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佛法禪宗並不相信有來世2

上次我們說到,禪宗否定了“來世”,把目光投入到了“當下”,那麼它之所以還被稱為佛教,還被稱為“信仰”的原因是什麼呢?當我們“醍醐灌頂”的明白,沒有來世的時候,當我們“頓悟”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禪宗第一個告訴你的就是要承認自己是有慾望的。我的慾望才構成了我。

這是相對於傳統佛教說的,我們知道,傳統佛教告訴大家貪嗔痴都是毒藥,所以我們要控制自己的慾望,但是對於普通人來說,這個真的好難啊。啥捨身飼虎,聽著好聽,但真的做不到啊。誰也做不到啊。生命是問題的根本,你說“放棄生命”的話,人還活個啥勁兒呢?所以對於99.99%的老百姓來說,與其做那些做不到的,不如做一些自己能做的到的。

這時候禪宗教給我們的第一個法門就產生了。啥呢?承認自己的慾望真實存在。貪嗔痴不是毒藥,而是你自性的一個理所當然的組成部分。大家注意,當你的目光轉移到現世的時候,你的邏輯自然發生改變,自然的將日常生活考慮到你的信仰體系的建立當中。因此禪宗的第一定定律就是“照顧腳下,關注當下”,(實際上就是否定了來生來世)。接著,禪宗在承認自己慾望真實存在的前提下,又引入了第二定律,那就是承認我們的慾望是合理的,否定貪嗔痴三毒。

但是,這裡就有個問題了。人的慾望這個東西啊,就像火一樣,時時在燃燒。我承認它存在,那我怎樣面對慾望呢?

也許佛法禪宗並不相信有來世2

這就又引入了禪宗的第三個定律——“轉化和昇華”。禪宗承認人有現實的慾望,這是“真是不虛”的,也有因慾望而帶來的“副產品”(痛苦),所以人要在現世當中解決問題,不能逃避,因為它否定了“來世”,就只能將這種痛苦進行轉化和昇華,用禪宗的用語來說就是“心機一轉”。至於怎麼轉呢?中國的禪宗在這裡開始分化了。

因為“轉”的方法和側重點都不同,大致分化成了兩派。“匠人派”和“創新派”。

匠人派推崇啥呢?專注,當你的心能專注在一點上,就沒有瞎功夫去“慾望”別的了。因為你的這個專注,你的其它的慾望都會消失,自然痛苦也會消失。所以這個是“曹洞宗”一派禪宗的修行法門,叫“只管打坐”,“照顧腳下”,修這個法門的人,精神“極端的內斂”,所以他們的狀態總是保持在一種“清明”的狀態之中。你一專注,心馬上就定住了,所以外界就不能對你形成干擾,比如我們經常有這種體驗,當你痴迷於一件事情的時候,會有無比的快樂,而其它的慾望根本生長不起來。曹洞一派,修行坐禪,以坐禪清明升起來的快樂,取代了其它所有的慾望。因此是非常簡單實用的一種方法。這種心法應用到日常生活當中,就是“匠人精神”,因痴成迷,因迷而專,因專而神。這是當禪宗,將目光從來世轉移到當下後,給世人提供的第一種解脫方法。即集中注意力,專注於當下,無論你是做法還是睡覺,都專注在當下。甚至做生意都是這樣,只想當下這一手,不考慮商業計劃。因為對於他們來說,所謂的商業計劃那都是“妄想”。

接著說“創新派”,啥是創新派呢?它把“無中生有”作為生命的追求,所以這派人物很多藝術家,大師,甚至科學家。這派人物有個特徵,“癲狂”,或者說叫“反常識”,比如濟公活佛,比如一休法師都是這一派人物的代表。這一派在禪宗裡也是挺大的一派,叫“臨濟宗”,他們說啥?“拉屎撒尿皆是佛法”,是不是很有創意的一幫傢伙?當你把精力放在創新上,你也會發現,啥貪嗔痴啊,我哪有心思管那些,我在創新裡忙的不亦樂乎呢。我們經常看到有科學家,藝術家啥的,廢寢忘食的搞創作,你以為他們是苦啊?其實那是真的很快樂的事情。

也許佛法禪宗並不相信有來世2


所以我們看中國的禪宗,當他們把注意力集中到當下的時候,就積極的投入其中,像少林寺和尚練武,農禪思想的建立,禪宗醫學的建立,等等都是禪宗密切參與當下社會生產實踐的結果。可以說除了禪宗之外,中國的其它佛教體系是沒有這麼積極“入世”的,其道理就在於禪宗否定了來世,肯定了當下,併為去除當下的煩惱提供瞭解決的方法。


以上觀點為夢話,如有疑問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今日夢話,一起探討,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