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你的外界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你"這個人

心理學家:你的外界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

最近在寫一篇文章的時候,突然對《心經》裡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有感悟。

對於這句話,我可以換個說法,問題即是答案,答案即是問題。問題不離答案,答案不離問題。

對於這句話可能不太好理解。

我來解釋一下。

問題即是答案,答案即是問題。我們所有的問題,其實答案就在裡面。只要你把問題弄懂,答案就自然出來。

就像我們做數學題一樣。一個題目告訴你已知和未知,你只需要搞清楚這些條件的內在關聯,就知道題目該如何解答了。

相反,我看到很多學生急於作答,沒有看清楚題目,或者自以為看清楚了,所以不管他答的多好,答案肯定是錯的。

所以,問題即是答案,答案即是問題,給我啟示是,只要我們弄清楚了問題,答案就自然出來了。關鍵是如何把問題弄清楚。

其實不止是做題,我們生活中的煩惱問題同樣如此。我們之所以解不開煩惱,是因為我們根本就沒有看清楚煩惱,或者我們自以為看清楚煩惱了。就這樣,我們一直在痛苦和煩惱中打轉。

那什麼是問題不離答案,答案不離問題。

沒有問題,哪來的答案。沒有答案的問題,又怎麼能稱為問題呢?

所以這些是相輔相成,互為因果。

同樣,心經的那句我還可以改成,煩惱即是開心,開心即是煩惱。煩惱不離開心,開心不離煩惱。

怎麼理解呢?

如果我們不想要去尋找開心,哪來的煩惱?那個煩惱也不能稱之為煩惱。所以,想要開心就生煩惱。所以說煩惱不離開心,開心不離煩惱。

同樣,沒有煩惱,你又怎麼知道什麼是開心呢?所以煩惱即是開心,開心即是煩惱。

當然,這句話我還可以改成 苦難即是好運,好運即是苦難。苦難不離好運,好運不離苦難。

這個就更好解釋了。我們古代有名的一個故事“塞翁失馬”講的不就是這個道理嗎?

福中包含禍,禍裡蘊藏福。

這個句式可以無限延伸,運用於各行各業。

在《戰勝抑鬱》書中講到,這個世界本沒有任何問題和煩惱,有問題和煩惱的是這個人。換句話說,所有的問題和煩惱當下即是空。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同樣一件事,不同人卻會有不同的看法及感受。

當你放下對於問題的執取,問題就清晰了。

對於問題的解決也是同樣的思路,你只要看到問題的起因,那個執著點,那個問題自然就消失了。

最後用一個禪詩作為結尾: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

心地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