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炸燬的遼代建築:河北易縣開元寺,太可惜了

被炸燬的遼代建築|易縣開元寺

在河北省易縣城內東北隅,有一座始建於唐代的開元寺。毀前的主要建築毗盧、觀音、藥師三殿,均為遼乾統五年(公元1105年)建築遺存。三殿東西橫列,其配列法頗為奇特。這三座相比現存遼代建築形式更加獨特,原真性也更高。有極大的建築學價值,如果保存下來會是我們教材中的範例。可惜的是在上世紀四十年代這三座遼構毀於日軍飛機炸燬。

1934年秋,中國營造學社成員劉敦楨、莫宗江、陳明達三人在進行河北省西部古建築調查的過程中尋訪了易縣開元寺,他們對寺院環境、經幢等情況及毗盧殿,觀音殿,藥師殿三座主體 建築建築進行了比較詳細的調查與測繪。一年後, 關於此行所有重要建築的調查成果,均以紀要的形式發表於《河北省西部古建築調查紀略》一文中,是極為珍貴的資料。


那麼為什麼唐宋遼金的古建如此珍貴呢?


梁思成先生一生致力於研究李誡的《營造法式》,此書頒佈的年代北宋崇寧二年(1103年),使用的年代則貫穿整個宋遼金時期,因此當然要測繪這一時期的建築實物更為重要。且唐代遺存下的古建幾乎不可尋,至今為止只有佛光寺東大殿可作教科書式範例,其他要麼結構簡單,要麼存在爭議。

其次,梁思成將斗拱作為中國古建築的精髓,即“斗拱在中國建築上的地位,猶柱式之於希臘羅馬建築;斗拱之變化,謂為中國建築之變化,亦未嘗不可”,並且認為斗拱在唐宋達到鼎盛,其後便趨於沒落,即“唐宋建築之斗栱以結構為主要功用,雄大堅實,莊嚴不苟。明清以後,斗栱漸失其原來功用,日趨弱小纖巧,每每數十攢排列簷下,幾成純粹裝飾品,其退化程度,已陷井底,不復能下矣”,他的調查研究當然也是以其推崇的建築為重心。

再次,測繪工作既是在研究,也是在保存史料,在戰亂的年代,田野調查和測繪工作必然兼有一種搶救的心態,畢竟當時保存下來的元明清建築數不勝數,宋遼金建築則不僅少,而且很多都不為人所知,時刻有泯滅的危險,今天看來,易縣開元寺便是被毀之範例。

下為劉敦楨於上世紀三十年代考察時所保存的圖文資料,及日本建築史家村田治郎1939年到易縣考察時所攝圖片。

毗盧殿始建於唐開元二十七年,重建於遼乾統五年(公元1105年) 毗盧殿殿在寺中線上,平面三間正方形,單簷九脊頂。外簷斗拱雙杪重拱計心,次間補間鋪作與轉角鋪作相聯,成為纏柱造。斗拱後尾一律偷心。殿內鬥八 藻井,下部排列斗拱,上部則於陽馬之間,以小支條,配列菱形格,當為遼代原物。簷柱及榑,斷面皆近於八角形,至為奇特。

觀音殿在毗盧殿之東,平面三間正方,單簷九脊,如毗盧殿而略低小;結構亦較簡單。斗拱在櫨鬥口內施替木以承華拱一跳,如華嚴寺海會殿及佛宮寺木塔頂層所見。

藥師殿在毗盧殿之西,廣三間梁二間單簷四阿頂。外簷斗拱雙杪偷心,跳頭僅施替木,無令拱,每間用補間鋪作一朵。其柱頭鋪作承梁栿,而補間鋪作後尾 僅承平棋藻井,兩者荷載截然分劃,不相淆亂為僅有之孤例。

劉敦楨1934年秋天的描繪當時開元寺的境況: “現在開元寺並無住持,凋落得十分可憐。中部自天王殿、地藏殿至毗盧殿,都劃歸易縣建設局。東部觀音殿,現為古物保存所收藏各種石刻的場所。西部藥師殿及附近雜屋,充保衛團團本部。後部空地,明時系僧正司廨舍。現在和寺前一大片空地,都已闢為苗圃。” 唏噓之餘,殊不知目前很多古物的遭遇也竟與之雷同。


被炸燬的遼代建築:河北易縣開元寺,太可惜了


被炸燬的遼代建築:河北易縣開元寺,太可惜了


被炸燬的遼代建築:河北易縣開元寺,太可惜了


被炸燬的遼代建築:河北易縣開元寺,太可惜了


被炸燬的遼代建築:河北易縣開元寺,太可惜了


被炸燬的遼代建築:河北易縣開元寺,太可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