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張愛玲,三年搬家180次!皮膚病只是表因,難言之隱令人心酸

張愛玲當然是現代中國無可倫比的存在。可作為一個僅憑文字足以不朽的女人,她的人生卻又是極為不幸的。

晚年張愛玲,三年搬家180次!皮膚病只是表因,難言之隱令人心酸

張愛玲幼年照,照片為其母親上色,所以張說“看見就非常高興”

尤其是暮年的她,風塵驅人,淹蹇異國,飽霜飫雪,萬種淒涼,每每讓粉她的讀者倍覺壓抑,不忍聞說——儘管,通過《賴雅日記》,我們知道,初到美國的張愛玲,還在中年之際,曾是那麼迷戀大城市,那麼喜歡嘈雜的俗世生活,完全是一個“正常而可愛的女人”。賴雅說她愛舊金山遠勝彼得堡,總幻想紐約是可助其完成“美國夢”的頂點,為了這夢想她拼命工作,樂在其中不知疲倦。

看過晚年張愛玲的很多文字,我總感嘆命運對她過於苛刻了。然而,再深想又釋然了:命運之神對誰不苛刻呢?


在生命的最後十年間,她最忙碌其中的事情,並非寫作,而是搬家,不停地搬家,猶如成癮症患者。

晚年張愛玲,三年搬家180次!皮膚病只是表因,難言之隱令人心酸

考取倫敦大學時的張愛玲

那時的她,老阿婆一枚,孤身一人居住,卻幾乎每週搬家一次。有記錄清楚表明,僅自1984年8月開始,到1988年3月,短短3年半之內,她的遷居次數就多達180多回,讓所有人都難以理解。直到臨死前,她還籌劃著遷徙之事。何以如此病態,成了有關張愛玲的一個重要謎團。很多研究者甚至揣測,她是否精神出現了問題。

就張愛玲個人書信透露,她之所以要像博取吉尼斯紀錄一般的瘋狂勁頭,無休止地搬家,直接原因只是因為“躲蟲子”——一種她自各認為源自南美、小到肉眼基本看不見、但生命力頑強的跳蚤。她被這些"蝨子"折磨的要發瘋,用盡洪荒之力艱苦卓絕地與之做鬥爭,為了躲避,不得已漂泊輾轉於一個又一個的Motel。

晚年張愛玲,三年搬家180次!皮膚病只是表因,難言之隱令人心酸

1944年,“穿著去印刷廠看《傳奇》校樣,所有工人都停了工”

為了方便,可以隨時走,曾經那樣戀物的她,甚至丟棄了所有值錢家當,和幾乎所有身外之物,僅留一雙皮質穆勒鞋、幾身可換洗的中式長裙。也許,生命處處都是諷刺:她18歲時寫了一篇題為《天才夢》的文章,留下一句名言,"生命像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蝨子",不料一語成讖,在生命的終點站,被“蝨子”們折騰的死去活來。

因為“蝨子”而變態式地搬家,屬於張愛玲的現身說法,也是最有名的一個說法,但這一面之詞其實多數研究者都不會相信。我們知道,她早年是有點潔癖,可後來竟如此恐懼所謂的“跳蚤”,而且還是查無實物的東西,顯然無法單純用潔癖解釋了。和她相熟的王洞女士,推測她也許患了一種皮膚病,可她也自言,沒有任何證據,只是想當然。

晚年張愛玲,三年搬家180次!皮膚病只是表因,難言之隱令人心酸

1952年,以往港大繼學為由離陸的派司照

跳蚤也好,皮膚病也好,如此頻繁的搬家次數,而且如影隨形,是超出常情常理的。我想,更大的可能,也許是強迫症使然,甚至是一種心理病態未得到及時疏導的精神病症。在給莊信正等友人的書信中,她還同時說道,那些年她幾乎斷吃米飯之類,是一吃就吐,三餐只掐點餅乾、蛋糕足以果腹,這顯然就是一種帶有強迫性的厭食症。

晚年的張愛玲,依常人角度去揣摩,可說她的精神狀態多少是有些不健康的,是精神上出了問題。


老年張愛玲,不斷搬家,還有一個深層原因,可能就是離群避世的需要。

晚年張愛玲,三年搬家180次!皮膚病只是表因,難言之隱令人心酸

難得帶笑的照片

她一貫地厭惡社交活動,差不多在60歲以後,是更加深居簡出了,是離群索居狀態。雖住在洛杉磯大都市,可類同隱士,基本不接打電話、不看報、懶回信,只是偶爾看看電視,猶如“活死人墓”中人。以至於1995年9月8號那天,警察接到申訴推開她的租房時,發現她早已孤身死去一週,屍身都腐爛了。

1980年代以後,她“重新出土”,有無數的華人粉絲到處找她,她完全置若罔聞。在給夏志清的書信中,她談到過,只想安靜地度過餘生,不受干擾,“能找個冷寂無人知曉的房子最好”。當聽說有鐵粉竟然追蹤她痕跡,跑到樓下垃圾堆翻看她丟棄的生活用品,她一度還很恐慌,急急忙忙準備搬家。

