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民間組織瘋狂捐贈,為什麼武漢的醫院還缺物資?


民間組織瘋狂捐贈,為什麼武漢的醫院還缺物資?

「不是告急!是沒有了!!」近兩日,武漢協和醫院、中南醫院再次通過社交網絡對外募集物資,對此,網友們紛紛發表質疑:全國各地都在往武漢捐醫療物資,物資到底去哪了?


文 |易方興 鄭丹


採購難

沒貨,沒貨,沒貨

「一開始覺得能募集到50萬就差不多。」

2020年1月23號上午10點,武漢封城,武漢市各大醫院物資緊缺的消息也相繼傳出。其中,武漢大學兩家附屬醫院——人民醫院和中南醫院醫療向校友緊急求助,當晚9點多,武漢大學北京校友會先用墊付的方式買下了1000套防護服,隨後開始募款——50萬,這是武大臨床醫學2002級校友李大林心中的期望值。

錢像潮水一樣湧來。

募款信息發出後,僅用了一個小時,50萬的目標就已經達到,39個小時後,捐款達到了校友會的成員們誰都不敢想的數字——1600萬。這期間,微信收款碼失效,他們不得不換成了支付寶和銀行卡。

捐款者來自全國各地,早已超過了武大校友的範圍。一位名叫雅君的捐款者在文章下留言,「不是武大校友,但是在朋友圈看到這個捐助渠道,並選擇信任,已捐款。希望物資能順利到武漢醫護人員手上。」

這讓李大林非常感動,他加入了校友會採購組,負責醫療物資的採購——隨後發生的事不斷證實著一個結論:民間團體馳援疫區,籌款成了其中最容易的事。

民間組織瘋狂捐贈,為什麼武漢的醫院還缺物資?

武大抗擊新型肺炎基金的微信捐款頁面。

「我每天花16個小時找物資。」1月28日,李大林對《人物》訴苦。包括他在內,武大校友會採購組一共七人,成員包括了醫療集團、一線醫務人員、製藥公司、疾控中心等醫療鏈條各環節的專業人士,但採購依然困難重重。

這些天,他做得最多的事就是接電話和打電話,聽到最多的話是「沒貨了」。他們先是找到了一本醫療用品採購目錄,上面列舉了全國各個地方有資質的醫療物資生產廠家,每天挨個打電話,幾天下來把全國所有的相關企業都打了一個遍。

「目前國內的大工廠,絕大部分都在與政府對接,真正能給我們爭取到的只有剩下的一成。」有一次,李大林他們連錢都付了,結果貨被徵用,廠家又把錢退了。還有一次,他給某個省的廠家打電話,對方委婉地說,他們廠剛剛捐給武漢一批醫療物資,現在也要給當地留一點。他也理解,「整個中國都在抗疫,各地也要有所準備。」

武大深圳校友會也遇到了同樣的情況,他們在短時間內籌集到近2000萬捐款,但也難花出去。

以防護服為例,據相關數據統計,湖北省內醫院目前每天約消耗10萬件防護服,但整個中國的防護服產能只有每天3萬件。武大深圳校友會採購組的劉宇凌說,一開始,他拿到了全國所有防護服廠家的電話,並且做好了有多少買多少的打算,但現實是殘酷的,他每天從早上打電話到凌晨2點,回應他的是不斷的失望,「現在最不缺的就是錢。」

與國內的民間機構相比,海外民間機構的採購難度似乎要小很多,畢竟,他們交出的答卷也「漂亮」很多——華中科技大學德國校友會在不到一週的時間內,採購到了2萬5千件防護服,24萬個醫用級別口罩,外加4000個護目鏡,但在這背後,是一個「差點下跪」的故事。

大年三十當天,看到國內的疫情,華科德國校友會會長葉繼文當即拍板,先不募捐,先去找貨源是第一位的。他是易優集團創始人,這本身就是一家跨國物流公司,在德國頗有人脈。他了解到當地醫療物資供貨商Dach公司有一批貨,馬上自掏腰包20萬歐元全部訂下。

