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當時舉行的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軍事演習有什麼作用?

軍情瞭望臺

此次演習,共動用兵力50多萬,坦克上萬輛,地對空導彈、地對地導彈、新型火箭無數。總之,當時蘇聯最先進的新式武器,悉數亮相。波羅的海艦隊出動重型巡洋艦,在波蘭城市格但斯克附近演習兩棲登陸作戰。

蘇聯舉辦此次軍事演習的目的有兩個,一是向北大西約公約組織諸國,展示自己全面的軍事實力;二是震懾波蘭,以此來提醒波蘭人,如果需要,蘇聯可以憑藉武力解決一切問題。

這次軍演的背景是,美國新總統羅納德·里根上臺後,執行更加強硬的對蘇政策,冷戰加劇,美蘇兩大陣營出現更加明顯的對抗局面。蘇聯當然不甘示弱,於是在1981年有了一系列軍事演習。有人稱,1981年是蘇聯的“演習年”。這系列演習中,規模最大、最秀肌肉的一次,便是代號為“西方-81”的演習。所以軍演,既演給北約看,更演給里根看。而在蘇聯陣營內部,1970年代,一些國家先後出現過政治改革,但先後失敗,其中以波蘭為代表。改革失敗後的波蘭,此時正處於危機與動盪之中。蘇聯的軍演,既為嚇唬波蘭,也為震懾東歐其他國家。


世界真的很大

1981年,美國新任總統里根上臺後,發誓要帶領美國走出陰影,恢復美國士氣。

1981年,在蘇聯舉行了強大的西方-81軍事演習後,這個美國前好萊塢二線紅星為了不讓盟友被蘇聯的氣勢所嚇倒,也組織了一系列軍事演習,其中包括了核演習。

此時蘇聯剛剛進行了權力更迭,也許是為了向新上任的領導人安德羅波夫—這個前蘇聯特工巨頭顯示自己的實力,也許是為了回擊美國和北約的挑釁,蘇軍總參謀部策劃了一場新的軍事演習,代號“盾牌-82”。

然而,與往常的大規模動用地面兵力和武器的模式不同,這次蘇聯進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演習,其影響的深遠,直至今日還令西方媒體驚魂不已。因為這是一場海陸空天全方位的打擊,顯示了蘇聯強大的太空軍事實力。所以,這次演習被西方稱為

“七小時核戰爭”

前蘇軍軍官亞歷山大-熱列茲尼亞科夫在2004年的回憶錄裡記錄下了那個難忘的日子。

6月14日,這是一個極其平常而普通的星期一。分佈在從勘察加到西部邊境廣袤領土上的蘇軍兵營裡,依然是那種單調和規律的生活。

就在莫斯科時間中午,各兵營裡響起了淒厲的警報聲:準備戰鬥!!

訓練有素的蘇軍立刻按照多年來歷行的各項科目有條不紊地投入到演習中。一時間,軍營沸騰了,到處是加熱坦克和飛機發動機的轟鳴,緊張的準備著各種器材,並接收上級指示。

計劃是這樣的:在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部隊不顧蘇聯政府的警告,在美國總統的直接指揮下越過盧比孔河,向蘇聯及盟友發動了悍然進攻。蘇聯及華約最高指揮部決定,對敵人進行先發制人的核打擊!

到6月18日,核反擊全面開始!!

格林尼治時間6時,演習高潮來臨。

最先上場的是蘇軍的中程彈道導彈“先鋒”(蘇軍代號15ZH45),西方命名為SS-20。

SS-20為蘇聯第四代戰略導彈,兩級固體燃料分導多彈頭機動中程彈道導彈。60年代後期初始設計,1977年起裝備戰略火箭部隊。裝備總數450枚。導彈戰時置於發射車上,機動範圍50-80公里。也可地下井發射。兼配分導或單彈頭,必要時可加裝第三級,則具有遠程打擊能力。

全 長:16.5公尺

直 徑:1.7公尺 (最大)

最大射程:5000(分導)~10000公里(三級、單彈頭)

起飛重量:33噸

制導方式:慣性制導

彈頭重量:1100公斤

核彈當量:3×15萬噸(分導、每個)

