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總認為,小時候的春節更快樂?


為什麼我們總認為,小時候的春節更快樂?

玩在一起,可以是靜默的陪伴,可以是反覆回味的童趣,也可以是老一輩們手把手的傳承。一家人玩在一起,才能看到家人平日不常流露的樣子,才能找回漸淡的年味兒,才能把年年歲歲的「年」過成新鮮的年。


文|林念


叮——你收到一條消息。

「對幸福說個早安,給吉祥送個花籃,給祝福送份快餐,祝你春節快樂」,跟著一大串色彩豔麗的符號。往上翻,發現和對方的上一次對話,發生在去年的春節。你忍不住翻個白眼,繼而沉思,「這人誰啊?」

工作群裡忽然熱鬧起來,原來老闆預告,要發紅包。伴隨滿屏歡呼的表情,你緊盯屏幕,活動手指,生怕錯過,終於來了,你慶幸自己眼疾手快搶到,這絕對是來年工作即將大展宏圖的預兆,然後你發現,紅包面額果然吉祥:8毛。

親戚來了,小時候眼巴巴等著發壓歲錢的三姑六婆成了避而遠之的催婚對象,回家前,你照網上看來的「回懟說明」,學習了一番反催婚話術,但看著長輩們殷切的眼神,卻總也無法把話說得那麼尖銳絕對。只能自己苦笑一聲,說一聲,阿姨,多喝水。

都是套路。而春節,已經成為各種套路疊加彙總的大型套路秀。你尋思,這春節,怎麼越來越沒勁了。年味淡了,你感慨。上網一看,「年味淡了」又一次成了熱門話題。你忍不住想,就連這種慨嘆,都成了新一輪的套路。

2019年,春節微信發送量同比增長68.4%,短信發送量同比增長7.7%。人們在線上密集地套路化社交,你發現聊天框裡重複咀嚼的那句「春節快樂」,漸漸沒了甘甜的味道,變成了一句虛言。

汪曾祺寫南方的冬天,天氣轉冷,堂屋的槅子會換上一層新的粉連紙,床也鋪上了稻草,散發好聞的草香。當鄰居們開始舂粉子的時候,就是快過年了。過去,季節和時令的更替,靠感官去響應。現在,我們依賴別人的祝福語和各個app虛擬的節日場景,才能接收到新年的氣息。

但曾幾何時,春節是我們最盼望的日子。它有極豐富的寓意。團聚、成長、傳承、新的希望,都是些頂好的詞彙。春節不只是一個盛放焦慮與虛假套路的容器,我們想去拾掇曾經擁有過的快樂瞬間,它們是真誠的、感動的、從未走遠的。

為什麼我們會認為「春節快樂」變成一句虛言?是因為套路化的表達令我們看不到真誠,但這個春節,我們試圖將「春節快樂」重新定義。從《人物》徵集的近200條讀者回復來看,「春節快樂」不只是一句祝福,它也是一場實踐,一次出發,需要我們身體力行地和家人「玩在一起」。

每當回憶起這些時刻,便隱約聽到鄰居舂粉子的聲音。


1

家人閒坐,燈火可親,這是中國人在春節,最普遍也最樸素的一種「玩」。動作不多,話語不多,僅僅是悠悠然的消磨,卻在這種「平淡之玩」中,凝聚了家庭中最綿長的快樂。

本次徵集,超過半數的回覆提到「只要和家人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快樂」。即使總是循著往年的轍痕,但只要知道家人在身邊,進行著傳統中迎接春節到來的勞作,灑掃,換新,或者就是一家人圍坐打牌守歲,春節也是最特別的日子。

@舒昕的父親是一位鐵路工人,一年假期少得可憐。兩三個月才能見上一回,春節是一家三口相聚時間最長的日子。父親是家裡的支撐,家裡的物件壞了,母親總是等著父親回來修。找修理師傅也不是不行,只是父親那份頂樑柱的寓意,誰也替代不了。父親回來後,總能在有限的時間裡把桌椅燈泡盡數修好。

和大多數的父親一樣,他不善言辭。在一起的日子不多,@舒昕和他也少了許多共同語言。「接下來的一年要努力學習,注意身體,要聽話懂事,」還要加上一句,「不要和媽媽吵架,不許氣她。」翻來覆去都是那些話。但她知道,那是父親「真心的關懷和意願」。

過日子的儀式感是媽媽給的,每當春節,她在超市買幾副對聯、窗花,@舒昕會在自己的房間門貼上一串小紅燈籠。開門時,小燈籠相互碰撞,發出丁零當啷的聲音。那燈籠發出的聲音,像父親的叮嚀,代替父親陪在她身邊。