但Dach公司的CEO壓下了這批貨,原因是:「如果德國也爆發了怎麼辦?我們也要給德國醫院留口罩。」就在對方計劃全部退款的時候,該校友會副會長徐濤開車趕到了工廠,徐濤是做採購談判的,他跟德國人談了一個多小時,對方一直不鬆口,情急之下,他拿出了武漢醫院的視頻,「把德國人看崩潰了」,徐濤告訴德國人,「如果武漢頂住了,德國就能頂得住!」最終,這筆交易也被這幾段視頻挽救。事後,徐濤感慨,「幹採購這麼多年,頭一回體會到了買東西差點下跪的感覺。」

民間組織瘋狂捐贈,為什麼武漢的醫院還缺物資?

圖源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微博

華科德國校友會向武漢協和醫院定向捐贈的首批物資已清關。

決策難

防溢價,防被騙

這些天,像武漢大學北京校友會這樣的民間機構所能找到的醫療物資貨源,大多都集中在一些經銷商手中,這時,價格就成了最大的問題。

李大林接觸的最離譜的一個經銷商,把此前市場價6塊左右的N95口罩,賣到了70塊錢一個,翻了十倍多,而李大林最多能接受的也就是20塊錢以內。他試圖跟對方打情感牌,但基本沒用,「他們都是個人經營,不會管你是不是援助前線的醫院,比如說他有10萬口罩在手上,他這賣貴一點,一下能多賺多少錢?反正,你不要有的是人要。」

「我們的錢都是捐贈的,購買的價格必須對得起大眾的檢驗。」李大林思量再三,還是決定放棄了那批溢價過多的口罩。後來,在與其他成員商量後,武大北京校友會決定,醫療物資的採購價頂多是平時的兩倍,特殊的比較緊缺的可以三倍。比如一次性醫用口罩,以前接近一塊錢一個,李大林看到一個貨源,2萬個,2塊5一個,「我還是覺得有點貴,就沒買。」

花錢實在是太難了。李大林每天都淹沒在信息的海洋中。「打電話過去,這些供貨信息裡,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民用的物資,醫院不要;然後剩下百分之十幾是合格的醫用物資,但是要價太高,也不能買;剩下只有不到百分之五可以考慮,但在審核查詢企業資質、或者溝通洽談的過程中,貨就被搶完了。」

而在這種「搶購」風潮中,採購信息的篩選也成了很多民間機構採購人員面臨的重要問題。以一個500人的「醫護資源互助」微信群為例,每天會發布2000條以上的信息,其中需要篩選的供貨方的信息就超過200條。像這樣的群,每個負責採購的人都要加十個以上。

壹心娛樂是一家藝人經紀公司。按照以前的模式,藝人們捐了錢,發一個消息,就差不多了。但這次不一樣,疫區缺的是物資,所以錢只有變成物資才有意義,因此,這家公司募款後也開始找渠道採購醫療物資,希望點對點對醫院進行援助。

目前,市面上的N95醫用口罩已經漲到了均價16塊錢一個,而壹心娛樂的採購人員張雪在一堆信息中看到了一個8.5元的報價,於是迅速聯絡對方。接電話的是一個年輕女孩,很快拉了張雪進群。那個女孩在群裡提供了口罩視頻,說是朋友開的廠子,每天都會催促大家「快買」,搶購心切的買家紛紛出手,張雪也下了一筆一萬隻口罩的訂單,價值8萬5千元。只是,款付了,對方給的訂單號是個三無訂單,既查不到寄送地址,也查不到任何物流信息。

張雪急了,截圖、錄音、打電話告訴對方要走法律程序,最終,對方答應「再等兩天,如果貨還沒到就退款」。

買家謹防賣家,而賣家也同樣在提防買家。

張雪遇到過一個疑心特別重的廠家。這個廠家在山東,專門生產醫用的免洗消毒液,對方的問題很尖銳:「你們是誰?你們買到底出於什麼目的?你們要怎麼證明你們是捐給醫院的?」

