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歷史上物理學家地位最高?牛頓、愛因斯坦,其他化學家為什麼感覺很少提?

鴻鵠創維


在歷史上,物理學家的名聲或者說是地位確實是比化學家,生物學家大那麼一點的,這不免讓我們感到好奇,為什麼同樣都l可以稱為科學家,外在上卻有這樣的差異呢?



只要一提起科學家,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牛頓,愛因斯坦,伽利略等等,很少會想到門捷列夫,李比希,拉瓦錫,孟德爾等科學家。難道是說化學家比物理學家對世界作出的貢獻少嗎?很顯然,不能這樣說,化學與我們人類的生活也是密切相關的,化學方面的進步也同樣能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


那麼物理學家好像比化學家更出名,原因到底在哪裡呢?

首先,物理學研究領域更廣泛,與我們人類社會更貼近,一切已知的未知的都是物理學研究探索的內容。比如,量子力學,光學,引力學等等,再比如,物理學的研究小到分子,原子,夸克等,大到太陽系,銀河系,以及整個宇宙等。


其次,物理學還有理論物理,這在一定程度上不僅促進物理學的發展,還對整個科學界,包括化學,天文學等有促進作用。可以說,化學就是以物理學為基礎的學科。並且物理學的思想與方法不僅有價值於物理學本身,而且對整個自然科學都是有價值的,比如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的科學家中,有極大多數都是有物理學的背景的。這是從物理學與化學在自然科學方面的地位來說的,從這方面,也間接說明了以上原因。




最後,物理學作為自然科學的帶頭學科,其注重探索創新,它研究的是物質運動最一般的規律和物質的基本結構,為目前最精密的一種自然學科。


物理學方面的一次重大突破就足以帶動世界的一次巨大變革。比如世界上三次工業革命的發生。但化學界的重大突破還未有如此之大的轟動,這也是物理學家比化學家更出名的原因之一吧!

好啦,以上就是我對於這個問題的看法。感謝大家的閱讀!


阿菜科普


如果要評選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科學家,牛頓和愛因斯坦可以坐穩前兩位,而且他們二位之後還有麥克斯韋、伽利略等物理學家可以穩居在前十名之內,並且也有能力進入前五名的行列。其他領域中能夠和伽利略並列的,化學領域只有門捷列夫,生命科學領域有達爾文,巴斯德也可以算進去。物理學家在這個名單中的確是大出風頭。

你或許會想到很多原因,諸如物理學是最龐大的一門學科;物理學為技術的進步注入了最多的理論來源;物理學為推動人類文明的進程發揮了巨大作用……這些並不是關鍵。最關鍵的在於,能夠排在最前面的幾位物理學家可以用科學的語言數學去描述宇宙,他們給出的不是唯象的理論,而是高於唯象的理論構架。這裡我以幾位科學家為例說明一下。

開普勒從他老師第谷那裡接手了行星的觀測數據,利用他的數學才能發現了行星運行的三大定律。這是人類認識史上的大事,人類居然能夠找出天上物體遵循的規律,開普勒憑此就可以成為偉大的天文學家。在一些科學家排名中,開普勒的名字經常出現在十幾位上。但是和牛頓比起來,開普勒就要退回到下一層境界。

牛頓的三大定律及萬有引力定律寫在了《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中,他給出了宇宙中萬物運動所遵循的規律,這是包羅萬象的理論,用數學方程就可以計算出物體的運動情況。萬有引力定律不僅可以推導出開普勒定律,也能夠預言未知的天體,並且還能夠在今天指揮著衛星、飛船的發射。開普勒三定律就屬於唯象的理論,只看到是這個樣子,不知道為什麼是這個樣子。牛頓的理論就能夠告訴你為什麼是這個樣子。

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給出了用磁生出電的具體方法。法拉第發明了發電機,將人類帶進了電氣時代,但是他的磁生電也只是唯象的東西,不知道為什麼那樣做可以生出電。麥克斯韋給出了數學方程,四個簡單的方程將宇宙中所有的電磁現象全部包羅進去,不僅知道為什麼磁能生成電,也能夠推導出歐姆定律、安培環路定律等等,並且還可以用此預言新的東西。這就是麥克斯韋的偉大。在麥克斯韋的功績面前,法拉第、安培、庫倫、奧斯特等人的工作都要排在後面。

門捷列夫發現了元素化學性質週期性的變化規律,並給出了元素週期表,這是非常了不起的功績,有人說這樣的功績可以和相對論相提並論。這項成就能夠算得上是化學領域最重要的科學成就,但和相對論還是不能比的,因為元素週期律還只是唯象的理論。在量子力學逐步發展起來後,電子軌道的概念被拋棄了,用量子力學可以更好地解釋原子。用元素週期律不能解釋汞在常溫下是液態,用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就可以給出解釋。

