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1979年伊朗革命推翻了親美王朝,蘇聯卻予以譴責?

邪惡女女-LL

能回答這個問題的,真的太少了。蘇聯並沒有抗議伊朗的伊斯蘭革命,相反,蘇聯是伊斯蘭革命領袖霍梅尼的特殊“盟友”。伊斯蘭革命後,霍梅尼建立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蘇聯是第一個給予承認國家,勃涅日列夫親自發去賀電,哪有什麼抗議?


蘇聯和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的關係是這樣的:


霍梅尼內心既反美也反蘇,因為他是一神論者,蘇聯是無神論國家,怎麼可能一條心。但是在伊斯蘭革命期間,霍梅尼的首要敵人是巴列維國王,巴列維國王的朋友是美國,那麼美國也是霍梅尼的敵人。

美蘇冷戰期間是死對頭,既然巴列維是美國的朋友,那麼也是蘇聯的敵人,敵人的敵人是朋友,蘇聯和霍梅尼就結成了奇特的互相利用的盟友關係。


蘇聯當時也在伊朗地區滲透,想在伊朗搞共產主義革命,它在伊朗境內扶值的代理人是伊朗Communist party,但伊朗Communist party的力量很弱小,需要尋找統一戰線對象;而霍梅尼也想尋找儘量多的盟友一起打倒巴列維國王,於是兩邊就這麼走到了一起。

伊朗伊斯蘭革命中攻佔美國大使館,扣押美國外交人員,造成世界著名的“伊朗人質危機”。


有些事情,霍梅尼不方便去做的,就讓伊朗Communist party去辦了,所以當時伊朗很多激進左翼黨派都與霍梅尼建立了統一戰線。


這裡要特別說明一下,美國也是巴列維的特殊盟友,可以說是豬隊友,尤其是美國卡特政府,而且美國的很多媒體是天天給巴列維找麻煩,甚至支持霍梅尼的。美國卡特政府逼迫巴列維放鬆對霍梅尼一派的打壓,釋放他們的人,允許他們組織結社辦刊辦報,霍梅尼的人四處策劃爆破和騷亂,力量壯大起來,伊朗的政治和社會才開始大動亂。


然後在美國的威脅下,巴列維性格懦弱,海陸空三軍本來很忠誠,但國王不敢下令鎮壓,最後放棄王位,流亡國外。

伊斯蘭革命成功以後,霍梅尼開始逐個清除統一戰線中的盟友,他雖然無法容忍無神論的伊朗Communist party,但看在蘇聯的面子上,儘管對之有打壓有限制,還是暫時讓這個黨存在 。

伊斯蘭革命期間,蘇聯在伊朗的小弟組織“伊朗Communist party”是霍梅尼的統一戰線盟友,圖為他們在街上發動抗議巴列維國王的遊行。


霍梅尼接見的第一個外國使節就是蘇聯大使,霍梅尼剛上臺,也需要利用蘇聯,他承認1921 年《蘇俄波斯友好條約》中被巴列維政府否認的第6 條款有效。根據這一條款,如果伊朗受到反蘇力量侵略時,蘇聯有權出兵進行干涉。


蘇聯出兵阿富汗,伊朗堅決反對,1980 年1 月霍梅尼宣佈廢除了《蘇俄波斯友好條約》中的第5條和第6 條,害怕蘇聯利用這些條款如法炮製出兵伊朗。與此同時,霍梅尼還呼籲抵制1980 年的莫斯科奧運會,在世界解放者代表大會上罵蘇聯為“大撒旦”,蘇聯在伊朗首都德黑蘭的大使館,伊斯法罕的領事館都遭到了襲擊。

霍梅尼因反對蘇聯入侵阿富汗而痛罵蘇聯,呼籲抵制莫斯科奧運會,但蘇聯出於戰略考量,採取了容忍策略,繼續援助伊朗。


蘇聯雖然心裡不爽,但還是選擇了忍氣吞聲,怕伊朗倒向西方,因為蘇聯很看重伊朗的戰略價值,反而對伊朗加大了經濟和軍事援助。緊接著由於霍梅尼輸出革命,引爆了兩伊戰爭。


蘇聯一開始政治上是保持中立的,因為伊朗克和伊朗它都不想得罪,只是根據戰前協議,對伊拉克繼續提供軍援,但沒有追加;同時蘇聯也允許通過自己的盟友或第三方,如古巴、敘利亞、利比亞等向伊朗提供武器。也是根據戰前的協議,蘇聯還援助伊朗建設了一百多個項目,3000多軍事顧問和大量蘇聯聯專家被派到伊朗。

兩伊戰爭中的伊朗士兵。


直到1982年,伊朗在兩伊戰爭中開始佔據優勢,逐漸反攻進入伊拉克境內,蘇聯認為霍梅尼的伊斯蘭革命如果蔓延開來,也不利於蘇聯。於是開始加大對伊拉克的軍事援助,讓伊拉克穩住了陣腳。


這下把霍梅尼惹毛了,他於1983 年正式徹底取締伊朗Communist party,並將其成員基本殺了個精光,剩餘沒逃出國的也全部被抓進監獄。同時,霍梅尼驅逐蘇聯外交官,這才標誌著蘇聯與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關係破裂。


段宇宏

1979年的伊朗革命是反美的。這沒有錯。

可是,新生的霍梅尼政權依舊是反蘇的。霍梅尼是標準的原教旨主義者,他們不僅反美反西方,同樣對蘇聯制度很仇恨。

而原教旨主義者歷來都是國際主流社會反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