命中精度:400公尺

反應時間:15分(地面機動)

最恐怖的就是這個:3個分導核彈頭

當天,從位於俄羅斯境內伏爾加河下游阿斯特拉罕州境內的蘇聯另一個航天發射中心卡普斯京亞爾發射場發射了1枚SS-20中程彈道導彈,15分鐘後,導彈擊中了位於哈薩克斯坦境內恩巴的目標,直線距離將近1000公里。

緊接著,在遙遠的巴倫支海上,K - 92號戰略彈道導彈核潛艇(蘇聯代號667BD,德爾塔II級)又成功發射了1枚R-29洲際彈道導彈R-29(蘇聯稱為РСМ-50),彈頭成功擊中了遙遠的勘察加半島上的庫拉靶場目標!!

德爾塔II級戰略導彈核潛艇是蘇聯紅寶石設計局在70年代設計建造的大型潛艇,因為要安排更先進的德III型,所以前後只製造了4艘,目前全部退役。其主要數據為:

排水量: 水面排水量:10,500 噸; 水下排水量:13,000 噸;

航速: 水面航速:12 節 (22 km/h) 水下航速:24 節 (44 km/h)

下潛深度: 實際極限深度:390 米 理論極限深度:450 米

推進系統: 2座VM-4 型壓水反應堆 2座55,000馬力蒸汽輪機 2軸螺旋槳

長度: 155 米

寬度: 12 米

吃水: 9 米 ,艇寬8.7米

火力裝備: 16發P-29(SS-N-18)潛射彈道導彈,由D-9型垂直髮射筒發射。 4座533毫米魚雷發射管 2座400毫米魚雷發射管

艇員:130人

裝備設備:搜索雷達:"魔盤"(Snoop Tray)搜索雷達,I波段。

聲納:MGK-400型"鯊魚齒"(Shark Teeth)主/被動搜索與攻擊艦殼聲納,中/低頻;"鯊魚皮"(Shark Hide) 被動舷側陣列聲納,低頻;MGK-519型"鼠叫"(Mouse Roar)主動攻擊艦殼聲納,高頻。

電子對抗:"磚漿"(Zaliv-P/Brick Pulp)無源威脅截獲告警系統;"公園燈"(Park Lamp)偵察側向設備;"圓邊帽"/"克雷姆林"-2(Rim Hat/Kremlin-2)電子偵察系統。

通訊系統:2部超低頻電子測位通訊浮標;衛星導航系統;船舶慣性導航系統;"歡春"(Pert Spring)衛星通信系統;"鱈眼"(Cod Eye)輻射測量六分儀。

K-92上裝備的РСМ-50洲際彈道導彈,蘇聯命名為R-29,西方命名為SS-N-8,SS-N-8導彈有三個型號:Ⅰ型為單彈頭;Ⅱ型用集束多彈頭;Ⅲ型改用三個分導式多彈頭。

戰術技術性能數據:

全 長 12.2米

直 徑 1.83米

最大射程 7800Ⅰ/9100ⅡⅢ公里

起飛重量 28噸

制導方式 星光慣性制導

動力裝置 兩級液體火箭發動機

投擲重量 680-820公斤

核彈當量 100(Ⅰ、Ⅱ型)萬噸

命中精度 1300(Ⅰ)/900(Ⅱ)/450(Ⅲ)米

發射方式 核潛艇水下機動

在測試了中程彈道導彈和海上發射洲際彈道導彈之後,一個更驚心動魄的階段開始了!

反彈道導彈演習!

緊接著,蘇軍總參謀部下達命令,從拜科努爾航天中心的試驗場從井下發射2枚UR-100(15A35)洲際彈道導彈,同時啟動了反導系統,在格林尼治時間9時左右,從同位於哈薩克斯坦薩雷沙甘靶場的А-350Р反導導彈成功地命中目標!!