一家三口一同進行年關大掃除,琢磨著窗花貼哪裡更好看。做的事情看起來普普通通,但看著彼此為了這個小家忙前忙後,已經有了最難得和珍貴的快樂。@舒昕暗暗訂了一個計劃,畢業後她要帶父母去成都玩。媽媽喜歡熊貓,等她看到樹上真正的軟乎乎的大熊貓,一定會很開心。

「平淡之玩」中,常常蘊藏著更多彩的玩的可能,就像一顆種子埋入土壤,等著被春天觸發。

@大王的老家在湖南的農村,春節氛圍濃厚,年夜飯講究烤著火吃著零食放鞭炮放煙花,好不熱鬧。婚後她嫁去了湖北,婆家喜靜,過年沒有任何特別的儀式,她也覺得挺好。

婆婆信佛,家人覺得迷信,@大王卻是唯一一位願意陪婆婆去廟裡的人。她知道,那是婆婆的信仰,也是新一年的寄託。除夕的夜裡,她和婆婆一起敲響新年鍾,雙手合十,耳畔的鐘聲在小小的廟宇來回盪漾。雖然自己不信佛,但當看到廟裡的信男信女們聚在一起,為來年祈福,香火烘得每張臉上都掛上了紅暈,她有種莫名的感動。

燒香敲鐘完,她和婆婆手挽手走在回家的路上。有相互的陪伴,明年一定也是個好年。

對於有些人,團圓也許遙不可及。@隨緣9歲那年,父母離了婚。後來父親再婚,母親獨居,她也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每年的大年三十,她需要把時間分割成兩份,白天陪著父親,晚上回去陪媽媽和婆婆。

她曾經渴望過一家三口團圓過春節的日子,但她將這份願望排在了父母的快樂之後。「我明白,一家人團圓在一起一定是很溫暖的,但我已經習慣了這種狀態,他倆能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就很快樂了。」

每年春節,她都要對這樣的情緒進行微妙的平衡。父母都渴望陪伴,即使只是簡單地說說話,已經是最大的滿足。@隨緣決定,「哪怕是自己多跑跑,也要為他們多增加一點溫暖的感覺。」

努力實現團圓的故事還有很多。今年是@小熙初入社會的一年。沒有了寒暑假,日子也過得緊巴巴的。她算了筆賬,如果春節加班,她可以獲得三倍工資,高鐵太貴,坐火車要耗上22個小時,來回一趟就得浪費三分之一的假期。她給母親打了電話,今年不回家了。

「半年沒見著你了,不想回來就別回來了。」母親在電話那頭顯然是生了氣。@小熙想起,往年母親買年貨都是自己幫忙,今年她不回家,母親能扛得了大包小包的東西嗎?她咬咬牙,多請了一週的假,買了回家的車票。

母親得知這個消息後,只是淡淡地說了一句「好的」。但每隔一兩天,她就反覆地問@小熙「你什麼時候回來呀?」「還有幾天回家呀?」抑或是按捺不住,催促父親把門口的雞殺了。

她哭笑不得,明白母親的那份盼望,「以前過年的快樂,就是覺得可以不用寫作業了,可以吃好吃的了。現在的過年對於我和母親來說,都是一次期盼已久的相見吧。」

挽著父母的手,一起置辦年貨,裝點房子……看似平淡,卻是平日裡無法完成的「玩樂時間」,在春節,讓這些平淡的快樂一一實現,別讓遺憾延續到來年。

為什麼我們總認為,小時候的春節更快樂?

2

提起春節,我們總會想起兒時,記憶中,那才是「年味兒」最濃的時候。「玩」,也是所有人記憶中最絢爛的童年高光時刻。

口袋裡短短的鞭炮,不讓父母發現費盡心思藏起來的壓歲錢,買年貨時偷偷在購物車塞入的小零食……那些快樂不昂貴、不虛假,只要有顆童心,就可以輕易抵達。

@陽咩咩和堂姐每到新年都會買一模一樣的衣服,這家買上衣,那家就買下衣。還是小孩子的她們,總是對另一方準備的衣服充滿期待,見了面,換上新衣,一起走出來,接受家人們「真像雙胞胎啊!」的誇讚。

