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哈赤為何不選擇多爾袞作為繼承人?

歷史上的努爾哈赤,在經歷了三次的失敗立儲後,決定在有生之年不再冊立自己的接班人,轉而留下了一套“八和碩貝勒共治”的制度。

努爾哈赤第一次冊立的接班人是自己的親弟弟舒爾哈齊。

舒爾哈齊與努爾哈赤從小就關係密切,並且自努爾哈赤起兵開始,舒爾哈齊就陪伴左右,是努爾哈赤最為重要的夥伴和戰友,並且兩人是同成長、共戰鬥,地位等同,共受朝拜,努爾哈赤也是公開確認自己的弟弟舒爾哈齊是自己的接班人。

但是隨著建州女真對外征戰不斷勝利,勢力一天天壯大,努爾哈赤的地位也在與日俱增,這極大地刺激了舒爾哈齊,與此同時,明朝朝廷這面也開始不斷挑撥努爾哈赤與舒爾哈齊之間的矛盾,極力扶持舒爾哈齊,是的舒爾哈齊與努爾哈赤公然決裂,反目成仇。

最終,經過一系列的爭鬥,自知胳膊拗不過大腿的舒爾哈齊想努爾哈赤屈服,並被努爾哈赤圈禁了起來,不久之後暴斃身亡,努爾哈赤第一次立儲也宣告失敗。

努爾哈赤為何不選擇多爾袞作為繼承人?

努爾哈赤第二次冊立的接班人是自己的長子褚英。

褚英是努爾哈赤與自己的第一位大福晉佟佳·哈哈納扎青所生的長子,也就是他的嫡長子,地位崇高,並且褚英能征善戰,功勳卓著,年紀輕輕就被冊封為了“廣略巴圖魯”,並被努爾哈赤確認為自己的接班人。

但是褚英生性殘暴並且心胸狹隘,與自己的兄弟以及非常為努爾哈赤所器重的“五大臣”之間,關係愈發緊張,褚英甚至不止一次表示如果自己當上了大汗,就會將這些人處死。面對此情此景,努爾哈赤最終選擇了支持多數派,進而開始限制褚英的權力,誰知褚英不知悔改,對於努爾哈赤也產生了恨意,更是公開詛咒努爾哈赤兵敗。

忍無可忍的努爾哈赤最終廢黜了褚英的儲君之位,並且最終將其處死,努爾哈赤第二次立儲也宣告失敗。

努爾哈赤為何不選擇多爾袞作為繼承人?

努爾哈赤第三次選擇立次子代善為自己的接班人。

代善與褚英都是努爾哈赤與佟佳·哈哈納扎青所生。代善為人寬和,戰功卓著,並且位列“四大貝勒”之大貝勒,有著一定的聲望和地位。

然而,就在代善春風得意的時候,先是德因澤向努爾哈赤告發代善與大妃阿巴亥有染,引得努爾哈赤怨恨,隨後又出現了“代善虐子事情”,這兩件事情不僅讓代善名譽掃地,更是讓努爾哈赤對待山徹底失望。最終代善也被廢黜了儲君之位。

努爾哈赤為何不選擇多爾袞作為繼承人?

三次立儲,三次失敗,自己的弟弟和自己的兒子還搭上了性命,於是此之後,努爾哈赤選擇不再公開冊立接班人,而是確定了一整套“八和碩貝勒議政”的制度,在自己死後由眾貝勒共同推舉的方式,選擇自己的繼承人。

“繼朕而嗣大位者,毋令強梁有力者為也。以若人為君,懼其尚力自恣,獲罪於天也。且一人縱有知識,終不及眾人之謀。今令爾八子,為八和碩貝勒,同心謀國,庶幾無失。爾八和碩貝勒內,擇其能受諫而有德者,嗣朕登大位。若不能受諫,所行非善,更擇善者立焉。擇立之時,若不樂從眾議,怫然變色,豈遂使不賢之人,任其所為耶!”