UR-100N(15A35)洲際彈道導彈,也就是著名的SS-19,是我們前面所熟悉的大名鼎鼎的蘇聯火箭巨頭之一切洛梅領導的52設計局的作品,研製開始於1967年,他當之無愧的是切洛梅的寵兒,是蘇聯戰略火箭軍的“脊樑”,是更早期的UR-100的升級換代型號。

UR-100N導彈全長24米以上,彈徑2.5米,重量超過100噸,可以將總重4.35噸的6枚分導式彈頭投擲到10000千米外,CEP精度大約1000米,第一級採用4臺單室RD-0233發動機,動力循環採用分級燃燒循環方式,室壓20.5兆帕,真空推力52.958噸,後來的型號改用RD-0234,真空推力53.1噸。

這種導彈必須安排在發射井裡,所以單是為安排發射井也成了一個巨大任務。 為UR-100配套的地下發射井在導彈第一次試射前一年就在蘇聯各地開始建設了。這項工程耗資巨大,9年時間裡花了10億盧布,挖出1.2億土石方,建成1030個供UR-100和308個供R-36使用的發射井。該發射井系統由巴爾明領導的國家特種機械製造設計局研製,抗超壓達20公斤/釐米,大約相當於1300米外1顆百萬噸級核彈爆炸產生的擠壓和動壓。後來由於美國導彈打擊精度逐漸提高,地下井不斷加固,直至達到49.2~52.7公斤/釐米。

1980年,駐紮在圖拉科沃和博爾琴基的兩個反彈道導彈師被撤除。這樣,部署在莫斯科地區的反彈道導彈發射裝置從100部減到了32部,部署在科林和努多的發射場。位於圖拉科沃和博爾琴基的發射場開始建造加固的發射井,以替換以前A-35M系統使用的笨重的、易受打擊的地上發射裝置。80年代初,前蘇聯又開始建造另外5個發射場。這些發射場修建了放置53T6大氣層內攔截彈的新型發射井以及相關的新型作戰雷達系統。1987年,A-35M系統的發射裝置已減至16部,而70年代末巔峰時期高達100部。Don-2NP作戰管理雷達於1987年完工並於1988年投入試運行。最後直到1995年,A-135才最後成軍。

演習的高潮就要到來!

格林尼治時間11時4分,從拜科努爾航天中心“旋風-2”型火箭(11K69)發射地球軌道攔截衛星“宇宙1379”號攔截衛星,對在太空中模仿美國“子午儀”導航衛星的靶標“宇宙1378-天琴”。

兩顆衛星均開啟了機動變軌,在太空中進行著“躲貓貓”的遊戲。但是“宇宙1379”未能在預定軌道接近目標,也就是說離目標還有一段距離就提前爆炸,並未摧毀目標!

擔任裁判的另外一顆軍用偵察衛星塞莉納- D觀測到了這一切。於是地面總指揮部立刻啟動新方案:殺手緊急出動!!

11小時58分2秒,從“普列謝茨克”航天發射場用宇宙-3M型(11K65M火箭)發射另外一顆殺手衛星“宇宙-1380”。

然而,不幸的是,宇宙1380未能完成任務:他沒有找到目標,最後在9天之後的6月27日,燒燬在地球稠密的大氣層中。

格林尼治時間13時,在確認“宇宙1380”失敗後,總參謀部下達了命令:從拜科努爾用聯盟- U型火箭(11A511U)發射第三顆殺手衛星宇宙1381(天頂-6)。

最後,不負使命的1381號完成了任務:在地面指令中心的控制下雙方進行多次變軌飛行,你追我趕,最終兩者在聯邦德國高空1600公里(數據待查)處實現“親密接觸”。美國主導的北美防空司令部以及歐洲北約雷達預警中心都探測到這一驚人的“空間爆炸。

整個演習從格林尼治時間6時持續到13時,其間還進行了了幾項圖-95和圖-160戰略轟炸機發射巡航導彈,以及蘇聯海軍的艦艇和陸基戰術導彈防空導彈的發射。 當通訊社和電視臺公佈了此次演習的一些新聞和畫面之後,震驚全球。因此,被西方人稱為“七小時核戰爭”,成為世界軍事航天史上最著名的一個里程碑式事件,它標誌著從此太空也不再平靜!!

在演習最後出場的,就是蘇聯著名的反衛星武器系統-戰士衛星,也翻譯為衛星殲擊機.

