科並無致命影響。

2、蘇德戰爭真正的關鍵在高加索油田,所以斯大林格勒才是戰爭勝負手。蘇聯為什麼能生產源源不斷的坦克而德軍只能走精兵路線?不是德國造不出幾萬的坦克,而是沒有石油。即使丟失莫斯科,只要守住高加索一樣能打垮德國。

3、有人說奪取莫斯科將瓦解蘇聯士氣,有一定道理,但並非關鍵。蘇聯前期大量軍隊被消滅大量土地淪陷也沒有真正瓦解蘇軍士氣,為什麼奪取莫斯科就能?俄軍曾在面對拿破崙入侵時主動放棄莫斯科,也沒有瓦解士氣。抗戰期間中國主動放棄南京也沒有瓦解士氣。因此奪取莫斯科也未必能瓦解士氣。


小正90084551


回答問題前,咱們先看看蘇聯這個政權。自十月革命後,蘇聯這個龐然大物就宣佈成立了,因為階級的對立性,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國家都敵視它,甚至在蘇聯建立初期組成了聯軍,干涉蘇聯,但聯軍內部齷齪不斷,蘇聯內部的資產階級白軍出工不出力,各種干涉,反對相繼失敗,蘇聯還是有驚無險的建立,繼承了大部分的領土。

列寧死後,斯大林經過重重阻礙 幹掉順位在他之前的數位大佬,繼承蘇聯帝國的位置。本身就是不穩固的,掀起數起整風運動,幹掉大量的內部不服從派別。而且整風運動範圍廣,毫無限制,不像某國再搞整風運動也不會涉及軍隊,而蘇聯卻將軍隊高層也清洗一遍,全部換上自己信任的人。在清洗運動結束不久,德意志第三帝國就掀起了進攻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妄圖一舉消滅蘇聯這個龐然大物。戰爭初期,因蘇聯軍方高層的清洗,上任的將領基本名不其實,在與德國合作一起瓜分波蘭建立的防線一戰即潰,迅速的被第三帝國打到莫斯科附近。

一般這種情況下,大多數國家都會選擇將高層撤出首都,即使是堅決抵抗,也要在安全的地方遙控指揮。但是出人意料的是,斯大林選擇留在莫斯科,與高層一起死守莫斯科。斯大林明白,要是首都丟掉了,他不單是政治生涯結束了,甚至他的命都保不住了,他就是靠不正當手段上臺的,靠的是強權控制國家。但首都丟掉的話,他的威信會大受打擊,他的強權也會失控,莫斯科的丟失也代表蘇聯丟掉了蘇聯在歐洲部分的領土,丟掉帝國最精華,最重要的領土,即使繼續頑抗,也會走向滅亡。

所以莫斯科是堅決不能放棄,丟了不但是斯大林身死,蘇聯也會滅亡,冉冉升起不足百年的某國際也會覆滅。


baomin太多


很多人都說即使莫斯科丟失了,蘇聯也不會滅亡,這是大家一直認為的結局。可是,你們想過沒有,如果莫斯科丟失了造成的連鎖反應?從反面來分析這個局面,我提幾個觀點,如果歷史上這幾個因素都達成,如今的蘇聯或俄羅斯就不是如今的俄羅斯了。莫斯科丟失的結局是:

1:斯大林之死造成的反應。如果莫斯科丟失,斯大林很可能會提前下臺,那麼他面臨的死亡幾率很大,以他獨裁的位置來看,很容易被底下的人叛變殺掉。或者以斯大林的性格來說,他是死也不會離開莫斯科,誓和莫斯科共存亡。他的死會產生變數,後面上臺的肯定沒有斯大林那樣的威望,軍隊更是發揮不了應有的實力和水平,德軍打得更是順利。

2:丟失歐洲部分的工業區是致命的。當蘇聯退守到西伯利亞,在那些寒土地帶,地方大是大,但人口少,城市少,連基本的生活物資都難解決。西伯利亞有工作區嗎?就算烏拉爾工業區等,德軍不會派飛機轟炸掉嗎?等到重要的武器都消耗掉,蘇聯還能耗多久?別忘了,蘇聯的位置和中國的不同,中國的是溫帶氣候的多,打游擊戰更適合。沒有後勤的補給,蘇聯打游擊戰?游擊戰誰發明的?估計蘇聯會更注重城市存在。

3:德日兩國的夾擊。退守到東部地區蘇聯,實力已經大損,許多重要的輜重武器會被丟棄,面對德軍的追擊,他們只能放棄,莫斯科都丟失了,還有其他更可靠的防線?此時的日本,更是嗅到了擊敗蘇聯的機會,遠東地區他會放過?面對兩面夾擊的蘇聯,更是悲慘。如果真的會形成這樣的結局,蘇聯真的很可能滅亡,當然,還可以組建個流亡政府,表示他還存在。