根據努爾哈赤的說法,在他去世後,由八位和碩貝勒共同推舉新汗,並且監督新汗的施政,至於這“八和碩貝勒”究竟是誰,歷史上沒有確定的答案,特別是除了“四大貝勒”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之外的“四小貝勒”,不過按照當時的情況,應該是在努爾哈赤掌握兵權的子侄孫中產生,包括德格類、阿濟格、多爾袞、多鐸、濟爾哈朗、嶽託、杜度、豪格等。與此同時,努爾哈赤還留下了一整套“八和碩貝勒”共同治理國政的方案和制度,此也被稱為“八旗議政”或者“八王議政”。

在此背景之下,努爾哈赤自然也就不會公開冊立多爾袞為自己的接班人,來破壞自己制定的“八和碩貝勒”共議新汗的制度。

努爾哈赤為何不選擇多爾袞作為繼承人?

我們現在熟知的“多爾袞登基,代善輔政”的說法,來自於朝鮮的史料,但是也有著眾多疑點。

朝鮮的史料中記載努爾哈赤曾在生前對代善留下了遺言,要代善支持多爾袞。

九王子(多爾袞)應立而年幼,汝可攝位,後傳於九王。

而從努爾哈赤生前的一些列安排中,也可看到一些端倪。他將自己親領的兩黃旗中,分給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每人15牛錄,其餘20個牛錄自己統帥做親軍,同時努爾哈赤還明確的指示阿濟格統領鑲黃旗,多鐸統領正黃旗,自己死後統帥的親軍全給多鐸。同時努爾哈赤將鑲白旗旗主杜度調至鑲紅旗下,據推測是努爾哈赤有意將鑲白旗賜給多爾袞。

如果真的能按照如此執行,那麼多爾袞兄弟將成為當時後金朝堂上最為強勢的政治力量,並且加上代善及其兩紅旗的輔佐,汗位將無比穩固。

但是最終,代善在其兩個兒子嶽託和薩哈廉的勸說下,放棄了對於多爾袞的支持,轉而支持皇太極,進而打破了努爾哈赤的計劃,最終多爾袞不僅無緣汗位,自己的母親也被逼殉葬。

努爾哈赤為何不選擇多爾袞作為繼承人?

歷史上的努爾哈赤,在經歷了三次的失敗立儲後,決定在有生之年不再冊立自己的接班人,轉而留下了一套“八和碩貝勒共治”的制度。

努爾哈赤第一次冊立的接班人是自己的親弟弟舒爾哈齊。

舒爾哈齊與努爾哈赤從小就關係密切,並且自努爾哈赤起兵開始,舒爾哈齊就陪伴左右,是努爾哈赤最為重要的夥伴和戰友,並且兩人是同成長、共戰鬥,地位等同,共受朝拜,努爾哈赤也是公開確認自己的弟弟舒爾哈齊是自己的接班人。

但是隨著建州女真對外征戰不斷勝利,勢力一天天壯大,努爾哈赤的地位也在與日俱增,這極大地刺激了舒爾哈齊,與此同時,明朝朝廷這面也開始不斷挑撥努爾哈赤與舒爾哈齊之間的矛盾,極力扶持舒爾哈齊,是的舒爾哈齊與努爾哈赤公然決裂,反目成仇。

最終,經過一系列的爭鬥,自知胳膊拗不過大腿的舒爾哈齊想努爾哈赤屈服,並被努爾哈赤圈禁了起來,不久之後暴斃身亡,努爾哈赤第一次立儲也宣告失敗。

努爾哈赤第二次冊立的接班人是自己的長子褚英。

褚英是努爾哈赤與自己的第一位大福晉佟佳·哈哈納扎青所生的長子,也就是他的嫡長子,地位崇高,並且褚英能征善戰,功勳卓著,年紀輕輕就被冊封為了“廣略巴圖魯”,並被努爾哈赤確認為自己的接班人。

但是褚英生性殘暴並且心胸狹隘,與自己的兄弟以及非常為努爾哈赤所器重的“五大臣”之間,關係愈發緊張,褚英甚至不止一次表示如果自己當上了大汗,就會將這些人處死。面對此情此景,努爾哈赤最終選擇了支持多數派,進而開始限制褚英的權力,誰知褚英不知悔改,對於努爾哈赤也產生了恨意,更是公開詛咒努爾哈赤兵敗。

忍無可忍的努爾哈赤最終廢黜了褚英的儲君之位,並且最終將其處死,努爾哈赤第二次立儲也宣告失敗。

努爾哈赤第三次選擇立次子代善為自己的接班人。

代善與褚英都是努爾哈赤與佟佳·哈哈納扎青所生。代善為人寬和,戰功卓著,並且位列“四大貝勒”之大貝勒,有著一定的聲望和地位。

然而,就在代善春風得意的時候,先是德因澤向努爾哈赤告發代善與大妃阿巴亥有染,引得努爾哈赤怨恨,隨後又出現了“代善虐子事情”,這兩件事情不僅讓代善名譽掃地,更是讓努爾哈赤對待山徹底失望。最終代善也被廢黜了儲君之位。