為了消除蘇聯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對美國民眾所造成的恐慌,美國率先在世界上進行了攔截衛星的試驗,試驗於1959年開始。6月19日,美國空軍一架B-52戰略轟炸機向近地軌道的一顆已報廢的靶標衛星發射了一枚“大膽獵戶座”衛星攔截彈,導彈從距靶標衛星大約6公里的地方飛過,試驗失敗。隨後,B-52又多次進行了攔截衛星的試驗,但均以失敗告終。然而,美國沒有就此罷休。9月3日,美國用B-58轟炸機向靶標衛星發射了反衛星導彈,發射又告失敗。10月13日,美國用B-47轟炸機向靶標衛星發射了“大膽獵戶座”反衛星導彈,試驗終獲成功。1960年,美國正式出臺了“衛星監視與攔截器計劃”(CAINT)

方案一,使用裝有核彈頭的洲際彈道導彈摧毀美國衛星。通過洲際彈道導彈在空間核爆炸產生的核輻射與電磁脈衝,破壞美國衛星的結構和電子設備。一枚100萬噸級的核彈頭爆炸後,釋放出高能,射線、帶電粒子和中子,能使大約1000千米範圍內的美國航天器都遭受破壞。

方案二,實際上是與美國1959年進行的衛星攔截彈試驗相似,即從30000米的高空發射一枚裝載約50千克炸藥的微型衛星攔截彈,在距衛星約30米處爆炸

方案三,在“聯盟”號載人飛船的基礎上,研製“聯盟-P”多用途載人飛船,對美國衛星實施攻擊。“聯盟-P”將採用兩種作戰方式。一是當“聯盟-P”進入空間軌道後,宇航員離開載人飛船座艙,對空間軌道衛星實施跟蹤和識別,並採用機械方式迫使衛星脫離運行軌道或將衛星“俘虜”到宇宙飛船的吊艙。但許多專家認為該方案幼稚可笑,很快就被否定了。眾所周知,為了防止衛星落入敵人手中,蘇聯衛星均安裝了自動引爆系統。因此,不排除美國衛星也安裝了類似裝置。如果是這樣,宇航員完全變成了無辜的犧牲品。隨後,又出臺了另一種方案:為“聯盟-P”安裝8枚微型衛星攔截彈。當接近敵衛星時,宇航員不離開座艙,而是利用目視或機載瞄準設備對衛星實施跟蹤和監視。在距敵衛星1千米時,宇航員向其發射微型衛星攔截彈。但由於“聯盟”號載人飛船的研製時間一再拖延,因

但是,衛星攔截器集群也存在很多致命的弱點:一是為了實施變軌,必須為衛星攔截器集群研製新型軌道機動發動機。從理論上講,要研製一種能在軌道高度300~1000千米和軌道傾角30度~100度實施機動飛行的軌道機動發動機是不可能的事情。二是衛星攔截器集群在軌工作時間至少要6~12個月,否則從經濟角度講是不划算的。三是如果平時長時間在軌工作,很可能會被對方發現,並在戰爭爆發之前被摧毀。因此,這項方案變成了一紙空文。

方案五,研製一種綽號“神風”的衛星攔截器。(靠,毛子也是日本電影看多了!:) 最後,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傾向於第五種方案,並將這個任務交給了親信的切洛梅的52設計局(切洛梅是個卓越的科學家,但也精於公關,他把赫魯曉夫的兒子安排在設計局做主任設計師,焉有不平步青雲之理?)。即:研製一種綽號叫“神風”的衛星攔截器。“神風”實際上是一種安裝了軌道機動發動機、跟蹤識別裝置以及殺傷戰鬥部的衛星,能接近並識別敵方衛星,並通過自身爆炸產生的大量碎片將敵衛星摧毀。“神風”最大的特點是結構簡單、安全可靠和經濟實惠。

衛星殲擊機系統由衛星殲擊機、大功率運載火箭、衛星殲擊機和運載火箭發射裝置、地面指令計算和測量站以及地面指揮所組成。系統基本作戰使用方法是:使用大功率運載火箭將衛星殲擊機送入預定軌道。當進入近地軌道後,衛星殲擊機開始按照在地面儲存的敵衛星軌道運行參數,使用多次點火軌道機動發動機實施變軌飛行接近目標。同時,殲擊機機載雷達開始工作,在距美國衛星一定的距離引爆戰鬥部。假如第一次攔截失敗,衛星殲擊機還可以實施第二次攔截。總之,衛星殲擊機可以在1~2圈軌道之內對衛星實施攔截。此外,為了對美國衛星分類別進行監視並提供準確的目標方位參數,還為衛星殲擊機系統建立了空。