當然,以上的觀點,是在天時地利的機會才能形成的。在不考慮其他因素的情況下,丟失莫斯科的危險性還是很大的。當然,德國想打敗蘇聯也不是那麼容易,因為他也要面對西線的盟軍。如果以上的情況發生,蘇聯即使沒有被滅亡,等到二戰結束,蘇聯只會是一個二流的國家,因為你能重建,還是靠別人的幫助,戰後的許多重要條約和公告,就不會有蘇聯的參與,他的領土也會縮小很多,之後就不會有冷戰的對抗發生,我們就不會看到一個野心勃勃的蘇聯。蒙古也不會從中國分裂出去,一個沒有實力的蘇聯,才是好的蘇聯。




歷史覃


如果在莫斯科戰役中蘇聯失敗,斯大林能否有機會退到西伯利亞繼續抵抗並反敗為勝?這其實是兩個問題,首先斯大林是否會退到西伯利亞繼續抵抗?這是毋庸置疑的,對於以鋼鐵意志著稱的斯大林而言,他既不可能、也不會向德國投降,因此,只要他不死,只要他仍是蘇聯領導人,帶領蘇聯繼續抵抗,是必然的選擇。


那麼,退居西伯利亞繼續抵抗後的斯大林,能否有機會反敗為勝呢?這個則取決於盟國,尤其是美國的態度和支援。

對於德國而言,在莫斯科擊敗蘇聯,甚至最終擊敗蘇聯,佔領蘇聯整個歐洲精華地區領土,也絕不意味著德國就因此佔據上風並取得世界大戰的勝利。蘇聯只是德國稱霸路上的一大障礙,但絕不是唯一障礙,甚至不是最大的障礙。

德國最大的對手,是位於大洋彼岸,無論國土面積、人口、資源、還是工業都極為強大的美國。因此,即使德國大軍如希特勒所願,閃擊戰再次顯威,併成功奪取了蘇聯的最精華地帶。但只要蘇聯人沒有被徹底消滅,只要蘇聯仍存在抵抗勢力,美國為了牽制德國,同時減少自身的傷亡,就絕不可能放棄對於蘇聯抵抗勢力的支援。

而美國以其雄厚的工業實力早就證明了自己援助的重要性。二戰期間,短短4年間,美國就像盟國輸送了500多億美元的戰略物資。僅蘇聯一家就獲得了100多億美元的支援,而這些物資也成為蘇德戰場上蘇聯最艱苦時期最重要的外援。

雖然沒有美援,蘇聯未必一定會失敗,但正是有了這些援助,蘇聯才熬過了最艱難的時期並反敗為勝。因此,一旦莫斯科戰役失敗,美國為了牽制德國,只會加大援助力度,而美國自身強大的國力也完全能夠滿足這一點。

蘇聯擁有1.6億的人口和2200多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國土,德國既不可能、也做不到將蘇聯人全部殺掉。因此,佔領區內此起彼伏的反抗和蘇聯退居西伯利亞後的繼續抵抗,將成為德國在蘇聯佔領區面對的最大問題。


對於斯大林而言,通過大清洗,徹底掌控蘇聯之後,蘇聯幾乎成為斯大林的一言堂。而斯大林的性格和蘇聯的政治生態決定了,斯大林根本不存在向德國投降的可能,他自身的性格特點也決定了他向德國投降的可能性為0。

因此,堅持去抵抗就成為斯大林的唯一選擇,所以,即使莫斯科戰役失敗,依然會率領殘餘的蘇聯勢力退居廣袤的西伯利亞繼續抵抗。更何況,雖然蘇聯時期斯西伯利亞地區開發並不充分,但西伯利亞也絕不是毫無文明的蠻荒之地。

且不說遠東地區蘇聯依然駐紮有上百萬部隊,在伊爾庫斯克和烏拉爾山,依然存在著不弱的工業基地。因此,失去歐洲精華地帶,雖然對蘇聯帶來了幾乎毀滅性的損傷,但絕不意味著蘇聯從此毫無抵抗之力。

當然,對於退守西伯利亞的蘇聯而言,外部援助就成為其生存乃至於反敗為勝的最關鍵因素。西伯利亞雖然並非一無所有,但是嚴酷的自然環境和地廣人稀的現狀決定了,如果沒有外來援助,僅西伯利亞的承載能力,絕不可能有能力供養數百萬蘇聯軍隊,更別提提供足夠的軍備物資用來反擊德國了。沒有外國,尤其是美國的援助,退守西伯利亞的蘇聯政府,甚至會比退守西南的國民政府情況更糟。

