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赋的辉煌时代,继承楚辞的风格的文体,缘何在汉代发扬光大?

诗词歌赋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学中最出名的载体,诸如唐诗宋词等,不仅仅是在过去,即便是在千年以后的今天,仍然具有独到的魅力。

相比于以上传统的文体以外,赋作为一种文学创作形式,历来知道的人不是很多。事实上赋作为一种文学载体最早起源于先秦时期,而真正将他发扬光大的时代,是在汉朝的时候。

汉赋的辉煌时代,继承楚辞的风格的文体,缘何在汉代发扬光大?

辞赋因兴盛于汉代,通常被称为是“一代之文学”

明清时期,赋作为一种文体逐渐衰落,虽然也有一部分较为典型的辞赋问世,但基本上不为人所知、因此辞赋作为兴盛于汉代的一种独特文体,通常被称作是汉代“一代之文学”,其特有的创作思想,为后世文学创作有着极为积极的开拓意义。

先秦时期辞赋起源

赋作为一种文体,起于先秦时期,而在文学创作中,实际上本身就是散文的一种,只是在创作手法上略有限定,而第一个使用赋作为文体的,是儒家著名的代表人物荀子。

汉赋的辉煌时代,继承楚辞的风格的文体,缘何在汉代发扬光大?

荀子作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同时也开创了赋作为一种文体

先秦时期兴起的诸子百家诸多流派,都有其基本的思想,而传播这些思想的载体便是散文。荀子在阐明道理的同时,特别追求文章结构风格,句式整齐划一。通过荀子,赋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被大众熟知并接受。

赋的诞生,整体结合了诗与散文的主要特点,他除了讲究原先散文说理性的特点,本身还蕴含了一种浪漫的思想感情,这种浪漫也造就了先秦时期辞赋家颇具感性的性格,他们用赋这样一种手段,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绪。譬如屈原、宋玉等,他们无一不是先秦时期辞赋大家的代表人物。

汉赋的辉煌时代,继承楚辞的风格的文体,缘何在汉代发扬光大?

屈原、宋玉作为辞赋大家,其特有的浪漫主义为汉代所继承

至汉代,深受荀子的影响,辞赋句式大多都以四或者六字,并追求骈偶句式。而人们对赋的认识与先秦时期又有不同,最大的特点在于,将流传于战国时期楚国代表人物屈原、宋玉等人的楚辞也被归类为赋,因此后世也称赋为辞赋,楚辞成为汉赋渊源之一。汉赋充分吸纳了楚辞在创作中雄奇瑰丽的想象为特点,以至于形成独特的风格。至汉消亡以后,汉赋的特点也随之一并消亡。

汉代辞赋的开端

(1)骚赋

汉代初期辞赋最大的特点就是,风格偏向于楚辞居多。其最大的特质就是在文章句子末尾,都会加上类楚辞的“兮”字。汉初贾谊《吊屈原赋》是具有的代表性的作品,创作于汉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此时的贾谊由于刚刚被贬官,因而郁郁不得志,他借屈原的遭遇,来诉说自己愁苦愤懑的情绪。

这种借助古人的遭遇,来自身情感的赋体,在当时开创了先河。

汉赋的辉煌时代,继承楚辞的风格的文体,缘何在汉代发扬光大?

贾谊的《吊屈原赋》是汉初期经典的辞赋代表作

而这一时期的辞赋创作,也都采用了类似楚辞的创作,以至于与楚辞之间难以分辨。比较典型的还有枚乘,他本人也是

汉初时期有名的辞赋大家,他的赋体创作,同样是借鉴了楚辞的创作方式,不过越贾谊吊屈原赋借助古人经历不同,枚乘的代表作《七发》本身是一则想象的故事,真实中并不存在,但想像的故事更能发挥个人主观思想,同样由于枚乘的贡献,后来辞赋创作者甚至将《七发》看做一个单独的文体进行效仿,被人们称之为是“七体”。

(2)大赋

大赋的风格实际上也是继承于枚乘大赋,顾名思义,就是指篇幅较长的辞赋。自先秦时期诞生赋一直到汉初期,篇幅大多都不是很长,枚乘的代表作《七发》除了本身是骚赋的一种外,也开创了大赋时代的到来。

汉赋的辉煌时代,继承楚辞的风格的文体,缘何在汉代发扬光大?