然而,衛星殲擊機最後的輝煌也就是這場“七小時核戰爭”。從那次演習後,1982年之後,蘇聯國土防空軍部隊完全停止了對衛星殲擊機系統的試驗。重點研製激光武器、可重複航天器和後來的西徐亞人系統(也就是賽艇計劃)到1991年12月,隨著蘇聯的解體,俄羅斯防空軍部隊正式取消了裝備衛星殲擊機系統。

但是,這次演習的影響是深遠的,受到強烈刺激的美國在1983年推出了著名的星球大戰計劃,從此,超級大國的冷戰和軍備競賽掀開了新的一頁。


金戈鐵馬

俄羅斯與白俄羅斯舉行的“西方-2017”戰略大演習已於9月14日開始,現已結束。早在演習開始前,老毛子與北約就隔空對話了好幾波,相互放狠話,這次演習被北約不斷炒作,誇大其危險性,並針鋒相對的舉行大規模軍演。

俄白軍演

那麼問題來了,“西方-2017”軍事演習為什麼讓一直處於對峙優勢方的北約如此緊張呢?那就要從“西方”系列的起身說起了。

"西方"系列軍事演習是前蘇聯和俄羅斯最為重要的軍事演習,在冷戰時期,“西方”軍事演習主要是展示蘇聯強大的武器裝備和作戰力量,震懾北約,展現蘇聯的強大戰鬥力。而冷戰後的“西方”軍事演習主要是向北約尤其是美國警告其不要侵犯其傳統利益範圍(北約東擴),展示其守衛領土的決心,激起民眾的愛國熱情,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可以看出冷戰前,“西方”軍事演習是攻勢,冷戰後是守勢。

普京大帝視察軍演

從“西方”軍演的命名來看就很有意思,可以解讀成針對蘇/俄西部戰略方向的演習,因為俄西部邊境一直是其絕對的戰略重點,無論是政治還是經濟;也可以解讀成針對西方國家的軍事舉措,特別是北約,不過大部分人傾向於前者。

"西方"系列軍事演習冷戰前曾與1972年、1977年、1981年、1983年和1984年舉行,地點一般靠近北約邊界舉行,不拘於一個地域,演習的主要目的就是在西部方向對北約進行進攻和防禦作戰。

而讓北約最為緊張,以至於到現在還觸動神經的一場演習就是1981年蘇聯舉行的"西方-81”戰略大演習,這次軍事演習是蘇聯的一次秀肌肉,蘇聯總書記勃列日涅夫表示歡迎北約軍事人員參觀,這是蘇聯軍隊鼎盛時期的一次真實寫照。這場軍演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一次軍事演習。

裝甲洪流

在這次“西方-81”演習中,蘇聯幾乎出動了所有兵種,最新型的坦克部隊、裝甲車部隊、火箭炮部隊、導彈部隊、後勤部隊和海軍等部隊全面出動。

鋼鐵大軍

望不到頭的裝甲部隊

演習開始以後,蘇軍出動了當時最先進的T80和T72組成的坦克集群進行衝擊,火箭炮部隊進行掩護,空降強擊旅也大量空降地面,進行大規模陸空一體化作戰。同時蘇聯波羅的海艦隊還出動了基輔號重型載機巡洋艦掩護和配合海軍陸戰隊進行登陸作戰,達到了海陸空一體化多兵種協同作戰的效果,威懾力驚人,就是放到今天,也足夠為世界所驚歎。

毛子也有空地一體化作戰

這次軍演是蘇軍機械化戰爭理論的一次周全的磨練,是蘇軍壯大的常規突擊力量的完美浮現。這次軍演舉行背景是蘇聯在於美國冷戰的對峙中佔據了上風,蘇聯在全球處於擴張態勢,如入侵阿富汗,與中國也分道揚鑣,而這一次規模宏大的軍事演習的目的就是震懾西方。

