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佺銓《慶餘年》:故事·人物·結構

【摘 要】網絡小說的質量在不斷的進步和發展,而無論是傳統小說,還是網絡小說,都不能缺少的是一個好的故事,從網文本身出發剖析《慶餘年》的人物結構和故事本身精彩和其中的韻味.《慶餘年》作為一部成功的網絡小說,作者貓膩的奇思妙想,他對人物的理解,人物的成長線,加上貓膩本身的文學功底,都成就了這部小說,《慶餘年》會區別其他網文 ,故事為何精彩之處。


【關鍵詞】網絡小說,架空小說,故事,人物,結構


《慶餘年》是網絡作家貓膩寫的一部架空歷史類小說,2007年發表。作為一部高質量的網文,它講述了一個叫做範閒的年輕人重生在一個架空的年代裡成長的故事。故事雖是架空,但是在處理古代的等級制度和語言等細節上都下了功夫,對於人物的設定拿捏的也比較準確,這些因素讓該小說得到讀者普遍認可,圈粉無數。

網文特稿 | 楊佺銓《慶餘年》:故事·人物·結構

圖片來源:起點中文網《慶餘年》小說頁面


一、可圈可點的結構、人物與故事


《慶餘年》能區別於一般網文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出彩於結構。這部長篇小說,暗線處理得當,故事的走向也被暗線所引導,欲揚先抑的從監察院門口的的石碑開始,這條線開始逐漸展露頭腳,將慶帝、長公主、葉輕眉等上一代恩怨開始交織著範閒後來的經歷,貓膩很會埋雷,前面一個不經意的小點總是可以拉出一出令人驚歎的走向,比如陳萍萍,名字看到的時候覺得貓膩取名甚是隨意,疊字的名字也在文中屢見不鮮,比如北齊聖女海棠朵朵,柳思思,司理理,戰豆豆等等,但是貓膩將這個有點好笑的名字,埋成最大的伏筆,以他為線索拉出整個故事最大的秘密。作者將這個人刻畫的出彩,這個站在權力戰場上的人,在刑場上的情節,不禁讀的有些哽咽。讓這部權謀的文,剛柔並濟的戳著讀者的情緒,作者的故事的走向,鋪設伏筆下了很大的功夫,從情節的層層遞進,人物不斷的挖掘,線索的不斷的交織,一個個雷點通過埋線爆炸,又驚又喜,不由得佩服貓膩對整個故事走向的拿捏十分精準,讓這個網文多了一些出彩的地方。