物理學可以用數學的語言將規律呈現出來,用數學計算可以知道這個物種為啥長成這個樣子嗎?生命科學也需要數學的語言,《生命科學的數學原理》尚未有人給出,如果有一天有人完成了這樣的鉅著,能夠用數學工具去計算生物的性狀,他就會是能夠和牛頓平起平坐的偉大科學家。


刁博


這個問題前兩天我恰巧跟一位化學教授討論過。

我寫了一篇關於牛頓的文章,說牛頓特別牛,在數學、力學、光學和天文學都是宗師級別的水平。按其他科學家對他的評價,就是在人類科學的兒童期,他建立了世界的體系。


萊布尼茨為了微積分跟牛頓打了一輩子的架,但萊布尼茨非常中肯地說:在牛頓之前,數學界所有的工作加起來都不如牛頓一個做的多。


萊布尼茨作為17世紀的亞里士多德,最有名的數學家和哲學家,又是牛頓的敵人,講牛頓,應該是非常客觀,絕對沒有半點誇張。


即便到現在,我們大學學的數學也還主要是微積分,我們的世界解釋體系還在牛頓的理論之內。


這是數學,更不用說力學和天文學了,牛頓三定律、萬有引力。人們第一次發現,世界運行是有規律的,符合一定規則的。比如,人們就根據引力的規律算出了海王星的位置,根據牛頓定律,人類把火箭送到了天上。人類的力量一下子就強大了很多。所以,伏爾泰稱讚牛頓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他用真理的力量來統治我們的頭腦。

第二個最偉大的科學家當然是愛因斯坦,他揭示的質量與能量的關係,解釋了恆星的形成、發光和死亡,黑洞也是他預言的,原子彈也是根據這個質能方程製造出來的。引力波也是愛因斯坦的預言。去年最大的科學發現是發現了引力波,今年最大的科學發現是拍攝了第一張黑洞的照片,這些都是在驗證愛因斯坦的理論。


還有量子理論,相對論,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動了量子理論的發展,我們在高速、微觀等方面的研究全部逃脫不了量子理論和相對論的範疇。而且相對論、量子理論對哲學層面的影響也非常大,大家考慮了時間旅行、多宇宙、多歷史等各種看起來很奇思妙想的事情,這些都是嚴密的物理理論帶給咱們的。

至於化學,我跟那位化學教授討論。因為牛頓雖然在剛才說的那些方面做了傑出的貢獻,但可能不是他花時間最多的方向,他花時間最多的是鍊金術。牛頓想要找到物質世界的規律。我說,牛頓時代缺乏好的實驗條件,比如高壓、高溫,如果這些有的話,估計他能把化學玩成花。


那位教授說,在牛頓時代,甚至更晚,化學機更多是需要經驗和試錯的一個勞動密集型行業,沒有產生能指導世界萬物或者預言什麼的普遍性理論。而到了晚期,化學就是物理了。到了量子化學時代,化學的數學要求才變得高。

像居里夫人、盧瑟福等至少有10多位物理學家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尤其盧瑟福,他一向認為世界上只有兩種科學,一種是物理,一種是集郵(stamp collection)。等他知道自己獲了化學獎,他極為驚訝,說,我是物理學家,怎麼會得化學獎?居里夫人也是物理學家,但她開創了放射化學這個方向。


所以,化學界沒有產生極有影響力的科學家。


五道口的顏學姐


化學、生物、數學等科學領域,有很多名人知名度不在牛頓等人之下,只是你沒想起來罷了。

比如說,化學領域的諾貝爾,全世界都找不出來幾個沒聽過他大名的吧?還有我們中國的侯德榜,學化學的人一定是如雷貫耳。

生物領域,達爾文的進化論,物種起源,這些東西從初中就開始學習,進化論的普及度,也不在牛頓力學之下。

然後數學領域,我們中國數學界的驕傲,華羅庚、陳景潤。世界範圍內,高斯、歐拉、歐幾里得,這些名字,就算沒學過高等數學的人,也多少聽過他們的大名。還有你提到的牛頓,也是一個偉大的數學家。



一碗開心鴨


老愛老牛算老幾,

他同老揚無法比。

二位碩果堆成山,

不如老揚放個屁。


饒強711


為什麼說歷史上物理學家地位最高,其他領域很少被提?

