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风骚《诗经》与《楚辞》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些美丽动人的诗句,在我们初中时期就被园丁老师灌输给我们。从那时起,我们对诗歌有了朦朦胧胧的认知。古人的话语含蓄的,而在表达情感这方面,通过《诗经》表达的奔放而热情。

千古风骚《诗经》与《楚辞》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共有305篇,另有6篇苼诗有目无辞。其收集了西周到春秋时代的大部分诗歌,最后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编订成书。《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如此庞大的诗歌数量,以及其各种各样的作者,是谁把这些诗歌收集整理,以供后人欣赏的呢?

千古风骚《诗经》与《楚辞》


因为历史上没有其收集人记载,所以众说纷纭。汉代人认为周代有专门的采诗之官到民间,采集能够反映人民生活状态、情感生活的作品。还有汉人认为《诗经》经过了孔子的删订,事实上,在孔子那个时代之前,已经有与其相似的“诗三百篇”的存在。如果说孔子对《诗经》的某些地方进行过加工整理,那也不无可能。但如果说由他删选那我是不相信的。

千古风骚《诗经》与《楚辞》


《诗经》就整体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都说诗歌来源于生活,通过《诗经》,可以带领我们去了解那个年代的种种。可是《诗经》经历过一次磨难,那就是秦始皇焚书坑儒,其中就有《诗经》。汉初,说诗的有鲁人申培公,齐人辕固生和燕人韩婴,合称三家诗。齐诗亡于魏,鲁诗亡于西晋,韩诗到唐时还在流传,而今只剩外传10卷。现今流传的诗经,是毛公所传的“毛诗”。

千古风骚《诗经》与《楚辞》


《诗经》反应的大致是北方的自然人的人文风貌。那么在那时的南方,又有一种怎样的人文情怀呢?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如此大气而又磅礴的诗句,出自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中。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其主要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西汉末年,刘向将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承袭屈原、宋玉的作品汇编成集,计十六篇,定名为《楚辞》。

千古风骚《诗经》与《楚辞》


在我的学习生涯中,高中是接触《楚辞》最多的阶段,其中以屈原的作品为最。屈原在其作品《离骚》中,所展现的家国情怀让人深深震撼。从诗中,我读到了爱国诗人勇于为了国家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的意志;读到了其被王公贵族们反对和诬陷的无奈;读到了屈原因国破家亡时的绝望。

在了解屈原的生平与遭遇时,让我感到了愤愤不平。一位优秀的、有能力、有知识的爱国主义者因为小人的陷害与谗言而最终使他热爱的国家沦陷。这是一种多么大的悲哀,看着自己最爱的国家一步步走向灭亡,有救治的方法却没有人采纳。屈原的《离骚》包含着他的感情十分强烈,他的苦闷、哀伤因诗而抒发。因此形成了诗歌形式上回旋复沓的特点,是他思想感情发展规律的反应。

千古风骚《诗经》与《楚辞》


在中国的文学史上,《诗经》与《楚辞》对真、善、美的共同追求,影响了中国文学的发展,故其共为词章家的百世不祧之祖。《诗经》中简短精炼的诗歌时常让人挂在嘴边,其中对美好爱情的追求、以及对女子的追求语句,至今仍被许多追求者献于心悦之人。而《楚辞》中的许多诗句,让虽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也不时激起满腔热血,以及对屈原的这一伟大爱国诗人的无限缅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