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医对瘟疫认识一

古代中医对瘟疫认识一


小鹿医馆合作医生

《素问·刺法论》云:“黄帝曰:余闻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不施救疗,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岐伯曰: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天牝从来,复得其往,气出于脑,即不邪干。”这里就明确指出了瘟疫的传染性、相似性、入侵人体的途径及预防治疗方法。

外邪侵犯人体主要有两个途径:皮毛和鼻腔,其中风寒等外感六淫主要从皮毛而入;而传染性特别强的瘟疫等疫疠主要是“天牝从来”,天牝就是鼻,是从鼻腔而入。因为肺开窍于鼻,所以瘟疫之气侵犯鼻腔后可以迅速传到肺部,也可以逆传心包出现神志昏迷,甚至死亡。这也就是温病四大家之首的叶天士《温热论》所说的“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瘟疫之气首先侵犯鼻腔,所以鼻腔就是瘟疫的第一战场。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治未病既要未病先防,也要已病防变。所以在鼻腔用药就成了中医历代医家预防和治疗瘟疫的最常用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