而最讓北約特別是西歐國家崩潰的是,經過觀察演習,完全是針對北約,演習中的科目有裝甲部隊陸上遠程奔襲,空中有安-12運輸機等運輸力量空投,海上有蘇軍的四大艦隊,即承平洋艦隊,北海艦隊,波羅的海艦隊和黑海艦隊中登陸作戰,波羅的海艦隊擁有最多的登岸艦似乎打算要橫掃歐洲。他們發現西歐已經完全無法招架蘇軍及華約如斯強大的攻勢,只能依靠美國爸爸。

然而世事變遷,最終西歐沒有被蘇聯的鋼鐵洪流踏平,蘇聯這座帝國大廈從內部倒塌了。

當年的強盛如今已鏽跡斑斑

“西方-81”帶給西方國家的恐懼和震撼以至於到現在還記憶猶新,也難怪其對俄白舉行的“西方-2017”反應如此之大了,即使“西方-2017”的規模和影響力遠小於“西方-81”。


巴爾幹尖刀

蘇聯的軍事實力在八十年代前後達到巔峰,在經歷了七十年代蘇攻美守的四面出擊以及大量新裝備的相繼服役後,蘇聯武裝力量無論是質量還是規模上都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並且更加符合蘇聯軍事學說的要求。

其中“西方”-81演習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軍事演習,直觀地說明蘇聯武裝力量的突擊力,在這次戰略演習中,蘇軍共出動了超過十個諸兵種合成集團軍和坦克集團軍和數個航空兵兵團,涉及到了蘇聯武裝力量的各個兵種和現代戰爭的各種戰術科目,演習演練了在複雜條件下諸兵種合成快速突破進攻、登陸作戰和一些新編制(如戰役機動集群和機械化空降兵集群)的應用,以對西歐開戰為背景。參演技術兵器僅坦克就有上萬輛。

這場為期8天的演習給西方世界造成了巨大的震撼,漫山遍野的坦克和步兵戰車在遮天蔽日的飛機和直升機掩護下快速開進的場面讓北約方面一度悲觀地認為蘇軍僅用兩個星期便能突破至英吉利海峽,在海上戰役兵團(包括了載機巡洋艦、大型導彈艦和大型反潛艦以及核潛艇)面前沿海接近地也不再安全。在蘇軍戰術教條中摩托化部隊集群(實質是機械化)的突破速度可以達到每日100千米以上,在獲得火力支援和空中掩護下的坦克部隊每日進攻速度可以更快,在達成戰役突然性的條件下幾乎可以對西歐展開風捲殘雲式的打擊。


川陀太空

20世紀70年代,蘇美冷戰的局面發生了變化,美國由進攻轉入防守,而蘇聯由防守轉入進攻。20世紀70~80年代,正是蘇聯國力的鼎盛時期,此時的蘇聯擁有著全球最強大的軍隊與規模最大的武器庫,大有“鯨吞世界”之勢。1981年,蘇聯官方為了對軍隊的戰略戰術進行檢驗,同時為進一步威懾北約陣營,便組織了一次超大型軍事演習。這次代號為“西方-81”(Zapad-81)的軍事演習創造了世界紀錄,為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演習。

為了顯示軍威,蘇聯將莫斯科軍區、中亞軍區、高加索軍區、太平洋艦隊、波羅的海艦隊的眾多主力骨幹部隊抽調了過來。在冷戰中,蘇軍的軍事思想是:以坦克裝甲部隊為核心打擊力量,輔之以摩托化步兵、航空兵、火箭部隊的強大火力,以兇猛的攻勢徹底將敵人(假想敵)打垮。所以在本次演習中,蘇軍出動了十個以上的諸兵種合成集團軍和近衛坦克軍,以及數量眾多的合成旅、武裝直升機旅、強擊旅等,構成了令人生畏的兵力配置。

蘇聯陸軍出動了十多個集團軍的兵力,蘇聯海軍,空軍與戰略火箭軍也出動了相應的兵力,甚至連民兵和預備役部隊也參加了這次演習。這次演習,參演的蘇軍部隊總兵力近50萬人,調動的坦克、裝甲車、火箭發射車、其他軍用汽車、武裝直升機、戰鬥機、轟炸機、艦艇等軍用裝備都要以“萬”為單位來計量,許多裝備還是首次公開亮相,蘇聯國防部長烏斯季諾夫元帥全權指揮這場宏偉壯觀的“想象戰爭”。