第二,出彩於人物。每個人物在貓膩的筆下都注入了靈魂,陳萍萍和慶帝這兩個人物是整部書的權利的陰影下的人,他們玩弄著權利,手上不惜沾滿鮮血。慶帝為了統一天下,眾叛親離,走向權利的頂峰,貓膩很會將人性的本質展現出來,慶帝和陳萍萍這兩個站在黑暗和權利頂端的人,兩個人在黑暗裡以不同的方式詮釋愛,慶帝為了一統天下,放棄身邊的親情愛情,追求心中最重要的,我看書時,沒有任何怪這個男人的血腥手段的心理,他心裡這桿秤從來都是以自己的天下為重,他的無情,他可以殺了親人,讓人觸目心驚,他不斷地在掠奪別人珍視的感情,他彷彿像個沒有長大的孩子,自己放棄的感情,也不準別人得到,他站上了權利的頂峰卻孤獨的偏執了,他掠奪葉輕眉,讓寧才人入宮,知道長公主和太子亂倫,直接殺了自己這兩個至親,他的孤獨深入骨髓的左右著他,一開始這個權利頂峰的人,讓人覺得絕情,但是慢慢的去剖析這個人物,最後只見一個可憐人,他的可恨之處,他的不留情面,他手上的鮮血,最後,都隨著他的死變成一抹塵埃。與他相像的就是陳萍萍,作為一個太監,愛上了不該愛上的人,以自己的權謀去達到自己要的位置,偏執的堅持著自己,他是病態的,他和慶帝一樣,骨子裡的病態最後變成畸形,但是我是敬佩他的,他也算敢愛敢恨,不管手段怎樣,最後切開堅硬的外殼,只有一個耄耋之年的老人。另一個人物就是範閒,主角範閒並不怎麼討人喜歡,個性不夠鮮明,經常出現前後矛盾的地方。一方面作者希望他現實一些,多考慮個人,護短、貪生怕死、圖財好色等等;另一方面又加入了一些天下大義、世界和平之類的考慮,以至於從頭至尾看不出範閒到底是個怎樣的人。雖然一個人可能有很多不同的面,但總有一些最基本的原則,以保持這個人物的穩定性。作者寫了範閒性格上的轉變,從一開始的貪生怕死、惜命,到後來和燕小乙一戰之後,終於獲得了勇氣,不再懼怕死亡。一個人不會輕易改變,三觀穩定,這個人物才能解釋得通。他帶著光環,帶著自己的慾望和野心,和他自身的缺陷,我後來是不喜這個主角的,他的心狠也是讓我猝防不及的,他一開始的學毒習武,入京後被財產權利包辦婚姻,這一切都是意料之中,而意料之外的卻是捲進了父輩的恩怨,母親的財產中卻包羅著千絲萬縷的權利、黑暗、情意,不斷地陷入麻煩的狀態,將他自己不斷的裹進黑暗的漩渦,他不斷上前,隨著權利的不斷增大,讓他覺得責任也越來越大,他的內心也逐漸變得更加成熟。小說前期不斷地提出他在病床的時候為後面鋪墊,從來一世,他變得更加努力,思想活動在後期的行事變得也成熟一些,沒有那麼猶豫,但是他的幼稚,他的不成熟和他在故事後期也變得有些偏執,後來我慢慢的去讀懂他的悲天憫人,讀懂他的自我矛盾,我想這樣一個有血有肉的主角,讓讀者開始陪著他的心路歷程變得成熟,他更想成為一個真實的人有著不可磨滅的缺點,想用自己之力去全一全這個世界的不圓滿。這本書的女性角色,很遺憾,沒有特別出彩的。女主角晨郡主,可以說是個悲劇人物,範閒總是在到處忙碌,很少有陪她的時間,她也很少有出場機會。本來給她弄了一個杭州會,以為她終於要有所作為了,但之後也再沒什麼聲音。她也看不出有什麼個人特點,只能說因為主角光環,作者橫加干預,讓他們一見鍾情,否則很難解釋範閒為什麼會突然喜歡上這個女孩,而這個女孩又正好是皇帝指婚的未婚妻,這也太巧合了。都是巧合,而少了內因讓這些不夠真實。如果貓膩在一些人物上的努力,代替這些巧合,可能會更加好一點,像《羅密歐與朱麗葉》一樣的,一切的走向出於作者的外力,不夠走內心。而葉輕眉作為另外一個穿越者,範閒所經歷的不過是她遺留下的問題,她的優秀,她對那個時空的影響,所引起的故事和矛盾,在範閒的努力下不斷地解決,也對這個女人對了一份欣賞,一個奇女子,沒有留下墳墓,留下來懸念和故事等著範閒去了解,和讀者訴說。《慶餘年》這個書名文出自《紅樓夢》第五回:遊幻境指迷十二釵 飲仙醪曲演紅樓夢,巧姐的曲子《留餘慶》[留餘慶]留餘慶,留餘慶,忽遇恩人,幸孃親,幸孃親,積得陰功。勸人生,濟困扶窮,休似俺那愛銀錢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減,上有蒼穹。在《慶餘年》後記中,作者貓膩給出了《慶餘年》的最後一種解釋,即到大慶與領導共度餘年。但是對於範閒來說就是在慶這段劫後重生的生活,這段餘年的故事,倒是像塵封的老酒,範閒一口一口的抿酒,書本所傳遞的酒香讓我們回味無窮。


第三,故事的核心。慾望,情愛,權利,利息,不斷地讓人物去爭奪。大家喜歡看穿越小說往往是因為這開啟了作弊模式。幾乎所有的穿越小說,都是從現代往古代穿越,靠著現代的科學技術以及歷史知識,往往具有了左右歷史發展並能在古代大顯身手的機會。很少看到國內的小說向未來穿越,大概是因為我們去未來只能不盡人意,沒有人願意看這樣的故事。這篇小說中,範閒的現代知識沒有派上大用場,因為他那位光彩照人的母親,已經把能用的科學技術都帶了過去,做出了驚天動地的事蹟,以至於當他穿越過去,發現能做的葉輕眉都做過了。他的現代知識,唯一的作用是理解母親做的事情。事實上,如果真的發生穿越,除了歷史知識以外,我們幾乎沒有什麼優勢,琴棋書畫樣樣不精,外語和高等數學是沒用了,最有用的物理和化學知識,如果只是理論,也是毫無用途。至於書中提到的實用的紡織技術、金屬鍛造、玻璃製品、釀酒……在離開了電能和基礎設施的情況下,談何容易。更何況,除非在現代社會就是做製造業並且是一線生產的,否則這些司空見慣的事物如何在另一個世界建立及正常運轉起來,我們也是不知道的。本書的一個好處是,填坑。作者從一開始挖了無數多的坑,最後基本上全填了,沒有留下什麼漏洞。填的好不好、是否能讓讀者滿意,這是另一回事,但起碼有專業精神,沒有挖坑不填的現象。有些線索潛伏的比較深,到最後作者也沒有忘記把它們交代清楚;即使是一些次要角色,作者也是很小心的作出了交代。整個文章沒有什麼大的bug,但是情節上在最後結局還有一些處理上有些問題。


