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兔死狗烹、卸磨殺驢現象多嗎?為什麼?

蓋天宣夜說


劉邦打下江山殺韓信和朱元璋火燒慶功樓都是在取得江山以後,害怕能力大,武功高的大臣威脅他的江山而殺死大臣殘忍之舉。但還是有區別的,韓信著實陰謀叛亂,朱元璋的大臣們都沒有叛逆之心。劉邦只是排除異己,殺韓信,彭越,英布這些不是從開始就跟自己的人,而劉邦從沛縣一同創業的人一個也沒殺。後來對江山沒有造成威脅動亂。而朱元璋殺盡了功臣,到後來朱棣造反時,朱允文身邊連得力的大將都沒有了,丟了江山。

相比之下,宋太祖的杯酒釋兵權溫和得多,但也有負面影響,宋朝壓抑武官,造成邊防軍事薄弱,一直抵擋不住西夏,遼,金,元的進攻最終亡國。

這些也著實是卸磨殺驢,也是韓信說的狡兔死烹走狗,飛鳥盡,良弓藏的哀嘆。


北社野老


劉邦殺韓信,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朱元璋火燒慶功樓,貌似兔死狗烹、卸磨殺驢,其實不能一概而論。

事物的發展是有其規律的,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韓信

一、先說劉邦殺韓信

其實,韓信之死和劉邦沒有多大的關係。

秦末漢初,群雄爭霸。小混混韓信,開始跟著項羽撈世界。無奈出身低微,又沒有什麼功勞,沒有人賞識他,也沒有人會採納他的建議。後來做了一個管倉庫的小官,無法去施展自己的抱負。

這放在任何人,在任何時代的任何地方,是再也正常不過的事了。

韓信一看項羽處沒有自己發展的空間,就跟了劉邦。在劉邦這裡也不行啊!劉邦哪裡認識韓信這樣的無名之輩。人家身邊圍繞的都是經天緯地之才,都是些大人物。

就在韓信絕望的時候,蕭何出現了。這就有了一個流傳千年的故事——成也蕭何敗蕭何。

事情明擺著,韓信之死和蕭何有很大的關係。

韓信跟著劉邦,破楚,滅魏,敗趙,勝齊,一時間,好不威風。漢高祖劉邦,也因韓信的計謀而受益,建立了自己的西漢王朝,登上皇帝的寶座。韓信也通過自己的努力,受封齊王。

趙匡胤

然而,有人說:韓信有奪皇權的野心。至於野心的真假與否?反正殺韓信的時候劉邦不在。

劉邦平叛去了,現場實施人是呂后和蕭何。

劉邦事先計劃好的?還是劉邦在遙控?

好像都不是。

二、再說趙匡胤杯酒釋兵權

建隆二年的一天,趙匡胤把石守信等禁軍高級將領留下喝酒,酒興正濃時, 趙匡胤突然屏退侍從。他嘆了一口氣,口吐苦衷,說:“我若不是靠你們出力,是到不了這個地位的,為此我從內心裡一直念及你們的功德。然而,當天子太過艱難,還不如做節度使快樂,我整個夜晚都不敢安枕而臥啊!”

石守信等人驚駭地忙問其故,趙匡胤繼續說:“這不難知道,我這個皇帝位誰不想要呢?”

石守信等人聽了,這話中有話呀!連忙叩頭說:“陛下何出此言,天命已定,誰還敢有異心呢?”

趙匡胤說:“不然,你們雖然無異心,然而你們部下如果想要富貴,把黃袍加在你的身上,你即使不想當皇帝,到時候恐怕也是身不由己了。”

朱元璋

這些將領知道已經受到猜疑,弄不好還會引來殺身之禍,一時都驚恐地哭了起來,懇請宋太祖給他們指明一條可生之途。

趙匡胤緩緩說道:“人生在世,像白駒過隙那樣短促,所以要得到富貴的人,不過是想多聚金錢,多多娛樂,使子孫後代免於貧乏而已。你們不如放棄兵權,到地方去,多置良田美宅,為子孫立長遠產業;同時多買些歌姬,日夜飲酒相歡,以終天年。這樣不是很好嗎?”