在這樣的時期,廠家也會接到大量的電話,其中也不乏一些想以低價收購物資囤貨、然後高價賣出牟利的商家,因此,廠家也很警覺。除了發給對方營業執照等證明材料之外,張雪想出一個辦法,把對方拉到自己所在的不同的醫院對接群裡,「對方可以自己判斷。而且收貨地點直接寫醫院,過程我們都不參與。」

花了整整一天的時間,她終於得到了廠家的信任——275箱醫用免洗消毒液的訂單最終達成。

李大林還在艱難地花錢,根據最新的公告,截至1月29日下午6點,武大北京校友會一共買到了約700個N95口罩、2500套防護服、約3600個護目鏡、200臺醫用空氣消毒機,以及數以萬計的一次性手術隔離衣、醫用外科手套、消毒液等物資,共花費538萬元,還不到捐款總額的三分之一。而與此同時,物資採購的價格也越來越高,例如,1月24日時,防護服的價格為140元一件,到了1月27日,防護服的價格已經漲到了262元一件。

民間組織瘋狂捐贈,為什麼武漢的醫院還缺物資?

為了讓捐贈人們放心,武漢大學北京校友會將採購的防護物資在公號上展示。

物流難

道路不暢,送貨有去無回

買到275箱醫用免洗消毒液的時候,張雪覺得終於鬆了一口氣,但很快,她發現了更大的麻煩,這些消毒液只能以每天20到60箱的數量發往湖北的眾多醫院——物流問題幾乎已經成了制約物資運往前線的「最後一公里」。

目前,大型物流公司例如順豐、德邦、京東物流已加入政府官方組織的公益運輸之中。根據京東物流對外的公告稱,日均運輸20噸的物資送達武漢。但這些大型物流公司不一定顧得上民間捐助,順豐也曾發公告表示:「非常時期,為提升運輸效率,保障一線特殊需求,目前暫無法為個人捐贈物資提供公益物流運輸支持。」

因此,民間機構募集的醫療物資的運輸更多的還是需要自己想辦法,但各地隔離的舉措給物流的運輸帶來了困難。

武大北京校友會在24日採購到的第一批醫療物資,是口罩和一次性手術隔離衣。「買到了我們都很高興,但沒想到找不到願意進武漢的貨車司機,因為武漢只能進不能出。」按照防疫隔離的要求,外地車輛進入武漢,司機要隔離14天。「哪怕是加一千塊錢運費,也沒有人願意拉。無奈,供貨商只能將貨運到湖北天門市,我們再想辦法送到武漢去。」

行業裡把給武漢運物資形容為「有去無回」。據《AI財經社》報道,一家電商企業的高管透露,現在最困難和最混亂的是,支援武漢的物流到達武漢後都不讓離開。「再這樣下去,大車都快折騰沒了。」不光如此,即便是運到武漢且成功出來了,回到出發地之後還會被要求隔離14天。「幾家頭部快遞公司都遇到這種問題,本來春節期間到崗的員工就不多,現在戰士們越來越少。」

民間組織瘋狂捐贈,為什麼武漢的醫院還缺物資?

貨運員在搬運防護物資。

與此同時,其他地區對湖北牌照車輛的警惕也令整個運輸變得越來越難。

52歲的湖北襄陽人趙軍,剛剛經歷了一次從河南長垣拉醫療物資回襄陽的經歷,堪比諜戰片。1月28日,他臨時得到生產廠家的消息,他此前訂購的、準備捐給醫院的4萬多個口罩、200套防護服、200副護目鏡沒法發物流了,需要他們自己來取。

「長垣是中國的醫療耗材之都,很多地方開救護車去找貨,有的是副市長去都拿不到貨,還好我們打招呼比較早。」趙軍說,即便如此,情況也已經相當緊急。為了守住這批貨,他們的供應商一直守在廠裡沒敢動,晚上還在車裡睡覺。再不去拿,貨就沒了。

出發之前,他花了一整天的時間辦《緊急防疫保障物資運輸通行證明》,找襄陽應急指揮部、疾控中心、公安局、醫院挨個蓋了章,然後把證明像寶貝一樣放到羽絨服最裡層。

民間組織瘋狂捐贈,為什麼武漢的醫院還缺物資?