當然,雖然面臨著德國的進攻,但此時的蘇聯也絕不是鐵板一塊,且不說高層波雲詭異的鬥爭,繼承了沙俄時代大國沙文主義的蘇聯,國內仍存在諸多問題,民族矛盾也十分尖銳。


因此,失去首都莫斯科,失去了蘇聯最精華的歐洲地區、失去了蘇聯絕大部分工業實力和人口之後,必然要承擔最主要責任的斯大林,能否有機會繼續擔任蘇聯的最高領導人,也是未知數。

而以沙俄時代和蘇聯時代領導人非正常下臺的頻率而言,斯大林因此被趕下臺,甚至非正常死亡,也並非毫無可能。如果是斯大林失去了領導人的位置,自然也就不存在他帶領蘇聯人民退居西伯利亞繼續抵抗的事情了。


鳶飛九天2018


雖然蘇聯的國土非常的遼闊,佔全球陸地面積的六分之一,但是蘇聯絕大多數的工業、人口、自然資源都分佈在西面的歐洲部分,那裡的面積只有蘇聯全境的四分之一,這裡就是蘇聯的心臟地帶,丟失這些地區則意味著蘇聯無法維持一支足夠強大的軍隊所需要的人力資源和武器裝備,尤其是關鍵的高加索的石油,那是蘇聯軍隊的動力源泉。

所以德軍並不需要佔領蘇聯所有的國土才能打敗蘇聯,只需要佔領蘇聯的歐洲部分就可以讓蘇聯喪失抵抗的能力,更確切的說德軍將戰線推進到列寧格勒-莫斯科-斯大林格勒-阿斯特拉罕一線就可以達到目的。這將意味著蘇聯失去了列寧格勒和莫斯科等幾個現代化的重工業城市,失去烏克蘭和庫班的農業區,失去頓涅茨盆地的礦產和重工業,尤其是那裡的煤炭,最關鍵的就是高加索的油田,這裡出產了蘇聯石油的90%,失去石油資源蘇聯將再無法稱得上是一個軍事強國了。

從軍事角度而言,在蘇聯這種縱深寬廣的國家作戰,最大的敵人就是交通,誰能克服這個“敵人”誰就能佔據巨大的戰略優勢。而蘇聯最發達的交通線都在西部地區,莫斯科更是整個蘇聯的交通樞紐,失去莫斯科,意味著蘇聯的大部分鐵路線被切斷,尤其是南北走向的鐵路,完全被一切為二,蘇軍在南北方向的軍事調動將極為困難,戰線將被一切為二,而德軍卻可以利用佔領的鐵路線快速的選擇北方或者南方作為主要進攻方向,佔據戰略主動權。失去這些交通樞紐將讓空間這個原本是蘇聯的“盟友”轉變為蘇聯的”敵人”,這是最致命的軍事打擊。




所以如果斯大林果真退入西伯利亞,將整個歐洲部分都丟失了,就算斯大林利用西伯利亞那單薄的鐵路將大部分的工廠和人員以及軍隊撤入了西伯利亞,但是沒有了煤炭和石油的補給,那些工廠又有什麼用呢?西伯利亞的糧食產量有如何撤入那裡的上千萬的蘇聯軍民呢?所以蘇聯勝負的關鍵就是在於西部的歐洲部分,那裡的決戰將關乎蘇聯的生死存亡,而不是西伯利亞,所以斯大林才會發出:“蘇聯雖大,卻已無路可退”的口號!


戰略論


即使蘇聯的重要城市都丟光了,蘇軍和蘇聯人頑強的抵抗,也將一直永遠持續下去,德國人最後的結局還是失敗。

二戰打的是全面戰爭,這種戰爭,並不計較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打到其中一方全面潰敗、無力抵抗為止,並接受無條件投降的命運。

對於任何一方來說,如果失敗,面臨的結局都可能是亡國滅種、國將不國,放在中世紀或者古代,那就是國家被滅,全民成為勝利者的奴隸,世代不得翻身。

面對這種結局和命運,任何一方都會拼盡全力進行抵抗,只要還有一個人能拿起槍進行戰鬥,抵抗就不會停止。

另外一方面,按照元首的世界觀,除了雅利安人之外,可能英法之類也能算中等民族,像蘇聯和東歐的斯拉夫人那就是應該被從肉體上消滅的劣等民族,應該給雅利安人讓出“陽光下的土地”。

元首是這麼想的,下面的德軍和黨衛軍也是這麼幹的。

ps,當然,很多德三的崇拜者一直致力于堅持德國國防軍的純潔,覺得幾百萬德國國防軍沒幹出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但問題是,蘇聯在二戰中有近2千萬平民死亡,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的人口損失超過四分之一,誰敢保證這上千萬平民的死亡,國防軍就一點瓜葛都沒有?

