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籌帷幄不如張良,戰必勝攻必取不如韓信,蕭何憑什麼是第一功臣


運籌帷幄不如張良,戰必勝攻必取不如韓信,蕭何憑什麼是第一功臣

蕭何沒有指揮大軍的軍事才能,沒有攻城略地赫赫戰功,但為何蕭何在劉邦心中是開國的頭號功臣呢。

運籌帷幄不如張良,戰必勝攻必取不如韓信,蕭何憑什麼是第一功臣

大漢五年公元前202年,劉邦在滅了項羽掃平天下後 ,即為做了皇帝,於是便是最重要的論功行賞的時候。功臣們賭上身家性命追隨為的就是這最後的收穫的時候,於是群臣爭功,這一鬧從公元前202年就鬧到了公元前201年,爭了一年多,到最後也沒鬧出個所以然,功勞到底誰大誰小。最後劉邦給出了最終的答案,他認為蕭何的功勞最大,於是乎,封蕭何為酇侯,食邑八千戶。其他的功臣紛紛表示不服,蕭何一個一直在後方,連戰場長什麼樣子都沒見過的管後勤的,怎麼能和自己這些出生入死,每日刀口舔血,立下汗馬功勞的人相比呢?

運籌帷幄不如張良,戰必勝攻必取不如韓信,蕭何憑什麼是第一功臣

於是劉邦就問,諸位將軍知道打獵的道理嗎?打獵的時候,實際追殺野獸的只是獵狗;然而放縱獵狗、指示野獸蹤跡追擊的卻是人。諸位將軍的才幹和業務只能是追逐獵殺野獸,好比“功狗”;至於蕭何,他能夠發現獵物蹤跡,指示捕殺的人,相當於“功人”。你們說,“功狗”和“功人”的賞賜可以一樣嗎?而且,諸位愛卿都是以單身追隨我,最多也就再從家裡帶出兩三個人來,而蕭何呢?他當初動員全族共計數十人追隨我出來打天下,這個功勞我不能忘記!於是眾人也就沒有話了,爭論了一年多功勞的鬧劇至此結束。

運籌帷幄不如張良,戰必勝攻必取不如韓信,蕭何憑什麼是第一功臣

但劉邦此時到不消停了,封賞完畢後,劉邦建議評比一個“元功十八人的位次”,排一排功臣座次。群臣都說曹參歷年征戰,身受創傷七十餘處,攻城略地,功勞最多,應當排在第一位。可劉邦呢,還是想讓蕭何排名第一。此時關內侯鄂千秋看出劉邦的心思,拍馬屁的時候到了,於是便上前對群臣說,你們的意見都不對,曹參雖然有攻城略地之功,但這只是一時的功勞。陛下與項羽相持長達五年的征戰,其間幾度險象環生。蕭何在沒有旨意的情況下便主動地從關中輸送人馬、常常達數萬之多。漢軍多次面臨糧食匱乏的困境,也是因蕭何不斷地從關中運輸軍糧到前線,才能保證前方能夠持久的作戰。楚漢拉鋸,陛下數次丟失關中以東的大片土地,但因蕭何始終保全關中,才能使陛下有可靠的後方基地。這些都是萬世的功勞啊!曹參這樣的人, 有之不多,無之不少,便是缺少一百個曹參這樣的人,大漢又能有什麼損失呢?可是假如沒有蕭何,即使再有一百個曹參,也不足以保全大漢的天下。曹參的一時之功怎能凌駕於蕭何的萬世之功之上呢?蕭何應該列第一名,曹參次之。

劉邦聽後連連點頭稱是,於是讓蕭何獨佔鰲頭,並賜以帶劍上殿,享有“入朝不趨”的特權。“趨”也就是低頭碎步急走,就是我們經常在電視劇中見到的那種場景,這是古代下級覲見上級表示尊敬的禮節。劉邦又額外加封蕭何食邑兩千戶,加上之前賞賜的八千戶,蕭何成了名副其實的“萬戶侯”,與張良並列。

運籌帷幄不如張良,戰必勝攻必取不如韓信,蕭何憑什麼是第一功臣

為什麼劉邦還要再加封兩千戶呢?當年劉邦還是沛縣小小的泗水亭亭長的時候,有時要赴秦都咸陽辦事。按照秦朝的制度, 小公務員的差旅費不在政府財政預算之內,更何況是劉邦這樣一個小的不能再小的公務員,依照慣例都是由同僚、下屬及百姓分擔,一人出一點湊湊。每次劉邦出差,一般同僚都送三百錢,只有蕭何每次送五百錢。蕭何早年在劉邦身上的投資,現在劉邦連本帶利地還上了,可謂真正的做到了付出的投資開花結果了。

運籌帷幄不如張良,戰必勝攻必取不如韓信,蕭何憑什麼是第一功臣

司馬遷在撰寫《史記》的時候,對這其中的原因看的很清楚,而且也頗為的不以為然,劉邦這樣的一味抬高蕭何其實只是為了打壓韓信。


運籌帷幄不如張良,戰必勝攻必取不如韓信,蕭何憑什麼是第一功臣

司馬遷在《史記·淮陰侯列傳》中寫道:如果韓信能夠學一學“黃老之道”,“不伐其功,不矜其能”,說白了就是表現的謙虛一點,那麼他對於大漢的不世之功足以比擬周朝開國的功臣周工、召公、呂尚等人。而在《史記·蕭相國世家》中,司馬遷卻僅僅把蕭何比作輔佐文王、武王的閎夭和散宜生。其兩者評價的差異天壤之別,韓信的不世之功絕非蕭何可以比的。只是“世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罷了,大家怎麼看呢?歡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