三次立儲,三次失敗,自己的弟弟和自己的兒子還搭上了性命,於是此之後,努爾哈赤選擇不再公開冊立接班人,而是確定了一整套“八和碩貝勒議政”的制度,在自己死後由眾貝勒共同推舉的方式,選擇自己的繼承人。

“繼朕而嗣大位者,毋令強梁有力者為也。以若人為君,懼其尚力自恣,獲罪於天也。且一人縱有知識,終不及眾人之謀。今令爾八子,為八和碩貝勒,同心謀國,庶幾無失。爾八和碩貝勒內,擇其能受諫而有德者,嗣朕登大位。若不能受諫,所行非善,更擇善者立焉。擇立之時,若不樂從眾議,怫然變色,豈遂使不賢之人,任其所為耶!”

根據努爾哈赤的說法,在他去世後,由八位和碩貝勒共同推舉新汗,並且監督新汗的施政,至於這“八和碩貝勒”究竟是誰,歷史上沒有確定的答案,特別是除了“四大貝勒”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之外的“四小貝勒”,不過按照當時的情況,應該是在努爾哈赤掌握兵權的子侄孫中產生,包括德格類、阿濟格、多爾袞、多鐸、濟爾哈朗、嶽託、杜度、豪格等。與此同時,努爾哈赤還留下了一整套“八和碩貝勒”共同治理國政的方案和制度,此也被稱為“八旗議政”或者“八王議政”。

在此背景之下,努爾哈赤自然也就不會公開冊立多爾袞為自己的接班人,來破壞自己制定的“八和碩貝勒”共議新汗的制度。

我們現在熟知的“多爾袞登基,代善輔政”的說法,來自於朝鮮的史料,但是也有著眾多疑點。

朝鮮的史料中記載努爾哈赤曾在生前對代善留下了遺言,要代善支持多爾袞。

九王子(多爾袞)應立而年幼,汝可攝位,後傳於九王。

而從努爾哈赤生前的一些列安排中,也可看到一些端倪。他將自己親領的兩黃旗中,分給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每人15牛錄,其餘20個牛錄自己統帥做親軍,同時努爾哈赤還明確的指示阿濟格統領鑲黃旗,多鐸統領正黃旗,自己死後統帥的親軍全給多鐸。同時努爾哈赤將鑲白旗旗主杜度調至鑲紅旗下,據推測是努爾哈赤有意將鑲白旗賜給多爾袞。

如果真的能按照如此執行,那麼多爾袞兄弟將成為當時後金朝堂上最為強勢的政治力量,並且加上代善及其兩紅旗的輔佐,汗位將無比穩固。

但是最終,代善在其兩個兒子嶽託和薩哈廉的勸說下,放棄了對於多爾袞的支持,轉而支持皇太極,進而打破了努爾哈赤的計劃,最終多爾袞不僅無緣汗位,自己的母親也被逼殉葬。

但是如果看這份史料和後來皇太極與多爾袞兄弟的關係,便發現有著可疑之處。

首先,如果皇太極真的是搶奪的多爾袞的汗位,在其繼位之後,並沒有對多爾袞三兄弟趕盡殺絕,反而是委以重用,特別是多爾袞,不僅被任命為旗主貝勒,後來更是被奉為和碩睿親王,位列“四大親王”之列。想想阿敏和莽古爾泰的結局,如果努爾哈赤真的是傳位給多爾袞,皇太極不會以如此態度對待他。

其次,如果真的如此,皇太極不僅與多爾袞有奪位之恨,更是與其三兄弟之間有殺母之仇,可是反觀三兄弟在皇太極在位期間對其是忠心耿耿,並沒有僭越之心,皇太極去世後除了豪格,其他皇太極的子嗣及其後宮也沒有進行為難,這也頗為奇怪。

所以,努爾哈赤是否真的有這樣的遺言和這樣的傳位安排,確實需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與此同時,我們還應該考慮到另外兩個重要的因素。