奶奶家住在農村,還循著老習俗,用柴火和大鐵鍋燒飯。貼春聯前,要熬一鍋米糊,倒在碗裡。做起飯來,那夾雜著柴香的煙就順著窗戶和煙囪飄向遠處。大人們張羅年夜飯,小孩在院子裡用小鍋子過家家。她們捧來幾片樹葉充當羊肉串,佯作吃下它們,美滋滋地就著空氣飽餐了一頓。吃完「羊肉串」,她們悄悄點起炮仗,把樹上的鳥兒嚇飛一片,逗樂了一家人。

說起炮仗,@章魚和「滴滴金」有一段不得不說的愛恨情仇。小學四年級的那年春節,爸媽給他買了一大捆滴滴金。那是一種長條狀的灰色煙花,點燃後,一端會炸出金色的星子,劈里啪啦作響。

那時電視機里正放著某部武俠片,劇裡的男主在舞劍,劍尖滋滋地往外冒火花。@章魚看得目瞪口呆,羨慕得很。傍晚,趁媽媽在臥室裡睡午覺,他摸出了那捆滴滴金,抽出一根點著了。他把滴滴金當劍,樂滋滋地當了一把電視劇裡的男主,沒想到甩著甩著,一大捆全著了。

媽媽的美夢被滴滴金的氣味攪碎了,她猛地從床上跳起,用腳慌亂地踩滿地的煙火。@章魚愣住了,只管嗷嗷地叫。爸爸和爺爺奶奶聞聲趕到,全家人齊心協力地踩地上的煙花。滅完了火,都累得在那兒喘氣。回過神來,四個大人都望向罪魁禍首@章魚,又齊心協力地把他結結實實揍了一頓。「那個春節,家人不僅體會了虛驚一場過後的大喜,又通過揍我鍛鍊了身體,應該很快樂。」

在童年縱情地玩吧!長大了,我們才有足夠的故事可以帶著自豪說起,哪怕是捱打的故事,要知道,哪次捱打不是因為勇敢、暢快地玩呢?

瘋玩起來,大人也像個孩子。@松蔚的記憶裡藏著這樣閃閃發亮的時光。除夕這一天,一大家子人會聚在一起,爸爸負責在屋子裡準備年夜飯,叔叔們帶著她和弟弟一起在樓道里貼春聯,「幾個憨憨從一樓貼到三樓」。

她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回在春節的早晨,跟著家裡的大人們浩浩蕩蕩地去池塘裡抓魚。小孩貪玩,才不管魚腥不腥,水冷不冷,下了池塘就是一頓猛撲。魚從手掌間溜過,他們稍微摸著滑溜溜的魚鱗就自顧自地喊「抓著了」,非得炫耀一番。

冬日池塘的底部鋪了一層厚淤泥,大人和小孩都俯身在淤泥裡搗鼓,一不注意,泥巴糊了滿臉。直起身來,瞧見對方的樣子,都笑得直不起腰。岸上被抱在懷裡的嬰兒聽見笑聲,也咯咯笑起來。池塘嘩啦啦的水聲混著眾人放肆的笑聲,鬧醒了河谷裡的清晨。

這次徵集中,我們收到不少關於童年的回憶。也許那些往事冒著一股純真的傻氣,但大多數人都將它小心翼翼存放在記憶中,無比珍惜。再想想,我們多久沒有和父母一起天真地玩過了?

趁著春節,我們再去創造和父母玩在一起的日子,去放一回煙花,或邀請父母打一次牌,讓孩子氣的笑容重回他們的臉上。

為什麼我們總認為,小時候的春節更快樂?

3

除了那些生動而活潑的玩樂,和家人「玩在一起」還有更綿長的表達。

過往的故事和習俗,通過父輩們的傾訴與教導,得以年年相傳。如果說,童年和家人玩耍是一激而發的快樂,另一種代際間傳遞的「玩」,則需要反覆舔舐,方能覺出年代的豐味。

有些光陰的故事通過傳遞,被刻錄了下來。@巴旦杏木曾經有過苦惱,在外地上學的他寒假回到家,常常和父母無話可說。可聊的話題不過那麼幾個,話題還是圍繞著孩子。他發現,自己對父母的過去一無所知。同自己一樣,父母也有過叛逆和年少,有被時代打磨的故事。這麼多年來,家裡發生了許多變化,一家人卻缺少梳理的機會。如果讓這些記憶流失,一定是件憾事。從去年春節開始,趁著家人團聚,@巴旦杏木主動問起父母,他們是如何度過童年和青春那些漫漫歲月的。

大年初一的早晨,他和父母在廚房一起包著湯圓,母親講起了往事。父母還沒結婚那年,父親騎著一輛永久牌自行車,大清早地就去外婆家拜年。外公發現家裡麵粉用完了,悄悄去鄰居家借了一些麵粉,包了湯圓給父親吃。這麼多年來,父母幾乎在所有事情上都會拌嘴,但他察覺到,每當母親講起他們倆以前的事情時,父親總是微笑看著她,十分溫柔。

