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醫對瘟疫認識一

古代中醫對瘟疫認識一


小鹿醫館合作醫生

《素問·刺法論》雲:“黃帝曰:餘聞五疫之至,皆相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不施救療,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岐伯曰:不相染者,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避其毒氣,天牝從來,復得其往,氣出於腦,即不邪幹。”這裡就明確指出了瘟疫的傳染性、相似性、入侵人體的途徑及預防治療方法。

外邪侵犯人體主要有兩個途徑:皮毛和鼻腔,其中風寒等外感六淫主要從皮毛而入;而傳染性特別強的瘟疫等疫癘主要是“天牝從來”,天牝就是鼻,是從鼻腔而入。因為肺開竅於鼻,所以瘟疫之氣侵犯鼻腔後可以迅速傳到肺部,也可以逆傳心包出現神志昏迷,甚至死亡。這也就是溫病四大家之首的葉天士《溫熱論》所說的“溫邪上受,首先犯肺,逆傳心包”。

瘟疫之氣首先侵犯鼻腔,所以鼻腔就是瘟疫的第一戰場。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治未病既要未病先防,也要已病防變。所以在鼻腔用藥就成了中醫歷代醫家預防和治療瘟疫的最常用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