坦克裝甲集團是蘇軍的中流砥柱,蘇聯陸軍的大多數戰術都圍繞著坦克部隊來進行。蘇聯T-80坦克在本次演習中震撼亮相,T-80坦克被蘇軍視為自身裝甲部隊的究極兵器,也被北約國家視為“世界上最先進的坦克”。T-80坦克擁有厚重的裝甲與125MM火炮,當時北約國家很少有相應型號的坦克能夠與之匹敵。玩過《紅色警戒2》的讀者一定對遊戲中蘇軍的天啟坦克印象深刻,而T-80算是蘇軍現實版的“天啟坦克”吧。

除了傳統強勢的陸軍裝甲集群外,蘇聯的其他軍種也在演習中展現出了強大的實力:紅海軍的“基輔號”航母出動戰機打擊預定目標,紅海軍陸戰隊乘坐大批登陸艦突然出現,並迅速登陸,繼而通過強大的火力與精妙的配合一舉全殲“假想敵”,直接扭轉了戰場局勢。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次演習也展示出蘇聯的軍事力量已經從單一的大陸軍主義向多軍種協調方向邁進了一大步。

“西方-81”演習,是冷戰的重頭戲,也是蘇聯軍隊發展到鼎盛時期的一個真實寫照。它代表了機械化戰爭時代軍隊建設所能達到的最高水平,可以說,在當時除了美國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軍事實力可以與之相提並論,尤其是蘇聯的地面部隊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強大的。當時據北約估算,如果爆發戰爭,蘇聯裝甲兵部隊從柏林牆下出發開始進攻,那麼僅僅需要8天,就可以在巴黎的埃菲爾鐵塔上豎起鐮刀斧頭旗了。這是一種比二戰德國閃擊戰還要恐怖的進攻速度!


劉紀堯說史

在此次“做”給西方看的軍事演習中蘇聯不遺餘力的出動五十萬人,接近兩萬輛各種坦克和裝甲車,並且向西方展示了蘇聯最新式的T-72坦克以及T-80主戰坦克以及米-24直升機等先進武器,並且蘇聯還像西方國家展示了蘇聯自己的空降作戰以及機降作戰和大兵團坦克會戰聯演。而且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演習中蘇聯出動兵力的規模已經遠遠超過了北約在西德部署的30萬人。很多北約軍官甚至表示,假如這支部隊現在以勝利者的身份出現在法國的巴黎鐵塔都是有可能的。

蘇聯的此次軍事演習不僅震懾了北約本來就脆弱的心靈(蘇聯當時擁有世界規模最大的核武庫),而且還向國際社會展示了蘇聯版本的多兵種聯合作戰。這不僅提升了蘇聯國際地位,也使得蘇聯侵犯阿富汗時北約各國都不敢直接去和蘇聯在阿富汗事件上頂嘴,最後還是圓滑的通過聯合國迫使蘇聯自行撤出,81軍演作為冷戰時代中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演習,證明的不是蘇聯有發動戰爭的能力,而是蘇聯敢於發動戰爭的能力。


浩漢防務論壇

西方-81是由蘇聯舉行的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軍事演習,參演總兵力近50萬人,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為假想敵。1981年9月4日,在波羅的海沿岸,蘇聯出動了十個以上的諸兵種合成集團軍和近衛坦克軍,在前線航空兵 遠程航空兵以及國土防空軍的伴隨下,進行了大縱深裝甲合成突擊戰術的演練。



該演習的作用有:

1、藉著演習的機會向北約軍方展示自己強大的常規突擊兵力。對歐洲各國進行武力威懾以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2、北約國家智庫認為,蘇聯還希望威懾了波蘭內的改革派。波蘭人民共和國在70年代的社會主義改革失敗,使國家進入內亂的狀態。蘇軍在格但斯克附近進行兩棲登陸演習,是為了告誡波蘭人在必要時刻蘇聯會動用武力來維護社會主義政權。