如果要評選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科學家,牛頓和愛因斯坦可以坐穩前兩位,而且他們二位之後還有麥克斯韋、伽利略、特斯拉等物理學家可以穩居在前十名之內。其他領域中能夠和伽利略並列的,化學領域只有門捷列夫,生命科學領域有達爾文,巴斯德也可以算進去。物理學家在這個名單中的確是大出風頭。

你或許會想到很多原因,諸如物理學是最龐大的一門學科;物理學為技術的進步注入了最多的理論來源;物理學為推動人類文明的進程發揮了巨大作用等等,但這些並不是關鍵。最關鍵的在於,能夠排在最前面的幾位物理學家可以用科學的語言數學去描述宇宙,他們給出的不是唯象的理論,而是高於唯象的理論構架。這裡我以幾位科學家為例說明一下。

開普勒從他老師第谷那裡接手了行星的觀測數據,利用他的數學才能發現了行星運行的三大定律。這是人類認識史上的大事,人類居然能夠找出天上物體遵循的規律,開普勒憑此就可以成為偉大的天文學家。在一些科學家排名中,開普勒的名字經常出現在十幾位上。但是和牛頓比起來,開普勒就要退回到下一層境界。

牛頓的三大定律及萬有引力定律寫在了《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中,他給出了宇宙中萬物運動所遵循的規律,這是包羅萬象的理論,用數學方程就可以計算出物體的運動情況。萬有引力定律不僅可以推導出開普勒定律,也能夠預言未知的天體,並且還能夠在今天指揮著衛星、飛船的發射。開普勒三定律就屬於唯象的理論,只看到是這個樣子,不知道為什麼是這個樣子。牛頓的理論就能夠告訴你為什麼是這個樣子。

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給出了用磁生出電的具體方法。法拉第發明了發電機,將人類帶進了電氣時代,但是他的磁生電也只是唯象的東西,不知道為什麼那樣做可以生出電。麥克斯韋給出了數學方程,四個簡單的方程將宇宙中所有的電磁現象全部包羅進去,不僅知道為什麼磁能生成電,也能夠推導出歐姆定律、安培環路定律等等,並且還可以用此預言新的東西。這就是麥克斯韋的偉大。在麥克斯韋的功績面前,法拉第、安培、庫倫、奧斯特等人的工作都要排在後面。

門捷列夫發現了元素化學性質週期性的變化規律,並給出了元素週期表,這是非常了不起的功績,有人說這樣的功績可以和相對論相提並論。這項成就能夠算得上是化學領域最重要的科學成就,但和相對論還是不能比的,因為元素週期律還只是唯象的理論。在量子力學逐步發展起來後,電子軌道的概念被拋棄了,用量子力學可以更好地解釋原子。用元素週期律不能解釋汞在常溫下是液態,用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就可以給出解釋。

物理學可以用數學的語言將規律呈現出來,用數學計算可以知道這個物種為啥長成這個樣子嗎?生命科學也需要數學的語言,《生命科學的數學原理》尚未有人給出,如果有一天有人完成了這樣的鉅著,能夠用數學工具去計算生物的性狀,他就會是能夠和牛頓平起平坐的偉大科學家。

化學家研究的對物理學家研究的內容幫助不大,而物理學家尤其是基礎物理,只要研究有所突破,因為是基礎,其他科學都要以此基礎來更深入的研究問題。就像化學研究到一定層次需要的就是量子力學的計算。

因為化學的本質還是物理,原子分子的分離與結合,說到底還是物理規律。


小馬談古今


如果在大街上隨便抽一個人讓他說出幾位科學家名字的話,愛因斯坦和牛頓以及霍金三個人的名字是幾乎肯定要被“脫口而出”的


牛頓被蘋果砸中腦袋悟出萬有引力定律雖然是個編出來的故事,愛因斯坦小時候反應遲鈍數學不好雖然也是個編出來的故事(事實上德國1分就是滿分,而且愛因斯坦小時候就掌握微積分了),雖然愛因斯坦和牛頓的故事都是假的,但霍金確確實實是身殘志堅的知名物理學家以及科普大師。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提起科學家這個職業腦自己蹦出來的大部分都是物理學家, 在一系列“知名科學家”評選活動中牛頓和愛因斯坦經常是輪流坐莊,緊跟在他們後面的往往也是麥克斯韋和玻爾等物理學家同行。

在我們都知道科學家這個職業中有物理學家,化學家,生物學家等等分支的情況下,為什麼物理學家的“出鏡率”如此之高呢?