二、令人遺憾的大結局


對於這本書的情節部分,有一些不圓滿的地方。首先是大結局。懷疑是不是作者這本書寫了兩年多的時間,到最後不耐煩寫下去,就把慶帝作為終極大boss,打完結束。可是作為一本穿越權謀小說,打怪只是升級的一部分,遠遠不是整本書的基調和格局,前面鋪開很大,各個國家的內憂外患,全天下的和平與百姓,可結尾卻刺殺完皇帝就結束,這反差實在太大。其次,範閒與慶帝翻臉,主要是陳萍萍的死。陳萍萍暗中謀劃了二十多年,小心翼翼的保護範閒,不讓自己的事情影響到範閒的安危。這件事情計劃了很久,範閒知情且有心理準備,並且是陳萍萍主動向慶帝揭開一切。以陳萍萍和範閒兩人的聰明才智,會想盡辦法從此事中謀取最大利益,但在充分準備並採取主動的情況下,結果卻導致範閒與慶帝翻臉對立,得到一個最差的結局,這是不符合情理的。陳萍萍完全瞭解範閒的個性,最後還會讓這樣的結局發生,沒有留任何後手,這和他一生算計權謀的個性相差太大。再次,在範閒不願也不敢與慶帝翻臉的情況下,如果真的要決裂,這是一個慢慢積累的過程,陳萍萍的死可以是導致開始對立導火索,也可以是造成決裂最後的一根稻草,但絕不會是這一件已經謀劃了二十多年的單一事件造成了決裂,說服力太弱了。同樣的問題存在於慶帝與陳萍萍之間。之前所有的事情都隱蔽得很好,一點線索都沒有;突然送上來幾份報告,所有的事情都被揭露出來。前一天大家還親密無間,後一天突然之間雙方就立刻翻臉,這也是挺難解釋的。通常二十多年的謀劃,要揭開也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開始起疑了,慢慢收集證據,態度發生改變,證據越積累越多,最後導致慶帝和陳萍萍的分裂。此外,範閒在公開刺殺多名大臣之後,與慶帝分析天下局勢,逼慶帝把這件事限制在兩個人之間的決戰,這是搞笑行為,不管是從邏輯上、情理上都很難說得通。作者雖然在這裡加了大量的筆墨進行分析雙方的心理活動,以及範閒為什麼要這樣做,慶帝為什麼要接受,但還是無法解釋這荒謬的事情。按照人物個性及情節發展,範閒不可能做這樣的事情,慶帝接受條件更是匪夷所思。唯一能解釋的是,作者想速戰速決結束全書,把幾十年的恩怨和天下大局縮小到範閒和慶帝兩人之間,用一場決鬥來解決。最後,刺殺慶帝成功後,三皇子繼位,讓範閒繼續掌握著所有的勢力,做一個富貴閒人。這種結局也是無語。作者從一開始,就描寫了三皇子的陰沉和狠毒,八歲就私下開青樓,弄出多條人命。即使範閒帶過他一段時間,但改變一個人的個性很難,尤其是三皇子從小生在帝王之家已經習慣了宮廷鬥爭。範閒掌握的勢力遠遠超出了一個皇帝所能接受的範圍,並且有可能動搖整個國家的根基。這種情況下,三皇子繼位之後還能容忍範閒,是需要更好的理由來解釋的。從情節來看,這本書有不少《尋秦記》的影子,比如說,範閒和項少龍都是靠照搬古人的詩詞起家;兩者都當過未來皇帝的老師,一定程度上解決未來的生存問題;最終大家的選擇都是找一塊新開發的地,然後過隱居的生活。《尋秦記》中,秦始皇更狠一些,下了決心要滅口,成功的以焚書坑儒解決了穿越後不留歷史痕跡的問題。而文中府裡和丫鬟規矩有《紅樓夢》的大家風範,但是文中詩詞多次借鑑其中,讓讀者無多大驚喜,但是作為網文的作者,貓膩的文化底蘊和對情節的駕馭已經讓文章出類拔萃於其他網文,讓這個權謀劇有著智慧,也有風花雪月。

網文特稿 | 楊佺銓《慶餘年》:故事·人物·結構


總體說來,《慶餘年》這本書有許多的點滴都值得借鑑,有些瑕疵的地方也可以被情節包容,整體小說高於其他網文,貓膩的文學底蘊雖然不如大家,但是也有一定的積累,使得文章變得有些質量,但是貓膩對人物的剖析,對埋藏的包袱,都設計的讓人眼前一新,這樣的穿越文讓網文這樣的文化也變得有更好的審美水平,貓膩這部小說的缺點也在後續的《將夜》等得以慢慢的修復和成長,網文這種文化,層出不窮的讓人耳目一新,這樣的優質文化通過新媒體的力量也在不斷的成長,以此來彌補紙質書不斷減少的缺憾,但是紙質書的地位還是有的,兩種不同的呈現方式,目的都是為了豐富知識,讓靈魂更豐富。


《網文新觀察》電子刊於2016年創辦,由上海市作家協會指導、上海網絡作家協會主辦,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資助,是上海網絡文學評論新陣地,共同助力中國網絡文學的發展。闢有解讀網文、 類型研究 、大神專欄 、 網絡關鍵詞 、 學術交流等主要欄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