癢,癢,癢!讓人瘙癢難忍的溼疹,用中醫的方法可治標治本

皮膚病雖不致命,但其發病時間長,經常困擾著我們的生活,皮膚病中溼疹是最常見的皮膚病之一,由於發病部位不同,又有不同的病名,例如耳朵起溼疹,中醫稱為“旋耳瘡”等等不同的病名。不同年齡階段都有出現溼疹的病歷,例如嬰兒溼疹,中醫稱其為“奶癬”。為什麼同樣一個溼疹,在中醫眼中就分類如此之細?

癢,癢,癢!讓人瘙癢難忍的溼疹,用中醫的方法可治標治本

​溼疹大家並不陌生,通常都是去藥店買些藥,或者到了瘙癢難耐的時候才會去醫院看皮科,通常以上兩種情況,大多數都會使用一些激素類的藥膏,減輕瘙癢的症狀。對於暫時性緩解症狀這類藥膏效果確實不錯,但僅僅針對症狀較輕或短期緩解瘙癢的作用。開篇提到過中醫對溼疹有著特殊的解釋。雖然溼疹是屬於皮膚疾病,病症表現在皮膚上,實際溼疹的發病根源還是在體內,並不是因為皮膚的外在某些因素導致的溼疹。那麼到底是什麼因素引起的溼疹呢?

中醫講,我們五臟中的脾,主運化,主要是負責食物的消化吸收和運輸,這其中就包括運化水液,如果脾的運化功能失調,水溼變會運送不通暢,便會出現水溼內停的的現象,又因為脾胃相表裡,時間一長,脾的不通暢,也會影響胃的消化,胃消化不了東西,會生成熱,導致溼熱內蘊,所以中醫認為脾虛胃熱是溼疹的內在因素。

癢,癢,癢!讓人瘙癢難忍的溼疹,用中醫的方法可治標治本

​簡單從發病的外在表現溼疹簡單可以分為三種:

1.局部發癢,症狀呈瀰漫型擴散。

2.成片的發病,並有黃水浸出。

3.發病處泛紅。

三種不同的外在表現症狀,也是身體內在的病因偏重程度不同所引起的。

1.局部發癢,症狀呈瀰漫型擴散。多是由風邪入侵體內導致,風邪之所以能侵入體內,除了外在感受到了風邪,還因為自身的抵抗力偏底下,不能抵抗住風邪,在飲食上多吃些營養豐富的食物,或服用玉屏風顆粒等提高機體免疫力。2.成片的發病,並有黃水浸出。多是溼氣偏重所導致。在飲食上要注意不食用油膩,可以選擇茯苓、炒薏米等祛溼品。3.發病處泛紅。多是熱偏盛所導致。在飲食上可以食用些清熱的果蔬,穿心蓮、苦菜等等。

癢,癢,癢!讓人瘙癢難忍的溼疹,用中醫的方法可治標治本

​如今臨床上將溼疹分為急性溼疹與慢性溼疹兩種。

急性溼疹,皮膚泛紅、瘙癢,會起丘疹水泡,經常會出現,抓後有水液滲出,嚴重者會導致糜爛,後可結痂脫去後便可治癒。但其發病快,症狀奇癢難耐。中醫在治療急性溼疹方面多會選擇清熱利溼,散風止癢。常用藥物,龍膽草、苦參、馬齒莧、防風等等。如果皮膚有滲出較多可加入五倍子等。

慢性溼疹病程一般較長,經常患者會有習慣性接受的狀態。慢性溼疹皮膚會變得粗糙,肥厚,皮損處暗紅,或呈現出灰色,也會伴有瘙癢,表面會有抓痕。中醫在治療慢性溼疹方面多會選擇健脾利溼、祛風止癢。常用炒蒼朮、苦參、黃柏、地膚子、防風等等。

在選擇服用中藥湯藥時,一定要堅持就診,中醫大夫會根據病情每一個療程根據病情的發展程度和患者的接受程度調整一次藥方。

脾虛胃熱的患者平時飲食中一定要注意,儘量少吃些油膩、辛辣、酸、發物的食物。因為胃裡本身就有火,再吃這些食物便會導致溼疹復發或加重溼疹病情。同時也要注意避風,儘量穿好衣物,避免受到風邪的侵襲。避水,溼疹患者儘量減少洗澡的次數,尤其沐浴露類的刺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