電影《尋夢環遊記》裡,人在這個世界上的真正消亡,是沒有人再想起他。@巴旦杏木

決定,要把父輩的故事向後代傳下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都是平凡的人。但對於個人而言,家庭裡的每個人都是特殊的,他們應該被記住。」

對過去的回首,能讓我們明白未來該如何繼續。@海風選擇和家人一同觀看一部紀錄片,看完後,家人們圍坐在一起閒聊,勇敢地為過往的一年說出自己的歉意和感謝,對著彼此大聲喊出「我愛你」後,哭著相擁。眼淚不是為傷心而流,那是一種對往事的釋然,哭完以後,將獲得更充足的生活的勇氣。

有些傳承和牽掛有關。出國以前,@啦啦啦是個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姑娘,唯一的生活技能是煮方便麵。擔心孩子在國外捱餓,爺爺奶奶和父母齊上陣,決定一人教她做一道菜。

那年春節,做年夜飯的重任交給了她。做西紅柿炒雞蛋時,鍋裡有水,油濺了出來,她嚇得不停尖叫。「拿鍋蓋!拿鍋蓋!你害怕就把鍋蓋扣上!」爺爺在旁邊嚷。廚房裡鬧哄哄,四個大人擠在廚房裡,七手八腳地指揮著她。

看起來,這也是一次全家大小齊上陣的「玩」,但在手忙腳亂中,食物的滋味,也是家的滋味,完成了傳遞。

鬧騰了半天,居然張羅了一桌像模像樣的年夜飯。孩子總算是不會餓著了,全家人舒了一口氣。做完飯,@啦啦啦累得癱在沙發上,聞著自己一身的油煙味,是她習慣了父母身上會附著的味道。「平常都是爸爸做飯,我說我要吃這個吃那個,他進廚房鼓搗兩下就出來了,像魔法一樣。做飯真不是件簡單的事啊。」

今年春節,她將在德國度過。她偷偷地在網上買了水果和糕點,寄給父母,結果一下子被父母識破。「是不是你送的呀?」一家三口在電話兩端默契地「嘿嘿嘿」笑了出聲。

食物無言,卻能道千萬。因為工作原因,@Yuanyuan春節在家待的時間很短,大年初二就得回醫院上班。離家前最後一頓飯,一定全家一起包的餃子。

一家人分工明確。爺爺負責和餃子餡兒,加點香油和幹蝦皮,餡兒又鮮又香。爸爸媽媽合力擀餃子皮,邊擀邊撒點兒麵粉,餃子才不粘皮。@Yuanyuan和奶奶負責包餃子,祖孫倆包的都是一個模子,前面微弧,後面八個褶,那形狀像是餃子要上前擁抱人似的。他們會在餃子裡藏著幾顆花生或紅棗,吃到的人來年就能好運當頭。

吃著餃子,就是最好的春節。在灑落的麵粉和蒸騰起的水汽中,餃子熟了,春節的快樂的傳承也完成了,「對我來說,不管能在家裡呆上多久,一家人一起包一頓餃子就是過年最溫情的記憶,是離家的重重歲月裡,諸多事物和情感的總和。」

當「玩在一起」的時光被賦予傳承的意義,它更加濃厚,包含牽掛和思念。講故事曾是父母在床頭和孩子的遊戲,遊戲還在繼續,下一輩作為記錄者,悉心地為父母記錄生命的傳記。未來每一年的春節裡,捏出的餃子依然是奶奶傳授的形狀,西紅柿炒雞蛋的味道,是爺爺留下的。若不是當初想到和他們一起「玩」,也許這些印記將不復存在。

還好,它們被留存了下來。

為什麼我們總認為,小時候的春節更快樂?