答案其實很簡單,就是因為物理學對人類文明的影響和貢獻最大,並且物理學和其他學科的交叉性有時候也很強,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當年送給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一副字“仰觀宇宙之大,俯察粒子之微”就完美概括了物理學的研究範圍。

歷次工業革命都是靠物理學作為支撐的,從載人登月到觀測黑洞再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物理學,而物理學的突破往往也會帶動其他學科的突破。

其實化學家和生物學家不是不重要,而是因為出名的人物太少,諾貝爾獎設立者是一個化學家,元素週期表的門捷列夫也是化學家,大部分人腦子裡的生物學家則只有一個達爾文。

相比“璀璨的物理學家天團”,其他學科的代表人物往往不容易被人所銘記,但人類文明這個整體也從不會忘記他們


宇宙觀察記錄


一般來說,研究某一現象規律的學科,就顯得比研究某一現象本身的學科,要深刻的多。因為規律是一個抽象概念,而現象本身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形象概念。所以,物理就顯得就比化學要高深。

從本質上來說,物理學、神學和哲學,在研究範疇上都屬於同一檔次,他們都是為了合理的解釋某一現象的規律。只不過神學過多的賦予了神話色彩,他們把規律解釋為“天造”。而哲學更多的是,添加了人文色彩。而物理是以數學為基礎,通過計算、實驗得出的一種科學規律,所以他就比憑空猜想,要顯得比較高深、比較專業。

神學和哲學在歷史上統治人們的思想很多年,正是因為他們能解釋人們不理解的事物。隨著科學的進步,更為嚴謹的物理學逐漸代替了他們。因為物理學是經得起辯證的,而不像神學和哲學那樣經不起推敲。所以物理學家的地位很高,因為他的位置上,以前坐的是教皇,是先賢。

而化學只是物理的一個小小的分支,他的研究結果也是根據一些實驗數據得到的。對於這樣一個具有一定可控性的學科來說,物理學的天馬行空,思考深度就要高得多。

物理學經過了力學、電磁、量子力學以及天體物理等等,這些聽起來比較晦澀難懂,一般人如果不是專業,就很難理解。而人們通常對自己不理解的事物,或者難以理解的理論,就會覺得特別厲害。所以物理學也就站在了學科的頂尖。

另一方面,正是由於物理學專業性太強,一般你很少能見到或聽說身邊有搞物理的人。而身邊從事化工專業的人,但是卻比較常見。從人員比重來看,物理學業是一個高級的學科。

也正是如此,高門檻將物理學和普通人割裂開來,使得一般人見到這種高門檻的學科,就會具有崇拜的心理,這也就是所謂的“高山仰止”。


老蟲


謝邀。下面回答問題:

確實如題主所言,人們可以明顯地感覺到,在歷史上物理學家的地位要大大高於化學等其他學科的科學家。

我認為之所以會如此,根本原因在於它們在科學這一“知識體系”中所處的層次高低不同。

實際上,“科學”這個“知識體系”具有明顯的層次結構。越是高層次的學科,其覆蓋的範圍越廣,概括性越強。由於只有簡單性、抽象性才可以覆蓋複雜性、具體性,所以高層次學科必然要使用簡練而抽象的語言工具。所以就使得高層次學科的成果看來更加“高、大、上”一些。而且,高層次學科抽象出覆蓋範圍廣泛的本質性規律,為低層次學科提供指導;低層次學科依賴這種指導,遵循這些規律,開展更為具體的研究,同時又以自己的研究成果為高層次學科的抽象規律提供支持和具體、豐富的營養。

我們知道,物理學和數學、哲學都是這樣的高層次學科。物理學以研究“物質的基本性質及其最一般的運動規律,以及物質的基本結構和基本相互作用”(巜辭海》上說的)為宗旨,所以理所當然地獲得了“元科學”的地位,被稱之為科學的“基石”。處於科學體系的很高的層次。物理學的成果往往是全局性的,具有高度的簡單性與概括性,往往會覆蓋一切領域、一切發展階段和一切運動形式。而處於較低層次的其他學科,則是具體的研究各不同領域或不同發展階段或不同運動形式的物質及其規律的。化學就屬於這樣的學科。所以,歷史上物理學家比化學家更出名,是很自然的事情。

以上回答,你可滿意?


我是知足長樂一個


個人認為,按照基礎層次講,物理以數學為基礎,化學以物理為基礎,生物以化學為基礎。早期物理學家都是數學出身。因此,從發展角度來說,物理發展直接推動了化學生物的發展,當然物理受到的關注最好。另外,從學科角度,化學生物很少有確定的公式去預測事物發展,相當一部分生物化學家提出的理論試用範圍較小,因此普世性原理少,無破發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