圖源界面新聞

一位將物資運往武漢的貨車司機得到的特別通行證。

從襄陽到長垣,停了三次高速服務區,趙軍本想吃碗麵,但對方一看是湖北牌照,面都不讓吃,就攆人了,「都說趕緊走不走就報警了。」到了長垣下高速,趙軍一看當地已經封閉了,凡是外地車,沒有正當證明,全要給攔回去,甚至有個當地牌照的車,但車主是貴州身份證,說回來看親戚也被攔了。他趕緊把證明掏出來,遞給警察,還不停地說好話,說「我們離武漢300多公里,是唯一沒有封城的城市。」

警察還是在猶豫,看得出很不情願。這是趙軍這輩子「除了媳婦生娃之外感受到的最長的幾分鐘」,冷汗都從背上下來了。好不容易終於放行了,還不敢進廠子取。因為當地對湖北牌照很敏感,只能約在一個偏僻無人的地方把貨裝了,「裝貨的時候我感覺廠裡的人比我們還緊張,裝了就跑,數目也沒點,手都沒握。」

為了解決湖北物流運力緊張的狀況,武漢物流協會組織了一個「防疫志願貨車群」,三百多名跑湖北運輸的貨車司機自願報名,加入進來,但這仍然是杯水車薪,再加上疫情的蔓延,不僅運輸需求遠遠大於供給,運輸效率也比往常低了很多。

武漢本地的貨車司機梁勇已經連續五天參與志願運輸了。他的車不大,是一輛紅色的7米8廂式貨車,能裝10噸,是武漢牌照,進出武漢不用隔離,瞬間成了寶貴的運力,各種物流的活都來找他。

1月28日,梁勇幫一個民間機構運送了一批護目鏡,以及消毒水,目的地是武漢周邊的另一個重災區——黃岡市人民醫院。平時武漢到黃岡,一個多小時可能就到了,但現在要3個小時,因為疾控中心的關卡很多,每過一個關卡,就要進行車身消毒,還要給他測體溫。

湖北此前的陰雨天氣也加大了運輸的難度。貨車司機曾翔宇在運物資走國道的時候,車子陷入泥潭,一天都沒出來。此外,湖北境內很多村與村的道路「好多都挖斷了」,運輸更是難上加難。

民間組織瘋狂捐贈,為什麼武漢的醫院還缺物資?

圖源新京報視頻截圖

有的運貨司機口罩都來不及換,一個口罩要戴兩三天。

民間物資能救急,但數量奇缺

通過社交網絡直接募集醫療物資——對於絕大多數的公立醫院而言,這是從未有過的做法。武漢某三甲醫院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醫生說,通常的做法是,各個科室向採購部門提需求,彙總之後再找指揮部申請。「但現在來不及了,民間點對點的捐助,比走這個流程快多了。」

通常,醫院會在募集公告上直接公佈收集物資的醫生電話,民間機構看到後,會將不同醫院的醫生拉進各自的捐贈群,進行物資的分配,醫院在收到捐助後,醫生們會拍下照片發到對接群裡,一一確認。

武大互聯網AI分會的副秘書長吳楊把這稱之為「去中心化」。這種模式會大大提高捐贈的溝通效率,但是,捐贈效率一開始卻並不高。

王良是武漢某醫院負責接收物資的醫生,為了找物資,他加了七八個對接醫院的群,每天都在群裡對接各種信息,他所在的醫院也陸續收到了不少來自民間機構的醫療物資,但符合臨床醫療標準的物資只有兩成。

「27號接到電話,說有快遞讓我下去,我很激動,喊了兩個同事下去搬,結果是一批黑色的沒有寫明標準的口罩,四箱,這個我們都不敢用;28號上午又收到了,捐過來的雖然是N95口罩,兩箱,但是很可惜帶了呼吸閥,我們轉給後方的醫生用了。這時候我們自己科室只剩40個n95口罩了,很緊急,結果下午我又收到快遞,打開一看是洗手液,這個我們也用得上,但是不是最急缺的。」