事實是,德國人在蘇聯犯下了滔天罪行,其罪行遠超日本鬼子,日本鬼子實在是技術和硬件不達標,和日本人相比,德國人的屠殺效率和機械化程度遠超日本,無處不在的集中營和滅絕營,其殘暴的規模遠遠超過日本鬼子。

在這個基礎上,德國人能穩定統治蘇聯一平方公里的土地才有鬼了,即使佔領了蘇聯全境,以俄國人睚眥必報的性格,反抗以及後續的報復將永不停止。

就像蘇軍攻入德國本土之後,德國人的遭遇一樣,當德國的老弱婦孺在生死的邊緣哭泣的時候,這個世界並不會為他們垂淚,畢竟,在蘇軍的親人們慘死在德軍鐵蹄之下的時候,德國人沒有任何憐憫。

這就是自作孽不可活!

蘇聯的土地如此廣闊,人口是德國的幾倍,再加上美國這個工業產能單挑全世界的滅霸級存在,德國有限的兵力和裝備遲早將耗死在這蘇聯的無底洞裡。

佔領並不代表抵抗結束,從某種意義角度來說,恰恰是抵抗的開始。

德國和日本的宿命,恰恰是以中等強國的體量妄圖單挑全世界,最終被全世界圍毆的結局。

以美國的立場和實力,再如何,它都會站在英國、蘇聯這邊,給予源源不斷的支持。

美國一旦入局,日德就遲早是領盒飯的命了。

至於原子彈這種武器,也只有美國,有空前的國力和資源能進行研究,以德國日本那種戰爭環境下,斷無法趕超美國搶先研製出來。

當然,歷史不能假設,但有一點,沒有足夠的實力,就不要出來作。

德國日本可以打贏每一場戰役,但只要輸一次,就是全盤皆輸的開始。


雲中史記


蘇聯即使退到西伯利亞依靠英美也能反敗為勝,但是斯大林丟了莫斯科恐怕會提前死於“中風”。


我覺得最大可能是蘇聯還是可以依靠美國和英國的支援繼續在烏拉爾山以東抵抗德國,並且隨著美國對二戰介入的加深以及珍珠港事件的爆發,在美國全力支援下的蘇聯完全是有把握收復莫斯科的。


前蘇聯解體後大批前蘇聯文件解密,其中就包括二戰時英美對蘇聯的援助情況。事實上如果沒有英美援助,或者英美1944年單方面宣佈與德國媾和,那麼德國在1944年都還有能力單獨打敗蘇聯。


是的,根據21世紀之後俄國與德國學者的研究統計,截止到1944年12月份,德國各種重要工業指標都大幅度超過前蘇聯。


也就是說前蘇聯在1944年還能保持攻勢最大奧秘是英美對蘇聯不計代價的支援。


所以從這一點說,即使丟了莫斯科,即使退到烏拉爾山以東,只要有英美的支持,蘇聯就有很大可能在二戰中打敗德國。


但是蘇聯能打敗德國,不代表斯大林丟了莫斯科也沒事。


同樣是根據前蘇聯解密文件,在蘇德戰爭爆發後的前半年斯大林本人是非常緊張的,從目前資料看,斯大林一方面緊張於德軍推進速度和蘇軍潰敗速度,另一方面則是非常擔心不知道哪裡冒出來的政治對手會對他發難。


而斯大林的部下們,包括貝利亞從目前解密檔案看,在蘇德戰爭開始一段時間對斯大林也並不是那麼服從。


從沙俄開始,俄國就有領導人負全責的傳統。尤其是酷愛發動政變對待領導人,死於“中風”(實則政變/暗殺)的沙皇就有好幾位,之後還有赫魯曉夫被暗算。所以如果真丟掉莫斯科,很難說斯大林本人不會遭遇赫魯曉夫式的暗算,而莫斯科戰役前正好是斯大林威望最低潮的時候,假設莫斯科戰役蘇聯再輸,丟掉莫斯科,那麼等待斯大林同志的很有可能是蘇聯政府發表了“關於斯大林同志因中風去世”的官方消息。


正因為深諳俄羅斯政治之道,所以斯大林同志寧死也不願意從莫斯科撤退,因為他知道死在莫斯科還是死於中風,對他來說都是一回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