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81天,殺清兵三王18將精銳八萬人,古代最後的慘烈守城戰!

堅守81天,殺清兵三王18將精銳八萬人,古代最後的慘烈守城戰!

後世紀念雕像

閻應元明末曾擔任過江陰的典吏,清軍南下時,他已經離任,與年邁的母親一起避居在江陰城外的砂山腳下。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底層小官典吏,擔任起守城的重任,喊出了“大明朝有投降的將軍,沒有投降的典史”的光耀千古的口號。

閻應元絕筆對聯:“八十日帶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里江山。”如今讀來只覺悲壯萬分,氣勢慷慨,敬佩讚譽之情油然而生。

1645年6月的江陰,24萬清軍精銳圍城。高級官吏早已投降,他手上卻沒有朝廷派給他的一兵一卒。看來一場毫無懸念的戰爭,在閻應元的領導下,卻悲壯慘烈地進行了81天。

清軍南下之後,清大將博洛命明降將劉良佐統重兵包圍江陰城,二十四日,劉良佐作招降書一紙,從東城外射進。江陰軍民公議後,誓死不降,回書拒絕。

閻應元立即著手把全城丁壯老幼詳加調查,挑選年輕力壯的男子組成民兵,會合鄉兵分班上城,每個城垛十名,按時換班。對城中過往行人嚴加盤問,肅清內奸。為了解決軍械糧餉供應,戰時緊急徵集城內公私物品,統一分配使用。在閻應元的領導下,很快就做到了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各方面的工作做得井井有條。

堅守81天,殺清兵三王18將精銳八萬人,古代最後的慘烈守城戰!

閻應元抗清漫畫

清兵攻打閻應元鎮守的北門,城上矢石如雨注,清兵不敢接近。主帥劉良佐大怒,親自挑選上將九員先駕雲梯上城,城上以長槍刺之,上將五死四傷,有的身中三箭,有的被劈去頭顱,有的墮下摔成粉末,有的被火箭燒死。主帥更怒,傳令十營內選猛將幾員,步軍三萬,扎雲梯十張,來日分十處上城,有退者立斬。次日,清兵仍攻北門,城外放炮吶喊,三萬軍造浮橋十條,一齊渡過外城河,分十處登雲梯上城。閻應元臨危不亂指揮城上用磚石擲下,以長槍拒敵;一時間亂石紛飛,炮火連綿,雙方死亡不計其數。

清兵雖多,連著十幾日攻城不下,傷亡那個慘重,只能望城興嘆,戰慄無人色,每次攻城退卻下來都要為倖免不死而大肆慶祝。

清兵攻城不利,又起勸降之念。主帥劉良佐親作勸民歌,希望江陰投降,閻應元不從。

在堅守的同時,江陰向四方請求援助,黃蜚、吳之葵領兵至太湖,與清貝勒博洛大軍相遇,二人兵敗被俘後,投降清朝。海寇顧三麻子因敬慕閻應元的為人,率舟師來援,苦戰三日後失敗,揚帆遠去。此外,義陽王來援,敗於砂山;秀才金礦會集精勇四百餘人來援,被劉良佐以鐵騎三千截在周莊左右,全軍俱沒。外兵屢敗,江陰淪為孤城。即便如此,劉良佐心有餘悸,不敢再攻城,只用火炮攻擊北城,徹夜不息,城垛在炮火的轟擊下塌陷數丈。閻應元命石匠砌牆,匠危懼不前,閻應元言辭懇切,動之以情,石匠深受感動,於是冒死登城修城,使之牢固如初。

清朝親王多鐸聞知江陰久攻不下,極為震怒,他先派恭順王孔有德“率所部兵協攻”,接著又派貝勒博洛和貝勒尼堪帶領滿洲兵攜重炮前往攻城。貝勒博洛平定松江後,統率所部二十萬大軍來到江陰城下。

博洛見閻應元義不可動,發起總攻,分兵先抄斷各地救兵,準備三日破城,二十日至二十七日,清兵輪番攻城不息,閻應元指揮防禦,浴血奮戰,終保江陰城池不失。

八月初,江陰民兵晝夜守禦,甚感疲憊。開始有人出城投降。清兵在城外四處殺掠,民不聊生,為江陰百姓不齒,那些剃髮投降的人,被城上看見,必然痛罵,即使是至親也像仇敵一般。清廷多次勸降,已經有不少人猶豫,但因閻應元鎮守的北門誓死固守,眾意遂絕。

二十一日,博洛令數百人,把二百餘座大炮全部搬到東北,專打東北城。當日雨勢甚急,城頭危如累卵。城上因敵炮猛烈,站不住人,即先躲到後面,炮聲過後,再登上城樓。清兵看到這種情況,故意放空炮,並讓炮中只放狼煙,煙漫障天,咫尺莫辨。守城者只聽炮聲霹靂,認為清兵不能很快進入,而不知清兵已偷偷潛入,從煙霧中蜂擁突上,眾人來不及防禦而崩潰。江陰終於被攻陷了。閻應元被俘後堅決不向清廷貝勒下跪,被刺穿脛骨,“血湧沸而僕”,終英勇就義。

孤城困守,10萬普通城民百姓面對24萬精兵良將,歷經日以繼夜的圍攻、炮轟和強弩,連折對方三王十八將,讓清軍付出了75000餘人的代價,這在中外戰爭史上可以算得上一個奇蹟。閻應元把 三十六計中能用上的計謀,差不多都用上了:詐降、偷營、火攻、釘炮眼、草人借箭、裝神弄鬼、小股出擊、四面楚歌……無所不用其極,無不閃爍著創造性的光芒。

白髮老者在閻應元精神的感召下,出城假投降,把火藥暗藏在放銀子的木桶底層,等清軍升帳納降時,火發炮裂,當場炸死清軍3000餘人,其中有親王一人、大將二人,清軍為之三軍掛孝。 這就是最早的“人肉炸彈”, 可能後來的恐怖分子就學去了這一招。

老百姓都以先死為榮,男女老少,投水、蹈火、自刎、自縊的不計其數。內外城河、絆河、孫郎中池、玉帶河、通塔奄河、裹教場河處處填滿了屍體,疊了有好幾重,光投四眼井的就在二百多人。

堅守81天,殺清兵三王18將精銳八萬人,古代最後的慘烈守城戰!

後世紀念漫畫

清軍入城之後,滿城都被殺光了,清兵這才封刀。午後,清軍出榜安民。城中的人已所剩無幾。躲在寺觀塔上隱僻處以及和尚印白等,共計大小五十三人。這場戰役,守城八十一天,城裡死了九萬七千餘人,城外死了七萬五千餘人。

有一次一個外國人和我聊到抗清故事時對我講你們的閻應元抗清和君士坦丁堡一樣,我很敬佩。我聽了正色道:這不一樣,君士坦丁堡是國王帶領殺敵的,我們江陰則是百姓自發集結的,當時高官都投降了,只有江陰百姓寧死不降,從這點來說,我覺得他比君士坦丁堡還要讓人敬佩,因為他們才是真正的殉道者,是一個民族的脊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