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假方便,自得心開

無相念佛修成後,心中極為踏實。於修行路上不再傍徨,自知行法無誤,自然得力向前。

若行者原本學禪而轉修此法者,於第七階段修成時,已有看話頭之能力。此時亦可看話頭;但應僅止於嘗試一至二次即可,仍應以無相念佛及無相憶念拜佛繼續增強工夫至第九或第十階段成功後,再轉回參禪之路。此因無相拜佛唸佛,具有佛菩薩之加持力及自己對佛菩薩之信心,故較易安住於無相念佛之淨念中,而能都攝六根。但參禪看話頭則不然:參禪是自力法門,依賴佛菩薩之加持者較少(事實上亦有加持,而以自力為多,行者悟見自性時自知),所信者是自心。是故參禪者需較強之定力及較細之心神外,尚需更強的自信心,信自己能開悟見性。若行者修成第九或第十階段時,定力與信心俱足,此時轉而參禪,較易生起疑情及進入疑團。此時參禪者仍應具備參禪之知見,應詳閱諸善知識所著禪學著作、禪門典籍等,並應親近善知識學習,可免唐費功夫,乃至誤入歧途。

若行者一向修習淨土法門,今修此唸佛圓通,得成無相念佛之功夫動靜一如者,必將於某一時節、因緣成熟時,忽於靜中乃至動中生起疑情,參究唸佛。念念欲明“唸佛者是誰?”行者此時不必驚慌,也不可抗拒此疑情。此是大勢至菩薩唸佛圓通章所說“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之契機和初期現象;也正是參禪人所謂的疑情。行者既然生起疑情,只需深入體究“唸佛是誰”之話頭。自行參究之中,因緣成熟,撞著磕著,乃至靜中一念相應,親見自己未生前本來面目,原來不過如此。此即“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成千上萬禪子之所求而不得者,汝今得之。以先具此動中功夫成就不退故,一旦見性,則悟境不退,斷三縛結,乃至薄貪瞋痴,躋身不退菩薩之列。從此自有見地,禪宗祖師各種淆訛公案,多數能會。並於日常生活中及修學佛法、閱讀經典、及解脫境界,得到許多功德受用。此即禪淨雙修,由唸佛而入理。此中功德受用,說之不盡,已非本書所欲敘述之範圍。僅此略示,欲冀行者欣求之心爾。

此時便知道信禪師為何說道:“常憶念佛,攀緣不起,則眠然無相、平等不二。入此位中,憶佛心謝、更不須徵,即看此等心,既是如來真實法性之身,亦名正法,亦名佛性,亦名諸法實性實際,亦名淨土,亦名菩提、金剛三昧、本覺等。”

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我深敬您們,不敢輕慢。

為什麼呢?

您們皆行菩薩道,當得作佛!

——常不輕菩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