趙匡胤把話講得如此明白,石守信等人還能怎麼樣呢?況且當時 趙匡胤已牢牢控制著中央禁軍,幾個將領別無他法,只得俯首聽命,表示感謝太祖恩德。

石守信等上表聲稱自己有病,紛紛要求解除兵權。趙匡胤呢?當然是欣然同意。

有人說:“杯酒釋兵權”是宋朝加強中央集權的重要反映。宋太祖“杯酒釋兵權”使用和平手段,不傷及君臣和氣,輕而易舉地就解除了大臣的權力威脅,成功地防止了軍變,對歷史上有名的安內方略,影響深遠。

又有人說:“杯酒釋兵權”含有對內嚴防的性質,直接造成內政腐朽。在外患強烈的背景下,削奪大將兵權也削弱了部隊的戰鬥力。原因是皇帝直接掌握兵權,武將頻繁調動,致使宋朝對遼、西夏、金的作戰連吃敗仗,無力解決邊患。軍力衰弱,使兩宋亡於社會制度落後於自己的遊牧民族。

三、後說朱元璋火燒慶功樓

1370年,朱元璋對當年追隨自己建功立業的文人、武將論功行賞。

朱元璋還頒給他們一枚神物——鐵券。持劵人或子孫犯罪,可以免死數次。

但是,鐵券不是使人一次次復活的神藥,而是引誘功臣加速犯錯、加速自殺的速死鐵牌。仗著有鐵券,不少人迅速腐化變質。殺人放火、恃強凌弱、霸佔土地、逃稅漏稅、姦淫婦女、吃喝嫖賭、貪汙納賄……甚至造刀槍、穿龍袍的都有。

朱元璋憂心忡忡,擔心部下造反、江山不保,子孫後代會做別人的階下囚。在朱元璋看來,這些功臣對王朝的長治久安構成嚴重威脅,因此要無情地清洗。尤其對其子孫構成威脅的人,必須除之而後快。

於是,朱元璋決定,建造功臣樓。

這座樓,坐落在鼓樓崗的山坡上,樓身又寬又矮,看來很結實。窗戶又高又小,看來很安全。朱元璋擇定日子,邀請所有功臣前來赴宴。這一天,日頭剛落,功臣樓裡一片笙歌,燈燭輝煌。赴宴的功臣們互相恭喜、道賀,好不熱鬧。徐達心裡記著劉伯溫的臨別贈言,哪有心思與眾人寒暄。他舉目望望樓頂,雕樑畫棟,縱橫相連。低頭看看地面,方石成格,平滑如鏡。忽然,他把耳朵緊貼牆壁,用手對牆敲了幾下,覺得聲音”咚咚”發嗡,他的臉“涮”的一下,白得像紙一樣。這時,只聽一聲喝道:“皇上駕到!”百官肅立,躬身行禮。

朱元璋昂然走進大廳,笑容滿面,來到席前,忙叫免禮。

酒宴大開,熱鬧非凡。徐達平日酒量不小,今天卻怎麼也不敢多喝,一直盯著朱元璋的一舉一動。酒正吃到興頭,朱元璋忽然站起身來,向門邊走去。徐達連忙隨後跟上。朱元璋發覺身後有人,回頭一看,見是徐達,便問:“丞相為何離席?”徐達說:“特來保駕。”朱元璋

說:“不必不必,丞相請回。”徐達哀慼他說:“皇上真的一個也不留嗎?”朱元璋暗暗一驚,心想:好精明的傢伙!我的機密已被他識破。徐達見皇上不言語,又說:“皇上如果執意,臣不敢違命,懇望日後妻兒老母得以照拂。”說畢,轉身欲回。朱元璋忙說:“丞相隨我來。”

他倆剛走出幾百步,突然,“轟隆隆”一聲巨響,功臣樓瓦飛磚騰,火光沖天,可憐滿樓功臣,全部葬身火海。原來,朱元璋為了永保朱姓天下,才導演了“火燒功臣樓”這出慘劇。

結語:歷史上三起皇帝滅臣子的事件,相似又不盡相同。似乎君臣都有錯,似乎又都沒錯。看你站在誰的角度說話了,我們不妨來分析一下:

皇帝角度:歷史環境、人的劣根性,決定了臣子在建功立業後的必然變質,忘記了艱難創業的初衷。貪圖享樂、腐化墮落等等行為,嚴重地擾亂了皇權統治、社會秩序和百姓安寧,使得皇帝不得不下決心,剷除那些居功自傲和擾亂朝綱的傢伙。作為皇帝,維護自己的基業,有錯嗎?

臣子角度:沒有文官武將的九死一生,哪來的什麼皇家江山?如此舉世奇功,驕傲一下、享受一下、亂來一下……是不是也所謂?

千秋功罪,真的沒法評說。要不,都推給了後人呢?後人再推給後人哈!(月滿山)


月滿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