醫療物資是特殊商品,武大深圳校友會的採購人員劉宇凌說,國內的醫用口罩分為醫用防護口罩(N95)、醫用外科口罩、以及一次性醫用口罩三種。各種之間執行不同的標準,價格差距大,使用範圍也各不相同。其中,一線醫護人員需要的是符合GB19083-2010的醫用防護口罩——如武大、華科校友會這樣的機構,由於採購人員都是從事醫療行業的校友,因此比普通民間機構把關更嚴,採購的醫療物資也合格率更高。

為了解決捐贈質量的問題,王良此後會要求民間機構採購物資時拍照,「如果他們找到貨源了,會第一時間把照片發在群裡,問我們這種能不能用,如果我們看了確實能用,他們就會安排直接往醫院發貨,但是物流什麼都是他們想辦法,說實話也很感謝他們。」

《人物》聯繫了二十多家前線醫院的物資採購人員,對方均表示民間捐助的物資對他們起了很大幫助。

民間組織瘋狂捐贈,為什麼武漢的醫院還缺物資?

圖源視頻截圖

在防護物資充足的情況下,醫護人員每人每天需使用三件防護服才能有效保護自己。

「我覺得民間力量給我們提供最大的幫助在於,在官方渠道申請的物資還沒下來的這幾天裡,民間提供的醫療物資救了急。」 武漢市另一家醫院的採購科科長告訴《人物》,「自從疫情爆發到現在,就沒從紅十字會得到一點東西,相比之下,民間捐助倒是不斷有過來的。」據他介紹,1月27日,他所在的醫院僅剩300多個N95口罩,只能夠勉強用一天,但「當天還好收到了一批民間捐助,從美國捐來的,500個美國標準的N95口罩,把我們高興壞了,又能堅持一天多了。」

這也是目前民間機構捐贈能發揮的最大作用——能救急,只是,偶爾的救急並不能解決武漢及周邊的各個醫院醫療物資短缺的問題,自1月23日武漢封城、疫情加劇以來,民間機構的捐助相當踴躍,但是採購難、物流難等問題使得募集到的物資相比醫院巨大的缺口,仍然是杯水車薪。

武漢一家三甲醫院的醫生說,他們醫院裡,病人裝了兩棟樓,兩棟樓一共上千個醫務人員,每天都要消耗掉1000個N95口罩、1000件防護服、1000副護目鏡。而這還是在醫務人員每天省著用的前提下做的統計。

這還只是一家醫院,按照武漢市「7+7」的模式,一共有14家醫院投入到抗疫前線中,每天光定點醫院消耗的防護口罩、防護服、護目鏡就數以萬計。

1月30日及31日兩天,武漢協和醫院和中南醫院再次通過社交網絡發佈募集信息,兩家醫院的公告都使用了大量的感嘆號,且都言辭緊迫:「不是告急!是沒有了!!」甚至還表示,「只要你弄到了符合標準的醫用物資,郵費可以到付!!」

對此,武大北京校友會採購人李大林相當無奈,「我們盡全力找物資,結果現在對口醫院醫療物資還是缺。」

不過也有好消息,華中科技大學德國校友會與北京校友會聯合捐贈的第一批臨床醫護物資,連同德國同濟校友會委託華科德國校友會捐贈的醫護物資已經運抵武漢,總數超過40萬隻的口罩、2.5萬套防護服以及4000個防護面罩正在按照登記的先後順序分批發往武漢及其周邊的醫院,而同等數量的後續物資也已於北京時間1月31日開始陸續登機前往武漢。

只是,這樣的成功已經不好再複製了,因為,「德國已經有確診患者,我們預定的後續物資,德企已經留用為德國預備了。」華科德國校友會會長何爍說。

(應採訪對象要求,趙軍、張雪、王良均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