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御泥坊的招股書和年報看電商運營

御泥坊(御家匯)的公開信息我看了兩遍了,我對它的營銷與運營感興趣,所以記錄一些與電商運營有關的心得。

1,有一個非常主打的品類是非常重要的!

17年度,就產品來說,主打的貼式面膜銷售額是11.4億,接下來的非貼式面膜,就1.1億了,差了1個數量級!渠道也是,天貓的規模近6億,淘寶C店,哪怕是御泥坊品牌,也就3000多萬了,再差1個數量級。

這個的啟發是什麼呢?最近剛看《波士頓戰略觀點》,BCG認為最重要的戰略指標是規模,一個能在細分市場建立起最大份額的企業,就能獲得第二名、第三名都不具有的競爭優勢。這也是“蘭徹斯特法則”的商業應用。所以,為什麼很多公司不賺錢,燒錢求增長?搶規模。為什麼京東、亞馬遜能熬住十幾年不盈利?搶規模。只有在一個增長的市場裡儘可能搶到規模,等到市場增長趨緩,開始收割的時候,你才是能割到東西的那一個。而規模在第三、四名的公司,因為沒有建立起競爭優勢,只能忍受“賺不到錢,又死不了”的境地。那麼第五、第六名呢?抱歉,全死了。(自行搜索“三四律”)

且不說產品、渠道,再看品牌。整個御家匯公司,70%的銷量全靠御泥坊支撐,約11.4億營業額。第二名的品牌小迷糊是2億,再差一個數量級。

御泥坊在純天然的貼式面膜這個領域佔據了優勢,搶到了份額,於是,理所當然地,幾乎所有公司都會開始進行擴張,比如陸續進入青春IP領域(小迷糊),男士領域(師夷家)等,但和御泥坊都不可同日而語。我們可能會認為,因為御泥坊做得早,因而如此,但本質上是御泥坊在細分領域建立了優勢,當它擴展到另一片戰場的時候,卻面臨著更有優勢的品牌的競爭。

所以應驗了那句話:“三分靠運營,七分靠選品。”一個電商品牌,一定不能急匆匆地有什麼就賣什麼,而是仔細調查市場,選擇一個自己有優勢的領域進入才行。

2,御泥坊的營銷方法

因為規模夠大,所以公司能夠承擔幾百萬甚至幾千萬的廣告費,攤到每件產品上的費用就小了,所以這也是搶規模的意義。但是,最大頭的投入還是能直接產生銷售的平臺推廣費,約佔銷售額的12.27%左右,方式依然還是傳統的打法,如直通車、鑽展、聚划算、品銷寶。據披露,平均獲客成本是13元。

再細分了看,御泥坊的品牌效應是很明顯的,因為成本控制得非常好。最主流的推廣方式還是直通車,17年花費了3000多萬元,淘系平臺(天貓+淘寶)的營業額約6.15億,這樣算下來,也只佔營業額的5%。其次是鑽展,近2000多萬元。如果不算進天貓佣金,御泥坊花在淘系平臺上的錢也佔了營業額的12.66%。

可見,品牌是御泥坊的核心資產,在品牌推廣上花再多錢也不過分,一個大牌已經這麼有名,依然花12.66%的比例去推廣,我斗膽做個預測,如果御泥坊尚不是十幾個億的大品牌,而是剛開始創業,幾百幾千萬的話,因為還沒有規模效應,推廣費用估計能佔到營業額的15%左右。我想起之前見過的一個電商團隊,剛開始做半年,廣告推廣佔比10%就嗷嗷叫。所以,並不是說御泥坊做大了,才有錢推廣,而是人家肯推廣,才能做大。

3,從2018年的年報看運營

2018年,整個公司的營業額是22.45億,一半依然靠主打產品貼式面膜撐起來,毛利率大約在50%。但是,這個毛利率是把人工也攤進去的,我們通常理解的毛利就是扣掉產品製造成本而已,如果這麼看的話,公司的毛利率其實有75%左右。

資產負債表比較簡單,作為電商公司,最大頭的項目必然是存貨,壓了5.7億元,其次是保留足夠量的現金,4.63億元。於是我算了一下,它的存貨週轉率是1年4次,也就是一次備貨3個月的量。現金也要準備夠,差不多是營業額的20%的量,才能保證足夠的週轉。

營業利潤率最能客觀反映公司的真實盈利能力,這個數字是7%,而毛利率是51.66%。也就是說,公司賣出了100塊錢的貨,扣掉生產方面的支出,留下來的錢是51.66元。但公司還要管理,推廣,運營,這些費用扣掉,只剩7元。那麼,中間花掉的這些錢,就是45塊錢左右(我只想研究他們的運營,原諒我四捨五入,方便分析)。這些錢怎麼花呢?這部分的研究最能看透一家電商公司的運作。

大頭必然是銷售和管理。在這45塊錢裡,38塊錢用於營銷推廣,但排第二的管理費用,只用掉了5塊錢。所以說,零售、品牌、電子商務,都不能停止營銷方面的工作。

前面提到了,這38塊錢裡,大概12.66元拿去做了最直接的平臺推廣(直通車、鑽展),但御泥坊雖然有品牌效應,也依然沒有停止對品牌的維護,裡面還拿了10塊錢做品牌方面的營銷,比如廣告,IP等不會帶來直接銷售,但有助於提升品牌形象的活動。

結論:

做淘品牌,一定是“三分靠運營,七分靠選品”,選定一個有前景的細分市場很重要,“爆款”不是因為做得早,而是因為一開始的選擇就決定了這裡面會出爆款;不能節省營銷、廣告的投入。


從御泥坊的招股書和年報看電商運營

圖文無關


林昌華,領君資本合夥人,和君商學院福建班主任,廈門大學經濟學碩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