然而,這次軍演十年後,蘇聯解體了,與之一起消失的,還有那登峰造極的機械化戰爭理論和強大的部隊。



今天,參加過“西方-81”演習的坦克早已變成棄置荒野的廢鐵,參演的航母也成了天津塘沽的軍事主題公園。這就是,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吧。

(一起讀史,分享心得,請您關注我。)


六甲番人

西方-81(俄語:Запад-81)是由蘇聯舉行的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軍事演習,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為假想敵。1981年9月4日,在波羅的海沿岸,這場規模空前的大演習正式拉開了序幕。蘇軍出動了十個以上的諸兵種合成集團軍和近衛坦克軍,在前線航空兵 遠程航空兵以及國土防空軍的伴隨下,進行了大縱深裝甲合成突擊戰術的演練。蘇軍首次出動由新式

T80

T72

組成的坦克軍對假想敵進行裝甲衝擊,輔以集團軍屬地地火箭營進行精確戰術打擊,掩護後繼的摩托化步兵繼續前進,演習中大量出現空降強擊旅,OMG集群等多種蘇軍新式戰役建制,同時波羅的海艦隊還出動了基輔號重型載機巡洋艦掩護海軍步兵重裝突擊上陸。蘇軍在演習中也大量進行復雜條件下大規模諸兵種快速推進訓練,總兵力超過五十萬人。

  和所有的演習一樣,“西方-81”演習也分為紅藍雙方,紅方為進攻方,藍方為防禦方。演習部隊包括機械化步兵,裝甲兵,炮兵,舟橋部隊,防化部隊,地地短程戰術導彈部隊,中遠程戰略導彈部隊,空降兵,海軍陸戰隊,海軍艦艇部隊,空軍前線航空兵部隊……幾乎所有的軍兵種都參加到了這次規模空前的演習當中。在為期8天的軍演中,蘇軍主要演練了導彈遠程精確打擊,裝甲集群突擊,空降兵的傘降和機降,海軍陸戰隊的人員/重裝備突擊上陸等科目。在演習中,僅僅坦克就動用了上萬輛,比當時中國一個國家全部的坦克數量還要多。而且蘇聯軍方要求“要最大限度的接近實戰”,不但動用的是真刀真槍,導調部甚至連演習的結果想定這一環也省略了,而是命令雙方根據戰場形勢臨時判斷進行決策,打到分出勝負為止。一時間,場面之宏大壯觀,讓人歎為觀止。
該演習的目的是為了炫耀蘇聯強大的武力。北約國家智庫認為,蘇聯除了炫耀武力,還威懾了波蘭內的改革派。波蘭人民共和國在70年代的社會主義改革失敗,使國家進入內亂的狀態。蘇軍在格但斯克附近進行兩棲登陸演習,是為了告誡波蘭人在必要時刻蘇聯會動用武力來維護社會主義政權。然而實際目的是震懾西方!

霧以淚聚Rm

聽到一些人說這是唬人的我就想起了一句話,歷史果然是由勝利者書寫,反正現在蘇聯沒了,你們怎麼說都可以,但是當年西方八一卻是蘇聯在經歷可勃列日涅夫時代,軍事實力空前加強,核彈數量超過美國,蘇聯如日中天的時刻,當年美國為什麼要提出星球大戰計劃,核力量不如蘇聯,常規力量沒有信心在歐洲擋住蘇聯,才祭出這麼一招,實際上也沒比蘇聯先進到哪去,美國人主要是贏在軟實力(主要是有好萊塢電影),贏在民生相關的方面,還贏在老毛子自古至今經濟發展上就不合格的表現。


飛翔的楚人

這次演習實際上是對西方尤其是美國抵制80年莫斯科奧運會的一種報復,而之所以蘇聯如此憤怒的關鍵原因並不僅僅是奧運會被抵制導致蘇聯顏面掃地,背後的根本問題是西方是以抗議蘇聯入侵阿富汗為理由抵制了莫斯科奧運會,這樣的結果無疑把蘇聯在世界面前抹黑成一個可恥的侵略者!而一向以革命者,和平維護者自居的蘇聯自然非常憤怒,為了報復與恫嚇西方所以採取瞭如此規模巨大的軍事演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