司马相如(约前179年—前118年),汉代辞赋大家

而大赋所处的时代,正是西汉国力蒸蒸日上,发展至顶峰的关键时期,社会风气的逐渐开放,也使得辞赋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发扬光大,而这一时期大赋在创作上,逐渐脱离了楚辞的限制(比如每句后面加“兮”字)。

汉赋的辉煌时代,继承楚辞的风格的文体,缘何在汉代发扬光大?

子虚赋、上林赋是大赋的经典代表作,极大的影响了汉代大赋的创作

最典型的大赋,是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是汉代大赋的经典代表作,司马相如也被人们称之为是汉代赋论大师,其文章主要表现辞藻华丽。作为一个辞赋大师,司马相如似乎更注重文章上美学的感受,尤其是在汉代国力空前的时代里面,表现更加淋漓尽致。

汉赋的辉煌时代,继承楚辞的风格的文体,缘何在汉代发扬光大?

左思的《三都赋》一度造成洛阳纸贵的情况,可见文采之出众

而上林赋、子虚赋也成为后来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创作提供了范例。大赋的时代特点,在司马相如的影响下,流传十分深远,之两汉终结,两晋时期也多有继承下来汉代大赋的特点,比如最典型的左思的《三都赋》,以至于当时传抄该文形成一种独特的社会风气。

(3)小赋

汉代最为兴盛时期,是大赋最流行的时代,虽然诞生了不少经典的辞赋作品,当比较来看,创作辞赋的数量虽多,但经典匮乏。具体原因在于当时人可以模仿大赋这种辞藻华丽的创作风格,反而使得文章本身失去了原有的创作意义。

汉赋的辉煌时代,继承楚辞的风格的文体,缘何在汉代发扬光大?

汉代统治者奢靡浮华的生活,为辞赋的创作提供了空间

由于时代的繁华,使得统治者之间耽于享乐,奢靡浮华的风格,也严重影响了辞赋的创作,而由于下层缺少晋升上层的通道,使得当时读书人莫不以辞藻华丽的文风来称颂,以便达到自己晋升的目的。使得在西汉末期到东汉初期,由于战乱使得散体大赋创作衰落,有一段时期还出现了以骚赋为主的辞赋盛行的场景,使得在大赋盛行的时代,原本已经作为旁支的骚赋重新焕发生机。

汉赋的辉煌时代,继承楚辞的风格的文体,缘何在汉代发扬光大?

张衡《归田赋》

但在逐渐的创作过程中,以抒发情感的小赋登上了历史舞台,小赋虽然也崇尚华丽的辞藻,但是却没有大赋堆砌的特点,其具备短小精干、语言简练的风格,很快受到了当时创作者的喜爱,而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张衡的《归田赋》,是大赋转向小赋的代表作品。

辞赋兴衰和时代背景关系

辞赋的特点反应和历史的发展不无挂钩,实际上在汉赋发展的过程中可以看出,统治者的作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司马相如创作的上林赋、子虚赋也是为统治者服务的,尤其是这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汉武帝,他对司马相如的文章十分赏识,是他不断创作的动力源泉。而在其后,也有不断为了自身地位晋升,而积极从事辞赋创作的人。

汉赋的辉煌时代,继承楚辞的风格的文体,缘何在汉代发扬光大?

汉武帝对司马相如的喜爱,促进他在赋的创作上发展

随着汉代的衰亡,辞赋的影响力也逐渐衰落,尤其是以汉赋为主的文学创作形式,逐渐的被其他文体所取代。唐宋时期的赋以骈体为主,多用于科举考试的文章创作中,并衍生出律赋不仅仅讲究句式对偶,甚至还要求韵律统一。直至明清时期,逐渐成为定式,而骈体的风格,也为八股文的诞生打下坚实基础。而相对于骈赋的是文赋,同样也是兴盛于宋代,他最大的特点是不像骈赋一样,讲究句式的对偶,是唐宋时期古文运动代表产物,成为后来散文创作的诸多流派提供了创作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