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酒的前身华茅、王茅、赖茅,这3个,究竟是什么关系?


茅台酒的前身华茅、王茅、赖茅,这3个,究竟是什么关系?

解放初期,政府把王姓、华姓、赖姓三家烧坊合并成茅台酒厂,也就是俗称的王茅、华茅、赖茅。在历史上,这三家酒坊有什么不同?他们之间又有怎样的纠葛?

华茅


茅台酒的前身华茅、王茅、赖茅,这3个,究竟是什么关系?

清代咸丰末年,华联辉父子在茅台镇创建“成义烧房”,生产的酒被称为“回沙茅酒”、“华家酒”,也就是“华茅”,年产酒量1.75吨,最高年产量5吨。

王茅

王茅的生产时间比华茅要稍晚一些,它的前身是“荣太和烧坊”,是仁怀县大地主王荣、孙全太、天和盐号老板于1879年创立,名称各取三者之间的一字。

后来荣太和烧坊发生了股权变更,孙全太、天和号老板的股份发生转移,1936年烧坊的股份全部归王家人所有,烧坊正式改名为“王茅烧坊”,生产的酒被称为“王茅”,规模也比华茅小,王茅酒年产量平均1吨,最高年产量3吨。

1915年民国政府农商部把“成义”和“荣和”两家的酒,作为地方特产送去万国博览会参展,没想到拿了一个金奖。两家为争荣誉打起了官司,最后经贵州省政府裁决,共享金奖。

“华茅、王茅、赖茅”三足鼎立

茅台酒的前身华茅、王茅、赖茅,这3个,究竟是什么关系?

1929年茅台镇又多了一家财大气粗的“衡昌烧房”,后更名为“恒兴烧坊”,从此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三家中,历史最悠久的是成义,口碑最好的是荣和,产量最高的是恒兴。对应三家老板的姓氏,一般人将三种酒区分为“华茅”、“王茅”、“赖茅”。

茅台酒传统工艺因为一年只能一酿,还要经过五年的窖藏,又还受到原料供应不足的影响,产量有限。加上名声在外,所以售价也相对于较高。当时成义酒每瓶售价半个银元,荣和酒最贵,卖到每瓶2个银元。

国营贵州茅台厂


茅台酒的前身华茅、王茅、赖茅,这3个,究竟是什么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仁怀县政府通过没收、接管和赎买的方式,将成义、荣和和恒兴三家私营烧坊国有化,成立了国营贵州茅台酒厂。

茅台历史上一共使用了四个商标,即“工农牌”、“五星品牌”、“飞天牌”、“葵花”品牌。虽然包装不断变化,但是茅台酒的品质还是一如既往的好。

看看大家喝过之三种的哪几种茅台酒 (多选)
0人
0%
赖茅
0人
0%
王茅
0人
0%
华茅
<button>投票/<butt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