晚年張愛玲,三年搬家180次!皮膚病只是表因,難言之隱令人心酸

1968年,離開華盛頓前

劉紹銘就說,她的不斷搬家,很像在找一個“理想死所”。她對這世界,宛然徹底厭倦,是真正的忘情了。而追溯其因,最大要素,當是她所有親人都已死去——僅存一弟也遠在大陸沒有往來,她能信任、會記掛的人幾乎都沒有了。她的精神之宅,當是心如止水、蒼涼滿臆的,也許還帶著一種冷眼看穿的絕望,猶如枯萎花木,只想靜待死神的光臨。

刺激她後來更加孤僻、愈加不近人情的要因,當是愛人賴雅在1967年的病逝。這是晚年張愛玲,遭受到的最沉痛的打擊。當賴雅這位她餘生中最後也是唯一的至親,也離她而去之後,鳳只鸞孤的她,徹底成為這個世界上的鰥寡惸獨之人了。

晚年張愛玲,三年搬家180次!皮膚病只是表因,難言之隱令人心酸

與美國丈夫甫德南·賴雅(Ferdinand Reyher), 結婚時張36歲,賴雅65歲

都說張愛玲絕情,可她對這位丈夫,其實傾注過所有的愛,“無盡的體貼溫柔”,“帶著對父親的仰慕”。賴雅大她近30歲,又是落魄作家,她仍毅然與之結婚,生活墮為難民,殘缺傢俱全部二手淘來,幾乎天天吃才幾毛錢的意大利餡餅,還言言歡悅如同小女孩;她為賴雅懷過孩子,還曾被迫流產;她如此悉心照顧愛人:傍晚出去散步,吃點小點心,晚上睡前會為他按摩。

成婚僅兩個月,賴雅就半身不遂,張愛玲一度處於情緒崩潰中,可始終無怨無悔,陪伴愛人走完10多年艱辛又貧窶的歲月;為了養家餬口,她四處奔波,拼命掙錢,每天“從中午工作到下午,晚上休憩一下,再忙碌到快天亮”,連買一雙拖鞋都要等聖誕節打折,可她說自己內心很平靜,只因“有了精神上的家園”。那些年的張愛玲,既完全不怕蝨子,更不顧慮拋頭露面。

晚年張愛玲,三年搬家180次!皮膚病只是表因,難言之隱令人心酸

在美最後的住所公寓

張愛玲真正開始“逃避世界”,是在賴雅死後。是賴雅的辭別,讓她頓悟一般領會,“人老了,都是時間的俘虜”。她從此孤身生活,也明確了自各的生活方式,踽踽獨行,拒絕回信,拒絕會客,拒絕電話,徹底地“斷舍離”,至冷至淡,生活越簡越好。

晚年的她,幾乎對所有人事漠然如無物,當然也開始了曠日持久的搬家工程。


可以說,晚年的張愛玲,不僅失去了親人,其實也在逐漸的自閉中,“一一告別朋友”。搬家,宛如一種告別與遁藏的儀式。不斷搬家,最深層意識上,是她對人與世徹底絕望,只想逃離的表徵。

她真的絕情到不需要朋友的田地。她晚年最信任的人,無疑是宋淇、鄺文美夫婦,可即便是與他們,也生髮了點齟齬與猜疑,心情沮喪而黯然。我想,這件事某種程度上,也加重了她的多疑心,與對人向來的不信任感。

晚年張愛玲,三年搬家180次!皮膚病只是表因,難言之隱令人心酸

宋淇鄺文美夫婦

她初到美國的近30年,曾長期為經濟困頓而焦慮——等她後來再度爆紅有大筆大筆版稅收益時,又已是孑然一身的孤家寡人了,錢已沒多大用處了。想在美國寫作謀生,沒有中文讀者群,不受歡迎;跑到香江寫劇本,又沒辦法照顧中風癱瘓的丈夫。

投奔老朋友宋淇夫婦家,又多少有點寄人籬下的壓抑感,甚至還曾有差點交惡的傾向,只是隱忍不發——畢竟,宋氏夫妻是她最後可仰仗的朋友了。她在書信中,如此講,"因很早就通知現住的旅社,無法變更,只好搬至宋家暫住兩週,這對我與宋家而言,都是一場災難........過去這五個月真是我這一生中最糟糕的一段日子”。

晚年張愛玲,三年搬家180次!皮膚病只是表因,難言之隱令人心酸

最後的遺物

“說好永遠的,不知怎麼就散了”。陳子善說,她不斷搬家,不斷尋求熱鬧,又很快厭倦,只想安靜地待著,陷入某種死循環。可以說,晚年的張愛玲,對人、對事、對世,都有點哀莫大於心死之態。她這麼一個聰慧絕頂又內向矜持之人,似乎早已識破“人生的所有玩鬧”,只不過天性孤高,不願掃大家的興,也就湊趣地活完餘生,不願讓人可憐,也並不想勉強,有時蒼涼的一兩句嘆息,在靜夜裡聽來就像是鬼哭一般。

晚年張愛玲,三年搬家180次!皮膚病只是表因,難言之隱令人心酸

穿著廣東土布做的衣服,“遍體森森然飄飄欲仙,完全不管別人的觀感”

這樣的張愛玲,也一定會讓許多人,想起許多人,或者熟悉的,或者陌生的,或者就是自己的影子。然後,心裡感覺被刺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