一個是年齡。多爾袞當時只有十多歲,相較於年長很多的其他貝勒,他還只是個孩子,沒有任何的政治經驗和政治手段。

另一個是軍功。多爾袞還沒有上過戰場,必然會招致功勳卓著的“四大貝勒”的不服,如何處理與自己的這些兄長之間的關係,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如果將時間倒回到兩百多年前,朱元璋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孫子建文帝朱允炆,之後便發生了“靖難之役”,不就是一個年齡小、能力弱且沒有影響力的小皇帝,壓制不住他那些功勳卓著的叔叔們,才產生了如此悲劇麼,努爾哈赤不能想不到這一點。

綜上所述,我們簡單總結一下。努爾哈赤對於大妃阿巴亥的三個兒子的喜愛是毋庸置疑的,不僅僅是多爾袞,包括阿濟格和多鐸,甚至有人推測,努爾哈赤將汗位傳給多鐸的可能性甚至要超過多爾袞,這一點也是有可能的。但是這都需要努爾哈赤多活很多年,一方面要培植多爾袞等人的聲望,另一方面要幫助其積累能力和軍功,這樣才能完成權力的順利交接,不然的話將多爾袞等人放在汗位上,非但不能鎮住“四大貝勒”等人,多爾袞很有可能會成為下一個朱允炆。

相比之下,我更認為努爾哈赤當時並沒有選擇多爾袞作為自己的接班人。

其一,自己已經確立了“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的制度,不會輕易進行推翻。

其二,多爾袞年齡尚小,僅僅是對阿巴亥的愛屋及烏,既看不出能力,也看不出發展,立多爾袞太過於武斷,並不像努爾哈赤的風格。

其三,多爾袞沒有軍功,必然招致其他貝勒的不滿。

其四,就是多爾袞的母親阿巴亥的殉葬,既有努爾哈赤的原因,也有四大貝勒的原因,這些都顯示了阿巴亥的某些政治野心。

而這些原因都使得努爾哈赤在生前沒有選擇,更確切的說是不能將多爾袞立為自己的接班人。

努爾哈赤為何不選擇多爾袞作為繼承人?

與此同時,我們還應該考慮到另外兩個重要的因素。

一個是年齡。多爾袞當時只有十多歲,相較於年長很多的其他貝勒,他還只是個孩子,沒有任何的政治經驗和政治手段。

另一個是軍功。多爾袞還沒有上過戰場,必然會招致功勳卓著的“四大貝勒”的不服,如何處理與自己的這些兄長之間的關係,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如果將時間倒回到兩百多年前,朱元璋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孫子建文帝朱允炆,之後便發生了“靖難之役”,不就是一個年齡小、能力弱且沒有影響力的小皇帝,壓制不住他那些功勳卓著的叔叔們,才產生了如此悲劇麼,努爾哈赤不能想不到這一點。

努爾哈赤為何不選擇多爾袞作為繼承人?

綜上所述,我們簡單總結一下。努爾哈赤對於大妃阿巴亥的三個兒子的喜愛是毋庸置疑的,不僅僅是多爾袞,包括阿濟格和多鐸,甚至有人推測,努爾哈赤將汗位傳給多鐸的可能性甚至要超過多爾袞,這一點也是有可能的。但是這都需要努爾哈赤多活很多年,一方面要培植多爾袞等人的聲望,另一方面要幫助其積累能力和軍功,這樣才能完成權力的順利交接,不然的話將多爾袞等人放在汗位上,非但不能鎮住“四大貝勒”等人,多爾袞很有可能會成為下一個朱允炆。

相比之下,我更認為努爾哈赤當時並沒有選擇多爾袞作為自己的接班人。

其一,自己已經確立了“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的制度,不會輕易進行推翻。

其二,多爾袞年齡尚小,僅僅是對阿巴亥的愛屋及烏,既看不出能力,也看不出發展,立多爾袞太過於武斷,並不像努爾哈赤的風格。

其三,多爾袞沒有軍功,必然招致其他貝勒的不滿。

其四,就是多爾袞的母親阿巴亥的殉葬,既有努爾哈赤的原因,也有四大貝勒的原因,這些都顯示了阿巴亥的某些政治野心。

而這些原因都使得努爾哈赤在生前沒有選擇,更確切的說是不能將多爾袞立為自己的接班人。

努爾哈赤為何不選擇多爾袞作為繼承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