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佛法禅宗并不相信有来世2

上次我们说到,禅宗否定了“来世”,把目光投入到了“当下”,那么它之所以还被称为佛教,还被称为“信仰”的原因是什么呢?当我们“醍醐灌顶”的明白,没有来世的时候,当我们“顿悟”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禅宗第一个告诉你的就是要承认自己是有欲望的。我的欲望才构成了我。

这是相对于传统佛教说的,我们知道,传统佛教告诉大家贪嗔痴都是毒药,所以我们要控制自己的欲望,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个真的好难啊。啥舍身饲虎,听着好听,但真的做不到啊。谁也做不到啊。生命是问题的根本,你说“放弃生命”的话,人还活个啥劲儿呢?所以对于99.99%的老百姓来说,与其做那些做不到的,不如做一些自己能做的到的。

这时候禅宗教给我们的第一个法门就产生了。啥呢?承认自己的欲望真实存在。贪嗔痴不是毒药,而是你自性的一个理所当然的组成部分。大家注意,当你的目光转移到现世的时候,你的逻辑自然发生改变,自然的将日常生活考虑到你的信仰体系的建立当中。因此禅宗的第一定定律就是“照顾脚下,关注当下”,(实际上就是否定了来生来世)。接着,禅宗在承认自己欲望真实存在的前提下,又引入了第二定律,那就是承认我们的欲望是合理的,否定贪嗔痴三毒。

但是,这里就有个问题了。人的欲望这个东西啊,就像火一样,时时在燃烧。我承认它存在,那我怎样面对欲望呢?

也许佛法禅宗并不相信有来世2

这就又引入了禅宗的第三个定律——“转化和升华”。禅宗承认人有现实的欲望,这是“真是不虚”的,也有因欲望而带来的“副产品”(痛苦),所以人要在现世当中解决问题,不能逃避,因为它否定了“来世”,就只能将这种痛苦进行转化和升华,用禅宗的用语来说就是“心机一转”。至于怎么转呢?中国的禅宗在这里开始分化了。

因为“转”的方法和侧重点都不同,大致分化成了两派。“匠人派”和“创新派”。

匠人派推崇啥呢?专注,当你的心能专注在一点上,就没有瞎功夫去“欲望”别的了。因为你的这个专注,你的其它的欲望都会消失,自然痛苦也会消失。所以这个是“曹洞宗”一派禅宗的修行法门,叫“只管打坐”,“照顾脚下”,修这个法门的人,精神“极端的内敛”,所以他们的状态总是保持在一种“清明”的状态之中。你一专注,心马上就定住了,所以外界就不能对你形成干扰,比如我们经常有这种体验,当你痴迷于一件事情的时候,会有无比的快乐,而其它的欲望根本生长不起来。曹洞一派,修行坐禅,以坐禅清明升起来的快乐,取代了其它所有的欲望。因此是非常简单实用的一种方法。这种心法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就是“匠人精神”,因痴成迷,因迷而专,因专而神。这是当禅宗,将目光从来世转移到当下后,给世人提供的第一种解脱方法。即集中注意力,专注于当下,无论你是做法还是睡觉,都专注在当下。甚至做生意都是这样,只想当下这一手,不考虑商业计划。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所谓的商业计划那都是“妄想”。

接着说“创新派”,啥是创新派呢?它把“无中生有”作为生命的追求,所以这派人物很多艺术家,大师,甚至科学家。这派人物有个特征,“癫狂”,或者说叫“反常识”,比如济公活佛,比如一休法师都是这一派人物的代表。这一派在禅宗里也是挺大的一派,叫“临济宗”,他们说啥?“拉屎撒尿皆是佛法”,是不是很有创意的一帮家伙?当你把精力放在创新上,你也会发现,啥贪嗔痴啊,我哪有心思管那些,我在创新里忙的不亦乐乎呢。我们经常看到有科学家,艺术家啥的,废寝忘食的搞创作,你以为他们是苦啊?其实那是真的很快乐的事情。

也许佛法禅宗并不相信有来世2


所以我们看中国的禅宗,当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当下的时候,就积极的投入其中,像少林寺和尚练武,农禅思想的建立,禅宗医学的建立,等等都是禅宗密切参与当下社会生产实践的结果。可以说除了禅宗之外,中国的其它佛教体系是没有这么积极“入世”的,其道理就在于禅宗否定了来世,肯定了当下,并为去除当下的烦恼提供了解决的方法。


以上观点为梦话,如有疑问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今日梦话,一起探讨,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