4

生活方式快速更迭的當下,有人向我們講述了他們對「春節快樂」新的詮釋,開發出了各種各樣的新「玩」法。

@吳小雪喜歡攝影,有一回,她在村裡過年,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她在村頭貼了張海報,「免費拍照,電話XXXX」。海報貼出後,真有人撥通了她的電話。那年春節,她為一對母子拍了合照,還為一個家族拍了全家福。

拍照鄰居姐姐突然向她表達了謝意。原來她曾經拍過的一幅全家福裡的一個叔叔去世了,照片是他們一家和叔叔的最後留念。得知這個消息,@吳小雪瞬間哭了,她沒有想到,照片也可以承載這麼多的情感寄託。

春節的快樂,是通過感知這些家庭的溫情獲得的。「多年之後,他們看著這些被記錄下來的照片應該會很幸福吧,而我則因為記錄了他們當時的美好而感到開心。」回想起來,她佩服自己當時的勇氣,「做點有溫度的事情,當個有溫度的人真好啊。」

懷著善意,讓我們和他人玩在一起。過年前,不落俗的@小張同學要努力會提前在網上搜羅有趣的紅包、春聯和窗花,讓父母也有機會了解年輕人的審美和興趣。@團媽每年都會喊上家人,以各種有趣的主題拍一張全家福,年年都不重樣。@李貝今年買了很多副燒腦的桌遊,準備在過年那天,和家人一起玩。她是一名數學教育機構的老師,有遊戲就有輸贏,有輸贏就有了動力,和家人一起玩遊戲,能夠很好地調動過年的氣氛。

旅行也許是另一個不錯的選擇。從2016年開始,@大龍蚊子每年春節都會組織一次家庭旅行。她帶著父母去了越南、夏威夷、加勒比,最近一次是去了摩洛哥,今年的計劃是去澳大利亞。

2018年春節,結束了奧蘭多的旅行,在機場安檢時,她發現父親不見了。熱點是父親共享的,所以無法通過網絡聯繫上他。她慌了。母親卻比她冷靜得多,列舉了父親可能去的地方,勸她先去登機口看看。她們火急火燎地趕往登機口,萬幸,在那裡看到了父親熟悉的背影。

見到她們倆,父親一臉無辜地問,「你們怎麼先走了,不等我。」她沒想到,父親在一個完全陌生的機場,一個只能看懂部分英文的地方,自己找到了登機口。

「原本以為父母在語言不通的環境中會難以適應和摸不著頭緒,其實父母的生存應變能力很強,」她說,「否則他們怎麼在第一次做父母的時候,把我們這麼健健康康順順利利地帶大呢?」

父母愛上了春節旅行,雖然偶爾有其他人同遊,但三個人的組合更自在。有了矛盾,一家三口放開爭吵。吵完後,賭氣地說下次不和彼此出來旅遊了,但到了第二年春節,他們繼續籌劃著下一站去哪兒。「一路走來,有歡笑,有抱怨,有驚喜,也有遺憾。但一家人一起創造了可以用來回味的美好記憶。」

正如@松蔚講述的那樣,「就像在主持人大賽中評委提到的,雖然出場的那句『歡迎各位的到來』看似無用,但正是這一句對觀眾的問候讓人們感到關切。同樣的,春節快樂,看似每年都習以為常的一句話,其實早已融入到我們的血液之中。春節快樂不僅是在春節這喜慶的節日裡感到快樂,還有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快樂,更是自己對於春節這一傳統節日,由心底感到的快樂,是我們可能失去了的小時候的那種快樂。」

為什麼我們總會認為,小時候的春節更快樂?

是因為那時,我們期待,我們奔跑,我們細心籌劃每一筆壓歲錢怎麼花,每一隻小炮仗怎麼放,才能讓它的響聲最大化。我們付出了心思與真誠,還有歡騰的行動,才能獲得最深刻的快樂,在之後漫長的歲月裡,潛心回憶,潛心思念。總之,我們投入地「玩」。

玩在一起,可以是靜默的陪伴,可以是反覆回味的童趣,也可以是老一輩們手把手的傳承。一家人玩在一起,才能看到家人平日不常流露的樣子,才能找回漸淡的年味兒,才能把年年歲歲的「年」過成新鮮的年。

今年,飛豬的春節品牌視頻,也為我們講述了三則不同人群的春節故事。春節選擇在外打拼的女兒,收到了父母一份意外的驚喜;春運一線工作的爸爸,在懂事的女兒的手中,以另一種方式和家人團聚了;第一次帶奶奶出門旅行的孫子,發現了平日裡嘮叨的她在旅行中「熊孩子」的一面。他們是如何實現自己的「春節快樂」的?點擊視頻,提前收穫飛豬春節特供的暖意。

玩有無限延展的方向,短短一句「春節快樂」不只是說說而已,只要你付出真誠,付諸行動,和所愛的家人在一起。這正是飛豬所提倡的春節新主張。多年來,飛豬讓天南海北的家人們相聚,也為他們的出行遊玩提供更多可能,引領前往更廣闊的天地,讓家人們緊密地玩在一起。它讓「春節快樂」不再成為一句虛言,上飛豬,和家人春節玩在一起,就是春節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